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谈判。尽管有关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谈判。尽管有关西安事变内幕的许多说法或当事人回忆已陆续见诸报刊和书籍。但宋子文的亲笔日记,因其不是为发表而写,反而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
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后,宋子文日记记述的时间从20日抵达西安当天“探路”开始,到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为止。日记用英文写成,为打字稿,但其中要点和人名均为中文亲笔饰褼15页。
蒋介石痛哭绝食
宋子文20日上午10时乘飞机抵达西安,“我单独拜见委员长。他甚为感动,失声大泣。我对其安慰,告诉他,彼并未蒙羞,相反,整个世界均在关心他,同情他。”
蒋介石刚被捉之时,态度羞愤绝望,不吃不喝,与张学良连话都不讲,更别说谈判了。张学良告诉宋子文,蒋曾于17日接受他所提出的四项条件,即:1、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2、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3、发动抗日运动;4、释放被捕七人。但蒋当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
蒋在见面时果真告诉宋,他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唯一之途。宋向蒋指出,“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
当天下午,蒋介石“渐次通情达理”。他再次见张学良,事后告宋,他已同意张学良将其军队开往绥远;召开大会讨论四项条件;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蒋介石性命堪忧
宋子文在西安之所以敢对蒋介石直言,晓以利害,其主要原因是宋子文抵达西安后确实为蒋介石的性命感到担忧。
宋子文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张、杨)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张学良)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我D。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当天晚上,宋继续探寻解决办法,与张、杨甚至谈到请阎锡山出面调停。他在次日的日记中得出了唯一结论:和平解决。
“一、此次运动不仅系由张、杨二人所发动,而且亦得到全体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张、杨至为团结,南京方面许多人计划并希望彼二人分裂,此不仅不可能,且充满严重危险。
二、张、杨与我D两方军队联合一起,将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团,以现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标一致之条件下,他们完全可固守战场数月。
三、我D已毫无保留地将其命运与张、杨维系在一起。
在离开南京之前,我一直在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间摇摆,然经我实地细量,我坚信,拯救中国唯一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
张学良扣没蒋遗嘱
21日上午11时,宋子文在离开西安返回南京前1小时再次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交给他几份遗嘱,是分别写给全国人民、夫人宋美龄和他两个儿子的。蒋要宋先将遗嘱给张学良过目,但张过目后扣下了蒋的遗嘱。宋子文写道:“(张)谓假如发生战事,他以人格保证将把这些遗嘱发送,但现在他不会允其发送。”
蒋还要求宋子文不要让宋美龄前来西安,并劝宋子文也不要返回南京。但当时宋子文已拿定主意,心中有了一个救蒋介石一命的初步方案。
“我不知何种政治解决切实可行,但我决定先行如下几点:
1、应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并改变其听天由命之态度。
2、由戴雨农(戴笠)代表黄埔系前来西安,亲身观察此地之局势。
3、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产生之军事问题。”
三点方案得到了张、杨的赞同。而且,张还特意给宋美龄和戴笠写了信。但张同时表示,“倘西安发生战事,蒋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宋被怀疑策划西安事变
宋子文执意返回南京后却发现,他离开才一天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已失去对他的信任,因为他没有像蒋介石那样被扣在西安,居然平安而归。宋子文在日记中写道:“此地之气氛系对我能够回来充满不信任。”“我还听张公权之姐的某朋友言,张公权称,西安事变系我一手策划。”
宋子文到南京后,首先与宋美龄、宋蔼龄和戴笠商谈对策。他们均赞同宋的方案。然后,宋才向国民党要员汇报张、杨提出的四项条件和他的计划。
宋子文记录道:“熊(式辉)说,他担心委员长在西安会违心被迫接受彼等条件。我言,以彼如此了解委员长之为人,竟谓委员长会被逼违心签字,我甚感惊讶,此系对其人格之污辱。
何(应钦)问,汉卿(张学良)为何提出让戴雨农去,让蒋铭三去是否亦出同样目的,他们是不是欲逼其透露我方军事计划?我答,目前时间紧迫,质疑彼等动机毫无意义。
叶(楚伧)评论道,站在政治委员会立场言,只要委员长在遭胁迫,他就不能同意任何条件……”
但宋子文回南京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南京方面暂勿攻打西安。他告诉南京政府要员,绝对不能采取军事行动,“他们让我直截了当回答,委员长是否希望军事解决。此问题我因先前曾与蒋、孔二夫人讨论过,故便模棱两可地答曰,若能寻得和平解决之道,委员长不希望看到再发生内战。”
根据宋子文日记,当晚和第二天上午,政府要员都在开会讨论他的建议。结论是“停战期缩为3天,根本未提停止地面进攻,仅言将停止飞机轰炸”。
张、杨要求召开名流大会
宋子文22日携宋美龄、郭增恺、戴笠及蒋鼎文飞抵西安。蒋介石与宋美龄团圆后态度进一步转变,同意妥协,指定宋美龄和宋子文为其与周恩来谈判的代表。
宋子文写道:“委员长说,我必须要求周同意:1、取消中华苏维埃政府;2、取消红军名义;3、放弃阶级斗争;4、愿意服从委员长作为总司令的指挥。要告诉周,他一刻亦没忘记改组国民党之必要。他保证将于三个月内召集国民大会……重组国民党后,倘若我D尊其为服从总理,他将同意:1、国共联合;2、抗日容共联俄;3、他将给汉卿发布手令,收编红军,收编人数将视其拥有武器之精良度决定。”
但张、杨23日上午的建议令宋子文大感意外。他们提出,由蒋介石出面,即刻在西安召集一由朝野各界官员名流大会,出席者应包括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济琛、冯玉祥、孙夫人、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宋子文、张学良等。大会作出决议后,蒋介石才可离开西安。宋子文说:“我对如此条件甚感失望,因为我了解南京方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接受。”他提出了不召开名流与政府官员大会反建议。
宋子文拒绝组阁
当天,蒋介石让宋子文与张学良一道去见周恩来。周告诉宋,我D已原则上同意取消苏维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作战。若蒋介石同意抗日,我D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他们欲支持者非委员长个人,而系出于民族之大义。”23日下午,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就已开始讨论国民政府新内阁人选。
“彼等一再劝说由我组阁,但是,我告诉他们,出于政治及个人原因,我绝对不会领导现在之内阁,且亦不会参加。他们坚持让我执掌财政部,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对获取其日常之开销有信心。他们对外交部长人选不能为亲日分子亦甚关切,我与他们讨论了几名人选,我建议由徐新六来担任,徐系一热情民族主义者,同时本人又未有如此多色彩,因而不会让日本人解释为:他的任命即意味战争之来临。关于军政部长,他们建议,此人不应有名无实,而应是委员长真正可倚赖者。因为亲日,交通部他们不想要张公权担任,而海军部他们亦不愿由陈绍宽担任。”
张学良:杨虎城不放人就打死他
宋子文与宋美龄一道向蒋介石汇报了谈判结果。蒋介石答复:
一、他将不再担任行政院院长,拟命孔(祥熙)博士担任。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
二、返回南京后,他将释放在上海被捕之七人。
三、1、设立西北行营主任,由张(学良)负责。
2、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
3、我D军队应当易帜,改编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
4、中日一旦爆发战争,所有军队一视同仁。
四、1、派蒋鼎文将军去命令中央军停止进军。
2、将与张学良讨论双方共同撤军,在离开西安后,他将发布手令。
“我将上述答复交予张、杨及周,他们似甚为满意,次日上午,他们将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当日深夜,周拜访了蒋夫人,同时他亦与委员长简单寒暄了几句。”
至此,西安事变看来已经和平解决。但24日上午,局势突然发生逆转。首先是张学良的部下不同意在蒋介石未履行部分承诺的情况下就放其离开西安,二是张学良为此与杨虎城闹翻,张甚至说杨不同意放人,尽可开枪打死他。
宋策划蒋介石秘密出逃
宋子文记载,张学良和杨虎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杨说:“你发动了政变,在未获任何保证下,而今你竟允委员长离去,他定会让你我人头落地。”张说:“我个人对政变负完全责任,如果我们接受他的领导,一切均会好转,若否,则尽可开枪将他打死。对其行动方针,难道还有其他选择?难道我们不想结束此等局面?”杨不满地离去。
宋子文认为,“杨在西安城周有驻军九个团,他可用兵强扣委员长,故形势极为危险。张在城周仅有一团,遂命其部队做秘密准备,以防突袭。”
宋子文与张学良策划应急之策,两人讨论了将蒋介石秘密带到机场,突然离开西安的可能性。但后来“认为此举过于危险,因张之一举一动完全可能已处杨的监视之中。”他们最后商定:“倘局面未有改善,我应动员蒋夫人于次日晨以力促延长停战期为由,先行返回南京。待入夜,我与张将携委员长乘车先至张的营地,然后由陆路前往洛阳。”
周恩来说服杨虎城放蒋
25日,张学良继续与杨虎城谈判。周恩来在宋子文陪同下面见蒋介石。据宋子文记录,“蒋称在剿共之所有岁月里,他一直记怀我D之领袖,他们许多人皆曾为其部下。既然他能对桂系施以仁怀,那他对我D亦一定能慷慨对待。他已委托张(学良)来改编红军,若红军对其效忠,他们将享受如胡宗南军队一样之待遇。在他充分休息后,周本人可亲赴南京,继续讨论。”
宋子文向周恩来提出,必须让蒋介石即速离开,因为“再行耽搁只能令局势进一步复杂,战端一开,难以平息。……”。“(周恩来)答应尽其所能,正是他最终说服了杨。”
蒋介石当天召见张、杨,说尽管他们做法系叛变行为,但他原谅他们。他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宋子文与蒋一起动身前往机场,乘波音飞机离开西安,4时30分抵洛阳。宋子文的日记到此为止,引起中国和世界瞩目的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尚有三个附件未公开
宋子文档案中另有资料证明宋子文一直很关心照顾被软禁的张学良一家。1947年,东北闻人莫德惠专程到台湾探望张,宋子文打电报给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严家淦,要求台湾银行拨台币20万元给莫德惠,转交张。
而杨虎城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了。杨虎城长子杨拯民于1944年底致电宋子文,恭贺他出任代行政院长,“家严虎城,自民国二十六年返国,即遭拘禁,迄今六载有余。今值世伯长政中枢,敢恳姑念旧谊,鼎力斡旋,俾其重获自由……”宋子文指示秘书说,这封电报不要回了。
遗憾的是,在宋子文日记中,原来曾附有三个非常具有史料价值的附件,即:附件A,宋子文第二次陪同宋美龄赴西安前南京方面交给他的一份停战条件;附件B,周恩来12月24日上午交给宋子文的我D方面所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办法的备忘录;附件C,宋子文12月23日下午与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讨论新内阁人选情况的备忘录。但在公布的档案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三个非常重要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