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加拿大之行结束后,宋美龄一行回到美国,到白宫向罗斯福夫妇辞行。 蒋介石 在6月18日三次致电宋美龄,请她与罗斯福再商谈几个问题:一、希望美国“能加派陆军若干师,如不能派来三师,在二师亦可”。二、希望“俄能模仿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加拿大之行结束后,宋美龄一行回到美国,到白宫向罗斯福夫妇辞行。
蒋介石
在6月18日三次致电宋美龄,请她与罗斯福再商谈几个问题:一、希望美国“能加派陆军若干师,如不能派来三师,在二师亦可”。二、希望“俄能模仿给美国以西伯利亚空军根据地,直接轰炸
日本
”。三、“对于战后远东和平与善后处理之各种政策”,应按照蒋介石说过的办,与罗斯福详细讨论后作一结论带回。四、“关于旅顺、大连问题,中国只可与美国共同使用,而不宜与其他各国共用,尤其旅顺港更应绝对保留为要。将来大连或可作为自由港,但亦须看俄国对于外蒙等边疆问题,能否尊重我主权而定”。五、相继提出“史迪威问题”,但不必太正式,也不提出撤换,“只以
真相
与实情告之如下:史迪威在华如只对余之个人不能合作,则余为大局计,必能容忍与谅解,不足为虑。但其态度与性格对中国全体之官兵与国民成见太深,彼终以20年前之目光看我今日中国革命之军民,不只动辄欺侮凌辱,而且时加诬陷与挟制,令人难堪。而其出言无信,随说随变,随时图赖,故自史氏来华与缅甸失败以来,在此一年间,中国军队精神不惟因彼之来华援助未有获益进步,而且益加消沉与颓丧。以史对华之态度与心理所表现者,几乎视中国无一好军人,无一好事情,根本上不信华军能作战,更不信华军能有胜利之望。彼之心理即对华军无信心,若且如欲其指挥华军求胜利,岂非缘木求鱼。甚望罗总统明了此中真相与现状,甚恐负其对华之盛情,使其将来失望,故不敢知而不言也。”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前四件事,宋美龄没有异议,对于史迪威一事,则“恐因不满我方之真实评议,反使进攻缅甸计划障碍丛生”,又由于“一切计划及联络均有史氏接洽,今突然提出易人,恐害联系”,因此请蒋介石三思而后行。蒋介石遂答复,对史迪威事并非正式要其撤换,不过使之察知实情而已,待有便乘机以闲谈出之,否则不谈也可。蒋介石接受了宋美龄的建议。
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宋美龄于22日应罗斯福夫妇之约,前往白宫作最后的会晤,洽商结果如下:一、罗斯福答应派两师赴缅甸作战,于9月准备完毕。二、宋美龄认为丘吉尔对缅甸海、陆、空总攻一事仍不热心,虽然也能口头答应,但总觉其缺乏诚意,届时未必履行。然而罗斯福认为缅甸原系英国属地,中、英、美又为联盟国,不便迫使巩固实行。三、宋美龄指出丘吉尔心目中只有英、美、俄三强国,将把中国摒于门外。罗斯福问将来与蒋介石会晤时是否约丘吉尔参加,宋美龄答称可由罗斯福直接与蒋介石会晤时商谈决定。四、关于大连、旅顺、台湾中美海军共用一事,罗斯福认为可以,并说俟中国准备完妥以后,美国即可退出。五、罗斯福认为高丽(注:朝鲜)可暂由中、美、俄共管。六、前国联交日本保管之太平洋各岛,罗斯福认为战后可由盟国接收组织暂时共管。
此前,宋美龄就缅甸问题与罗斯福等进行了磋商。自从1942年缅甸被日军占领后,美国向中国供应物资的陆路交通就完全切断,只能越过危险的驼峰航线空运物资,运量有限且消耗很大。为了支持已在反法西斯战线鏖战6年的中国继续抗战,从而减轻英、美两国压力,罗斯福主张除维持空运接济外,还必须打通陆上运输线,这就要反攻缅甸。宋美龄就反攻缅甸问题进行活动。
反攻缅甸海陆两栖作战的关键是,英国海军能否从孟加拉湾进行配合,而英国不愿这样做,意图取消缅战计划。于是宋美龄向蒋介石建议:“反攻缅甸可分两步骤,此时无妨暂以5月4日妹与罗协定作为局部反攻缅甸中美合作根据,俟腊戍收复后,再进行全面反攻。届时胜利在握,于心理上构成较有成功希望。”但自从去年缅甸战场吃过英国人的亏后,蒋介石一直耿耿于怀,他坚决不同意局部反攻,回电说:“对反攻缅甸事,在军事上非先占领仰光,决无克复腊戍与曼德勒之可能,如去年,徒然牺牲我军,不仅无益,而且真有灭亡之危险。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谦让。故英美如无意攻仰光,则我军决不能攻腊戍与缅北,此应坚决说明,不可留有回旋余地。”放心不下的蒋介石6月9日又致电宋美龄,认为如果攻缅海军以英国为主力,则恐其届时不能履行计划,甚是可虑,仍希望美国能派有力海军自动发起攻势。这一未决的问题成为开罗会议的重要议题。
她和罗斯福的会谈,就战后中国和亚洲不少问题取得的共识,为后来的开罗会议作了铺垫。不少人认为,正是宋美龄对美国的熟悉与了解及其在国际社会的周旋,才使得蒋介石得以被邀参加1943年有罗斯福、丘吉尔等巨头参加的开罗会议。《纽约时报》刊登长篇报道,记述宋美龄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称她为“耀眼的、专横的政治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有着重大影响。
毋庸置疑,宋美龄访美获得了极大成功。她所受到的接待许多在美国接待外宾史上是破例的。她得到了许多外国元首都得不到的礼遇和殊荣。一家《论坛》杂志报道说:
罗斯福总统先后邀请宋美龄在白宫和海德公园私邸小住,并陪她出席国会演说,出席记者会,这在美国接待外宾史上是破例的事。特别是宋美龄,正式应邀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并出席两院外交委员会盛宴,以及在洛杉矶碗形广场对美国公众发表演说,这都是来访美国的绝大数外国元首所不曾享受过的殊荣。
她的这次访问亦是相当轰动的。正如她访问结束后美国报界评论的:
蒋夫人在这次直到1943年5月才结束的长期访问过程中公开露面时,博得了人们极大的钦佩和欢迎,这是自林德伯格成功飞越大西洋以来,任何人都没有受到的待遇,正如威尔基预计的那样,美国人对她“洗耳恭听”。(转引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册,第350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宋美龄访美之行,足迹横贯美国东西大陆,其间3次访问白宫,并访问加拿大,会见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历时7个半月,行程5万里。这一路的演讲与宣传,使无数美国人为她的激情、决心和美貌着迷。宋美龄掀起了一阵席卷美国的旋风,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受到各方的称赞。
罗斯福发表文章赞扬宋美龄说:“由此演说,可知蒋夫人不但因为是蒋委员长的夫人,而是由于她本人有其伟大性格和卓越劳绩,作为其人民的代表,受到举世的尊敬和重视。”
美国第一夫人在《时代》杂志封面刊登宋美龄大幅彩照时留下的手迹是:“蒋夫人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意志坚强,肯定不是感伤主义者。她的到来,标志着对一位妇女的承认,这位妇女靠自己的品德和所做的贡献,在世界上取得了地位。”
宋庆龄对宋美龄的美国之行这样评价:“ML(指美龄)看起来是这样阔绰高贵,举止又是那样的像最时髦的名流……不管人们怎么说,她为中国做了最广泛的宣传,并且正如她自己对倾慕的人的一次集会上所说,‘我让美国人看到,中国人不全是苦力和洗衣工人!’我想,中国必须为此而感激她。”
的确,她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此行的目的是争取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援助,但她的演说以维护中国国家尊严,宣传中国抗战对全世界的贡献,阐明中美友好关系为原则,以世界眼光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丝毫不见乞怜的痕迹,但每次演讲却使美国人民众口一词要求政府加快加大援华力度,民众亦慷慨解囊纷纷捐助,有的捐款来自幼童,说明已空前激发了美国人民对中国表示友谊的强烈愿望。曾几何时,中国派宋子文去美国争取500架飞机,却被告知“这比要500颗星星还难”。此次美国不但供给几百架飞机,每月空运近万吨物资支援中国抗战,而且派技术人员及机器来华帮助中国建立炼油厂。这就是罗斯福在民意支持下放手援助中国的结果。她此行还接受了美、加各方面人士的大量捐助,对中国的抗战事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当时想先集中全力把欧洲战事了却的马歇尔也向记者惊叹说,蒋夫人是他所见到过的最难对付的说客。
而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都怕美国受到“蒋夫人旋风”的影响,答应中国一些做不到的事。
6月2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夫人此次访美,余认为乃一大成功。”
宋美龄在美国还为促进肯尼迪法案的通过以取消对中国的移民限制做出了努力。前面提到在2月17日,美国参议员肯尼迪曾自华盛顿致信宋美龄,说到此事。宋美龄对同胞之事至为重视,第二天在参议院的演讲中以此做开场白,引起大家注意,之后大力推动。她6月16日致蒋介石的电报中表明,肯尼迪提案拟修正中国移民法一事,“对我国际地位极有关系,此议案如通过,则心理上之影响及效力较租借法案更有价值。”她指使驻美大使魏道明采取积极措施,促使该法案通过。宋美龄的来访使得美国方面对中国的同情达到最高潮,对此事的解决是颇为有利的。果然,过了不久,美国移民法中取消了对华的歧视。9月30日,参议院就此开始辩论。鉴于国会中尚有阻力,罗斯福与10月11日致函国会,敦促尽快废除《排华法》,允许中国人移居美国,允许中国侨民归化为美国公民。他认为国家和个人一样,也会犯错误,美国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过去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而通过废除《排华法》,美国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措施。12月17日,法案由国会通过,并随即由总统签署。至此,延续了60年的《排华法》终于成为历史中的陈迹。
为什么宋美龄在美国如此受欢迎呢?
其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整个地球表面几乎都已成为战场。“不要忘记珍珠港”成为激励美国人民投身反法西斯战争的口号,人民反日情绪高涨;而在以往,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伟大的中国抗战所表现的民族伟力、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一扫中国以往的贫弱形象,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美国人民把这种敬佩之情集中表现在对宋美龄的欢迎上。
其二,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罗斯福从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事全局出发,仍坚持欧洲第一,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英美强调,德国是头号敌人,打败德国是胜利的关键。为对付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英美必须把战略重点、主要兵力放在欧洲。但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前提,中国坚持抗日,能够拖住日本,从而在战略上保证英国、美国和苏联等主要盟国集中兵力先打败德国,然后腾出手来收拾日本。
罗斯福总统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在艰难岁月,面对一个持久抗战的伟大民族,面对一个与本国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国家,美国审视反省自己以往的对华政策,竭力改善大战中的两国关系,如在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的排名商讨中,美国坚持中国必须置于与美、英、苏并列的四大国行列,而反对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不能把重庆政府看作是代表一个世界大国”的看法,美国认为中国是“在自己国内积极从事作战的国家”之一,应有别于一般国家。最后,英国被迫做出让步,同意美国意见,中国排在第四位,再后面则是其余的22个国家,依其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欢迎宋美龄,支持她的求援行动是美国政府联华抗日政策的需要。
其三,宋美龄个人的因素亦很重要。她的华美、高贵、典雅的装扮和富有东方美的气质,不卑不亢的态度,落落大方的得体谈吐,在首脑间直接的外交活动不频繁的当时,极易引起轰动。同时她的基督教背景,在美国成长的人生经历,对美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包括演讲时使用的深奥而恰到好处的词汇,纯正浓重的美国口音,都让美国人着迷。有人评论道:“从未有人像蒋夫人一样,曾在美国的首都激发出更多的热情。一位有文化、有品位、有认识、有口才的女士,使我们随着她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而沸腾……”
正如她的母校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前院长麦克菲女士所言:“蒋夫人对东方可以代表西方,对西方可以代表东方,吾人能有蒋夫人其人,深信双方必能如弟兄手足,真诚合作,达到最后胜利。”
美国作家西格雷夫也说:“对美国人来说,她是中国贫民的公主,在中国的美国女儿。”这种中西合璧式的优秀人物能唤取美国人的特殊感情,不足为奇了!
不容否认,宋美龄的这次访问也给美国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主要是她在生活上要求过于奢侈,例如在白宫居住时每天换四五次丝绸床单;在芝加哥不住对华救济联合会地方委员会为她提供的棕榈大厦宾馆的半层楼,却要对方再花几千美元住德雷克饭店;她的穿戴也格外奢华,经常是连鞋上镶嵌着珍珠。
就在宋美龄回国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也许她本人并不知道但影响极坏的事。据当时在中国为美国陆军情报局工作的格雷厄姆·裴克说:“当美龄的行李在阿萨姆的一个机场卸下来,以减轻她的飞机的重量从而进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危险飞行时,行李被装上美国陆军的一架运输机。”“从事这项工作的美国军人不小心把一个柳条箱砸坏了。柳条箱裂开后箱里装的东西都滚出来……里面全是化妆品、女睡衣、高贵的百货物品,蒋夫人打算使用这些物品一直到战争结束。美国军人看到这些物品很生气,因为那个时候是一年中喜马拉雅山运输最困难的时刻,许多美国飞行员为了把军用品运进中国而丧失了生命。军人们把他们转运的所有其他柳条箱都砸破。他们把所有的皮大衣和精巧时钟在尘土地上踢来踢去,一直到等在那里的飞机将要起飞时才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进飞机里。”
1943年6月28日,宋美龄历时7个多月的北美大陆之行结束,自美国南部某机场登上美国政府准备的四引擎巨型飞机启程返国,董显光和孔令伟随行。一路上却是险象环生。先是在飞机航行于巴西一带时,忽遇另一架飞机迎面飞来,险些儿相撞,幸而驾驶员机敏,迅即闪过;飞越大西洋上空时,因预防敌机骚扰,灯光全熄,又遇一架飞机迎面而来,分不清是敌机还是友机,驾驶员紧急转变方向,躲过这架飞机;飞经非洲上空时,曾遇暴风雨;飞抵印度时,忽然油箱漏油,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机长准备觅地降落,幸而他一转念又继续飞行,才没有误落缅甸的日军占领区。
1943年7月4日下午5时,一路艰难险阻,宋美龄的座机终于安全抵达重庆。7月11日,重庆各民众团体在夫子池新运广场举行了欢迎宋美龄归国大会,欢迎宋美龄的载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