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京解放后蒋介石曾欲学希特勒自杀殉国1949年,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谓流年不利。新年的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他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蒋介石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因为,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追逐权力,对他来说最为痛
1949年南京解放后
蒋介石曾欲学希特勒自杀殉国
1949年,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谓流年不利。新年的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他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蒋介石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因为,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追逐权力,对他来说最为痛苦的事莫过于失去权力。当年蒋介石曾两度“下野”,而后卷土重来。有过这两次经验,蒋介石认为自己还会第三次“复出”。
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表面上像闲云野鹤,游山赏水,但他并非真的退而为山野之人,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这和当年袁世凯削职回项城、段祺瑞下野回合肥一样,是职退权未退,退而不休。代总统李宗仁只不过是一具空壳,要不到钱,调不动兵,命令出不了南京城。“上午,奉父命电告顾总长墨三,建议其通知刘安祺将军,‘在未奉命令之前,暂勿撤离青岛’。”蒋经国日记透露出蒋介石并没有放权,实权还掌握在这位下野的总统手里。
在溪口小镇,蒋介石架设了七部电台,昼夜不停地作情报联络,继续进行军政遥控指挥。而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奔赴溪口请示总裁面谕的人也不绝于道。溪口小镇取代了六朝粉黛的故都南京而成为国民党新的政治中心,蒋介石也成为世界上最忙的“闲人”。
且看蒋经国的日记记载:“3月1日,阎百川先生到溪口来,我奉命接他上妙高台过夜。他同父亲谈他对今后党、政、军等改造的意见。当日,张道藩、谷正纲两先生来溪口。”
“3月3日上午10时到栎社机场接张治中,彼携李宗仁来函,商谈父亲对‘和平的条件和限度’之意见,并谓:‘中共虽已微开和平之门,但前途困难重重。’下午,吴礼卿先生来溪口。”
可见,蒋介石名为下野,实则继续遥控一切,李宗仁不过顶个名义而已。
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尽管东北、华北、华东已尽为共军所据,但他手中仍有最后一搏的本钱:70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占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力量和“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这足够阻挡共军南下的步伐,维系半壁江山。
长江,在历史上多次大动乱的时期都成为政权相持的界河。1949年仲春,蒋介石集团仍希望它能成为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的天然屏障,但稳操胜券的中国共产党
人却坚信:这一次,长江不会再成为政权相持的界河了!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人民解放军将士“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眼见“首都”随时有失陷之虞,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他抛开“引退”的外衣,于4月22日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吴忠信等一班文臣武将在杭州笕桥机场举行紧急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 “把所有部队,都撤到沪杭一带,坚守淞沪。”蒋介石下令。
会后,蒋介石心神不定地回到了溪口,时刻关注着南京的情况。事实上,这位蒋总裁心里十分清楚:南京“失陷”不过是早晚的事。但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也太快了。仅仅过了一天,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就占领了南京,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
得知这一噩耗的蒋介石万念俱灰,不吃不喝,要效仿希特勒“杀身成仁”。后经蒋经国等人的苦苦相劝,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一路高歌猛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国民党残兵败将,前锋直逼蒋介石的老家溪口。
关于“敌军”神速推进的电报一封封来到溪口,蒋介石气急败坏,把电报往地上一扔,骂道:“娘希匹!敌军!敌军!为什么只报敌军进攻不见国军抵抗!”
老巢已去,溪口朝不保夕,蒋介石自然不敢久留,只好另择“隐居”之地了。
4月25日,蒋介石乘军舰离开家乡溪口,当军舰起锚后,蒋介石才说到上海去,蒋经国听后立即劝阻其父不能去上海,因为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正对上海形成包围之势,“此时到上海去,简直是重大冒险”。蒋经国的劝说未能奏效,蒋介石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到反共前线去继续鼓吹保卫大上海,争取英美支持。
26日下午1时,军舰抵达上海黄浦江的复兴岛。当天,蒋介石先后面见了国防部长徐永昌、参谋总长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参谋次长郭寄峤、上海市政务主任谷正纲、上海市市长陈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上海防卫总司令石觉、上海警备司令陈大庆等人,部署防卫。
为了鼓动反共士气,蒋介石将住所搬到市区。蒋经国再次表示反对,蒋介石生气地说:“危险!难道我还不知道?”
4月30日,蒋介石气势汹汹地赶到上海指挥部署淞沪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