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
中文名:
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

唐朝名人推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春,诗人的杭州刺史一职任期将满,在离任前夕写下此诗。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首诗以“春”为背景,以“湖”为中心,以精妙的比喻描绘出春日里杭州的美景。

首联“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紧扣西湖,写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环抱于群峰之间,美丽如画。“似画图”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形象地表现了湖上春光的轮廓,写出了诗人目睹西湖春景时的美好印象。

颔联“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妥贴入微地表现出湖边远景。众多峰峦上成排的松树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的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的景象;明月摇摇晃晃映入水中,宛如珍珠一般璀璨明丽,熠熠生辉。

颈联“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用“碧毯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把湖边近景描绘的真切动人。早稻初生,似绿色地毯猫咪毛茸茸;蒲叶迎风,像少女身上的罗带摇曳生姿。“早”、“新”二字,带来了春天的活力,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出来,写出西湖一片葱茏隐秀的美景。

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景生情,道明不愿离开杭州回京,大半就是因为舍不得如此美丽的西湖。诗人以抑制不住的由衷礼赞,愈加突出西湖的美丽迷人。

全诗结构精致,情韵盎然。以“碧毯”、“青罗”作比喻新颖而精妙。结语处看似一语道破、明白晓畅,实则含蓄隽永、深情款款,让人回味。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