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晋玄学家、训诂学家。韩伯幼年家中贫困,大寒时节。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其舅殷浩称赞他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川人庾稣名重当时,常赞美并敬重韩伯。后举秀才,征召任职皆不就任。晋简文帝在藩镇时,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朝任侍中。后改任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病重后朝廷改任为太常,还未就任便已去世,时年四十九岁。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母亲殷氏,高明有德行。家中贫困,韩伯几岁的时候,已到大寒时节,母亲才给他做短袄,让他帮着拿熨斗,对他说:“先穿上短袄,以后再做夹裤。”韩伯说:“不用做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当中,熨斗柄就是热的,现在已经穿了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母亲觉得他不一般。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舅舅殷浩称赞他说:“康伯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川人庾稣名重当时,很少有他推重佩服的人,经常称美韩伯和王坦之说:“论思辩能力道理公允,我敬重韩康伯;论志向才力的强正,我不如王文度。除此之外,我比别人胜过百倍。”
后举为秀才,征召任佐著作郎,都不就任。晋简文帝司马昱在藩镇时,招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朝任侍中。陈郡人周勰是谢安的主簿,守丧废弃礼仪,崇尚庄子、老子,忽略名教。韩伯领中正,不与周勰交往,评议说:“拜下之礼,还要违众而依从礼仪。情理的极点,不应以多比为通。”当时的人都害怕。有识之人认为韩伯可谓是澄清世人所不能澄清的,裁定世人所不能裁定的,与那些粉饰自己依顺众人的人,怎么能同日而语!
后韩伯改任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病重后,占卜的人说:“不宜任此官。”朝廷改任韩伯为太常,还没上任便已去世,时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为太常。其子韩璯,官至衡阳太守。
王坦之曾作《公谦论》,袁宏写文章与他辩驳。韩伯读后觉得辞意很好,认为是非已经辩明,谁来给他们判断曲直呢,于是作《辩谦》来折中说:寻求义理辨析疑难,一定要先确定名分在什么地方。名分搞清楚了,彼此的旨趣就能详细知道。谦虚作为义理,存在于克制自己的人中。以高贵的顺从卑贱的,以贤明的同意鄙陋的,所以谦虚之名产生。孤、寡、不谷,这是人们不喜欢的,可是王侯却用来自称,为的是自谦而不以高贵自居。执御执射,是众人所轻视的,可是君子用来自称,为的是降低贤明之名。与那山在地上之象,所达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舍掉这二者,要再求其中的义理,就是驾车向南走去寻找黑暗,最终不能得到。
因为有高贵,所以有克制;因为有美名,所以有谦虚。譬如影子回响和形象声音,互相依靠而存在。道足之人,忘掉了贵贱而不分贤愚;公正的人,追求道理得当而不分彼此。降低克制的义理,从何产生呢!那么谦虚作为美德,本来是不能用来说最好的道义,不能进入大方之家的。然而君子立身行事,必然期望做得最合宜,必然要达到不张扬自己的美德。理义在于无私,而行动却要克制自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不能一样看待贤能和平庸,于是贵贱之情出现;不能忘怀彼此,于是利己就产生。当高贵在自己身上就骄矜,自己有才智能力时就夸耀。处在高贵的地位而不骄矜,而夸耀自己的人常常有高贵者;谈论美德不是夸耀,而夸耀自己的人常称说自己的才能。所以懂得夸耀自己的高贵会损害德行,就把卑躬朴素放在心上;懂得常称说自己的才能会损害理,就把不谈论作为常情。把不谈论作为常情,自己的才能美德就隐藏起来了;把卑躬朴素放在心上,自己的高贵就有所抑制了。所比况的君子之流,如果道有所未尽,情有所不平,存念之理还没有在心中泯灭,怎么会不用心于克制压抑自己而洗除滞积呢!体已有而如同没有,是圣人之德;有连累而能保存理性的,是君子之情。虽然各人滞积不相同,但对于因有弊病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来排遣连累,克制自己由利我而存在,是相同的。所以抑制愤怒遏止欲望,写在《损》的象辞中;卑躬而自我修养,写在《谦》的爻辞中。都是用来保存不足的东西,去除多余的东西的方式。
王坦之的议论,认为最好的道理是没有谦虚的,差不多是对的。说人都有争夺之心,善美不能收归已有,凭借后来之物的踪迹,以逃避行动者的祸患,用来说圣贤是可以的,如果施加到圣贤之下的人身上,岂止是身体逃避祸患,也是用来洗涤内心的。
他主张独立思考,认为判断事物的是否正确,不一定以多数人的看法为准。既不能爱听顺耳之言,也不能盲从多人的主张。而应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对他既敬且畏。识者评论他是“澄世所不能澄,裁世所不能裁”的有独立见地的人。
《周易注解》
康伯和谢万(谢安之弟)、桓玄等并注《系辞》以发挥玄理。他们大都祖述王弼,摈落郑(玄)注。在王弼所注的基础上,康伯又补注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撰成《周易注解》三卷.合王弼注六卷及《略例》一卷,共十卷。
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韩伯在任豫章太守时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官署的后面。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他们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宾客来吊唁时,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也因此落泪。当时韩伯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深为哀伤。她对韩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韩伯也和他们结成知己。后来韩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吴道助已经去世,吴附子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
北中郎将王坦之叫伏玄度、习凿齿两人评论青州、荆州两地历代人物。等到评论完了,王坦之拿来给韩伯看,韩伯一句话也没说。王坦之问他:“为什么不说话?”韩伯说:“他们的评论无所谓对,也无所谓不对。”
韩伯的舅舅殷浩曾经戏说道:“韩康伯还没有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
韩伯和谢玄也没有深交。谢玄北伐苻坚后,街谈巷议都怀疑他会打败仗。韩伯说:“这个人好名声,一定能作战。”谢玄听到这话非常生气,曾经在大庭广众中声色俱厉他说:“大丈夫率领千军进入决死之地,是为了报效君主才出征,不能再说是为名。”
殷浩:“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
庾龢:“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
房玄龄等《晋书》:①“刘韩俊爽,标置轶群,胜气笼霄,飞谈卷雾,并兰芬菊耀,无绝于终古矣。” ;②“刘韩秀士,珠谈间起。” ;③“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世说新语·语言第二》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