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像看,僧一行在凝眸静思。(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影:邓少军)
他是禅师,云游四方,因留恋五马归槽山,便在此结庐居住;他博学多才,精通天文,曾夜卧望月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成为一代天文学家。他,就是僧一行。在历史上,他与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等人齐名。
茶庵寺有点宝刹的味道。(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影:邓少军)
僧一行云游四方结庐五马归槽山在江海区外海镇茶庵公园,有一尊僧一行的石像,其一只手放在背后,一只手在前掐算,仿佛在思索一个千年未解的命题。踏着枯叶,记者来到僧一行石像身边。石像上,他神情凝重,掐指在算;他身上的“白袍”,因为日晒雨淋,已经长出了青苔,泛起阵阵青绿。就在僧一行石像的身旁,记者“走”进了僧一行的故事。僧一行是唐朝开国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原名张遂。他自幼聪明好学,一身才气,所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就想结交他。武三思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小人,因为有武则天的撑腰,他非常嚣张,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这样一个人,张遂不屑与之为伍,于是离家出逃。张遂逃到河南嵩山,跟随禅师普寂学禅,法号一行。那时,他只有21岁。过了一段时间后,普寂觉察僧一行不是凡俗之辈,于是令其云游四方,增加见闻。自此,僧一行足迹遍布四方。云游时,僧一行认识了东渡到中国的日本人善无畏等人,并跟着他们学“密数”。僧一行还参与了善无畏的翻译小组,与他们一起翻译《大日经》。江海区外海街道文化站副站长陈长胜告诉记者,当僧一行云游至外海五马归槽山时,非常喜欢这里的风光,于是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住下来。他白天看书、种茶,晚上就观测天象、绘制星图,深入研究天文和气象,并给自己的茅庵取名“茶庵”。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叶井。(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影:邓少军)
无叶井未干望月台犹在在茶庵寺前,记者看到了一口很不起眼的古井。说起这口古井,陈长胜和江海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邓群标都非常激动,原来,这口古井就是僧一行所挖的无叶井。据陈长胜介绍,无叶井直径达0.4厘米,深约2米。井沿、井壁都用花岗岩砌成。这口井的井水甘甜清澈,终年不枯。无叶井旁绿树成荫,叶茂枝繁。为什么它叫无叶井?原来在以前,井周围树木的树叶从来不落入井中。陈长胜告诉记者,在周边村民的口中,无叶井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僧一行在种茶时,在茶地旁边建了一堵很高的墙。有一天,僧一行前去茶园浇水时,忽然听到幽幽的哭声,他细听良久,才发现是风婆婆在哭,于是他上前问明原因,原来是墙挡住了风婆婆的去路,于是僧一行就把墙拆了,风婆婆从此就通行无阻了。为了答谢僧一行,风婆婆把一股清风压在井底下,每逢有落叶掉到井里时,压在井底的清风就会把叶子吹出井口,所以那口井就从来没有落叶掉下去,故称无叶井。这只是传说。在陈长胜的记忆里,无叶井曾经清澈无比,“可以看到井底,有时候,井底里还会冒出水泡”,陈长胜说,他的爷爷告诉他,可能是井水的温度很高,冒出热气,当落叶飘到井口时,热气就把落叶托到井边去了。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现在的无叶井,没有盖子,井里头的水也不清澈,甚至有点浑浊。单从外表上看,顶多也就是一口古井罢了。在它的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龙泉第一溪”,旁边还摆着一个香炉。离无叶井不远,则是僧一行观星的地方--望月台。望月台地处茶庵寺正门右方的山丘上,从外观看,现在的望月台是混凝土筑就的。相传僧一行为了观测天象,曾在五马归槽山上找了多处地方,后来终于找到了现在望月台的位置。站在望月台上,视野相当开阔,抬头望天,一览无遗。僧一行就曾在这里搭台观看星宿。
望月台上,僧一行曾仰望星空。(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影:邓少军)
又名六祖寺其中有因由僧一行不仅是有名的禅师,而且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遗著《开元大衍历》、《大日经疏》等,历代相传。据江海区文体旅游局局长邓群标介绍,茶庵一带的民众,十分敬仰僧一行的学识和为人。明朝万历年间,外海有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因为敬慕僧一行的名望与功德,于是倡议建造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来永久纪念他。此寺庙以僧一行的茅庐名来命名,因此叫茶庵寺。茶庵寺的左边,便是僧一行的石像。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茶庵寺里面,还供奉着六祖慧能等的塑像。在茶庵寺的前面,还筑有“洗衲池”、“关刀池”、“拜佛亭”、“焚香炉”等。记者身临其境,踩着干枯的树叶和长满青苔的石头路,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据陈长胜介绍,后来,茶庵寺经过多次重修,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茶庵寺供奉了六祖的佛像,因此茶庵寺也叫六祖寺。对于六祖寺一名的来历,除了相传当年六祖慧能逃脱同门神秀的追杀后,云游到茶庵寺结庐修持一说外,还有一种解释则更贴近民众。陈长胜说,他经过与老人们交谈和调查后得知--六祖寺也就是茶庵寺。这里的山头原来是一座荒山,有一年,有个外地人来到茶庵附近居住,不久,这户人家的老人去世了,他的家人把他葬在山腰上。此后,外海人做事多不顺利,农业不丰收,六畜不兴旺,生意清淡。有一天,来了一个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那个外地人葬的地方,影响了外海人的风水,若要好转,就要在他的坟墓上建一座庙来挡住它的“煞气”。乡人就连夜用竹竿、禾草在那里搭庙。但又有人说,在这里建庙是不能挡住“煞气”的;还有人肯定地说,在坟墓前建庙六次就可以了。于是,一天晚上乡人们用禾草等搭建寺庙,搭了拆,拆了搭,一连五次,最后一次才用砖、瓦、石头建成一座庙。因为前后共建了六次,所以人们称它为六祖寺。
“小朱明洞”重见天日(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影:邓少军)
在茶庵寺前,立着一块石门牌坊,上面书着四个红色大字“小朱明洞”。相传这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陈漕题写的。石牌坊背后刻有“佛境”二字,为书法家饶继穗题写。陈长胜告诉记者,这块石门牌坊之前是没有的。这其中有一段趣事。“1978年,因为偷渡,我被抓到茶庵寺这里来劳改。”陈长胜说,他们当时就在这里挖水沟。有一天,在如今茶庵公园大门的前面,他挖到了小朱明洞的牌坊,他就和其他民众一起,把牌坊抬了出来。因为这样,小朱明洞牌坊才重见天日。陈长胜说,那时候的石牌门坊,还有一些人物小雕像,很漂亮,但是因年月久远,人物小雕像已丢失了。“朱明洞”本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的一处著名景点,以清静幽雅著称。此处怎么会称为小朱明洞?陈长胜说,这个他还没有考究到,如果凭猜测,有可能这里曾经有过岩洞之类,但是后来消失了。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茶庵寺的风景美,可与罗浮山朱明洞媲美。
“现在我们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台湾市场学习创新经验,把产业化做好。另一方面,我自己是传承人,要多做精品、艺术品,把潘山木雕的技艺传承好、创新好。”这两年,在台详情>>
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距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详情>>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详情>>
“犍陀罗佛教艺术与丝绸之路”研究班13日在敦煌莫高窟落幕。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新加坡及港澳地区的高等院校、文博界、出版界、宗教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重详情>>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是位功道高深的女居士,很有名望。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详情>>
萨迦寺坐落在日喀则萨迦县的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从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近百年,寺内所藏文物及其丰富,其中尤以经书最为详情>>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千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详情>>
玛尼堆玛尼堆多为白色石头的堆积。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在西藏原始的苯教中,人们认为万物皆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