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各种史书上,只要一提到兰封会战多是大加讥讽,也就是所谓“千古笑柄”。他们的攻击点都是相同的:国军先后投入14个师(其中近10个师是所谓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共约15万人,竟未能歼灭孤立被围的日军1个师团约2万余人,实属无能至极。那么,真实历史到底如何?听璿来说一说吧。
兰封会战是一次失败的歼灭战
现在一些读者不太了解抗战历史,也不知道兰封会战是什么,我们就先简单的说说。
兰封会战是徐州会战后期,不可忽略的一个战役。此时徐州地区国军主力为了避免被敌人合围,正在全面撤退中。为了切断徐州国军主力的退路,日军第一军所属第14师团渡黄河突进豫东,试图切断陇海铁路。而国军方面判断形势,为歼灭这一所谓的“孤立”之敌,调动了第一战区大量嫡系部队,在平原上对其进行合围。不过,合围战没有成功,最终没有歼灭精锐的第14师团。
对这一结果,蒋介石甚为恼怒,怒批为“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几十年过去了,看看当时资料,我们认为兰封会战国军表现总体不错,已经尽了全力。至于无法歼灭日军第14师团,主要还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导致。分析当时的战史,更加能真切感受当年国军所面临的困境。
日军防御力极为强悍
撇开兰封会战具体经过不谈,先退一步而言。即便真的是国军14个师对1个日军常设师团,我们真的能歼灭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现代战争不是冷兵器时代,不是人多就可以打赢的,要看部队的综合战斗力。
对抗战稍微有些了解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国军部队战力和日军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装备和物资上,也体现在士兵和指挥官的素质、训练上,是全方位的差距。差距到底是什么程度?很难准确表达。
在二战中,日军是防御能力最强的几支军队之一。抛去其他不谈,日军防御的意志堪称世界最强。在众多防御战中,日军几乎都是战到最后一个人。美军国军可以歼灭几千上万日军,捉住的战俘极少,军官更是几乎没有。
就以第14师团为例,它的防御能力实在让人惊叹。第14师团第2联队5000多人,驻守太平洋的贝里琉岛。在1944年9月开始贝里琉岛战役中,美军使用高达5万人同日军血战长达73天,才基本歼灭第2联队主力。此战美军伤亡高达1万1000多人,而残余日军仍然不断和美军进行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更厉害的是,第1联队一部34人竟然在岛上打游击,到战后的1947年4月才宣布投降。整个战役中,日军5000多人全军覆没,仅被俘重伤员150多人,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切腹自杀。大家看看,这就是第14师团。
日军有这样一段战史:
“防守作战中,对我(日军)一个大队兵力,当敌攻击兵力为两个师时。我虽能确保阵地据点,但无充分转向攻势余力(可以守住阵地,不能反攻);当敌攻击兵力为一个师时,则能随时抽调转兵力,随时粉碎敌的攻势(可以守住阵地,还可以伺机反攻)”
可见在防守时候,日军一个大队1000多兵力完全可抵挡住国军一个3000到4000人的师。
兰封会战,国军没有实力歼灭日军第14师团
那么,我们照此推算兰封会战的第14师团。
除去师团庞大的配属部队不谈,第14师团下4个步兵联队就有近12个大队。还另外有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等大大提升战力的协助部队。
国军14个师去攻击12个日军步兵大队,根本没有什么优势。更何况敌人还有庞大的配属炮兵部队、强有力的后勤补给能力呢?
谈到这里,我们再看看抗战史上一些具体战役。为人所熟知的台儿庄大捷,日军投入的是两个支队。濑古支队是一个旅团,以6个步兵大队为基干;而临沂方面的坂本支队,为4个半步兵大队。为了对付这10个半大队的日军,国军第五战区投入兵力是近20个师。即便如此,日军两个支队是被重创击退而已,也没有被围歼。
而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日军被围的第106师团所部约6个步兵大队,而国府这边出动了近14个师进行围歼。最后第106师团被重创,伤亡极为惨重,也没有被全歼。国军如此,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就更不行了。在著名的关家垴攻击战中,八路军先后投入7个步兵团1万多兵力,对付孤军深入的日军冈崎支队区区500多人。八路军甚至动用了总部的特务团和炮兵连,炮兵火力上也有绝对优势。强攻数日,八路军仍然未能成功,自己还伤亡惨重。
客观评估实力,兰封会战中想要全歼第14师团几乎痴人说梦,不过是后来人的臆想。
参战的国军部队几乎都是二三流部队,难以和日军正面对抗
第14师团战斗力有绝对优势,在局部攻击中基本都是占上风,反而能将国军合围部队各个击破。
参加徐州会战的国军是战斗力比较强的,此时各师不是在撤退,就是伤亡较重不能参加作战,只能紧急调动其他部队。中国抗战爆发时仅有170多万人,历经淞沪、南京、平津、太原、保定、徐州等几大会战,部队伤亡很大。一些国军部队伤亡高达七八成,理论上补充新兵以后也要至少修整3到5个月才能恢复元气。几乎无兵可用,蒋介石只能抽调正在休整部队去凑数。
实力层次不齐的国军各个部队均是陆续进入战场,更是给了第14师团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在14师团切断陇海路作战时,第71军第87师已被击溃;而第88师在前期的反攻中也损失惨重;在14师团佯装向兰封攻击时,主力部队却从兰封西南攻击27军第61师阵地。第61师虽然表现还算顽强,但一师之力无法阻拦一个师团的攻击。
国府这边由薛岳指挥的豫东兵团,表面上有近14个师,有嫡系精锐部队比如第27军。只是,也有所谓嫡系部队其实是新编部队,比如第90军的第195师。这个师是新成立的甲种师,由河南保安团刚刚改编而成,连副师长、参谋长等职位都缺任。师长梁恺(黄埔一期)在战前面见蒋的时候,曾提到“该师为新成立师,战力不强,恐不能作战。”蒋无奈的回答到:“当前没什么师可调了,此次配合作战的师都是新成立的。”
而第36,第87,第88师这样著名的德械样板师,在经历淞沪和南京的激战,均伤亡极大,老兵所剩无几。这些部队大量补入新兵,仓促投入战场,早已没有当时样板师的实力。比如36师在行进过程中遭遇日军骑兵坦克部队突袭,军官无法控制还不熟悉的新兵,导致出现溃散的局面,造成战力严重损失。
可见14个师的数量是有了,所谓其中有10个师是嫡系精锐却是纸上空谈而已。
参战的日军过于强大,尤其重武器惊人
再看看日军这边。从字面上看,参加兰封会战的就一个主角:“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指挥的第14师团。实际上,这个主角有很多配角衬托。这些配角的实力极为惊人,让人叹为观止。
比如日本第一军给该师团配属3个野战重炮联队。另外又给配备了独立迫击炮大队,独立机枪大队,高射炮中队。甚至给14师团的骑兵联队,还配属了个独立轻装甲车中队。为了加强14师团的机动能力,又加了两个独立的工兵联队。
第一军将直属的野战重炮联队,几乎都给了14师团,另外独立机关枪大队分了三分之一,迫击炮大队和轻装甲车中队分得了一半,还不算先后配给14师团的几个工兵联队。
这样算来,参加兰封会战的第14师团,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师团可比拟的。
如果说一个日军的常设师团(甲种)或挽马师团重人数编制是28200人(第14师团是日军的常设师团)。那么加上日军算配属的这些部队,兰封会战第14师团远远超过了3万人,甚至可有近4万人。相当于一个半师团的兵力。
这个还仅仅是数人头,实际上配属的给第14师团几乎全部是重武器,战力增强何止1.5倍。单单从火炮来说,第1军配属给第14师团的3个野战重炮联队的重炮数量,就超过当时全国200万国军所拥有的全部重炮数量。根据统计,二战在平坦地形超过七成杀伤都是火炮造成的,那这个仗还怎么打。豫东平原一马平川,正适合日军第14师团野战重炮发挥威力。
兰封会战日军并不是孤军被合围
兰封会战不是第14师团肚子作战,更不是孤军深入被合围。第14师团是背靠友军作战,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增援。在五月下旬,第14师团就背靠黄河进行防御,守着陈留口、兰封口两个渡口。以陈留口每日近100顿的物资输送能力,第14师团完全能继续坚守。何况黄河北岸第14师团的补给线全由第一军的混成第四旅团负责。这样第14师团不用自己又分部队出来负责补给输送的卫护。而到了兰封会战后期,第2军的第16师团和第3混成旅团为解第14师团之围沿陇海路北上,攻击归德,杞县等地。致使薛岳不得不抽几个师去防御。这样看来,更不能简单的说成是14个师对日军1个师团。因为这个师团旁边和背后都有兄弟师团助阵。
兰封会战确实是以国军失败告终,毕竟也给了日军以重创。笔者却认为,兰封会战至少体现了第一战区或者说薛岳将军积极进取的精神。国军敢于集中大量兵力围歼相对孤立日军一部,计划全歼日军一个常设的王牌师团,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通过这次战役,想来薛岳将军也获益良多,对于武汉会战中万家岭重创106师团提供了丰富经验。
源义经的介绍源义经(1159年—1189年6月15日),日本传奇英雄,平安时代末期的名将。出身于河内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栋梁源赖信的后代。为源义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うしわかまる)。源义经之父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后,源义经在详情>>
西罗马帝国灭亡时间西罗马帝国,286年被戴克里先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分,处于西部的即分裂为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成为东罗马帝国。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详情>>
萨拉丁的简介萨拉丁·阿尤布·本(阿拉伯语:صلاحالدينيوسفبنأيوب;英语:An-Nasir Salah ad-Din Yusuf ibn Ayyub;1137年或1138年-1193年),中世纪穆斯林世界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埃及阿尤布王朝首任苏丹详情>>
尽管现在很难想象,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并不总是女王。她出生时是伊丽莎白公主。当她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后,她必须决定她想用什么作为她的国名。皇室的名字包括一个名字——在这里是伊丽莎白——加上一个罗马数字,这使得每个君主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这两名英国女王都名为伊丽莎详情>>
教皇英诺森三世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1161年2月22日—1216年7月16日)罗马天主教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并曾闭门研修神学理论,1198年当选教皇。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积极详情>>
埃及法老胡夫的介绍胡夫(Khufu),全名胡尼胡夫,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希腊人称他为奇阿普斯(Cheops)。他曾经远征过西奈半岛和努比亚。在西奈半岛的铜矿和绿松石矿区瓦迪·马格哈提的岩石浮雕上保存了那次远征获胜的情况。在阿布·辛拜勒西北的努比亚闪长岩矿坑详情>>
拉美西斯二世的主要功绩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Ramesses)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公元前1285年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迭石,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详情>>
拉美西斯二世的介绍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约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279年5月31日-约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拉美西斯二详情>>
我国历史上的皇帝非常多,但即便是皇帝,也是一个人,有句古话叫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做的绝对的好,所以很多皇帝都是毁誉参半,而且历史上还是有不少黑料的。不过,却有这三位皇帝,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可能抹黑的,甚至每一个人都是非常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中美洲等五处;埃及,城市起源于大约公元前3200年;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出现的时期与埃及大体相同,其著名的城市遗址是乌尔;印度河流域,印度文明首先出现于现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两岸,早期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和其他王朝不同 宋朝皇帝为什么要称做官家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在详情>>
皇帝就拥有着最高的权力,但是皇权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如果没有手段和政治头脑,就算当了皇帝也会成为被人控制得傀儡,过的非常悲惨,最悲惨的是当了不止一次傀儡。今天为大家盘点几位历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 1.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历史上都说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