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
中文名:
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诸葛亮曾一语道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张辽。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曾率十万雄兵征讨合肥,却被只有八百余人的张辽拒之城外。此后数年,孙权又连续发兵主动进攻合肥,却总是含恨败北。 那么,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权,在连续吃到

三国名人推荐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张辽。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曾率十万雄兵征讨合肥,却被只有八百余人的张辽拒之城外。此后数年,孙权又连续发兵主动进攻合肥,却总是含恨败北。

那么,被曹操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建立江东基业的孙权,在连续吃到败仗后,为何仍觊觎合肥呢?

合肥,为曹操所设扬州的州治,刘馥被曹操任为刺史后,“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苦数千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成为军事重镇。

《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曹围绕合肥的战役有八次,孙权主动进攻的就有五次。分别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九年(公元214年)、二十年(公元215年)、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动用兵力最多时号称十万(“孙十万”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合肥以南地区几乎是无年不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就发生在建安二十年。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从曹军手中夺得皖城(今安徽潜山)。

七月,曹操亲赴合肥,欲夺回皖城。双方相持到十月,曹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张辽等七千人留守合肥,自己返回许昌。

次年,孙权逼迫刘备与其签订新的边界条款,随之挥兵东击合肥。曹将张辽以逸待劳,率八百余名战士冲击立足未稳的孙军,孙军在初战中便丧失陈武等将领。

初战失利,孙权围攻合肥的底气不足,最后只得撤军。孙权为避免在撤退中发生混乱,本人走在全军后面,差一点被张辽俘获。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不服输”的孙权又连续派兵攻打合肥,结果依旧无功而返。

那孙权为何一定要拿下合肥?如今网上流传最广,受到大家认可的说法是:合肥从交通运输、经济政治、地理位置上看是孙吴军队进攻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的补给站。

孙权如果攻下了合肥,就能阻挡曹操的军事进程,自己可以利用合肥水路的便利,发挥孙吴军队水军作战的优势;也可以直接攻向曹魏的腹地,出于军事决策上的考量,孙权才会多次进攻合肥。

老话说得好: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孙权已经在合肥这个地区吃了好几次亏,每攻打一次就会削弱孙吴的兵力,若仅仅是战争方面的因素,攻打合肥对孙权来说简直得不偿失。

其实孙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攻打合肥的真实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策略上的考量。

针对孙权反复攻打合肥,诸葛亮曾有过一番真知灼见。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改年号为“黄龙”,蜀汉大臣中有人主张与孙吴绝交。

诸葛亮批驳说:“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意思就是说,孙权连续派兵攻打曹魏与蜀汉,不是为了“利在鼎足,力有余而利不取”。而是为了在时机适宜时,通过适当的武力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孙权目标远大,他不惜用无畏的兵力伤亡达成的这个“政治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局面,掌控魏蜀吴三国势力平衡,根本意图则是孙吴问鼎中原。

孙权倘若争夺合肥胜利,他可连通江东乃至华中、华东等大片区域,形势一片大好。

但结果孙权连续失利,因为合肥是曹魏控制的地盘,孙权就得维持与刘备的关系,稳固“孙刘”结盟。

蜀汉同样也不是省油的灯,孙权感到威胁,于是继续攻打合肥,在政治策略上有向刘备表示抗曹的效果。

在军事上,则继续打击曹军,强化自己的皖北防务。

说穿了,孙权明知合肥是曹军重点防御的城池,自己拿下该城的可能性不大,却仍将其作为核心战场。

这样即使攻城不能如愿,在政治上却可把握灵活处理孙、刘、曹联盟基本关系的主动权,在军事上亦能给曹军造成压力。

孙权首攻合肥失利,它实行了“先自救而后发展”的方针,采取扶持刘备,阻止曹操东下、西进的举动。

划江而治遂演化为三分鼎峙”,这是孙权追求的局面,他不断进攻合肥,给赤壁之战后的局势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甚至是制导了建安十三年以后的局势,对形成三国鼎立这种历史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势。”

如诸葛亮七次北伐,同样胜少输多。可“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却不惜损耗蜀汉本就孱弱的家底,为的就是争取那一丝丝突破的可能。

有时一城一地的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通过这场军事行动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显然,孙权通过连续攻打合肥,既强化了孙吴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同时也给曹魏形成了军事压力,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政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延武.孙权北击合肥的历史作用──吴、魏前期战事评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148-153.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