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半期,俄国农民领袖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四次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和最后的一次。它震撼了沙俄的封建农奴制统治,对沙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事上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18世纪后半期,俄国已从昔日的“彼得盛世”巅峰开始衰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全俄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形成。行将崩溃的、专横的封建农奴制不断加强对农奴的压迫,地主阶级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统治,连绵不断的战争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这一切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强烈不满,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仅1762—1772年,起义就达160次以上。此外,非俄罗斯各族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他们的土地、草场、林场统统被地主、工厂主、修道院霸占,而且要缴纳各种贡税,服各种劳役,如同奴隶一般。压迫越重,反抗越强烈。非俄罗斯各族人民的起义具有更广泛的性质。整个沙俄帝国堆满了干草,随时都有可能燃起熊熊的起义烈火。
时势造英雄。农民起义领袖斯杰潘·拉辛和康德拉季·布拉文出生地的顿河畔培养了杰出的农民领袖叶·伊·普加乔夫。这位顿河哥萨克人利用广大劳动人民“对沙皇的朴素的宗法式的信仰”,自诩为彼得三世,是劳苦大众期待的“好沙皇”,于1773年9月17日,聚集一支80人的当地哥萨克队伍起义。
普加乔夫领导的俄国农民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73年9月—1774年4月),作战地域在雅伊克河和巴什基里亚一带,起义参加者是当地哥萨克人、巴什基里亚人、鞑靼人和乌拉尔工厂的工人;第二阶段(1774年4月—1774年7月),作战地域在乌拉尔中部和卡马河一带,起义参加者主要是乌拉尔工厂工人、哥萨克人和巴什基里亚人;第三阶段(1774年7月—1775年1月),作战地域是伏尔加河中下游,起义主力军是农民。
第一阶段(1773年9月—1774年4月)。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假冒“彼得三世”
发布第一个诏书,宣布给雅伊克哥萨克人、鞑靼人和加尔梅克人以自由和特权,许诺他们将得到“河流、土地、草地、赏金、猪、狗和粮食”。9月18日,起义军抵近雅伊克镇。该镇设防坚固,重兵防守,普加乔夫遂放弃强攻,溯雅伊克河而上,直逼俄罗斯东南部的主要行政与军事战略中心——奥伦堡。9月21日,起义军占领了位于奥伦堡和雅伊克交通线上的伊列茨克镇。接着,奥伦堡西部的要塞纷纷落入起义军手中。起义军所到之处,农民、当地哥萨克人、鞑靼人、哈萨克人、加尔梅克人、逃亡士兵和乌拉尔厂矿工人纷纷参加起义军。到1774年初,起义军已有3万人;3月,发展到5万人,86门火炮。
1773年10月4日,起义军占领了奥伦堡附近的别尔达村。10月5日,起义军开始了持续约6个月之久的奥伦堡围攻战。奥伦堡要塞内有10个五角堡、2个半棱堡,守军3000人,大炮70门,易守难攻。起义军久攻不下,双方成对峙局面。普加乔夫采取封锁城市的措施,意图迫敌就范。当寒冬腊月来临时,攻城仍未果,普加乔夫带领起义军主力在别尔达休整,留少数部队继续监视奥伦堡守军的动态。
奥伦堡被围困后,沙皇政府派军解围。此时的起义军只顾围攻奥伦堡和雅伊克,放弃向伏尔加河流域的进军,失去了更多人民的支持,丧失了大块战略基地,为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赢得了动员兵力的时间。沙皇政府在用地方部队解围失利后,遂于1773年12月派遣亚·伊·比比科夫上将率领讨伐军(共约6500人,30门火炮)前去镇压起义军。
政府军凭借优势兵力,扭转了被动局面,连续取胜。战至1774年初,政府军连克数镇,直逼奥伦堡。起义军节节败退,直到布祖卢克镇失守后,普加乔夫才决定从奥伦堡附近撤出部分兵力,以图阻止政府军的推进,然而,为时已晚。1774年3月22日,起义军主力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的总决战中失利,约2000人阵亡,4000人受伤被俘,火炮全部损失。在这之后的几次交战中,起义军接连失利,普加乔夫身边的将领许多被俘。4月1日,起义军又在萨克马腊镇惨遭失败,普加乔夫率领一支500人的队伍杀出重围,隐藏在乌拉尔深山丛林之中。第一阶段以起义军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阶段(1774年4月—1774年7月),1774年4月,普加乔夫在乌拉尔各厂矿和巴什基里亚招募新军,以重整旗鼓再战。起义军主力很快增加到5000人,遂于5月5日攻占了马格尼特要塞,随即溯雅伊克河而上,于5月19日攻下特罗伊茨克要塞。5月21日,政府军在特罗伊茨克要塞击败起义军主力部队,普加乔夫被迫撤到乌拉尔草原地区。1774年6月中旬,起义军前进到伏尔加河,6月17日,占领了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6月21日,起义军攻打奥萨,打开通往喀山的通路。在巴什基里亚人的帮助下,起义军渡过卡马河,相继连克数镇,直逼喀山。此时,起义军主力已增加到8000人,沿途又有7000人投奔起义军。
喀山城内,政府军主力被抽调到巴什基里亚和乌拉尔,防务空虚,普加乔夫乘势兵临喀山城下,于7月12日,攻占喀山外城,但设防坚固的内城久攻不下。沙皇政府及时派援兵接应,经过阿尔斯克原野的激战,于7月15日击溃起义军。
起义军惨败,阵亡2000人,受伤和被俘数千人,火炮和弹药丧失殆尽。为摆脱追击,普加乔夫带领一支小部队逃抵伏尔加河上游。
第三阶段(1774年7月—1775年1月)。普加乔夫抵达伏尔加河流域,当地广大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很快农民起义运动席卷伏尔加河流域多数地区并向莫斯科省边界蔓延,直接威胁莫斯科,严重震撼了沙皇政府。然而,普加乔夫放弃了向莫斯科的进军,离开了农民运动规模最大的地区转而南进,以图在顿河得到哥萨克补充后再向俄罗斯中心地区进军。7月19日,起义军占领喀山西部的齐维尔斯克,7月20日,占领库尔梅什,随后连克阿拉特尔、萨兰斯克、奔萨、彼得罗夫斯克、萨拉托夫等地。8月21日,起义军主力进抵察里津。此时,起义军已扩大到1万余人。
但是,形势发生了对起义军不利的根本变化。1774年7月10日,俄土(耳其)双方签订了《库楚克—凯纳吉和约》。
叶卡特琳娜二世得以从俄土战场抽出重兵,以镇压农民起义,并任命亚·瓦·苏沃洛夫为政府军总指挥。从8月22日起,普加乔夫开始攻打察里津,战斗一直延续到8月25日。这一天,在察里津以南75公里的萨尔尼科夫渔站附近,普加乔夫的1万余人的主力军遭到致命的一击,起义军阵亡2000人,被俘6000,许多重要将领被俘。普加乔夫带领一支200雅伊克哥萨克人的队伍退到伏尔加河左岸草原,途中,雅伊克哥萨克首领背叛普加乔夫。普加乔夫被他们押解给政府军并送往莫斯科。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等人在莫斯科被处死。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这场震撼沙俄统治的农民战争,席卷了俄国东南6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反沙俄统治旗帜之鲜明,是俄国历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
这次农民战争教育了人民,使人民对沙俄专横的封建农奴制不可破除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崩溃。
这次农民战争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起义的自发性、地方局限性、地域分散性和缺乏组织性、纪律性。起义军缺乏统一的战略计划,与独立起义地区的联系薄弱,主力部队同其他各部队、各部队之间缺乏协调,尤其在第三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第三阶段,普加乔夫犯了一个放弃向莫斯科进军的致命的战略性错误,这充分说明起义领导者缺乏战略指导和明确的斗争纲领。
这次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表现出的非凡的英勇气概和果敢精神,普加乔夫杰出的军事组织才能永载史册。这次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发展了俄国先进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革命的世界观,哺育俄国革命的先行者亚·尼·拉吉舍夫和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客观上对俄国的社会发展起了进步作用,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前进。
俄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利用苏俄内战之机为获取白俄罗斯、 西乌克兰和立陶宛而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的一次领土战争。战争从1920年4月25日波军进 攻乌克兰开始,至1920年10月12日以双方签订和约,达成妥协而告结束。 战争初期,波军大举详情>>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详情>>
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两军于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了一次重大会战。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决心入侵俄国,以图称霸欧洲。 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详情>>
独立战争后,美国统治集团一直把向西部扩张作为国策,尤其是南方的奴隶主集团, 更充当了领土扩张的急先锋。这是因为: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不断扩 充新土地来迁移种植园,以避免地力的下降。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加快向西扩张步 伐,并制造了“天定命运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528~631年【战争地点】两河流域、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两要塞【关键人物】查士丁尼一世、库斯鲁一世【交战双方】拜占庭帝国VS波斯帝国【战争背景】罗马波斯战争的爆发原因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及宗教等各方面,是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间各种矛盾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前492~前479年【战争地点】希腊境内【交战双方】希腊VS波斯【关键人物】大流士一世【战争背景】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帝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极扩张,到大流士一世继位时已发展为一个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地跨亚非详情>>
1618—1648年,欧洲两个强国集团——哈布斯堡王朝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展开了一次全欧国际性大混战。起初,战争是围绕德国新旧教矛盾进行的,但不久就演化为各国争夺权利和领土的混战,西欧、中欧及北欧主要国家几乎全部先后卷入。其结果使德国四分五裂详情>>
【战争时间】公元前58~前51年【战争地点】山北高卢地区【交战双方】罗马VS高卢人【关键人物】恺撒【战争背景】恺撒头像山北高卢又叫做外高卢,主要是指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德国、荷兰及瑞士一部分。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高卢人和日详情>>
按照周朝时期的教训来说,分封是会导致诸侯割据最终国家力量四分五裂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加强中央集权,他总结了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发现军权是最重要的防护工具,于是就想将权利放在皇帝手中,由皇帝详情>>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年羹尧作为雍正初期的心腹重臣 雍正到底有多宠年羹尧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详情>>
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程一直是个谜,直到有专家通过给雨燕安装光敏定位器,才发现北京雨燕令人震惊的万里大迁徙。跟踪数据显示,每年北京雨燕都要经过数月的飞行旅程,从刚果盆地一路北上途径非洲和亚洲37个国家,行程超过一万三千公里。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