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帝王之家。
年幼时,元昊对父亲李德明的睦宋政策感到不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物品不太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就把使臣给处死了。元昊觉得父亲的这种做法不妥,于是劝父亲:“我们军人原是从事鞍马的,你去交换那些并不急需的物品已不是聪明之举,现在又将使臣杀掉了,这样还有谁肯为我们效命呢?”说这个话的时候,元昊才十多岁。李德明见他年纪小小,就有这种见识,对他寄予厚望,十分器重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昊对父亲的和宋政策日益不满,多次劝父亲不要再臣服宋朝廷。他对父亲说:“我们的部落很大,但是财力物品储备不足。要是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还能用什么守卫我们的疆土?我们应该把财政收入用在养兵蓄锐,招抚蕃族上,至少可以征讨四周邻邦,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夺地封疆,上下丰盈,这样才是正道!”
李德明同意元昊的意见,只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于是解释道:“我们的兵马一直征战,现在已经很疲惫了,我们民族三十年来锦衣玉食,这是大宋的恩德,我们怎么可以辜负大宋呢!”元昊不以为然,驳道:“我们穿着皮毛做的衣服,从事的是畜牧工作,我们生性豪迈,英雄辈出,应当称王称霸,要那些锦衣玉食做什么!”其雄心壮志如此。
宋天圣六年(1028年),李德明多次攻打甘州不下,派元昊出马,元昊不负所望,首战成功。李德明十分开心,册封元昊为太子。
李德明辞世后,元昊继位。辽宋派来使节授封元昊。但元昊对辽宋的封爵毫无兴趣。在接待宋朝使臣的时候,他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虽勉强受诏,内心却十分抵触,环顾左右大臣唏嘘道:“这是先王犯的错误啊,我们有这么强大的政权,却还要向人俯首称臣!”
元昊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继位不久,他发起了对吐蕃河湟地区和回鹘瓜州的进攻,控制了河西走廊,巩固了后方;接着废除唐、宋的赐姓李、赵,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吾祖),下达“秃发令”,穿耳戴重环饰;他还着手创造西夏文字,同时简化礼乐制度,仿照中原制度建立了一整套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与正规的军事制度,为称帝建国做准备。
通过六年的时间,元昊完成了建国的准备工作。宋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次年正月,元昊遣使给宋仁宗上表,要求宋廷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可是宋廷不买账,下诏削夺其赐姓官爵,停止贸易往来,对其进行经济制裁,还在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捉拿元昊。元昊见状,断绝了同宋的使节往来。还在此后两年,向宋发动了多次进攻。虽然多场战役元昊皆能获胜,但连年战争也使西夏国财力减弱,民怨载道。面对地广人众的宋朝,元昊后劲不足,还是退步了,想要言和。而这时,夏辽关系恶化,元昊孤立无援,于是加紧与宋言和。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夏宋终于达成和议。
在夏宋合谈之间,辽出兵讨伐夏国。元昊迎战于贺兰山北,结果兵败,退守贺兰山中。元昊知不是辽的对手,向辽谢罪请和。在等待辽答复之际,元昊连续向后撤退三次,凡百余里,每退一次都破坏当地水草设施,断辽粮草,以此拖延辽军。当辽军陷于危困饥饿之时,元昊纵兵突袭辽营,结果被辽军反扑钳制。正酣战时,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暗无天日,辽军大乱。元昊见势,乘机猛攻辽军驻地,辽军大溃。在取得同辽作战的胜利后,元昊使出两面三刀的手腕,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廷献俘,于是在辽宋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他在位期间,为了排除异己,防止外戚篡权,实行“峻诛杀”政策。他沉湎酒色,因废黜皇后野利氏,并抢夺太子宁林哥的女人,激怒了太子宁林哥,招致杀身之祸。宁林哥也因弑父之罪被处死。
元昊的一生,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他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皆有建树,显示了非凡的治国治军能力。他在强国、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方略,也给后人很多参考。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从小就爱读书,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佛教,他都有所涉猎,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二十四岁那年,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当时的分宁知县姓陈,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能因为精力不济,导致很多案子悬而未决。陈县令就把这些案子交给周敦颐处理。出人意料的是,周敦颐虽然年纪轻,办起事来却很老练,很多案子一审即断,连一些在衙门当差多年的人都自叹不如。
三年之后,周敦颐任职期满,因为表现优异,被调往南安军任司理参军。能够验证周敦颐人品的有一个故事,这件事的主角很特别,是一个囚犯。
原来南安狱中有一个囚犯,虽然犯了法,但是罪不至死。而王逵量刑很重,将他定了死罪。周敦颐查阅案宗,认为此人法不当死,于是冒着被斥责的风险去找王逵。王逵大怒,说:“我定的刑绝对没错!你一个小小参军有什么资格过问此事?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周敦颐并没有向王逵屈服,回家就写了辞职信,第二天交到王逵手上,说:“这个官我不当可以,但是大人这样草菅人命,怎配为官?用纵容大人杀人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我干不出这事儿来!”王逵被他的一番话触动,于是重新量刑,没有处死那名囚犯。
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周敦颐开始了他的副业——讲学,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他要继承孔孟之道,兼采各家学说的精华,将儒家学说向前推进,他的终极追求是“正人心、辟邪说”。在此期间,他收了两名学生,就是程颢与程颐,后来被尊为“二程”。程颐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为圣之道。
虽为兄弟,但“二程”的脾气秉性各不同。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兄弟俩跟着皇上出行,住在一座寺庙里。这时候,哥哥程颢从右侧进门,弟子们在他身后跟着。而弟弟程颐从左侧进门,身后一个跟着的也没有。因为程颢为人宽宏大度且幽默风趣,而程颐为人严肃苛刻且气量狭小。而被后世奉为圣人的朱熹,则是“二程”学说的继承人。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帝王们也将他尊为人伦师表。周敦颐的代表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等,而我们最熟悉的,恐怕还是那篇《爱莲说》。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描述,成为千古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洁身自爱的后学晚辈。
1、陈胜秦末汉初,陈胜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的大旗,他本人也被司马迁视作王侯,被列入了世家的名单之中。而汉初名相陈平自然也是陈家人,以及西汉后期那位喊出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都是陈家人。2、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详情>>
有关札木合和铁木真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亦敌亦友,比较纠结的关系。札木合和铁木真少年相识,肝胆相照。二人同为草原的英豪,曾三次结为安答。在草原各部落长期征战的岁月里,他们曾同吃同住,携手抗敌,并肩作战,甚至在铁木真一度受强敌威胁,妻子被掳之时,札木合亦是他详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启迪了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范公对后世的影响,上至帝王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往小处说,他的一句话,即使过了几百年,还能救子孙五次命。他并不仅仅因为这句话被奉为华夏民族的人格典范,先贤之德,文中可见一斑。相详情>>
1、黄景仁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词句句渗透着感人的力量,也渗透着无法掩饰的浓厚的悲剧意蕴。黄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词风以豪旷为主导,他的豪词,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详情>>
一、朱元璋步伐前扫平了南方各股势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部队得到了锻炼,手下将领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二、朱元璋时正值元顺帝统治时期,朝政混乱、上下离心离德、内部腐败不堪,而全国各地本来已经是农民起回义风起云涌,到朱北伐时南方已经被明军扫平了,南方经济力量也强于详情>>
1、张仪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详情>>
成吉思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他是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上的汗马,是那个时代馈赠的英雄。他的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建立了最早的运输联络系统。但其实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汉文史集中,并没有”成吉思汗“这个称呼的记录。很多人觉得他是英雄,认为将这样一位彪悍的详情>>
1、融入了其它民族金帐汗国灭亡后,蒙古贵族子弟继续与更名为俄罗斯帝国的莫斯科公国打仗。不过,大多失败了。比如说,金帐汗的后代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都相继被俄罗斯帝国征服。俄罗斯帝国大开杀戒,很多蒙古人死亡,其它幸免的蒙古人加入了其它民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皇帝有4个. 2、秦始皇嬴政。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3、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司马炎命令杜预、王浚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4、隋文帝杨坚。杨坚在位期间,在军事上攻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有关札木合和铁木真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亦敌亦友,比较纠结的关系。札木合和铁木真少年相识,肝胆相照。二人同为草原的英豪,曾三次结为安答。在草原各部落长期征战的岁月里,他们曾同吃同住,携手抗敌,并肩作战,甚至在铁木真一度受强敌威胁,妻子被掳之时,札木合亦是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