房玄龄:史官不虚美,不隐恶

房玄龄:史官不虚美,不隐恶

()
中文名:
房玄龄:史官不虚美,不隐恶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部大唐王朝盛世启示录。本书用详尽的史料解读了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意见、成见、预见中如何左右王朝的重大决策、影响时代的走向,深刻剖析大唐盛世运行背后的深层逻辑。 李世民为秦王时,常年征战在外,有事一般都派房玄龄入朝报告,李渊曾感叹:“玄龄

唐朝名人推荐

一部大唐王朝盛世启示录。本书用详尽的史料解读了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意见、成见、预见中如何左右王朝的重大决策、影响时代的走向,深刻剖析大唐盛世运行背后的深层逻辑。

李世民为秦王时,常年征战在外,有事一般都房玄龄入朝报告,李渊曾感叹:“玄龄为吾儿陈事,虽隔千里,皆如面谈。”可见房玄龄的领悟表达能力。李世民为皇上,让房玄龄监修国史。自己的宰相到底会怎么写自己呢?老规矩是,皇上不能知道。太宗忍不住想看看史官怎么录自己,又不好直说,就找来房相,假意探讨:“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房玄龄听出弦外之音,试图阻止他这种念头徐徐道出千古名句:“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史官代表谁在记录呢?国史的存在和王朝的存在是两条线,一虚一实,这是一条虚线,藏在一切发生的事实之后,历史记录只是呈现历史,并不用来直接规诫权力。既然史官的记录如此神秘而重要,无疑同样是皇天后土赋予的权力之一,它相当于高悬于朗朗星空的一双眼睛,注视着权力的拥有者。不让权力的拥有者看到,是出于对手无寸铁的史官的保护,更是这双眼睛存在的理由。

太宗说:“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人之本性,都会认为自己可以异于别人。同样,对智力能力超群的人来说,一定会认为自己高于常人。太宗也不例外,他试图突破人性的局限。皇上要看自己的历史记录,这可是件大事,当然少不了谏议大夫参与意见。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太宗坚持要看。房玄龄只好安排给事中许敬宗等人搞了一个删减版的《高祖》《今上实录》呈上。房玄龄高明正在此处,变通事实,顺承旨意,非许敬宗此人不可。太宗看得很仔细,见其中记录六月初四日事(玄武门事件),语多微隐,似乎想一笔带过,就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于是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这是从好的方面解读太宗的行为。实际上,这也干涉到了历史记录的客观性。好在事实上他看的是一个特供版。后来,开元时期名相张说也监修国史,私下找史官吴兢,想改几个字,被吴兢拒绝。可以想象这些史官承受的压力,这些人,都是当时最为优秀的读书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当时的史官,今天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时代和人生的叙述者。

太宗说:“朕每临朝,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是以不多言。”给事中知起居事杜正伦赶紧表态申明:“臣职在记言,陛下之言失,臣必书之,岂徒有害于今,亦恐贻讥于后。”太宗为鼓励这种精神,赐帛二百段。太宗虽然偶尔管不住自己,但还是一个清醒的人。不虚美不隐恶,成为理想主义者的理想。

- 本文完 -

在读史阅世中,看见另一个唐朝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