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从历史上消失之后,西夏时期的文物遭受了人为和自然的双重破坏,当时许多珍贵的文物或流散得无影无踪,或被彻底破坏,但通过现存的西夏历史遗迹与文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曾经兴盛一时的西夏王朝。
尤其是宁夏的西夏博物馆内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品,形象而真实地展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撩开了那个立国190年之久的神秘王国的面纱。这些文物涉及西夏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宗教的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西夏碑
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也有立碑记事的习俗。碑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墓碑、墓志、功德碑、崖刻、界碑等。碑文所用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汉藏合文等,内容涉及西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西夏历史的宝贵资料。
“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是唯一的汉夏合文的西夏碑,现陈列于甘肃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此碑是西夏的碑刻中最著名、面世最早的碑刻,它的发现与清代干嘉学派学者张澍紧密相连。19世纪初,与西夏文字同时被张澍在自己的故乡甘肃武威偶然发现。
此碑碑身高大,气势宏伟,高250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两面刻文,碑阳为西夏文,碑额篆书的译文为“敕感通塔之碑文”;碑阴为汉文,碑额篆书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每面约1800多字,内容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中心意思是通过一些故事,宣扬佛法无边,并给西夏皇帝、皇后歌功颂德。
记述的内容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夏崇尚佛教的情况、凉州地位的重要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西夏手工业发达的情况。它是夏崇宗李乾顺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皇太后和皇帝修饰宝塔和庙宇的纪功碑。
除“西夏碑”外,西夏的碑刻还有银川西夏陵碑文残片;在宁夏永宁县闽宁村发现的西夏野利氏家族墓碑文残片;唯一的汉藏合文的张掖“黑水桥碑”(是夏仁宗时期的,原立于甘肃张掖城西5公里黑河东岸的龙王庙中)今存于甘肃张掖文化馆;发现于内蒙古乌海市的乌海参知政事墓碑,是唯一的一方汉文西夏碑;另有2篇有文无碑的汉文碑铭,即《嘉靖宁夏新志》中所记载的《大夏国脏舍利碑铭》和《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铭》,这两碑原来存于宁夏银川市承天寺内,后遗失;还有西夏陵石刻经(是一种显示佛统率众生制服群魔的法器)。
二、西夏王陵
贺兰山下的古冢便是昔日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墓。西夏陵位于距宁夏银川市35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东西宽约4.5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07座陪葬墓。西夏陵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西夏陵园制度、西夏建筑和西夏文化的宝地,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宁夏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夏陵和明以前的历代帝王陵一样,地面建筑早已被毁,成为废墟,但其遗迹保存较好,布局清晰,高大突兀的塔式陵台仍然奇迹般地屹立在那里,令人瞩目。依陵墓的自然分布,西夏陵可分为4区,自南而北纵向排列,每区各有帝陵2~3座,其分布又可分为前后两组。前一组1~6号陵,排列形式1、2号陵居前(南),左右并列,前后错开。
另4座居其后,左右成两行,前后成两排。后一组7~9号陵,大体成“品”字形排列。陵墓的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区间洪沟分割,皆有一段距离。陪葬墓多集中于帝陵左右或前面,成群组式分布。西夏陵的规模可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省巩县的“宋陵”媲美,造型独特,与早期的西夏贵族的“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的葬俗完全不同,每座陵园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占地10多万平方米。
陵园均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庄严肃穆。外围四角筑有角台,似为陵园四界标志。神墙外部前是左右对称的鹊台、碑亭。进入月城,两旁并立石像。内城四角各有角楼,四墙正中各置门阙。内城中心前方是献殿,作为祭奠场所。其后偏西有高大突兀的五层或七层塔石陵台。这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是西夏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形式风格与埃及金字塔相似,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这里曾经辉煌无比,也曾是蒙古人发泄仇恨的对象,蒙古灭西夏时,对西夏的皇家陵墓进行了破坏。后人称西夏王陵为“李王墓”“昊王墓”。民间传说李元昊生性残暴,喜欢杀戮,因此担心死后陵墓被掘,于是征调数万民夫为自己建造陵墓,强迫民夫每天修成一座墓,一年后修成360座,李元昊把所有修墓的人全部杀死。
李元昊死后,葬入其中的一座,后来盗墓贼始终没有找到李元昊的真墓。这当然是附会了中原王朝帝王“疑冢”的故事。有的史籍上记述“李王墓”:“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宋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
这里的陵墓已有千年的历史,今天西夏陵园已变成一片废墟,显得有些荒凉凄惨,但是那些高大的陵台、鹊台、角楼、神墙等,经历了风雨的洗刷,烈日的曝晒,依然傲立在那里。那高大的陵台、色彩斑斓的瓦砾、制作精巧的雕龙玉柱及碑碣残片,形似鱼脊的墓道封土、古朴简陋的土洞墓室,记载着西夏帝王盛衰荣辱的历史,让人们感受到昔日王陵的恢弘。
西夏的陵墓除西夏王陵外,在银川市附近地区、甘肃武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都有西夏时期的陵墓,有一些豪族大姓的墓,如宁夏永宁县的野利氏家族墓,也有一些平民、官员的墓,如银川市区小型平民墓,内蒙古乌海参知政事墓等。
三、塔寺文化
西夏人民笃信佛教,西夏统治阶级为了利用宗教来麻醉人民,以巩固其统治,也大力弘扬佛教,并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佛塔寺院,使西夏境内的佛塔寺院遍及山野。早在李元昊时,为了扩大佛教的影响,为西夏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就在境内各地广建寺庙。
兴庆府本来就有戒坛寺,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李元昊又在兴庆府东面15里处建筑高台寺和高达数十丈的佛塔,用以贮藏佛经、译经。还规定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一月的初一为“圣节”,令全境官员百姓到各寺中礼佛。此后的西夏各帝王均对佛教加以尊崇和推广,使西夏境内形成了诸多以塔寺为载体的佛教文化中心。
皇家寺院——银川市承天寺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立云端的西夏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称“西塔”,与“北塔”相对应而立,就像凤城——银川市的两个翅膀一样。这是宁夏现存的100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
承天寺,寺门朝东开启,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11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
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1~2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3、5、7、9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3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11层以上挑出5层棱角牙砖,上建8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4、6、8、10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11层设四明四暗圆窗。
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宋朝沈括在秦凤路西安州任通判时,曾来过承天寺。此人饱读诗书,敏而好学,他对于这座庞大雄浑的建筑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竣工,感叹不已。承天寺塔也是宁夏唯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
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关于西夏修建承天寺塔,有不同的传说。一说是太后没藏氏笃信佛教,1049年契丹人攻打西夏时,她曾经在佛祖面前许下宏愿,如果西夏击退辽军的进攻,她将在兴庆府内修建一座寺庙,庙里要建筑一座高耸的佛塔。
结果,西夏军在嵬名浪宇的率领下打退了辽的进攻,没藏氏为了还愿,特颁懿旨,于1050年起,在兴庆府的西南角修寺建塔。另一说是太后没藏氏曾在梦中梦见观音菩萨对她说:“兴庆府城西南有一口甜水井,若时常饮用可给人带来荣华富贵。”没藏氏醒后,立即派人去寻找,果然在城西南找到了一口井,水质清纯、味甜而美,没藏氏便每天饮用。
不久,没藏氏怀孕了,她认为是喝了这口井中的水的缘故。后来没藏氏生下了李谅祚,被李元昊封为皇后,没藏氏为了还愿,在李谅祚继位后,命人修建承天寺塔。故事传说虽有不同,也不可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皇后没藏氏为了祈求佛祖神灵的护佑而修寺建塔。
据《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保佑小皇帝李谅祚“圣寿无疆”和西夏的江山延永坚固,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修建承天寺和承天寺塔。为了表示她的诚心,在刚开始建塔的时候,没藏氏亲手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舍利以及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
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寺塔建成,皇太后亲自赐名此寺为“承天寺”,此塔为“承天寺塔”,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作为镇寺之宝。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时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后来,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现在看到的承天寺塔,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如今,承天寺塔已得到人民政府的很好保护,并被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修建了博物馆,增建了古建筑展室,收藏了许多宁夏历史、民族、军事等方面珍贵的文物,成为人们观赏和游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张掖卧佛寺 甘州原有五座塔寺,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作为该地的镇城之宝。可惜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年久失修,目前只剩下3座。规模最大、文物最多的,当数张掖的卧佛寺。卧佛寺是西夏王朝攻入中原后,在那里修建的第一个佛教寺庙,是甘州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景观。
卧佛寺,旧名“迦叶如来寺”,又称“宝觉寺”“宏仁寺”,俗名“睡佛寺”“大佛寺”“大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如今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西夏在李乾顺时期,河西地区有两次大的修建佛教塔寺的活动。一次是天祐民安四年(1093年)六月至天祐民安五年正月,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凉州护国寺院及感通塔今天已荡然无存,但幸运的是,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时凿刻的碑文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另一次是夏永安元年(1098年)修建甘州卧佛寺,此寺距现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据《敕赐宝觉寺碑记》记载:西夏时,有一个叫嵬咩的国师,此人原本是西夏皇族的后裔,出家后随国师燕丹学习佛理,后也被封为国师。嵬咩云游四方,途经甘州住了几天,由于嵬咩国师心地虔诚,感动了上天,有一日,国师正敛神静居,忽闻天地间隐隐有丝竹之声,他睁眼一看,佛光灿烂,还伴有颂佛之声。声光飘忽,慢慢隐入地下。国师万分敬仰,“掘地数尺,有翠瓦罩焉,复下三尺,有金甓覆焉,得石涅盘像”。
国师认为这是佛祖显灵,是祥瑞的显示,所以李乾顺命人在甘州建卧佛寺,并且钦赐匾额,供善男信女们烧香祈祷。大佛寺从永安元年(1098年)开始兴建,至夏贞观三年年(1103年)竣工,历时5年,是西夏三大佛教中心之一。
宋江起义三十六人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好汉起义的故事,其中宋江三十六人的英雄事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江起义三十六人指的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秦详情>>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的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百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这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着姓姓氏,是自清度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详情>>
历史上的赵云是忠诚卫士、勇猛的将军、贤来明的的君子。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蜀汉名将。兴七年知(公元229年),赵云去世。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诏追谥云曰顺平侯。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最完美的武将详情>>
中国实行科举制度1300年,最年轻的状元是唐朝的莫宣卿,高中时年仅17岁。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出生于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不幸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其母梁氏改嫁给了莫及芝。继详情>>
梁山泊又称梁山泺,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959),“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可见,那时的梁山泊不过是连通青、郓漕运的一片水域,并不以汪洋浩瀚著称。大约在后晋开运和北宋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三次大决口,滔滔的河水倾详情>>
在朱元璋刚建立明朝的时候,皇权并不稳固,一直与相权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所以,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推动了“洪武三大案”的发生。第一大案:空印案众所周知,古代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来往不方便,有时官员们想进京办事,得耗费将近半年的时间。所以,为了提高政治运行效率详情>>
赵祯是第一个被称为“仁宗”的皇帝,他的“仁”可谓是“仁”到骨子里,并且极大地发挥出了宋朝士大夫政治的优势,对大臣们的谏言有着极大的包容心。宋仁宗有位宠妃张美人,一天张美人对宋仁宗吹枕边风,想让宋仁宗将伯父张尧佐晋封为“宣徽南院使”,可还没等宋仁宗开口,就被包拯详情>>
中国历史上共有两位姓王的皇帝,分别是王建与王莽。一,王建——前蜀五代十国时期,在四川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847年)出生于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少年时代就是个无赖,以屠驴和贩私盐为生,后投了唐朝军队,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占领了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光绪是个好皇帝锐意改革,敢于与列强争,可惜斗不过慈禧。 2、光绪皇帝的命很苦。历史学家一向以不动情为人称道,但黎东方说,光绪是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从进宫到囚禁,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向慈禧长跪。后人分析,光绪跟慈禧一样好强争胜,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从小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的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百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这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着姓姓氏,是自清度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