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
中文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关于郭嘉和诸葛亮的争论,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分出过胜负。那从正史以及伟人对郭嘉和诸葛亮的评价来看,二者到底谁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呢? 郭嘉,字奉孝,今河南禹州人,生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卒于建安十二年(

三国名人推荐

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关于郭嘉和诸葛亮的争论,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分出过胜负。那从正史以及伟人对郭嘉和诸葛亮的评价来看,二者到底谁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呢?

郭嘉,字奉孝,今河南禹州人,生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卒于建安十二年(207年)。

《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唯识达者奇之。”

意思是说郭嘉少年时就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富有远见,洞察天下大势。二十岁开始大隐于市,私下与各方英雄豪杰贤士交往。由于其深通兵法,足智多谋,所以被人敬重。

二十七岁之前,郭嘉先投奔实力较强的袁绍,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

建安四年,郭嘉向曹操提出建议攻打刘备,擒其大将关羽,夺回下邳。后在官渡之战帮助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帮助曹操统一中国北方。

可见,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若非他英年早逝,魏国统一的时间也许就会提前了吧。

曹操兵败赤壁时,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位置是无人可替。

诸葛亮不用多提,“卧龙先生”的名气远超郭奉孝。在民间,诸葛亮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智慧的化身,天下第一的军师。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诸葛亮善于治国,他在汉中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

他一生秉持着“安内必先攘外”的想法,数次北伐中原。因诸葛亮的重要性无法替代,所以在他病逝五丈原后,蜀国大厦轰然倒塌。

从上述两人的生平履历不难发现,郭嘉与诸葛亮对于曹魏和蜀汉而言,就是无可取代的股肱之臣。

因为郭嘉与诸葛亮没有直接交手,想要评价二人孰高孰低,便没有直观的证据。

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分别对郭嘉和诸葛亮有过这样的评价。

1959年,伴随着“大跃进”狂潮,毛主席在河南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详细介绍了他对郭嘉的看法:郭嘉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谋士。按照《郭嘉传》的话,此人多谋善断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毛主席之所以会大谈自己对郭嘉的看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当机立断进行一些政策的推广,不能优柔寡断,根据形势变化改变工作计划。

从这番评价来看,毛主席认为郭嘉是一个当机立断,足智多谋,能根据环境行事,不断改变自己战术战法和策略的谋士。

对于毛主席而言,郭嘉几乎没有太大的缺点。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

首先,毛主席十分赞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他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军旅生涯深受诸葛亮的影响。

其次,毛主席从诸葛亮年轻有为的历史故事中,坚定了尽快重用年轻干部的决心。

不过,毛泽东却认为诸葛亮在战略上有一严重失误,那就是当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诸葛亮、关羽三分兵力,极大削弱了本国军事力量。

从现代系统论角度来看,蜀国军队在其鼎盛时期始终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没有形成真正的整体,这也是诸葛亮此后数年北伐不断失利的重要诱因。

这么看的话,毛主席虽然非常推崇诸葛亮,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

对毛主席而言,郭嘉是一位“完美谋士”,他善于领军作战,能给曹操非常中肯的意见。诸葛亮则是一位全面型人才,既能领兵打仗,还能治国平天下。

依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郭嘉和诸葛亮的看法,再结合个人之见,如果单纯比拼诸葛亮与郭嘉指挥作战的能力,应当是郭嘉稍胜半筹。

但若比拼治国能力,由于郭嘉英年早逝,并未给他施展才能,故不好比较。

郭嘉机智聪颖,思维敏捷,辅佐曹操十余载中,出过很多好主意,可以说是言必有中,堪称是中国古代谋士的优秀模范。

他拥有高深的智谋,惊人的果敢和胆略,也有细腻柔长和真情率性。

此外,郭嘉善于奇谋,领兵作战的能力远超同时期曹魏的其他将领,这一点从官渡之战与曹操擒获吕布、刘备等战役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

诸葛亮更像是一位坐镇后方的顶级帅才,他在蜀汉可以苦苦支撑多年,甚至留有余地向魏国发起进攻。

所以单纯以谋士的标准来看,郭嘉要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涌现出的这些谋士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也都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谋略。

郭嘉和诸葛亮同为顶级谋士,他们既机智聪慧,也忠心侍主,更仁义明礼。

不知道,谁才是你心目中的三国第一谋士?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胡敏宽.乱世出英雄——对三国时期谋士人才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07):121.

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1.07.04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