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夫妇在黄埔军校蒋介石纵横天下之军事武力崛起于黄埔军校,被称誉为“军中骄子”之黄埔一期生更系其赖以统军行武之主干力量。蒋毕生信赖重用黄埔生,对于一期天子门生尤为倚重,在本文可见一斑。一、以黄埔一期生为先导,推进中国国民党建军立国黄埔一期
蒋介石纵横天下之军事武力崛起于黄埔军校,被称誉为“军中骄子”之黄埔一期生更系其赖以统军行武之主干力量。蒋毕生信赖重用黄埔生,对于一期天子门生尤为倚重,在本文可见一斑。
一、以黄埔一期生为先导,推进中国国民党建军立国
黄埔一期生是在孙中山先生“党治军队”理论指导下,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方针,入校学习训练半年多,即告毕业分发军队,在两次东征作战崭露头角,逐次委以军事重任,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军”及蒋介石赖以独行天下之国民革命军开山将领。蒋介石任校长后多次亲临视察与讲演,对第一期生尤为关怀备至,寄望与期待甚重。受到个别接见的黄埔一期生也在绝大多数人,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期生706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其点名提携并加以重用。
蒋任校长开初,即对一期生委以重任,1924年9月12日指派第一队学员护卫孙中山北上韶关大本营。11月13日孙中山启程北上,最后一次莅临军校,他亲率第一期全体学生整齐队列在校外码头迎送。蒋为实现其宏大军事抱负,对第一期生更是寄于厚望与勉励,1925年5月20日从前线赶回,亲自向第一期生颁发毕业证书,嘉勉同学为主义而奋斗。1925年6月25日再莅临为军校第一期学生补行毕业仪式。在其当年戎马倥偬所能做到,尤为第一期生亲临首选。
蒋介石以黄埔第一期生推进校军、进而党军、再而国民革命军,为推行政党的政治路线、政治制度,缔造和组建武装力量甚至国家意义之军队,实现政党既定的治理国家之最终目标。据史料反映,在蒋介石倡导下,第一期生在入校训练后,亦即1924年5月15、16日这两天,绝大部分学员均履行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组织手续,有当时党政军各界391人作为入党介绍人,被第一期生自填于《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四队学生详细调查表》中,仅有20名学员因缺填写入党介绍人无考,数十名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第一期生亦作为“跨党分子”存乎于中国国民党内。1926年4月10日、20日,由第一期生统领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在校长蒋介石执意下自动解散,1926年5月24日在其指示下组成黄埔同学会,在该会筹备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干部委员会委员名单中,仅蒋先云为中共党员。1924年7月6日成立黄埔军校第一届特别区党部后,更是蒋介石推行“以党领军”到“以党控军”的过程。
按照史载资料的习惯说法,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为下级军官骨干组建的教导团(第一团和第二团),是中国国民党党军之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骨干和基础,同时也是所谓“中央军”或“黄埔嫡系”中央武装部队的沿革或延伸。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和教导第二团的初级军官,几乎清一色是第一期生。经笔者粗略统计,在171人的任职任教名单中,共有三分之一的第一期生,先后在两个教导团履任初级军官,说明第一期生构成了黄埔军校教导一、二团的主干力量,而教导团被史载资料称为中国国民党“党军”之发源与开端,如蒋介石于1925年3月27日在兴宁县城东门外对教导团所称:“……我们黄埔军官学校教导团,是将来中国革命军主干的军队”。由此而来,第一期生也就成了“党军”第一批初级指挥官。“黄埔校军”,更是中国国民党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末期冠以“国家名义”武装力量任意扩张和发展的“代名词”。
二、最早保送苏联及陆大学习和升任将官的第一期生
蒋介石对一期生恩宠有加,1924年秋广州国民政府暨黄埔军校开始选派学员赴苏联留学,第一期生作为最早的学员分别进入各所院校学习,其中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中山大学的有江镇寰、梁干乔、邓文仪、董煜、左权、李焜、刘云、陈启科、刘咏尧、萧赞育、张镇、林斧荆、严武等十三人,是最早选派苏联的国共两党学员。
1928年10月,原设立于北京的陆军大学被国民政府接管后,随即迁移南京续办,李安定、钟彬、朱耀武、王祁、陆汝畴、曾绍文等六名第一期生即保送入学为第九期正则班学员;郑作民、冯士英、丁炳权、李树森、李伯颜、陈铁、李铁军、郭一予、夏楚中、蔡凤翁、黄维、蔡炳炎等十二名第一期生保送特别班第一期学习。这十八名一期生是黄埔学生首批进入高等军事学府学员。其后还有131名一期生进入陆军大学历期深造,是黄埔历期学员按比例最多的。
1929年国民革命军编谴缩编后,许多原任军长、师长的高级将领,被降级任用。而第一期生的部分“佼佼者”脱颖而出,有21人获任部队缩编后的甲级师旅长级带兵官。被蒋介石任命为旅长的第一期生有胡宗南、黄杰、楼景越、郑洞国、李玉堂、李仙洲、甘丽初、李延年、陈明仁、李正华、桂永清、李默庵、刘戡、李树森、孙常钧、张忠頫、杨步飞、王敬久、唐云山、俞济时、蒋伏生。第一期生无疑是“黄埔系”最早晋任旅长级高级军官的率先者,这时的第一期生,从黄埔军校毕业并进入正规军队服役仅仅五年光景。
三、在抗战锋火中崛起的黄埔一期将领群体
据史载,1936年处于抗日战争临战状态的国民革命军,最高军事当局通过各种途径,扩编、整编和设置编制了十数个陆军步兵师,处于军事成长期和机遇期的第一期生,在此期间得以出任多个新编陆军师的主官。从批量不小的第一期生出任师长这一状况观察,对于处在掌权顶峰的“保定系”将领而言,第一期生将校引领的“黄埔系”此时已呈现上升与取代的强势趋向。在抗日战争爆发前(1937年6月),部分第一期生已任师长主官岗位的有:胡宗南、李延年、李默庵、李文、郑洞国、梁华盛、陈烈、唐云山、甘丽初、王万龄、王仲廉、丁德隆、李铁军、李树森、李及兰、李玉堂、李仙洲、刘戡、黄维、彭善、霍揆彰、俞济时、董钊、黄杰、关麟征、宋希濂、伍诚仁、柏天民、王敬久、陈沛、陈铁、孙元良、陈琪、杨步飞、桂永清、夏楚中、冷欣、萧干、陈明仁、王文彦等34人。在此期间,第一期生已有胡宗南于1936年4月25日晋任第一军军长,再创第一期生率先晋任上一级主官第一人纪录。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革命军序列一百七十九个陆军步兵师中,已有三十四个师是由第一期生担任师长主官,占总数19%。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第一期生已有13人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职务,占当年国民革命军在编87个陆军步兵军之15%。截至1938年12月底止,除抗日战争爆发第一年已获晋升的第一期生外,仍有21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职务,占当年度在编105个陆军步兵军之20%。该年度第一期生已有55人担任陆军步兵师师长,占该时期国民革命军在编226个陆军步兵师的24.3%。到抗日战争中后期的1943年度,已经有12人第一期生任集团军总司令,占当年度在编40个集团军之30%,还有20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务。本年度第一期生有36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军长,占国民革命军在编111个陆军步兵军之32.4%,该年度另有在编5个骑兵军,第一期生任职其中两个骑兵军军长,该年度另有第一期生30名担任陆军步兵军副军长职。
到1945年度计有17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总司令职务,占该年度在编38个集团军之44.7%,另有15名第一期生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在蒋介石的直接作用下,以第一期生率领的“黄埔嫡系”将领,正在加速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民革命军“中央化”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期生已有41人任职各总部、绥靖公署、“剿总”副职以上。到1948年间,国民革命军设立了兵团一级军事战略编制,第一期生有郑洞国、杜聿明、李文、李铁军、李延年、陈明仁、黄维、宋希濂、孙元良、侯镜如、范汉杰、李良荣等12人兼任兵团司令官,占当年度在编19个兵团之63%。另有十数名第一期生曾任兵团副司令官。1948-1949年度还设立了等同于兵团级的独立战略单位―绥靖区司令部,其中:李默庵、孙元良、张雪中、李良荣、李玉堂、霍揆彰、董钊、何文鼎等8人任司令官,占当时在编20个绥靖区司令部之40%。在1949年春设立的十四个兵团级战略单位-编练司令部,第一期生9人担任主官,占64.3%。以第一期生率先垂范使“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服务于国民革命军中黄埔一期生,不少人后来成为蒋介石倚重的亲信将领,每到“军事艰难时”多用第一期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不完全统计,留居内地的66名第一期生,他们生前都曾担任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等机构和军队职务,是第一期生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或地方知著名人物,也是现存传记资料比较完整的一部分第一期生。在第一期生中,后来成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的就有: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王尔琢、阎揆要、袁仲贤、许继慎、蔡升熙、唐澍、冯达飞、孙德清、刘畴西等人;成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的有:胡宗南、杜聿明、范汉杰、郑洞国、宋希濂、黄杰、陈大庆、张镇、李仙洲、王叔铭、刘戡、桂永清等等。
四、战败危难时,黄埔一期生仍是倚重军事将领
1949年春,蒋介石面对节节失利的军事颓势,力图在“黄埔系”军官掌握的部队中继续发挥作用,授意恢复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央各军事学校(黄埔)同学会非常委员会,仍以袁守谦(为筹备会主任)、王叔铭、李良荣、陈大庆、贺衷寒、黄珍吾、邓文仪、顾希平、曾扩情、徐会之、谢远灏、官全斌等黄埔一期生组成。1949年7月国民党部分中央执委、监委在广州召开中央非常委员会会议,蒋介石被推选为非常委员会主席。
1949年7月19日,由何应钦及一期生梁华盛、容有略等陪同,往长洲岛黄埔军校校址,这是蒋最后一次晋谒黄埔军校。1949年12月蒋介石最后一次视察成都本校,他指定的警卫部队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三期第二总队学员队,可见蒋在战败危难时,最依赖的仍是黄埔学生。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间第一期生迁移台湾、港澳或海外的有130多名,其中随军队到台湾的第一期生有近百人。赴台后曾担负军政要职的第一期生有:袁守谦、王叔铭、黄 杰、陈大庆、萧赞育、刘泳尧等六人,曾任中央评议委员等荣誉职务的有胡宗南、罗奇、桂永清、贺衷寒、冷欣、王廷柱、黄珍吾等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