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间】公元1066年
【战争地点】英格兰南部黑斯廷附近
【交战双方】诺曼人VS英国
【关键人物】威廉、哈罗德
【战争背景】
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本来是欧洲大陆上日耳曼部落的一部。公元5世纪中,盎格鲁、撒克逊侵入不列颠,后形成数个小国。这些小国相互争斗、兼并和侵吞,到9世纪初仅剩七个较大的王国。从9世纪起,不列颠西南部的西撒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七国,取名英格兰。
英格兰走向统一的同时,以丹麦人为主的大批诺曼人进攻伦敦。公元879年,西撒克斯王阿尔弗烈德稳住了丹麦人的攻势,并将丹麦人的活动范围限制于泰晤士河以北的丹麦区。公元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的孙子埃德加征服了英格兰东北部的丹麦人,再次统一了英格兰王国。
10世纪末,丹麦人再次大举进攻,并于1017年,征服了整个英格兰王国,丹麦国王卡纽特将英格兰、丹麦、瑞典和挪威统一为一个大帝国。但是卡纽特死后,帝国也随之瓦解。1042年,代表盎格鲁——撒克逊旧王朝的爱德华登上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国王,曾长期流亡诺曼底,被一群僧侣们包围。即位后,为了同国内封建贵族抗争,聘用很多诺曼教主,并和诺曼底公爵、爱德华的表弟威廉结盟,以让他继承王位为许诺,借其力量巩固王位。1066年春,爱德华病逝,按照爱德华生前许诺,王位应由威廉继承,但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法律,国王死后,王位继承问题应由贵族代表会议来解决。最后的选举结果,盎格鲁——撒克逊人大贵族哈罗德当选为国王。这一消息激怒了威廉,于是他决定用武力来夺取王位。
【战争经过】
哈罗德当选为国王后,地位很不巩固,此时的英格兰内部也很不团结。因哈罗德本人没有王室血统,因而宫廷贵族对他不予支援。更不幸的是,英格兰中部及东北部各伯爵也都不承认哈罗德的地位。哈罗德被迫亲自到那里争取力量,这些地区面对哈罗德的亲驾,口头上虽然承认了他是全英的共主,实际在军事上并未给予援助。
英格兰这样的态势十分有利于威廉。威廉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倒哈罗德,更是要征服撒克逊英克利王国。因此,作为不太受欢迎的外族征服者,他的行动不容发生半点失误,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所以威廉所面临的困难,要远甚于哈罗德。威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利处境,竭尽全力去争取同情和各方援助。
威廉为了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与同情,派人到欧洲各国去游说,一方面广泛宣传自己采取武力行动是报复自己所受的侮辱,使人们认为他的宣战是合乎正义的,同时他还派出使节向国际权威教皇和皇帝申诉哈罗德,控告哈罗德在1064年曾对天发誓承认他的继承权,而现在的背信弃义说明哈罗德既是一个篡位者,又是发伪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为,愿为诺曼人祝福,还赐给了他一面“圣旗”。日耳曼和丹麦王也答应支援。另外,诺曼底的诸侯,以及法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意大利地区的骑士,也都自愿聚集在威廉的麾下。他们之所以愿意出征,更主要的目的是想从中夺取丰富的战利品,获得新的领土和农奴。而有些志愿者则是为生计所迫,企盼凭战功发财致富的冒险之辈。与威廉自己的队伍相比,这些招募的人员成分虽然杂但颇具声势。国际国内环境对威廉十分有利。
威廉经过多年征战,逐渐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起较为稳固的统治形势,从希尔德河到罗里河之间的沿海港口,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在对外方面,他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有同盟,在西面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领了梅因。
托斯蒂格是哈罗德的兄弟,他对哈罗德以前曾夺走了他的伯爵领地耿耿于怀。于是,当他看到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就背叛了哈罗德。5月间,托斯蒂格率领60艘船只从欧陆出发,在不列颠登陆,企图进攻英格兰,结果遭到民兵的袭击,受到损失后逃到苏格兰。后来他又和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联合起来,再次袭击英格兰。哈尔德拉达则因觊觎英格兰的财富,也以英格兰王位继承者的理由趁火打劫。他们从英格兰北部的约克东海岸登陆,对约克进行引诱性的进攻。哈罗德听到他们联合入侵的消息后,不顾威廉马上就要入侵的危险,立即对全部陆海军下达动员令。他本人首先率领“亲兵”和一些民兵日夜兼程地赶到北方。9月25日,当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正与两个当地公爵谈判其守军投降条件时,哈罗德的军队突然进攻。托斯蒂格和哈尔德拉达猝不及防,只好仓促迎战。结果,他们的部队全部被歼,两人也都命丧黄泉。不过,哈罗德的精兵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哈罗德因动员了全部力量,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所有准备的粮食和金钱几乎都用光,无法继续供给,被迫解散了民兵和舰队。可是,就在哈罗德下令解散民兵和舰队的第二天,威廉的军队在不列颠南部的苏塞克斯悄悄登陆了。
威廉趁托斯蒂格与哈尔德拉达准备进攻英格兰时,就已开始大量建造舰队,征召大量陆军,准备出兵。在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到8月中旬,陆军大约有6000人左右,各种船只约450艘左右,水手约2000至4000人。他们的陆军以装甲骑兵为主,技术熟练,纪律严明,主要兵器是长枪、刀剑和锤矛;步兵由长枪和弓箭手组成。此外,威廉对未来战争还做了详细的分析,如军队如何补给,如何执行纪律,以及使用什么兵器等都做了研究。
威廉的远征军做好准备后,就向不列颠发起攻击。8月27日,威廉命令陆军迅速登船,当天晚上一切装载完毕。海面上,每艘船只上桅灯高挂,威廉的舰上更是灯光闪闪。午夜时分,全舰出航。由于英格兰的民兵和舰队在前两天即已全部解散,因而海岸上无一人防守,海峡上顿时门户大开。
第二天上午9时,威廉的部队顺利登陆。下船后沿海岸向东,次日到达黑斯廷斯。黑斯廷斯位于英国东南,是伦敦南面大道的终点。威廉在黑斯廷斯建立营寨,作为基地,此后,他没有立即向北挺进,而只是在周围地区进行扫荡。一方面是搜集补给,另一方面是想以此引诱国王哈罗德能仓促率兵而来,使他们远离北方,无法得到后方的支援。
威廉部队登陆的同时,哈罗德正在约克与亲兵分享全歼托斯蒂格部队的喜悦。10月1日,他得知威廉已在佩文西岛登陆的消息后,来不及动员他的武士,就率领亲兵赶回伦敦,并急忙在南部征调兵力。他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歼敌。为防止敌人逃走,他又派约70艘战船的舰队准备封锁敌人的退路。10日,哈罗德在伦敦集中了已相当残破的核心亲兵,和各地征集的民兵。这些民兵没来得及进行训练,军事素质很差,整个兵力大约和威廉的部队相近。当时的情况是:英格兰军队共有两种:一是民兵,他们都是征募而来,合法服役期限40天,没有正式的补给体系,粮食、军饷由当地提供,他们分散在英格兰各地,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集中;二是亲兵,他们本来属于国王、公爵和贵族的私人卫士,后来才发展成为一支常备职业性的军队。在战争中,民兵是应付危机的主要力量,亲兵则是这种力量的支援和加强。平时民兵和亲兵大多都是骑兵,战时却都是徒步行动。在兵器方面,主要有长矛、标枪、两面剑、防盾和笨重的丹麦长柄战斧,头盔和铠甲都是个人自备,因而只是富有的骑士等人员才能有钱装备使用。原有的舰队被爱德华解散了,新舰队是1066年初才组建,眼前舰队的船只都是征来的渔船和商船,水手也同样是临时强征的。
10月11日,哈罗德率军自伦敦出发。从伦敦到苏塞克斯共96千米左右,竟用了3天时间。13日夜里,部队在离黑斯廷斯十多千米的森林附近的小山上设立营地。哈罗德本想连夜前进,天亮前到达黑斯廷斯,趁拂晓前向威廉发动进攻,但是,他看到士兵们都一个个瘫倒如泥的样子,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就地设营休息。
威廉此时已充分了解了哈罗德的情况,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先下手为强。大约在夜间4时半,威廉率领部队强行军赶到哈罗德的营地附近。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哈罗德部队面前,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哈罗德的军营设于一个小高地侧,高地北侧和东侧坡度险要,有一条伦敦到黑斯廷斯的大道;高地南面坡度平缓,有一条雨冲沟。山顶上有一部分寺院,哈罗德的两面军旗就插在最高峰。他获得威廉的军队已经逼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高地的顶峰,展开兵力。在阵势的中央配置了一个“龟型”方阵,这种方阵士兵们紧紧挤在一起,肩并肩,盾对着盾,手握剑和斧,由哈罗德亲自指挥。
英格兰军队依靠步兵为主力,用这样的阵势来对抗以骑兵为主的敌人,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方阵的两侧还分别配置了哈罗德的亲兵,以保持方阵的侧翼,左右两翼主要由民兵组成。哈罗德的战术企图是尽量保持正面的完整,防止盾墙两侧受到迂回攻击。因而,他们的阵地成东西队形,凭临高地两侧的陡坡。
威廉一到高地南侧,便立刻在大路两旁展开队形。其战斗序列排列为:左翼是布列塔尼人,右翼是英格兰及其他各国的佣兵;中央是诺曼底人,由威廉亲自指挥。左翼和中央兵力在大路西侧,左翼兵力在大路东侧,左翼前方正对着雨冲沟。每一翼分为前后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弓弩手,第二梯队为重装步兵,第三梯队是骑士。
10月14日9时,会战展开。诺曼底第一梯队首先进入战斗。他们缓缓地向高地上前进,中央兵力沿大路直扑山顶上英格兰军队中央阵线“盾墙”,左翼渡过雨冲沟和右翼一起,分别向两侧前进,延长攻击正面。不一会儿,两军中央阵线接近,大约在相隔100米的距离上,诺曼底弓弩手开始射击,因为他们是向上高角度射击,所以命中率很低,射出的箭,一部分被对方的防盾挡住,一部分则从头上飞过。而英军居高临下,他们投射的长矛、标枪、战斧和石块等像雨点一样飞到诺曼底人中间,穿透他们的防盾和装甲,许多诺曼底人应声倒下。尽管如此,诺曼底人仍继续前进,逼近对方,展开了肉搏。
诺曼底人左翼阵地地形极为不利。当第一梯队艰难地上坡时,英军右翼乘机进行反击,把他们压到山下,后面的步兵和骑兵无法继续前进,也随之退却。中央阵地发现左翼兵力退却后,他们的左侧失去掩护,不敢再战,向后撤退,而右翼也跟着退了下来。
威廉担心这种混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必须尽快制止这种混乱和恐怖,于是,他抓紧缰绳,把头盔推到脑后,高声喊道:“请大家看着我,我还活着!上帝会保佑我们胜利!”喊罢拍马冲上前去,他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士兵,中央兵力立即停止退却,反过来跟着威廉抵挡对方的反攻。不一会儿,其他兵力也稳定下来。
接着,威廉将骑兵移到前面,并亲自指挥,再次展开攻势。骑兵成小队进行连续冲锋,想用长矛突破敌人的后墙。然而,接连几个小时的冲击,阵地上展开全线激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威廉认识到部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于是决定在战术上采取新的行动。他巧妙地实行了“调虎离山、诱而歼之”的策略,计划用骑兵实施佯攻,然后撤退,引诱敌人离开阵地,下山追击,从而打乱其战斗队形。同时命令步兵和弓弩手撤到右翼后方高地上,当敌人跟着追击通过了谷地,然后上山时,就乘机进行反击。新的战斗开始了。当诺曼底骑兵假装战败而退却时,英军们不知是计,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已经胜利了,士兵们个个欢呼着、大声辱骂着迅速追击。尽管诺曼底人用以诱敌的是骑兵,英军步兵是不可能赶上的,但英军仍然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假装后退的诺曼底骑兵过了谷地上山时,故意行动变慢,英军士兵见此更加活跃起来,几千人毫无秩序地跟在后面猛追,眼看距离越来越小,就在此时,诺曼底人的骑兵突然掉转马头,向正在追赶他们的英军冲杀过来,早已做好准备的弓弩手也迅速投入战斗。他们把箭射向天空,垂直落在骑兵后面的敌人头上。步兵也采取同样方法投掷标枪、石头。箭石从天而降,迫使英军都举起防盾,防止来自空中的袭击,诺曼底的部队趁机突击,英军受到很大伤亡,而左翼的损失更大。
天色逐渐昏暗,英军的矢石用尽,个个疲惫不堪,哈罗德的眼睛被乱箭射伤之后,也没能逃过被砍杀的命运。此时,威廉下令进行最后突击。已经减弱的英军左翼,受到冲击后首先崩溃,接着中央方阵也开始溃败。于是,骑马的、徒步的都夹杂在一起,混乱地向西北没命地逃去。诺曼底右翼士兵紧紧追击。尽管如此,哈罗德的亲兵仍临危不乱,有秩序地退到高地上坚持防守,他们的顽强精神令诺曼底人为之胆怯,不敢向前。此时威廉率全部追兵赶来。他们左右突击,很快冲散了这股亲兵。暮色中,诺曼底士兵继续追击,直把英军赶到森林附近。
次日,威廉找到哈罗德的尸体,并把他搬到自己的营帐后掩埋。两天后,威廉回到黑斯廷斯。五天后,威廉继续前进,占领南海岸上的多佛尔和坎特伯里城,保障了海上安全。在这里他得到了舰队的援助,尔后率军北上,在伦敦周围扫清郊外的障碍,迫使伦敦城里主战派代表献城投降,并邀请威廉为英格兰国王。12月25日,威廉正式加冕。至此英国王位争夺战争结束。
【战争简评】
英国王位争夺战争,又被称为诺曼征服战争,它在英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既是诺曼人对外扩张的继续,又是西欧同英国之间的又一次社会大融合。它以威廉的胜利而告终,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移植到了英国,而且在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使英国同西欧大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它推进了中央集权化的封建国家在英国的组成,促进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加速完成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已开始的封建化过程。
俄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利用苏俄内战之机为获取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和立陶宛而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的一次领土战争。战争从1920年4月25日波军进 攻乌克兰开始,至1920年10月12日以双方签订和约,达成妥协而告结束。 战争初期,波军大举详情>>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详情>>
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两军于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了一次重大会战。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决心入侵俄国,以图称霸欧洲。 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详情>>
独立战争后,美国统治集团一直把向西部扩张作为国策,尤其是南方的奴隶主集团, 更充当了领土扩张的急先锋。这是因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不断扩 充新土地来迁移种植园,以避免地力的下降。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加快向西扩张步 伐,并制造了“天定命运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528~631年【战争地点】两河流域、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两要塞【关键人物】查士丁尼一世、库斯鲁一世【交战双方】拜占庭帝国VS波斯帝国【战争背景】罗马波斯战争的爆发原因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及宗教等各方面,是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间各种矛盾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前492~前479年【战争地点】希腊境内【交战双方】希腊VS波斯【关键人物】大流士一世【战争背景】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极扩张,到大流士一世继位时已发展为一个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地跨亚非详情>>
1618—1648年,欧洲两个强国集团——哈布斯堡王朝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展开了一次全欧国际性大混战。起初,战争是围绕德国新旧教矛盾进行的,但不久就演化为各国争夺权利和领土的混战,西欧、中欧及北欧主要国家几乎全部先后卷入。其结果使德国四分五裂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前58~前51年【战争地点】山北高卢地区【交战双方】罗马VS高卢人【关键人物】恺撒【战争背景】恺撒头像山北高卢又叫做外高卢,主要是指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德国、荷兰及瑞士一部分。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高卢人和日详情>>
按照周朝时期的教训来说,分封是会导致诸侯割据最终国家力量四分五裂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加强中央集权,他总结了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发现军权是最重要的防护工具,于是就想将权利放在皇帝手中,由皇帝详情>>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年羹尧作为雍正初期的心腹重臣 雍正到底有多宠年羹尧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详情>>
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程一直是个谜,直到有专家通过给雨燕安装光敏定位器,才发现北京雨燕令人震惊的万里大迁徙。跟踪数据显示,每年北京雨燕都要经过数月的飞行旅程,从刚果盆地一路北上途径非洲和亚洲37个国家,行程超过一万三千公里。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