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
中文名:
同样是初唐四杰,杨炯为什么看不起王勃?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章写得好,所以大家就给他们议定了一个名次:王勃排在了第一名,杨炯排在第

唐朝名人推荐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这四个人都因为写文章写得好,所以大家就给他们议定了一个名次:王勃排在了第一名,杨炯排在第二,卢照邻第三,骆宾王第四。

于是就有了杨炯说的这句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很惭愧排在卢照邻的前面,但排在王勃后面就很耻辱了。而且不仅杨炯这么认为,有些旁观者也认可杨炯的这个说法。

为什么杨炯会这么说呢?

这里面有一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但并不是全部。最根本的是因为,

两人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所以不认可对方的文学理念。

一、王勃——天妒英才

王勃生于官宦人家,自幼聪敏好学。十六岁幽素科试及第,被任命为朝散郎,成为大唐王朝最年轻的从七品上官员,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类似文秘工作。乾元殿竣工后,王勃写了一篇《乾元殿颂》,得到唐高宗的高度赞扬,前途原本一片大好。

结果一次斗鸡,为了给沛王助兴,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章虽然写得文采飞扬,然而唐高宗看了却龙颜大怒,认为这是在挑拨儿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将他逐出京城。

随后,王勃前往四川。不料却又遭人陷害,被判死刑。恰逢唐高宗改年号,大赦天下,王勃才躲过一劫。出狱后,朝廷本欲让王勃官复原职,可他已心生惧意,于是婉言谢绝。

王勃决定去找因为他被贬到交趾的老父亲。他由洛阳出发,途经南昌,遇到滕王阁重修竣工,文人雅士齐聚一堂。王勃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唐高宗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欣赏,要传旨召他进京。可惜这时,王勃见到父亲后,在重返长安的途中遭遇海上风暴,已不幸葬身大海,年仅27岁。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3.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别》

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5.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蜀中九日》

6.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9.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铜雀妓》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二、杨炯——恃才傲物

杨炯11岁便成为弘文馆待制,俗称预备官员。少年杨炯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才华横溢,非同一般的恃才傲物。

当同僚们讨论起朝臣时,杨炯总是目不斜视,语气还偶尔略带轻蔑:“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

有同僚甚是费解,“此话何意啊,那些朝臣怎么就像麒麟楦了呢?”

杨炯答道:“就好比戏台上的麒麟,那些哪是什么麒麟哦,只不过是一头驴。仔细刻画好头和角,再把皮毛好好修整一番,看起来像麒麟,脱掉那层皮,还不就是一头驴吗?”

年轻气盛的杨炯遭人嫉恨,也因此连续当了16年的预备官员,都没挪过窝。直到

公元676年,杨炯终于通过吏部考核,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后来,杨炯升为正七品太子詹事司直,掌管东宫事务,妥妥的下一任天子近臣。没想到他的堂兄跟着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杨炯遭到连累,被贬到四川梓州去做司法参军。

四川为官期间,杨炯结识了卢照邻。闻名不如一见,见面更胜闻名。越是了解,杨炯越是为自己名列卢照邻之前感到深深的羞愧,这才说出“愧在卢前”那番话。

生命的最后,杨炯来到浙江,在盈川县当县令。他为政一方,爱民如子,当地百姓对他敬若神明,认为这位县令老爷是有特异功能的: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县令老爷巡视村庄后,地里的害虫就会被白鸟吃掉,秋日丰收,六畜兴旺呢!

当地百姓感念杨炯的恩泽,为他建了一座杨公祠,尊为城隍爷,年年祭祀。

杨炯善写散文,尤擅诗歌,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较其他三人更倾向于现实主义风格,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2.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紫骝马》

3.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夜送赵纵》

4.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郁郁园中柳,亭亭山上松。——《途中》

5.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战城南》

6.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巫峡》

7.相思明月夜,迢递白云天。——《有所思》

8.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送临津房少府》

9.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竹》

10.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别后风清夜,思君蜀路难。——《送梓州周司功》

三、卢照邻——命运多舛

在初唐四杰里,卢照邻是最谦逊随和的一个。面对杨炯的夸赞,

卢照邻十分谦逊道:“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卢照邻出身于幽州范阳的名门望族,是东汉末年卢植的后代子孙。18岁那年,卢照邻经推荐入邓王府为典签,这是个处理文书的小吏。卢照邻显露的才华,深受邓王的看重。邓王与帐下官员议事,时常夸赞卢照邻:“这是我的司马相如啊!”

邓王死后,卢照邻勉强谋得一九品小官——益州新都县县尉。在四川当官时,卢照邻遇见了深爱的郭氏。郭氏为他生下一个孩子,为了给妻儿挣一份美好前程,卢照邻奔赴长安参加“典选”,争取仕途上的转机。

卢照邻写了一首诗《长安古意》,最有名的当数“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这大概就是卢照邻对郭氏的肺腑之言。

然而却有小人抓住其中的“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断章取义。武三思觉得是在讽刺自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将卢照邻下了大狱,卢照邻之父惊恐而逝。

出狱后,卢照邻为父守孝三年,不幸染上风痹之症,俗称肌肉萎缩症。一开始,卢照邻没有放弃,拜在药王孙思邈的门下,寻求治病的良机。

这时候,骆宾王“愤”笔疾书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递到卢照邻手中。得知昔日恋人的凄苦和孩子的夭折,瘫痪在床的卢照邻悲痛欲绝,强忍着不去解释,只因不愿让心爱的人分担自己的痛苦。

后来,卢照邻不堪忍受病痛折磨,于是与亲属诀别,投颍水而死,年仅四十岁。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佳句传颂不绝。很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名字的真实出处,其实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2.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长安古意》

3.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

4.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

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6.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送二兄入蜀》

7.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战城南》

8.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行路难》

9.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元日述怀》

10.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四、骆宾王——侠骨豪情

骆宾王出身寒微,但却少有才名。他7岁就写下人均会背的《咏鹅》,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这是多少诗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

22岁那年,骆宾王自信满满地赴京赶考。别人忙里忙外搞“暗箱操作”,他却不屑一顾,优哉游哉地逛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景点。

道王李元庆让骆宾王写一封自荐信,要帮忙举荐。骆宾王直接拒绝了,批评了这股不正之风,最后力透纸背地写下五个字:“

不奉令,谨状。”因为这样品行高洁,骆宾王12年后才当上了九品小官。

很少有人知道,初唐四杰

最初的排名是“骆卢杨王”。然而骆宾王不像杨炯那样在乎排名,他真正介意的只有一件事——人品。

骆宾王和卢照邻意气相投,互为知己。可当他发现铁哥们卢照邻竟然辜负了一位苦苦等候多年的女子时,骆宾王毫不犹豫地在“朋友圈”里洋洋洒洒发了一篇500多字的长诗,痛斥好友不负责任。

卢照邻心里苦,卢照邻不说。因为他当时瘫痪在床,已经无力去和爱人相见。

60岁时,骆宾王因为累计军功,被提拔到御史台做了侍御史,职责是“纠举百僚,推鞫狱讼”。连一手遮天的皇后武则天,也没少被他弹劾。

很快便有人罗织了一大堆罪状,将骆宾王送进了监狱。这老头脾气倔得很,在牢里硬是一句软话没有,还写了一首名传千古的《在狱咏蝉》。

出狱后,骆宾王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写下了和《滕王阁序》并称为“绝代双壁”的骈文《讨武曌檄》。这篇骂武则天的文章,武则天看了都说好,说这样的人才流落在外,是宰相的失职。可惜最后兵败后,骆宾王在乱军中不知所终。

骆宾王辞采华胆,格律谨严,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豪情壮志,见闻亲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

2.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

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于易水送别》

4.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在军登城楼》

5.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讨武曌檄》

6.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从军行》

7.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讨武曌檄》

8.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久客临海有怀》

9.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上吏部裴侍郎书》

10.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萤火赋》

初唐四杰的各自命运,谁最让你唏嘘不已?谁的诗文,又最让你印象深刻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综合自世间人说、

小学语文、雨山今方人也、晴空莽莽、诗词天地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