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同行是偶然, 渐行渐远是常态。 作者:洞见yebo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有次谈到李白时说: 李白是一个热爱交友且豪爽阔达的人,凡他所到之处都是朋友。 有人曾统计,他的诗集中,有近一半是写友情的。 而出现在他诗里的朋友,总计达4
李隆基
武三思
杜如晦
762年5月3日 唐玄宗李隆基逝世
崔湜:三次拜相给皇帝戴绿帽子 献妻女给太子
唐太宗第十子李慎简介,李慎怎么死的?
隋唐、薛葵、说岳、明英烈等书中的四猛八大锤,谁最厉害?
隋唐福将程咬金的传奇一生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唐高祖李渊和杨广的关系,李渊简介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张巡“草人借箭”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杨广有哪些功绩?罪在当世功在千秋
解密唐朝大将侯君集为何谋反?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相伴同行是偶然,
渐行渐远是常态。
作者:洞见yebo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有次谈到李白时说:
李白是一个热爱交友且豪爽阔达的人,凡他所到之处都是朋友。
有人曾统计,他的诗集中,有近一半是写友情的。
而出现在他诗里的朋友,总计达400余人。
李白年轻时青衫仗剑,走到哪都是高朋满座,知己遍天下。
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至交好友,不是淡了联系,就是相背而行,甚至反目成仇。
公元757年,李白遭到流放,一时间朋友们都对他避之不及。
在悲凉中,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自管仲鲍叔牙之后,世上再也没有那般不离不弃的情谊了。
世事无常,人心叵测,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关系处着处着就断了。
人与人之间,相伴同行是偶然,渐行渐远是常态。
成年人的世界,再好的关系,也会过期。
1
再好的朋友
也会在路途中走散
李白自幼“好剑术,喜任侠”,最大的愿望便是仗剑行侠。
公元719年,他来到四川梓州,遇到了侠士赵瑕。
两人一见如故,他们白天喝酒比剑,夜里抵足而眠,结为至交。
几个月后,李白辞别赵瑕,离开四川,去游历天下。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二十多年。
两人再次见面时,李白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在长安城里郁郁寡欢。
而赵瑕,此时正好来到京城,成为宰相李林甫的幕僚,很快就出仕为官,在京城立命安身。
没过多久,李白就因得罪宦官,被迫离开长安,再次踏上漫游之路。
在山长水阔中,他与赵瑕,慢慢就断了音信,彼此越走越远。
作家刘同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人还在,情还在,回去的路已不在。”
岁月变迁,不同的境遇,让每个人的性情都会慢慢转变。
再好的朋友,也会因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与你失去交集,相背而行。
徐霞客年轻时,与同乡人方子麒关系很好,两人常一起读书畅聊。
后来徐霞客迷上了地志图经,立下了研究地理的志向。
几年后,他背上行囊,外出考察山川河流。
而方子麒则步入科场,最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徐霞客四十岁时,当时已是正四品官员的方子麒找到他,表示可以为他安排职务。
没想到,徐霞客却笑着拒绝了。
方子麒很难理解,只好叹了口气,摇着头离去。
曾经交好的两人,如今一个志在朝堂,一个志在山野。
一个接触的是官场的迎来送往,一个接触的却是湖海山川。
彼此之间,再也没有相同的话题。
两人联系也越来越少,最终慢慢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
有句话说得很对: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一旦进入森林,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很多关系的疏远,不是谁做错了什么,而是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随着时移事迁,不同的经历与不同的追求,就会在彼此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墙。
面对人生的岔路,哪有那么多殊途同归,大都是分道扬镳。
既然强求无果,不如认真道别,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2
再深的友谊
也会败给三观不同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曾经的好朋友,没有任何原因,感情就越来越淡了?
底下有个高赞回复: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相聚,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别。
你们会渐行渐远,是因为你们都活成了彼此不理解的样子。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隔膜,不是距离的遥远,而是观念的差异。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相识。
他俩与另外四位好友,结伴在竹溪隐居,世人称之为“竹溪六逸”。
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吟诗作画。
孔巢父尤其欣赏李白的才华,李白也由衷敬慕孔巢父的风度。
过了两年,天下形势不稳,因为兵乱和天灾,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流民。
在忧虑之下,李白打算出山,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孔巢父却笑他说,天下再乱,又于你我何事,不如留在这里逍遥快活。
听了这话,李白大怒,当即就与孔巢父吵起来。
他根本无法接受,当黎民百姓们都在受苦时,自己却躲在桃花源里饮酒纵乐。
最终,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抱负离开了竹溪,再也没回来过。
他与孔巢父的多年情谊,也因为观念的分歧,就此戛然而止。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观相左的人,即使能够并肩同行一段时间,最终也都会相背而行。
魏晋时期,嵇康和山涛,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山涛在魏国任职,一路升迁。
在担任尚书吏部郎后,他向朝廷推荐好友嵇康入朝为官。
嵇康得到消息后,既惊且怒,立马给山涛写了封绝交信。
他信中直白地说:“我是懒散惯的人,本以为你了解我,没想到不是这样,你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两人就此断交。
经历的事越多,你就越会明白:三观,是人与人之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观念相悖的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随着分歧越大,最终只会渐行渐远。
正所谓: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不是一路人,散了就散了。
不必追问,也无需解释,心照不宣地默默退出,就是最体面的告别。
3
再好的感情
也难敌现实磋磨
《史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秦末时魏国人张耳与同乡陈余,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生死兄弟。
巨鹿之战中,张耳遭遇秦军围困,危急关头,他向陈余求助。
没想到,为了保全自己,陈余竟然拒绝出兵。
后来等到援军赶到,大败秦军,张耳这才脱困。
可从此以后,他便与陈余心生间隙,两人最终由刎颈之交彻底变成陌路人。
很认同一句话:“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有些情,相识时炽烈如火,再见时物是人非;
有些人,相遇时引为知己,重逢时已成仇寇。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扛不住风雨的摧残。
公元744年,因受排挤,李白被朝廷赐金放还。
在去洛阳途中,他遇到了诗人杜甫与高适。
三人相见恨晚,结伴穷游,一起“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期间,李白与高适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情谊。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
次年,永王起兵造反。
这时高适得到唐肃宗赏识,正好负责讨伐叛乱。
很快,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则被抓进大牢。
走投无路之下,李白只好送了封信给高适,希望他能帮忙说情。
他本以为凭借多年交情,在这困难之际,肯定会得到好友的援手。
没想到高适根本没有理会,甚至连回信都没有。
幸运的是,这时刚好新帝登基,朝廷大赦天下,李白这才捡回一条命。
出狱后,李白与高适就此决裂,两人再也没有来往过。
自媒体人@陆克文说:
在这个世界上,感情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坚固时,能排山倒海;脆弱时,又一碰就碎。
在现实的颠簸考验中,再深的感情,都有随时倾覆的危险。
时间识人,落难识心。
低谷时弃你不顾的朋友,丢了也不可惜;
只能共富贵,不能同甘苦的关系,断了反而是好事。
在这凉薄的世界里,把真心留给值得的人,才是活着最大的清醒。
▽
丰子恺先生说过一句话:
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
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世间的缘分有深亦有浅,聚散半点不由人。
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有些关系注定很快就会消失在你的生命中。
如果注定要走散,不如坦然对之,去留随意,聚散随缘。
点个赞吧 ,祝福生命中的所有过客,珍惜那些依然还陪在身边的挚友。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