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劭

王劭

()
中文名:
王劭
别名:
王敬伦、大奴
国籍:
未知
人物简介:

王劭[shào],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大臣及书法家,丞相王导第五子。

晋朝名人推荐
本名
王劭
别称
王敬伦、大奴
字号
敬伦
所处时代
东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山东临沂
职业
官员、书法家
官职
吴国内史、建威将军
追赠
车骑将军
谥号

简介

王劭,字敬伦,小字大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丞相王导第五子。东晋大臣、书法家。

历官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因受到桓温器重,迁升吏部尚书,后转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后调外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王劭去世后,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简。 

性格特征

王劭外貌俊美,有品德,风姿似父亲王导,即使亲如家人亦未曾见过他怠惰颓丧

的样子。 

王劭一次与其弟王荟同去拜访时为大司马的桓温,当时桓温行废立不久,并正收捕被指谋反的庾倩、庾柔的兄长庾希。王荟期间十分不安并犹豫想离去,但王劭却十分镇定等待桓温的人回报。当时的人以此事认为王劭较优胜。 

桓温对王劭十分赏识,一次王劭受命为桓温拜授官职,桓温远望从大门而入的王劭,说他“大奴固自有凤毛”。时人称才能与父相似者为“有凤毛”。 

王劭习草书,《述书赋》载“(王导)有子敬伦,迹存目验。以古窥今,调涉浮艳。尚期羽翼鸿渐,芝兰香染。”

家庭成员

父祖

曾祖:王览。西晋光禄大夫、即丘子。

从曾祖:王祥。西晋太保、元公。

祖父:王裁。抚军长史。

叔祖:王基。治书侍御史。

王会。侍御史。

王正。尚书郎。

王彦。中护军。

王琛。国子祭酒。

父亲:王导。东晋丞相,始兴郡公。

叔父:王颖。

王敞。

兄弟

大兄:王悦。中书侍郎,贞世子。

二兄:王恬。即丘子,吴国、会稽内史,散骑常侍。

三兄:王洽。建武将军,吴郡内史。

四兄:王协。抚军参军,武冈侯。

六弟:王荟。镇军将军,散骑常侍。

儿子

    王穆:临海太守

    王默:吴国内史 

    王谧:后过继给伯父王协(王协早死),拜秘书郎、秘书丞,历中军长史、黄门郎、侍中,累至司徒;403年被楚帝桓玄封为武昌县开国公;刘裕破桓玄,王谧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卒,谥文恭 

    王恢:右卫将军

孙子

    王简:王穆之子

    王智:王穆之子

    王超:王穆之子

    王僧朗:王穆之子

    王鉴:王默之子,为人贪敛,大治田产

    王慧:王默之子,历仕晋及南朝宋,在宋官至吏部尚书

    王瓘:王谧之子

    王球:王谧之子,南朝宋侍中、中书令

    王琇:王谧之子

史书记载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王劭,字敬伦,历东阳太守、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丹阳尹。劭美姿容,有风操,虽家人近习,未尝见其坠替之容。桓温甚器之。迁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卒,赠车骑将军,谥曰简。三子:穆、默、恢。穆,临海太守。默,吴国内史,加二千石。恢,右卫将军。穆三子:简、智、超。默二子:鉴、惠。义熙中,并历显职。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