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为争夺帝位,或父子叔侄相互残杀,或嫡亲兄弟大动干戈,可是,却也有人本不想做皇帝,而硬是被人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在嫡亲兄弟中排行第六,说起来君位与他无缘。但他的五个哥哥中,除长兄太子弘冀外,其他几个都死得很早。他23岁的时候,叔父景遂与弘冀争权,被弘冀派人下毒鸩杀。过了一个月,弘冀又莫名其妙暴卒。这在胆小懦弱的李煜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阴影。权臣钟谟也觉得李煜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于是提议立他的弟弟、李璟的第七子李从善为太子,但李璟说什么都不同意。于是,对李煜来说,这太子是非当不可了。
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即位于金陵,时年25岁。就在此前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已摆出一统天下的架势。李煜让大臣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向宋奉表进贡,请求承认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等宋降诏批准后,李煜才稍稍宽了点心。
李煜有绝代的艺术才华,擅长诗词,工于书画,精通音律。他的词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隽永清秀,生动传神,论艺术成就,当时无人企及。艺术家追求浪漫的生活,可李煜的浪漫已接近于放荡的程度,他的词中有这样的描述:晚上的宴会结束了,但还觉得不能尽兴,于是煌煌白日,继续宴乐,此处美女们刚刚停下舞步,举杯畅饮,另一处宫殿中又传来箫鼓之声。真正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了。
他钟情于艺术,寄情于浪漫,却又痴迷于佛教,经常出钱募人为僧,金陵僧人多达万人。有时退朝之后,便和皇后穿戴僧人衣帽,青灯黄卷,诵读经书,参悟佛性。据说北宋政府专门挑选了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佛理,诵经参禅。几番讨论之后,李后主以为真佛出世,对于治理国家,更是心灰意冷,守边安邦的事情均置之度外了。
南唐的大臣都知道,这样下去,亡国就为时不远了。有一次,南都留守林仁肇求见后主,说自己愿意领兵北上,收复旧地。他知道李煜绿担心的是宋主降罪,于是为他想好了开脱的理由:起兵以后,你可以对外说林仁肇叛变,这样宋主就不会怪罪你了。但是李煜就是不同意。他不仅不敢与北方宋朝交战,对东边十分弱小的吴越,也奉行“和平相处”的政策。沿江巡检卢绛劝他说,现在应该先下手灭掉吴越,以免它将来和宋朝一道攻击咱们。李煜根本听不进去。
幵宝七年(974年),宋朝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开始着手收拾南唐了。这年秋天,赵匡胤派使者到金陵,“请”李煜去开封参加祭祀活动。李煜清楚,这一去肯定是有来无回,于是以有病为由推辞不去。与使者送别的时候,他吓得连宋使的船也不敢上去。
这年冬天,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包围了金陵。 李煜顿时慌了神,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赴宋乞和。使者说得唇焦舌燥, 结果赵匡胤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回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眠! ”夜半,金 陵被攻破。李煜早在宫中准备好了干柴,打算自焚。 可是看着那熊熊大火,他又害怕了,最终选择了投降。王室子弟官属全都成了俘虏,被宋师押送到汴京。
到了开封,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个小院子里,过着朝不保夕的屈辱生活。没了往日的歌馆楼台、轻曲曼舞,有的只是亡国的悲伤,悔恨的泪水。据说,他最心爱的小周后每次随同各位降王命妇入宫请安时,都被宋太宗强留数日,回来后必痛哭大骂。眼看国家被人所灭,妻子被人强占,这是何等的耻辱!正如他自己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 他对屈辱悲苦生活的倾诉。
李煜的旧臣徐铉投降宋朝后做了散骑常侍。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的一天,宋太宗想知道李煜的思想动态,于是派他前去探视。李煜见了往日的旧臣,什么心里话都想说出来。他说,当年潘佑、李平极力主张抗击宋朝,可我却把他们杀了,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可怜这个书呆子,做了囚徒还不会说一句假话。徐铉把他的话如实告诉了宋太宗,太宗又听说他写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的词,大为恼怒,于是当晚让人送去毒药。李煜死了,年仅42岁。
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死后,其子杨渥昏庸残暴,肆意杀戮。徐温等发动政变,杀杨渥, 立杨溥为吴王。徐温自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居金陵,吴王成为傀儡。其子徐知训 驻吴国都城广陵,控制吴王。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防备地方变乱。徐 知训贪残暴虐,骄奢淫逸,时常凌辱吴王,为吴臣朱瑾袭杀。吴天祐十五年(918年),徐知 诰入居广陵,执掌政权。乾贞元年(927年),徐温卒,知诰遂出居金陵,以其子徐景通驻广陵,总理朝政。
徐知诰在金陵修建宫殿,欲取吴而代之,迁都此地。天祚元年(935年),徐 知诰胁迫吴王加封自己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称齐王。自建天子旌旗,改金陵为 西都,称广陵为东都。天祚三年(937年)正月,徐知诰建齐国,立宗庙社稷,设置百官,建骑 兵8军,步兵9军。二月,吴正式册命其为齐国王。八月,吴主杨溥下诏禅位。十月,徐知 诰即位称帝,建都金陵。徐知诰本姓李,被徐温收为养子后改姓徐,称帝后复本姓,改名为 鼻(bian),又以唐朝后裔自诩,故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下一节:冯道 官场上的常青树
返回章节首页>>>五代十国 继唐以后又一大分裂时期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
有关札木合和铁木真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亦敌亦友,比较纠结的关系。札木合和铁木真少年相识,肝胆相照。二人同为草原的英豪,曾三次结为安答。在草原各部落长期征战的岁月里,他们曾同吃同住,携手抗敌,并肩作战,甚至在铁木真一度受强敌威胁,妻子被掳之时,札木合亦是他详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启迪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范公对后世的影响,上至帝王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往小处说,他的一句话,即使过了几百年,还能救子孙五次命。他并不仅仅因为这句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格典范,先贤之德,文中可见一斑。相详情>>
1、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详情>>
一、朱元璋步伐前扫平了南方各股势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部队得到了锻炼,手下将领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二、朱元璋时正值元顺帝统治时期,朝政混乱、上下离心离德、内部腐败不堪,而全国各地本来已经是农民起回义风起云涌,到朱北伐时南方已经被明军扫平了,南方经济力量也强于详情>>
1、张仪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详情>>
成吉思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上的汗马,是那个时代馈赠的英雄。他的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建立了最早的运输联络系统。但其实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没有”成吉思汗“这个称呼的记录。很多人觉得他是英雄,认为将这样一位彪悍的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李元吉(603年-626年7月2日),男,本名李劼,小名三胡,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2、李元吉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马槊。晋阳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册封姑臧郡公。唐朝建立后,授并州都督,进封齐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