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吕坤一生经历简述

来源: 2023-11-08 12:00: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吕坤一生经历简述的相关内容。吕坤一生经历简述吕坤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著名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吕坤一生经历简述的相关内容。

吕坤一生经历简述

吕坤一生经历简述

吕坤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为官的时候因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清廉的作风,使得他与沈鲤、郭正域一起被誉为三大贤。在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吕坤向万历皇帝上了一道十分著名的《忧危疏》,里面的内容主要陈述了天下的安危,言辞激昂,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希望万历皇帝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治理好国家。

《忧危疏》开篇,吕坤便如此介绍:“臣闻治乱之兆,垂示在天;治乱之示,召致在人。窃见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占者以为乱征。当今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机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乱而乱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拨乱机而使之动,助乱人而使之倡者也。”

吕坤以治乱之道为起点,指出乱象已初现,危机潜伏,但人们还没有真正引起警觉。然而,他认为,现今的政府行为正是推动乱象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元凶。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地在摇摆乱机、支持乱人,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吕坤进一步阐述了治乱之根源从天道到人心。他指出,治乱的征兆源自天象,而治乱的具体表现却来自人的行为。吕坤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为例,暗示天象异常反映了社会的不安。他认为天下已经到了乱象初显、危机未发的时刻,人们的心中乱已经萌生,但还没有真正爆发出来。此刻的治理者们却在刻意煽动乱象并使其愈演愈烈,同时也助长了乱人的声势。

吕坤通过这种强烈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他希望万历皇帝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紧急处理国家的危机。他在疏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从维护天道、严惩腐败、改革政府、加强农民福利等方面,希望能够平息社会的动荡,恢复国家的安定。

吕坤这篇《忧危疏》以其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言辞和激昂的控诉,使得它成为了明代的重要文献之一。这篇疏文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更从根本上揭示了治乱之道。吕坤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非常具有启示意义,也成为历代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忧危疏》的开篇,吕坤便如此介绍着:“臣闻治乱之兆,垂示在天;治乱之示,召致在人。窃见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占者以为乱征。当今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机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乱而乱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拨乱机而使之动,助乱人而使之倡者也。”

吕坤表示当今的天下人心,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不敢言其说的地步,而要想收拾人心,便只能寄托了万历皇帝有益天下之事。至于如何做有益天下的事,吕坤向万历皇帝提出了十点建议:

一是停止各地织造、烧造之征;二是停止宫廷木料的采购;三是限制开矿规模;四是取回官店内臣:五是减少诏狱;六是广开言路;七是东征救朝鲜;八是查点内库贮藏;九是清理京师治理弊症;十是请慎宫禁出入。

吕坤之所以会这么建议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据他疏中所言:“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占藁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

“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

由此可见,当时整个国家是处于一个比较灾害频繁,民生凋敝的时期,然而朝廷依旧四处花费巨大,致使百姓饥肠不再食,这也是吕坤作为一个传统儒家学子,而感到愤怒的一点。

《忧危疏》的全文都在传达了,吕坤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皇帝、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于当前庙堂政治的失望,进而将这种失望转化为针对万历皇帝明目张胆的批评和谴责:

“君欲富 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

但最终这篇《忧危疏》并没有成功传到了万历皇帝的手中,后来又遭到了事中戴士衡诬告,吕坤一气之下辞官回家,结束了他长达二十六年的为官生涯。

此后,吕坤闭门谢客,一心研究学问,努力传播王阳明的心学,所著述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藏所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吕坤一生经历简述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古宫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 李旦被唐中宗李显猜忌的原因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李旦被唐中宗李显猜忌的原因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李旦被唐中宗李显详情>>

    2023-11-08
  • 吕坤一生经历简述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吕坤一生经历简述的相关内容。吕坤一生经历简述吕坤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著名详情>>

    2023-11-08
  • 明朝的猫奴皇帝说的是谁呢?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明朝的猫奴皇帝说的是谁呢?这一内容。明朝的猫奴皇帝说的是谁呢?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期间,明朝开始了走下坡路的历程。这段时间里,北方出详情>>

    2023-11-08
  • 马可波罗骗了全世界是不是真的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马可波罗骗了全世界是不是真的的相关内容。马可波罗骗了全世界是不是真的马可详情>>

    2023-11-08
  • 崇祯为什么要拒绝皇太极议和?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崇祯为什么要拒绝皇太极议和?这一内容。崇祯为什么要拒绝皇太极议和?1642年明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局势岌岌可危。此时,满清详情>>

    2023-11-08
  • 为魏忠贤立生祠的人是谁?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为魏忠贤立生祠的人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为魏忠贤立生祠的人详情>>

    2023-11-08
  • 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女德庆公主人物揭秘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女德庆公主人物揭秘。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女德庆公主人物揭秘德安公主蒙召而归于天,时值仁宗即位的十月。与此同时,蕲王详情>>

    2023-11-08
  • 皇太极为什么不立豪格为太子?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皇太极为什么不立豪格为太子?这一内容。皇太极为什么不立豪格为太子?按照古代历朝历代的规定,皇位未来的储君人选向来是立嫡不立长的。然而详情>>

    2023-11-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赵匡胤为何不杀柴荣后人——历史背后的人性与智慧

赵匡胤,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开创了宋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他的统治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人们感到疑惑:他为何没有杀掉柴荣的后人?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和人性光辉?  一、赵匡胤与柴荣的恩怨纠葛  赵匡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李旦被唐中宗李显猜忌的原因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李旦被唐中宗李显猜忌的原因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李旦被唐中宗李显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