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迁临终之前把政权托付给了谋士张浦和自己的儿子李德明,并再三嘱咐二人,一定要向宋朝请和归顺。因为李继迁认为自己虽已拥有灵、夏之地,但是力量还是较弱,不足以与辽、宋抗衡;儿子李德明刚刚继承王位,只要能保住祖先留下的基业,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李德明,小字阿移,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出生,其母亲为野利氏。李继迁去逝时,李德明年仅23岁,子承父业,李德明自称“定难军留后”,在位29年。李德明心胸开阔,深谋远虑,多年来随李继迁在兵营之中成长,转战南北,战功卓著。
李德明继位后,夏州割据政权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在夏州政权内部,李德明的党项部众由于李继迁新死,又不见李德明得到宋、辽的册封,所以他们多生疑惑,纷纷内投于宋朝。在外部,宋朝环庆一带的边将建议宋真宗乘夏州政权处于幼主新立,人心惶惶之机,对夏州政权一举歼灭,统一西北地区。
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李德明一方面采纳了赵保宁的建议,派使者到辽朝请求册封,另一方面派人到宋朝请和,以稳定人心。景德二年(1005年)六月,李德明在张浦的建议下,凭借已收复西凉,夏州政权国威已振的机会,遣使向宋朝入贡。
宋朝借机提出让李德明交出灵州、派一个子弟到宋朝做人质、解散夏州军队、归还曾夺取的宋朝的官吏等条件,这些条件对于累世经营夏州政权的党项李氏而言,是无法面对和接受的,李德明便推托了。辽朝见李德明与宋朝对峙,对自己非常有利,于是借机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以此来鼓动李德明与宋朝抗争。
李德明虽得到了辽朝的册封,但此时,党项部内部的分裂十分严重,不少部族投降了宋朝。面对此情况,李德明在宋真宗降低入贡条件的情况下,于景德三年(1006年)九月,再派使臣向宋进贡。
宋真宗默认李德明的特殊地位,授予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进爵“西平王”,每年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万贯、茶两万斤,准许李德明承袭原有的领地,镇守夏州官署,给予李德明内地节度使薪俸,准许夏人到内地进行粮食、青白盐等贸易,还下令河西一带“蕃族各守疆界,沿边诸部如德明无所侵扰,则勿纵兵出境”。至此,李德明巩固了自己在夏州割据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也缓和了夏州政权与辽、宋的关系。
李德明急于与辽、宋保持和平友好关系,首先缘于长期的战争使夏州政权内部经济窘迫、边境艰难,沿边党项纷纷内附于宋,李德明急需一个和平的环境来整顿内部、巩固夏州政权。
其次,与宋议和,夏州政权可得到大量的经济利益。李德明与宋、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又请求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设立榷场,使党项羌族人民与汉人在这里自由贸易,双方互通有无。夏州割据政权通过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党项羌族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自与通好,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的景象。
由于李德明执行了保境息民、发展生产、统一河西的政策,使夏州割据政权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取得了大的发展,从而为以后西夏建国奠定了基础。后来范仲淹描绘这一时期是“朝聘之使往来如家,牛马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交受其利,不可胜纪。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无战。禾黍云合,甲胄尘委,养生葬死,各终其年”。
李德明虽然对辽、宋称臣,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等到夏州政权得到巩固之后,他就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西方,“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李德明用了20余年的时间,先后多次进攻甘州回鹘和西凉府吐蕃六谷诸部,占据了甘州、瓜州、凉州,最终将势力延伸到了河西一带,拓疆数千里。
占领河西一带,对夏州割据政权来说,意义重大。河西一带草肥马壮,绵亘数千里,那里有良马、玉器、镔铁剑甲、琉璃器等,不仅能为夏州割据政权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牲畜,而且使其在与宋、辽的对抗中,有巩固的后方,即西夏“灵、夏之右臂成矣”。
鉴于李德明巩固夏州割据政权卓有成效,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九月,辽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宋朝见辽加封李德明,为了争取李德明的归附,便也急于给李德明加官进爵,由“中书令”加封“太保”,又加封为“太傅”。
辽、宋两朝对李德明的安抚并没有使李德明产生感恩之情,反而进一步助长了他称帝立国的野心,他开始不露声色地进行称帝立国的准备工作。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仿宋制,追认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称号,立儿子李元昊为太子,立李元昊的母亲卫慕氏为皇后,并且在境内大修宫殿、营建新都、任命官员,俨然一个帝王的样子。
历史上宁夏平原在黄河水的滋润下,在汉唐时就有“柳拂长堤水绕田”的美景,李德明认为怀远镇(今宁夏银川)西北有贺兰山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而且处于宁夏平原的中心,土地丰饶,远离宋、辽,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于是,于宋天禧四年(1020年),在怀远镇营建新都,取名“兴州”,自此,兴州一直是西夏的都城。李德明把以游牧为主的党项羌族的政治中心,迁到了有千年水利之基的发达的农业区,为以后西夏国的建立和持久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正所谓“国人赖以为生者,河南膏腴之地”,“能以富强,地势然也”。
另一方面,迁都兴州也加速了党项羌族的封建化进程,为西夏立国创造了政治条件。北宋称汴京为“东京”、洛阳为“西京”,李德明也仿照宋称西平府为自己的“东京”、兴州为自己的“西京”。相望于黄河两岸的东西两京,成为西夏立国近200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地。
面对于李德明如此张狂的行为,软弱的宋朝一再退让。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又加封李德明为“夏王”,默认了李德明称王的合法性。夏州割据政权经过李继迁、李德明两代的经营,走向了强大,为李元昊的称帝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
有关札木合和铁木真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亦敌亦友,比较纠结的关系。札木合和铁木真少年相识,肝胆相照。二人同为草原的英豪,曾三次结为安答。在草原各部落长期征战的岁月里,他们曾同吃同住,携手抗敌,并肩作战,甚至在铁木真一度受强敌威胁,妻子被掳之时,札木合亦是他详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启迪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范公对后世的影响,上至帝王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往小处说,他的一句话,即使过了几百年,还能救子孙五次命。他并不仅仅因为这句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格典范,先贤之德,文中可见一斑。相详情>>
1、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详情>>
一、朱元璋步伐前扫平了南方各股势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部队得到了锻炼,手下将领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二、朱元璋时正值元顺帝统治时期,朝政混乱、上下离心离德、内部腐败不堪,而全国各地本来已经是农民起回义风起云涌,到朱北伐时南方已经被明军扫平了,南方经济力量也强于详情>>
1、张仪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详情>>
成吉思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上的汗马,是那个时代馈赠的英雄。他的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建立了最早的运输联络系统。但其实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没有”成吉思汗“这个称呼的记录。很多人觉得他是英雄,认为将这样一位彪悍的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他的之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2、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