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输掉内战:太重视舆论 太看重“守土”

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高华:说起来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

主要角色

蒋介石为何输掉内战:太重视舆论 太看重“守土”蒋介石为何输掉内战:太重视舆论 太看重“守土”

  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

  高华:说起来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1948年2月,蒋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听之任之。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同意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是他的以“保城守地”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年后,他进一步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的责任。可是,国军要守护的摊子太大,面对解放军的进攻,顾此失彼,兵力不敷使用,遂被解放军各个消灭;蒋介石为此深为忧虑,他感叹“防不胜防,此剿彼窜,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蒋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也有严重的问题,他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用人,团长以上皆由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等的上述意见,蒋完全拒绝。1948年8月7日,蒋在日记中加以辩驳:“近日何、白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蒋并大骂何应钦:“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而其宣传方法完全学习共匪所为,可谓投机取巧尽其能事者矣,惜乎心劳日拙,毫无所得耳,培养二十馀年,仍不能成材自立,始终为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之心血。”

  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

  高华: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机械搬用之,怎么能追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彪之一点两面战术,所有共匪各级指挥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延伸阅读:《刘统教授:谁能集中优势兵力》

  共产党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前进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军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

  国民党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有守土安民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军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部队就越分散,可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随之逐渐减少。共产党则不同,战争开始,军队大踏步后退,但兵力没损失多少。

  例如,1946年5月四平之战后,杜聿明率国民党王牌军大举进攻,林彪部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当时林彪作了最坏的打算:放弃哈尔滨,带着部队到北满打游击。但国民党军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杜聿明、蒋介石都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好停下来。

  过了一年,解放军开始反攻了。蒋介石则处于被动局面,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1948年3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先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守卫。华野用3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3天就打下来了。

  当时南京在开“国民大会”,河南的国大代表连夜跑到总统府,下跪痛哭,恳求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蒋介石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等着粟裕,明知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也得执行命令。国民党报纸发布“国军收复开封”的消息时,粟裕却绕到邱清泉的背后,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了。

  这样的战例很多。待蒋介石终于醒悟过来,将部队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却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的兵力已占优势。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这个道理?当然懂,但他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