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汉朝农业耕作方式
陈平盗嫂,陈平盗嫂的来龙去脉
隽不疑的生平简介,隽不疑的结局
汉武帝刘彻颁布的推恩令是什么
韩康卖药,言不二价
古代礼仪大揭秘: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汉成帝妃——班婕妤
汉朝削藩政策介绍
女人系列:在盘子上跳舞的骨感女人
太子(刘盈)率军 羊率狼群
刘胥生平简介,刘胥为什么要诅咒皇帝?
谢夷吾生平简介,谢夷吾有何历史事迹?他的占卜厉害吗?
彭宠之死三大原因:家奴为何杀害彭宠?
桑弘羊真的谋反了吗?桑弘羊和霍光的关系如何?
雷被生平简介, 淮南八公是哪些人?他们真的得道成仙了?
霍去病: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民族英雄
汉成帝沉迷于声色犬马,精尽人亡
娄敬是谁?汉高祖刘邦为何赐娄敬刘姓?
史上才貌双全四位大家闺秀
卫子夫-卫青-霍去病-霍光:豪门的崛起与崩溃
落下闳[Hóng](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家乡阆中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少时,落下闳在乡间, 落下闳醉心于天象观察,后在家乡小有名气,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
迁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此历被汉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颁行,故称其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也已经被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2004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从此,落下闳真正成为一颗璀璨星座永恒的闪耀在星空中。
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门类成果突出,即农学、医学、天文、数学,简称“农、医、天、算”。落下闳在这些方面均打下好的基础。他不仅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在上述学科领域的成就,而且大大加以了发展。
《太初历》的制订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历法大改革,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天文学上的巨大贡献。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他是世界天文学领域一颗“灿烂的星座”。并且把落下闳所处的时代的东西方天文成就作了一个比较,
共列成了十大成就,其中落下闳的成就有三个。落下闳虽然己经逝世两千多年了,但“落下闳星”却永远闪耀在茫茫太空。第一,就是他编制的历法《太初历》。
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另外,按当时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历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马迁等人上书建议改历。汉武帝同意,并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
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下,从四川来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参加改历工作。
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20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对照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17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为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辞不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
《太初历》的优点
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为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颛顼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与农业生产结合
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
2、无中气之月为闰月
太初历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偶数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这种方法显然要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第二个成就,就是提出了“浑天学说”。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他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测过。
落下闳第一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即认为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他知道《太初历》存在缺点:所用回归年数值(356.2502日)太大,有预见地指出“后八百年,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事实上,每125年即差一日,到公元85年就实行改历。)
落下闳创制的浑仪(包括浑天仪和浑天象),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他通过长期观测和科学运算,用事实论证了浑天说理论和天体运行规律,最终制定出优于其它17种历法的“太初历”,是浑天说对盖天说的有力的否定。
汉代大文学家、天文学家杨雄的论述,《史记》、《旧唐书》等记载,均证明是落下闳创造了浑仪。第三大成就就是通其率。
在数学方面,他发明“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落下闳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朋柏里早1600年,它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他发明的“通其率”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近分数,为历法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应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近分数,与应用连分数法求渐近分数其计算程序是一致的。在《汉书·律历志》中称“闳运算转历”,可见《太初历》的数学运算是由落下闳承担的,包括日法81的计算、“上元积年”的计算、太极上元“的计算,等等。吕子方研究得出,日法81的计算是来自于连分数求出渐近分数。日本学者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学史》第八编第六节”三统上元与超辰法“中,提出落下闳是通过求解不定方程,计算”上元积年“。李文林、袁向东提出,有可能”上元积年“是作为一次同余式求解。吕子方提出”太极上元“的计算落下闳也是应用的连分数求出渐近分数。这种算法落下闳本人称之为”通其率“。数学家何鲁为吕子方《〈三统历〉历意及其数源》一文作序时写道:“‘通其率’三字即有求连分数意。
率者,比率。通,谓可通用者,其数甚多,取其适者或密近者,可也。”中国数学史界经过20世纪后半叶约半个世纪的探索讨论,已认定:“通其率算法不仅是天算家简化分数数据的重要方法,亦是处理周期现象中一次同余问题的有力工具。“我们可以公正地称“通其率”算法为“落下闳算法”。“落下闳算法”的主在要程序,即通过辗转相除求出一系列渐近分数,用以解决多种数学问题。中国古代历法计算中的“强弱术”“调日法”“求一术”等等,都?源于“落下闳算法”。从现代数学和观点看,“落下闳算法”可以实现用“有理数逼近实数”,以及“最佳逼近”等,是具有普通意义的数学方法。落下闳在实测的基础上,考订历代重大的天文数据,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定为从孟春正月为岁首,即《太初历》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其次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太初历》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中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他通过巨大天文数据测定,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朔望之会”,认为135个朔望月中,至少有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朔望。
因此,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伟大功绩。
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民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今天,我们也就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落下闳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此一作法,奠定了春节的基础,同时也是遗惠千秋万代的创举。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学的一大独特的创造,完整的记载于《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40年左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落下闳的贡献是将24节气这个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24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首次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节气(即立春、惊蛰、24节气中是奇数项的气)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现;而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24节气中是偶数项的气)一定要在本月出现,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可以定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一千多年。北齐(公元 550--577年)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现在知道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所以节气间隔的字排也应是不均匀的,这称为定气。直到清朝才开始在历法中使用定气,从而对“落下闳置闰法”作了改进:即在农历中除11月(冬月)、12月(腊月)和1月(正月)这三个月之外,其外,其余9个月仍采用落下闳制订的“以无中气月置闰”的方法。
落下闳制定11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以135个月为交食周期。这些特点都是开创性的。有些已成为传统,至今仍在发挥功能,例如,中国人的春节、过大年。落下闳的贡献在农业中、生活中发挥直接的指导作用。
《太初历》颁行之后,汉武帝封落下闳为侍中(顾问),他辞而不受,回到阆中继续研究天文;并将他
的渊博知识传给后代。在他的巨大影响下,汉唐时期的阆中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人才荟萃,群星灿烂。西汉末,阆中出现了著名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三国时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现今周氏祖孙住宅所在街道被命名为“管星街”。唐代天文学家、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定居阆中研究天文、数学,后终老于阆。早在唐代就有天宫院、淳风寺的纪念性建筑,并有袁天罡墓、李淳风墓,现正成为阆中风水文化旅游的朝圣和体验地。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纪念会,到国际天文组织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以及各类辞书、典籍、方志的记载,各类报刊杂志和影视作品的宣传,人们以各种方式缅怀落下闳这位世界杰出科学家。阆中人民更是万分珍惜他给家乡带来的荣誉,不仅以建观星楼、命名七里新区“长公大道”、复建“星座苑”、创办“春节老人”网站、发行落下闳纪念章等形式纪念他,把他作为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们用这些方式让这位伟人永远在我们心中闪光。
西方有“圣诞老人”,中国有“春节老人”。
每到春节期间,有“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美称的四川阆中,在古城街巷里,人们常会看到身着红色吉庆古装、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发白须老人,在忙着给人们送发红包,恭贺新年快乐、平安吉祥。这就是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的化身。
落下闳是谁?他怎么会被称为“春节老人”?这要从春节习俗说起。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欢庆丰收、喜望来年,一年中最放松、最欢快的时候,可谓中华民族的“嘉年华”。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余年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历纪年,每年第一个月叫元月(或正月)。不同朝代,元月日期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可见那时,元月是岁首,春节是迎春,迎新年与迎春天,两者时间不一定相同。真正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并沿用至今的人,是阆中人落下闳。
落下闳,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四川阆中)。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历法由于多年未修以至于非常混乱,与天象严重不合而影响农业生产。汉武帝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还广泛征召民间天文学家进京修历。在同乡谯隆推荐下,落下闳应征入京,与唐都等人修制了一部历书,他担任主要运算工作。经比较鉴定,汉武帝认为落下闳等制定的历法优于其他17部历法,于是在公元前104年将其公布实施。当年改元“太初”,这部历书就叫《太初历》。《太初历》采取了当时先进的计算方法,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其间只作过几次小的修改。这也是中国有史记载使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最科学完整的历法。
《太初历》中,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并制定了确定闰年的方法和以“雨水”这个节气所在的月份为正月、“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制度。“孟春”是春季第一个月,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第一天,称为“元旦”。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常会出现在春节前后。从此,中国人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真正吻合了。
由于落下闳是在历法上确定春节的天文学家,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落下闳是世界天文领域中“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国春节,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阆中这座古城,因其孕育了天文历算大家落下闳,又因其春节民俗文化活动既有全国各族各地的共性特征,又独具川北民俗特色,故被全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美誉。
又是一年春节到,莫忘先贤落下闳。
落下闳故居,又称星座苑、落下闳纪念馆、中国春节老人的家 ,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省阆中古城核心保护区内,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落下闳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屋21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春节正月初一)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瞻仰。
据了解,星座苑(落下闳故居)由民间人士投资改建和经营,坐落在古代天文学研究中心、落下闳故里——阆中市马王庙街14号,其东侧是管星街。
纪念馆着重展示落下闳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伟大精神。其主要展室共12间,第一展馆(主展馆):落下闳塑像,第二展馆:生平业绩;第三展馆:历法样板;第四展馆:浑天始祖;第五展馆:天数在蜀;第六展馆:春节老人;第七展馆:益民创举;第八展馆:群星朗聚;第九展馆:永恒纪念;第十展馆:书房;第十一展馆:起居室;第十二展馆:生活用房。
据悉,第一展馆的落下闳坐像是阆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亲自完成。坐像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面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集字“炳曜千秋”,盛赞落下闳的功业。该铜像高约1.2米,重约200公斤,材质为青铜。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