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制度是其中极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它能够对官吏起到有效的监督,并且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大一统王朝,其监察制度十分完善,而唐代监察制度中弹劾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历代王朝的顶峰。 尤其在武则
李隆基
武三思
杜如晦
762年5月3日 唐玄宗李隆基逝世
崔湜:三次拜相给皇帝戴绿帽子 献妻女给太子
唐太宗第十子李慎简介,李慎怎么死的?
隋唐、薛葵、说岳、明英烈等书中的四猛八大锤,谁最厉害?
隋唐福将程咬金的传奇一生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唐高祖李渊和杨广的关系,李渊简介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张巡“草人借箭”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杨广有哪些功绩?罪在当世功在千秋
解密唐朝大将侯君集为何谋反?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监察制度是其中极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它能够对官吏起到有效的监督,并且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大一统王朝,其监察制度十分完善,而唐代监察制度中弹劾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历代王朝的顶峰。
尤其在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其在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着唐朝监察弹劾制度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可这个被认为较为完美的弹劾制度,
最终却没有逃脱历史的规律,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走向了衰败。
一、唐代弹劾制度的完善
隋朝与唐朝的监察制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隋代,中央的监察机构为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之下又设置了两位治书御史,他们属于御史台的二把手。
这三位高级官员主要是负责监察中央官员,治书御史之下又设置了12位监察御史,这几位则主要负责巡查各个地方官员在职位上是否有疏漏之处,
此时的御史台只有监察进谏弹劾的职能。
唐代的监察制度主体上是继承了隋代以来的监察制度,但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唐代监察机构仍旧是御史台,在人员架构上,《新唐书》中曾记载,唐代御史台内部架构为“
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中丞二人,正五品。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
”
在御史台功能定位上,唐代的御史台进一步发展,在隋代的仅有进谏、弹劾百官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司法职能。《唐六典》中就将御史台定位为“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政朝列
”。
从古籍记载来看,
唐代御史职责简单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推鞫刑狱,
即各级官员判案遇到拿捏不准,无法公正判决的案件时,当事人可以前往朝堂申诉,进行会审。这些被认定为有问题的案件,往往会由御史进行重新审理。
唐代御史职责的第二方面就是弹劾百官。
唐代的御史弹劾官员不必有确凿的证据,仅仅是听闻一些相关消息便可以对该官员进行弹劾或者调查。并且,唐代御史弹劾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员,就连自己的长官也可以弹劾。
御史既掌握着弹劾之权,又拥有一定的司法职权,使得唐代的御史发展十分完备。日本学者池田温曾说:“传统中国官僚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监察制度的发达。在汉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
唐代御史台组织与机能的完备是其典型代表
”。
二、武则天时期的弹劾制度
唐代弹劾制度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
武则天在弹劾方面的措施更是促使唐朝的弹劾制度达到了顶峰。
在《资治通鉴》曾记载过,武则天时期,
“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 ,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样的鼓励告密的政治环境之中,朝野上下检举弹劾之风盛行,也让官员人人自危,小心谨慎。在此基础上,武则天也应当是御史台可以推鞫刑狱的推动者。
唐代,获取官员的违法事实证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是弹劾机关的查证,另一方面就是受害人的检举揭发,
而受害人的检举揭发,就是通过御史台的推鞫刑狱。
《通典》中曾记载过,在唐高宗时期,“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而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御史台的“白匦”则成为了一个可以申冤、可以投诉的地方。
同时,在专职弹劾的御史上,
武则天推动了唐代御史在弹劾上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一旦御史掌握了官员的犯罪事实,就可直接向武则天报告,不必提前报告长官。
《唐会要·卷六十一·弹劾》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武则天执政的长安四年,当时为八品官的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当朝宰相苏味道贪污,肖至忠的长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就责备地问:“你最近弹劾的相关事宜,都没有事先向自己的长官报备,这是遵循礼法的吗?”
肖至忠听到领导的责备后,不仅没有胆怯,反而回答道:“
御史台并没有长官,御史台的每一个人都是皇帝的耳目,都一样是侍奉君主的人
,弹劾之时自然不需要相互通气。如果先给您报备,那有一天要弹劾您的时候,我又去报备谁呢?“
此话一出,御史大夫李承嘉被怼的哑口无言。可见,无论被弹劾者官位高低,御史直接向皇帝弹劾官员,在当时是有众多示例的。不仅如此,
武则天非常喜欢任用低阶官员弹劾高官
。
正如八品御史肖至忠弹劾当朝宰相一样,在武则天看来,刚刚进入官场的小官员,还没有被名利场磨平棱角,
有一颗赤子之心,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弹劾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
并且在官场没有根基的御史会更加忠心于君主。
因此,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无论是宰相还是御史台长官,只要是有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御史弹劾。而“职卑权重”也渐渐演变为了唐朝弹劾制度中的一大特色。
也正是由于武则天在弹劾制度上的这些措施,使得其推动着唐朝的弹劾之风达到了顶峰,也使得
御史台这一监察弹劾机构发挥了最大效用。
三、唐代弹劾制度的衰败
诚然,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举措使得唐朝的弹劾制度不断的完善,但
到了晚唐时期,看似完备的弹劾制度也渐渐开始衰败,形同虚设。
一方面,御史台作为皇帝的耳目,其高级官员均需皇帝的选拔任命才能生效,另一方面,御史台则是皇帝巩固封建统治不可或缺的机构,
御史台所有令人畏惧的权力则均来自于皇权
。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皇帝的个人意志会非常直接的在御史台反映出来。唐代前中期的皇帝们都是手握实权的统治者,如何去发挥御史台的作用完全由皇帝掌控。
到了唐晚期,
藩镇割据、宦官掌权,御史台已经不是唯一一个担当监察职能的机构了,
职权的混乱,使得此时的监察官员常常被其他官员所践踏。皇权强盛时,御史台会一起风光,可当皇权衰败,御史台则变成为了无人在意的机构。
唐德宗年间,就曾有御史弹劾吏部、兵部、礼部等部门的多名人员,以忙于公务为借口,长期不参与朝会,甚至有人被发现不参加朝会,却在家宴请游乐。
在封建王朝,应当参与朝会的官员长期不参与朝会是对皇权的极大挑衅。
可是面对如此挑衅时,唐晚期的君主也并没有什么严厉的惩罚,甚至拿那些官员毫无办法。
久而久之,御史们所仰仗的皇权也开始有了松动。于是,御史们不再直言不讳,也不再视皇权为唯一,有的投靠权贵,与他们狼狈为奸,有的则就此消沉。
御史们的敬业程度降低,另一方面,晚唐时期官场贿赂贪污之风盛行,官员之间互相贿赂,形成了庞大而关系网。正所谓“贪赃枉法”,这些官员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侵占民田,侵占百姓财物之事数不胜数。
官员与一些御史之间早就相互勾结,官官相护
,官员的犯罪事实并不会被上报中央。并且,即便上报到皇帝处,皇帝也无法做出严厉的惩处。
唐宪宗元和四年,监察御史元稹在奉旨出巡时,就曾发现过川东节度使严砺在任职期间与多名刺史勾结,做下了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强抢民田、奴婢、住宅等。
监察御史元稹见此十分愤怒,于是便将此事上报了皇帝,可是皇帝也
仅仅是让这些官员把抢夺来的财物归还百姓就罢了,甚至没有任何的量刑。
官场上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大部分御史的不作为、小部门御史作为后,皇帝的软弱无能.....多种原因的作用之下,唐朝的监察弹劾制度早已不复武则天当年盛况,逐渐走向衰败。
结语
从开始的遵循前朝制度,到唐历代帝王不断地完善,武则天为此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在唐朝三百年的统治历史中,弹劾制度一直以来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帝国崛起初期与繁荣期,
弹劾制度是维护着国家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机构
。而当社会秩序混乱、国家不稳时,仍旧有御史坚持着心中的那一份执念,为维持唐帝国最后的夕阳,艰难地发出微弱的光亮。
尽管唐朝的弹劾制度呈现出了抛物线式的发展路径,也不可否认,其在支撑唐朝统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朝御史弹劾的“有为”与“难为”》
2.《唐代监察制度——御史弹劾制度探析》
3.《大唐六典》卷一三
4.《唐代监察制度探析》
5.《武则天监察思想述评》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