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为中国北宋仁宗庆历(1041年—1048年)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范仲淹提出的澄清吏治、富国强兵等措施很明显就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诟病已久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提出的,而且初期推行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那些保守派却根本不管什么国家利益,一旦改革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便疯狂抵制,导致很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实施就被废除了,再加上宋仁宗的改革决心也不坚定,庆历新政迅速破产。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还有北宋朝廷的朋党之争,那些保守派攻击范仲淹等人结党营私,这恰好是宋仁宗最不愿看到的,因此范仲淹等人时刻战战兢兢,无法集中精力推行改革。再加上改革派的措施太过冒进,改革派任用的官员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与百姓发生冲突,诸多因素之下,庆历新政很快就失败了。
中国古代的婚姻的意义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宗族的延续及保障对祖先的祭祀是婚姻的重要目的。古代离婚旨在绝二姓之好,即重在两个家庭的决裂而非夫妇感情的破裂。中国古代法律上不用离婚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绝婚、离弃、休妻、出妻等用语。中国古代的主要离详情>>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中央强权亦出于控制地方势力的需要,会任命地方势力首领的详情>>
1924年11月5日,这一天,溥仪被逐出故宫。这一年,溥仪十九岁。一般人所不知的是,载沣在溥仪出宫前,不止一次赶赴南苑驻军营地,试图亲自劝说冯玉祥不要“逼宫”。但冯玉祥丝毫不为所动,溥仪此前也曾派帝师陈宝琛拜望过冯玉祥,也被拒绝。一个有趣的历史内幕发生在京畿警详情>>
历朝历代的处理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老皇后”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作为前任皇帝的皇后,无论新任皇帝是嫡出还是庶出,她都是理所当然的皇太后,因为他是前任皇帝的正室,是新任皇帝的嫡母或者继母(如清宣宗道光帝之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真正存在不同的是庶出详情>>
虽说在史料当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过人殉的制度,不过对于人殉的制度多少还是有提起一些,有一些相关记载。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说白了,记载历史的,还是那些掌权人。自古至今,真理,正义,是站在哪一边的?毫无疑问的,都是站在历史的胜利者那边的,如果翻遍史书,权威的详情>>
就我个人而言,宋朝的综合国力更强一些。首先,明朝的疆域确实比宋朝大,尤其是南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国家继承的政权:明朝继承了元朝,宋朝继承了后周。与元朝相比,明朝的疆域要小得多,并且在后期变得越来越小。到明朝末年,基本也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和南诏的北宋。详情>>
虽然在中国古代朝鲜半岛并非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地位,早在周朝时,中国商朝的遗民箕子就带领部分中原移民建立了箕子朝鲜。而在东汉时期,汉武大帝更是直接派兵灭亡了卫满朝鲜,设立了4个郡。随后,朝鲜半岛先后经历了高句丽时期、新罗时代、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时期,不过,这些朝鲜详情>>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一般能成为王朝都城的城市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向外扩张的需要,都城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如我国古老的王朝商朝,历经近600年,就曾五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科举制创始于隋朝2、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品评士人、选拔官吏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加之机构重叠,人浮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为了互相取信,会互相交换人质,称为质子。通常是以诸侯的儿子作为质子质押于别国,秦异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换人质外,亦有当弱国有求于强国时,就出现单方面送出质子的情况。中央强权亦出于控制地方势力的需要,会任命地方势力首领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