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宗去世后,西夏也开始步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内乱不断,外患频频,国力衰弱,在强大的蒙古兵团的不断打击下,西夏终于灭亡了。
夏仁宗于乾祐二十四年(1193)去世,长子纯祐即位,是为桓宗。桓宗即位后,大体遵循仁宗时期的大政方针,继续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
桓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天庆十三年(1206),铁木真带领的蒙古国兴起并逐渐壮大。来自蒙古国的威胁迅速地将西夏推向衰亡的历史进程。
天庆六年(1199),仁宗的弟弟越王仁友亡故。仁友之子安全上表请求承袭越王的爵位。桓宗没有同意,并将其降为镇夷郡王。安全心怀不满,萌动篡位夺权之心。
天庆十三年安全与桓宗的母亲罗太后密谋,废桓宗。三月,桓宗暴病而亡,安全继位,是为襄宗。
襄宗执掌政权后,蒙古军再三入境骚扰、挑衅。
应天四年(1209)春,蒙古铁骑在大汗铁木真的率领下,南征西夏。四月,陷兀剌海城。七月,进逼中兴府。襄宗派兵5万抵御,相持两个月。后被蒙古引水灌城,成吉思汗派使者入城谈判,襄宗称臣,并嫁宗室之女和亲。
蒙古接连不断的用兵,促使西夏改变了长期与金结盟友好的策略,开始依附日渐强大的蒙古,对金国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兵戎相见,夏金双方均损失惨重,深陷战争的泥潭。西夏国内的阶级矛盾亦随之进一步激化。
皇建二年(1211),皇族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襄宗安全,自立为帝,是为神宗。神宗当政后,全盘承袭了襄宗安全的亡国政策:坚持附蒙古抗金。西夏国内,随着战事不断,经济凋零,矛盾、危机重重。
联蒙抗金没有解除西夏潜藏的危机,到头来,蒙古依然对西夏垂涎不止,多次借机出兵围攻西夏。神宗为了逃避大敌当前的现实,匆忙将帝位传给儿子德旺,自称太上皇。德旺即是献宗,继位时43岁。
乾定二年(1224)二月,献宗继位的第二年,蒙古征伐西域未还。献宗派遣使者与漠北各部落进行联络,打算结成抗击蒙古的联盟,以牵制蒙古军的入侵。五月,西域战事结束,成吉思汗获悉西夏联合漠北的活动。亲自率兵进攻夏国沙州(甘肃敦煌东),攻了一个月,未能攻克。
九月,派大将木华黎之子索鲁等从金国战场转攻西夏银州,守将不敌,夏兵死伤数万,数十万牲畜遭掠夺。献宗派使者向蒙古请降。
经历了蒙古的沉重打击后,献宗认识到,要使国家继续存在和发展,必须改变国策,联合盟友,共同抗蒙。
乾定二年(1224)十月,献宗采纳了右丞相高良惠联金抗蒙的提议,派遣使者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等赴金议和。次年八月,两国停止了多年的征战,达成议和:西夏奉国书称弟,以兄弟之礼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遇战事双方互相支援。
此时的夏金两国,经历多年的战争,都已兵虚财尽,国力大不如前。即使联合抗蒙,也无法抵御蒙古铁骑的进攻。夏金的灭亡亦只是时间的问题。
与金国相比,西夏国小力弱。它首先成了蒙古掠取的目标。
乾定三年(1225),成吉思汗从西域回到漠北,得知献宗收纳其仇敌赤腊喝翔昆和不派遣质子,决定大举讨伐西夏。
次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领10万大军攻入西夏。占领了西夏的军事重镇黑水、兀剌海等城。
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军与畏兀儿亦都护进攻沙州,被西夏诈降迷惑,兵败。蒙军稍作休整,又全力强攻。沙州军民在守将籍辣思义的率领下,顽强抵抗。蒙军于夜间挖地道攻城,被夏军识破并纵火,伤亡惨重。经过一个月的坚守,沙州城破。
同年五月,蒙军攻占肃州城。不久,太上皇李遵顼亡故。同年六月,蒙军乘胜进攻甘州,甘州城军民奋力抵抗,终于不敌,守将战死。七月,蒙军攻占西凉府,守将不敌,战败投降。
经过蒙古军接连的攻占,西夏所属的河西地区,几乎全部沦陷。
献宗眼见蒙古军大举进犯,锐不可当,忧悸不知所措,不久病逝。末主继位。此时的西夏国,已然日薄西山,奄奄一息。
乾定四年(1226)八 月,成吉思汗攻至黄河九渡。十一月,进攻灵州。末主派大将嵬名令公领兵10万前去解围,结果大败,灵州沦陷。蒙军攻克灵州后,向中兴府推进,准备一举攻占都城,灭亡夏国。
宝义二年(1227)元月,蒙军抵达中兴府。成吉思汗留下攻城军队,自己率部南下,渡过黄河,攻打积石州,进入金国境内。
中兴府被蒙军围困,外援被阻断。右丞相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励将士”,与军民日夜拒守。四月,高良惠积劳成疾,而亡。不久,成吉思汗回师,派使者察罕去中兴府劝降,被回绝。
经过半年的围困,对峙,中兴府弹尽粮绝,军民疲惫不堪。六月间,西夏发生强烈地震,房屋纷纷倒塌,瘟疫流行蔓延,守军无力抵抗,西夏派遣使者请降。
其以“备贡物,迁民户”为由,乞盼宽限一个月。蒙军同意。
不久,夏国末主率领文官李仲谔、武将嵬名令公等出城归降。
七月,成吉思汗病故。蒙军遵照遗嘱,西夏灭亡。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
有关札木合和铁木真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亦敌亦友,比较纠结的关系。札木合和铁木真少年相识,肝胆相照。二人同为草原的英豪,曾三次结为安答。在草原各部落长期征战的岁月里,他们曾同吃同住,携手抗敌,并肩作战,甚至在铁木真一度受强敌威胁,妻子被掳之时,札木合亦是他详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启迪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范公对后世的影响,上至帝王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往小处说,他的一句话,即使过了几百年,还能救子孙五次命。他并不仅仅因为这句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格典范,先贤之德,文中可见一斑。相详情>>
1、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详情>>
一、朱元璋步伐前扫平了南方各股势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部队得到了锻炼,手下将领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二、朱元璋时正值元顺帝统治时期,朝政混乱、上下离心离德、内部腐败不堪,而全国各地本来已经是农民起回义风起云涌,到朱北伐时南方已经被明军扫平了,南方经济力量也强于详情>>
1、张仪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详情>>
成吉思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上的汗马,是那个时代馈赠的英雄。他的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建立了最早的运输联络系统。但其实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没有”成吉思汗“这个称呼的记录。很多人觉得他是英雄,认为将这样一位彪悍的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明孝宗朱祐樘,明宪宗第三子,1487至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2、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只有他的后宫只有一人,那就是明武宗的生母孝康敬皇后张氏,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3、成化二十三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