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张
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张学良打张学良
世间事多有稀奇古怪者,重名的人很多,生活轨迹相交的重名者也很多,但是,生活轨迹相交却必须拼个你死我活的重名者就比较稀少。民国年间,有这么起重名事件,发生在了鼎鼎大名的张学良身上。
1934年,张学良从海外归来。 34岁的他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当时蒋介石是总司令,被称为“剿总”,而张学良实际上代理了总司令的职务。这是针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围剿”,而我党也开始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然而,张学良在担任副总期间,却也剿灭了不少真正的土匪。
在他上任不久,有天,突然接到一份部下送来的呈报。张学良一看,这心里的火儿就蹭蹭往上冒。呈报里边说,皖豫交界处有支真正的土匪队,活动异常猖獗,他们为非作歹,在附近村子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当地百姓极端的愤恨。更凑巧的是,这土匪头子名叫张学良,竟然和他大名鼎鼎的张作霖得意公子一个名儿。张学良的字和冯庸的字相同,都叫“汉卿”,可咋说两人也算得上是发小,冯庸也是个意气风发的主儿。而如今,竟然有个土匪头子和自己重名,真真辱没了“学良”这俩字!这怎能不叫少帅张学良气愤不平!
少帅张学良就马上命人调查这个土匪张学良,看其是什么来历。原来,土匪张学良是安徽阜阳人,恰恰比少帅张学良小七岁。这人的来历也不简单,也曾是功勋人家出身,他父亲为北洋军军官,后来竟然成了土匪。而这位学良打小就非常勇猛,和他老爹一个性子,甚至比老爹还剽悍。虽是生下来就是土匪,可土匪爹却不让儿子做自己这行,于是这位生在土匪窝儿的十六岁少年就参加了北洋军队,因为作战勇敢颇受赏识,也是战功赫赫,不久之后升了营长。而我们的少帅张学良十六岁才刚刚与于凤至结婚,正是夫妻和美的时候儿。
很快,军阀混战的时代来临,土匪张学良失去了靠山,于是打道回府,子承父业,干起了土匪的勾当。那时候,少帅张学良正是声名鹊起之时,土匪张学良也听说了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为这同名的事情颇感得意。等到听说和自己同名的张学良担任了副总司令,他就更肆无忌惮起来,自封为司令,危害百姓的营生越做越猖獗,他甚至假借着“张学良”的名儿号令四方。比如在1933年8月,土匪张学良就率领着数千匪徒在皖豫之间大肆抢掠财物,甚至在太和县就杀了有80多人。
土匪张学良的事儿报上来后,少帅张学良一声号令下,士兵出动,将土匪张学良打得连连后退,土匪张学良的势力也越来越弱,终于只剩了他老巢那一小片。1934年11月,土匪张学良在阜阳南乡徐园子被抓获。当抓获匪首的文件到达少帅张学良的案头上时,下级问他该怎么处理。少帅张学良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立刻提起红笔在文件“张学良”的“良”字旁加了一个反犬旁,并且画了红叉。于是,“良”变成了“狼”,得名为张学狼的匪首被迅速正法了。
这件“张学良剿匪张学良”的事被当时人传为笑柄。
可世间事情要说多凑巧,就有多凑巧。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还把“张学狼”放在嘴巴里使劲儿咀嚼的时候,东北出了两个“张学寨”,将“一九三四同名怪谈”推上了高潮。
在东北沦陷后,很多中国人投靠了日本做了汉奸。其中就有个叫张学寨,在东京步兵学校毕业后,就回到中国东北,被日军任命为“奉天第一军管司令部部附”,开始为日本人和伪满洲国做事,在日本方面口碑很不赖,赞扬其为“青年有为之将校”。可在1934年年末,这个所谓的“大好青年”却苦不堪言。
在他管辖的治安区域内,经常有一股人突袭,并且神出鬼没,半夜都会突然来那么一下子。这让张学寨头疼不已,他下令赶紧去查“匪首”是谁。
这么一查可就有趣了,又冒出个张学寨。原来,那袭扰张学寨的领头人也叫张学寨,一直在从事抗日工作。抗日张学寨眼见着东北沦陷,他满腔的爱国热忱给激发出来了,于是拉起大旗,自称为张学良的义弟,组织了一批人开始进行抗日工作。而且爱国青年张学寨还把目光瞄准了汉奸张学寨的地盘,时时去袭扰一番。
这件事一传出来,人们不禁联想到这年的两个张学良事件,于是汉奸张学寨在考虑自己要不要也给抗日张学寨改个名字、加个侮辱性的偏旁啥的。可是这事儿始终没实行。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这位抗日张学寨是否真名就叫这个,也许他本就是接着张学良的名号进行抗日的,图的就是个影响力。
这两件事情都被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载过,其中1934年12月28日的《盛京时报》还拿两件事做了对比,题目为《无独有偶》:“世间人等同姓名者,固属多有。然于此姓名相同二人相互对照下,致而酿成趣闻者,固所旧见。……(张学良事件)一时传为笑柄各节,已志本报,复又发生与该事项略同之事。 ”
溥仪祭祖“遇鬼”
1934年,溥仪在长春登基,当了日本人的“儿皇帝”。按照规矩,每个皇帝登基后,总是要对祖宗进行一番祭拜的。可日本人怎会让他如愿?溥仪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回忆:“我当了康德皇帝之后,第一次要祭祖陵时,吉冈就出来拦阻过我,曾叫我心里非常不自在。他说我是‘满洲国’的皇帝,不是清朝皇帝,因此不应祭过去的清朝皇帝。我解释说,我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这是祭我爱新觉罗的祖先。他说,那可以叫爱新觉罗别的后人去祭,用不着我自己去祭。 ”
溥仪虽然心里不痛快,可是也不得不屈服。他派自己的“御兄”溥伟去了趟辽宁,权当代替自己拜祭祖宗。1934年《盛京时报》3月30日新闻《恭亲王莅兴后祭陵盛况》详细描述了这件事情。
可让别人代劳,溥仪自己心里很不舒服,他时时刻刻想要自己亲自来辽宁三陵。
不久,溥仪的愿望成了真。他在1934年11月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沈阳,清朝时叫盛京的地方。11月10日的《盛京时报》报道了这事儿,仅仅用了个边栏的篇幅,报道题目为《至纯至诚至孝感格,皇上谒陵时瞻睹太宗文皇帝圣容》,这篇文章是由担任溥仪身边宫内府大臣的沈瑞麟写的,就这次拜祭,溥仪惊见太宗文皇帝的鬼影:
10月21日当天,溥仪穿着古式礼服(龙袍)前往北陵(昭陵),“拾阶隆恩殿”,在“三跪九叩之后,曾拜见头戴御冠、面色淡黄、较常人大二倍之太宗文皇帝(即皇太极,编者注)御容,趋前视之,惟见灵位,别无其他。 ”众大臣听闻后更是心惊肉跳,但是面对着溥仪不好说什么,赶紧“恭喜皇上”,说是因为溥仪的至纯至孝感动了太宗文皇帝,于是皇太极就现身出来见溥仪了。
不过溥仪自己深心里可不这么认为,他自己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才不是什么感天动地的,估计皇太极显灵就是斥责这个不肖子孙的。因此,溥仪回到长春后,常常疑心生暗鬼,对列祖列宗他是羞愧万分,再加上日本人对其长期的控制,性格变得十分诡异,白日里做梦都是恢复大清基业,然而此时的溥仪已经跌入万丈深渊,为人所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