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朱元璋谁接班(朱元璋为何选错接班人?)

来源: 2023-09-08 16:36: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中国的开国之君,几乎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暴力最强者”。他们做皇帝前杀尽政敌,做皇帝后杀尽战友,鸟尽弓藏的手段被他们运用的炉火纯青。但这些强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最终往往选择那些既不“充满智慧”,也不拥有“强

中国的开国之君,几乎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暴力最强者”。他们做皇帝前杀尽政敌,做皇帝后杀尽战友,鸟尽弓藏的手段被他们运用的炉火纯青。

但这些强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最终往往选择那些既不“充满智慧”,也不拥有“强人性格”的人接班。结果他们一死,既定接班人就遭颠覆。

这其中,最典型也最著名的是朱元璋,他在接班人的选择和扶持上,费尽心机,先培养长子,后又把长孙扶上马送一程,但最后既定接班人仅干了四年,还是遭到颠覆灭亡命运。

为什么强人的指定接班人,把握不住政权呢?就拿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朱允炆来说,他拥有无可置疑的国家“主权”,为什么会被边关的藩王四叔“朱棣”横扫出局呢?

主要是因为爷爷朱元璋帮了倒忙。

本来,朱元璋一心想为孙子接好班“服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都知道朱元璋杀功臣“业绩”非常突出,但可知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太子朱标在世时,对父亲屠戮功臣的行径感到心惊肉跳,曾进谏说:“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

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

朱元璋听了以后,拿来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朱元璋这个“除刺理论”说明,他杀功臣的主要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巩固权力,更深远的用意,是为了接班人高枕无忧、顺利接班。

太子朱标不以为然。这个指定接班人比起父亲来,还算有颗仁者之心。他死在了父亲前面。朱标的夭亡,大概是强人父亲压抑下的抑郁而终。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随后被指定为接班人。为孙子顺利接班,朱元璋的“除刺”的清洗运动达到“无限扩大化”。其一手打造的《逆臣录》,涵盖“一公、二伯、十三侯”所有高官。

但事情却并没沿他想象的那样发展。一代强人朱元璋活了71岁,在孙子快到20岁时撒手人寰。铁腕十足、“除刺务尽”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尸骨未寒,一切良苦用心付诸东流。

他指定的接班人,在他死后即造算计,不到四年即被推翻。

朱元璋的皇孙朱允炆比父亲朱标还仁厚,当这位斯文儒雅的年轻皇帝,从爷爷手中接过无刺荆杖时,朝中的确已经没有“野心家”了。但同时,也没用了多少戳得住的可用之才。

当朱棣进攻京城时,建文帝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他们根本不是能征善战的朱棣的对手,所以堪堪就败。

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

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呢?就是搞“除刺运动”的爷爷朱元璋。朝廷中的大将能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徐达、蓝玉这样的擎天柱都已经非正常死亡。

试想,如果徐达、蓝玉这样的擎天柱在,心怀不满的朱棣未必敢反,纵然敢反,也未必能够反得成,因为他未必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宿将对手。

朱元璋只顾剔除棘杖上的毛刺,却忘了无刺的荆杖,还有什么攻击性可言?

从朱允炆角度上看,爷爷朱元璋杀尽功臣,使朝廷失去擎天玉柱,又忽略掉了最大一根刺,这与其说把干净的荆杖交给自己,不如说把一个没有攻击力的烧火棍交给了自己。面对强悍的刺头燕王,自己这个年轻接班人,还有什么还手之力呢?

强人朱元璋费尽心机,清洗无边、滥杀名臣宿将,不仅未能保住接班人,而且反将接班人送进火海。这种结果,对钦定的接班人朱允炆可能不公,但对清洗无边的强人朱元璋而言,却绝对是咎由自取的身后命运。

强人朱元璋用了大半生时间算计良将功臣,却没料到祸起骨肉藩王。

作为一个超级强人,他不应该不知还有一个更具强人气质的儿子对接班人的位置虎视眈眈,但当有大臣规劝小心燕王朱棣应该削藩之时,他大骂谏臣挑拨父子、叔侄关系。不知这是强人之昏聩,还是有意留给历史的一道“儿孙争霸”选择题……

  • 朱元璋谁接班(朱元璋为何选错接班人?)

    中国的开国之君,几乎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暴力最强者”。他们做皇帝前杀尽政敌,做皇帝后杀尽战友,鸟尽弓藏的手段被他们运用的炉火纯青。但这些强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最终往往选择那些既不“充满智慧”,也不拥有“强详情>>

    2023-09-08
  • 明朝之后的南明其实还掌控着半个国家!(假如南明没有灭亡)

    1645年3月,左良玉为躲避李自成余部可能出现的南下,打着为崇祯太子复位的旗号,顺江而下准备进攻南京。南京的弘光政权为了抵抗东进的左良玉,将江淮一带的大部分兵力抽调至南京的西边,只是江淮一带的防御力量十分空虚。北方的清军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详情>>

    2023-09-08
  • 朱由检和崇祯(崇祯十七年朱由检)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明君贤臣是最理想也最难得一见的局面,崇祯帝就遇到了一帮令他无奈的臣子。在他费尽心力铲除了气焰嚣张的阉党之后,那帮臣子不思中兴,反而为了门户之争互相倾轧。无奈之下,一心想要中兴明朝的崇祯帝只有事必躬亲。可偌大一个国家,又详情>>

    2023-09-08
  • 明朝是如何取代元同室操戈中结出的奇葩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对详情>>

    2023-09-08
  • 贴春联朱元璋(过年不让贴春联)

    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贴春联和贴门神,在我国民间也是一种相传已久的习俗。我国第一副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在桃符上题写的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春联风行全国始自明朝。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下令在新春之日,公卿将相之家,门上详情>>

    2023-09-08
  • 明朝官员,字世用,江苏兴化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详情>>

    2023-09-08
  • 海瑞巧治胡宗宪公子的故事

    、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详情>>

    2023-09-08
  • 柳如是四大才女(明末柳如是)

    柳如是,女诗人,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着名歌妓才女,详情>>

    2023-09-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明朝之后的南明其实还掌控着半个国家!(假如南明没有灭亡)

1645年3月,左良玉为躲避李自成余部可能出现的南下,打着为崇祯太子复位的旗号,顺江而下准备进攻南京。南京的弘光政权为了抵抗东进的左良玉,将江淮一带的大部分兵力抽调至南京的西边,只是江淮一带的防御力量十分空虚。北方的清军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

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霍去病是怎么让详情>>

湖北与河南的区划调整,16个县入豫14年,为何又划入了湖北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曾经划入河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