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为客遍天涯
“亻厓”,这个字的意思是“我”,客家人念做“ngai”,但它在字典里是不存在。
这是客家人独创的文字。从字面上看,走到了悬崖边上,再无路可走的人,就是客家人。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这个在闽粤赣边区择山而居,喜欢穿蓝色布衫,并操着一口古老方言的群体被认为是一个“夷蛮”部落。就连客家人自己对自身的来历也不甚明了,他们只记得祖祖辈辈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迁徙,从一座大山走向另一座大山。
在梅州客家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关于客家源流这样的描述:“原本的汉族中原人士,历经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在南方多地逐渐形成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
客家村落,福建永定▼
(来自摄图网)
“客”,在汉语中最早是对来访者的敬称,后来也用于称呼旅居他乡的人,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魏晋以来,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绅门下充当佃农的流民被称之为“佃客”;到了宋朝,官府录入户籍时会依据有无田产将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明清时期,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区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称为“客籍”。
与“主”相对,“客”总是一个无所倚恃,又疲于奔忙的形象。一声“客家”也道出了这个背井离乡的族群1700多年来颠沛流离的辛酸史。
客家人的迁徙路线(制图©地球旅客)▼
▲客家大迁徙,除了在清朝时是因为人口膨胀而向外省搬迁外,其余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兵革互兴的时期,分别是:两晋时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朝的靖康之变与元军南下、明末的流寇之祸和清军入侵。五次大迁徙是接受度较广的论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客家人的南迁就已经开始。
清朝之前,客家人一直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不为人所注意。甚至连“客家”这个称呼以及客家的群体意识都还没有出现。
这大概也正是客家人的本意。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而告别故土,从黄河与洛水之畔,举家南迁。走到淮河时,停下来看看,走到长江时,又停了下来,可战火总是不期而至,裹挟着他们一直南下。
越往前,离家越远,脚步越重,但客家人始终抱着一个执念,那就是一定要找到一份安宁。
他们不屈不挠地翻越一座座山岭,最终走到了广东和福建。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明白这已是天涯海角,他们才终于互相看看,说:行,那就这样吧。
但客家人并没有就此开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因为海边的冲积平原早已被先来的移民所占据,于是,他们又一声不响地转身藏进深山里去了。
客家民居,福建田螺坑▼
(来自摄图网)
中原,作为华夏民族的摇篮,诞生了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承载了无数的战乱与灾祸。每当中原陆沉,大量的官宦士民都会携家带口,向外迁移,他们所到之处,无不为这个地区带来一波前所未有的改变。
古徽州曾因中原人的到来,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河西走廊因为中原人的进入,演绎出风起云涌的五凉文化;有了中原人断发纹身的启蒙,太湖流域才有了豪情万丈的吴越文化。
在众多南迁避乱的队伍里,客家是性格最沉稳的群体。作为中原士族的后裔,他们带着深厚的中原文脉,但却自始至终都不愿意去影响谁。
大概他们是真的厌倦了斗争、厌倦了混乱的世道,只想找一片远离人群的土地,种豆锄禾,安安心心地过上“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陶渊明仿佛是客家的精神导师——其实陶渊明生活的年代在东晋至南北朝,也恰是客家人第一次大迁徙的时期。
“无山不住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对山的偏爱,以及对定居点的选择似乎也是受到了陶公的影响。
世外桃源般的客家居所▼
(来自摄图网)
实际上,正是因为这种避世情结的存在,一个新群落的形成才有了可能。
客家人最初和其他的中原移民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离开家乡的时候,原本是同一个群体,分化是在南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客家的先祖往往喜欢在人烟稀少的群山中辟谷而居,这些地方道路险阻,舟车不通,极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原有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便很容易保留下来,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慢慢演变。
到了两宋之交,这个深山里的族群已经累积了足够多的人口,他们和其他族群的差异也已十分明显,虽然一个统一的称呼还没有出现,但“客家”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已俨然形成了。
在闽粤赣湘桂,中国东南五省(区),武夷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云开大山和十万大山,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片密集的山地丘陵带。最早的客家移民就是在这片山岭中,拓荒开垦,定居繁衍。
然而,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山地中的资源捉襟见肘,为了生存,客家人又不得不走出大山,继续迁移。
广东梅州的客家村落▼
新来的移民在获取土地和水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同土著居民以及旧移民产生纠纷和矛盾。当纠纷越来越大,矛盾就变成了仇视与对抗,若再加以别有用心的挑拨,武力械斗的爆发便不可避免。伤亡最为惨重的械斗,发生在珠江三角洲的西侧,核心在鹤山至恩平一带,械斗持续了14年之久,波及17县3000多个村庄,土、客双方的死伤均在数十万之众。
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让社会各界对客家移民的歧视和诋毁越来越重,而“土客械斗”也无意间促成了客家人群体意识的觉醒。众多客家有识之士开始为客家人的生存权益发声呼告,并对社会上的谩骂和偏见撰文驳斥,还言之凿凿地指出,客家人并非蛮夷,而是和广府人一样都源自于中原士族。
“客家”这个名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取代了来人、客仔、棚民、崖佬等各种外在称呼,成为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族群标识。
广东大埔县的客家民居(摄影©孤城)▼
▲客家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是客家源出中原汉族,另一种观点认为客家是南方汉族的一个分支,也有学者指出客家是汉族和畲(shē)族相互融合后形成的族群。
20世纪30年代,出身客家的学者罗香林先生投身于对客家源流和客家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他开创了把历史文献和民间族谱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民系”的概念,大意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不同分支。
比如汉民族主要分为北方、晋绥、吴越、湖湘、江右、客家、闽海和广府民系,在北方民系里还可以继续细分为东北、燕幽、冀鲁、胶辽、中原、关中、兰银、湖广和江淮民系。
我们很难去具体呈现每一个民系的形成过程,不过大部分民系,都有过不同族群相互碰撞融合后从荆棘莽荒跃升为开化之地的蝶变。新的知识不断被激发、被创造,并约定俗成地传承下来,形成一种带有地域性的文化认同。
唯一和所有民系都格格不入的,就是客家。
它是汉民族中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而客家话,也是汉语中唯一没有冠以地名的方言。一个“客”字,彷佛永远地将客家人与周围的一切划分了出去。
土楼里的客家生活▼
客人,终究会带着保留与矜持,有着尊重与警惕,也藏着不愿告人的思念与坚韧。
传统的客家民居便有着这样清晰的表达,他们以家族为单位,将自己的房屋修成了一种合围式的建筑,被称之为“客家围”。
客家围不仅有圆形、方形和半圆形,还可以呈棋盘状或者排列状。但不管形制如何,无不反映着一种强烈的向心力。
客家围龙屋▼
漫长而艰辛的迁徙,并没有让客家人忘记祖先的门风遗训,反而使他们对家的渴望和对宗族的坚守来的更为殷切。
客家人说“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所以,客家围最核心的位置永远是一个家族的宗祠,宗祠在,家族的根便在。
花萼楼,梅州大埔县(摄影©孤城)▼
建筑是一种可以解读人们精神世界的语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里,客家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是有所戒备的。他们把房子盖成高大且封闭的圆形或方形,最明显的用意便是防御。
泰安楼,梅州大埔县(摄影©孤城)▼
一座围屋,不仅是一个由血缘亲属组成的小社区,而且也是一座牢固的堡垒。围屋的内部被平均分割成数十个小面积的居住单元,几十户人家同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有困难可相互扶持,闲暇时也方便插科打诨。若是有匪徒来袭,只要把包裹着铁皮的大门一关,再凶的盗匪也只能望楼兴叹。
福建永定振成楼(来自摄图网)▼
这种相依相靠,同舟共济的生活方式,在那些漂泊的岁月里,无疑给了客家人莫大的安慰。
客家博物馆的广场上竖立着一座客家母亲的塑像,母亲头戴凉帽,手扶犁耙,赤脚绾裤地在田间劳作,她的背上,一个神态安详的宝宝正在酣睡。
因为要下地干活,所以客家的女人不裹小脚,但封建礼教的影响仍在,她们出门时还是要带上一顶可以用纱布遮住脸庞的斗笠。
这是客家人早期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荒山野岭,一餐一饭来之不易,使得客家人不分男女都要承担起耕田养家的重担。
▲摄影©孤城
在客家人心中,母亲的意义显然更加深刻——母亲的足印,背负着客家人的轨迹;母亲的耕耘,培植出客家人的体魄;母亲的哺育,创造了客家人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的奇迹。
因此,就算身处贫瘠的山野,客家人也能从中汲取到生生不息的动力:生活的艰辛炼造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性;资源的匮乏使他们不畏险阻,勇于拓荒;聚族而居的习俗让他们易于组织和领导;尊师敬祖的传统又塑造了他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所以,当客家人走出大山,他们便成为了一支不甘屈服、开拓进取的力量。
无论是宋末的抗元,明末的抗清,还是近代的抗日,但凡民族危亡之际,客家人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战斗的最前线。等到刀枪入库,天下太平,他们又在商业的战场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这个曾经漂泊无依的民系,如今已繁衍了近一亿人口,他们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声望,他们所取得成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注意,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客家学。
从避乱逃荒,到扬帆出海,客家人的脚步其实一直都未曾停下。世界上还有一个总是在迁徙的族群——吉普赛人,他们流落天涯,被人四处驱赶。但不一样的是,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还有一个中国,永远是家。
关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错过!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录
各平台账号,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
男女闺蜜,说起来好像是电视剧中才会存在和出现的关系,其实不然,在生活中或者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关系存在。任何一对男女闺蜜,其实两人之间都有一个不可言说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或许是关于ta的,也或许是为了更接近一步,害怕表白的那种,但是男女闺蜜真的就纯洁吗?男女闺蜜做太详情>>
最近抖音上面有一首歌曲非常的火爆,很多小伙伴都很喜欢用这首歌作为自己视频的背景音乐!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感动豪气!“赢了自己才赢得江湖,有多少世间万物沦落为孤独一注”,那种满满正能量,让人觉得精神一震,这种赢了自己才赢了江湖的自在洒脱是详情>>
抖音是现在比较火爆的一个社交APP,大家都很喜欢在抖音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抖音上面一些视频也在慢慢的走红起来!当一个视频火起来以后,大家就会争相的模仿!最近抖音上有个视频在慢慢的走红,“武当王也拜见老天师”,很多小哥哥小姐姐争相模仿!详情>>
太空沙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小孩玩具了,是一种新型的儿童玩具,在抖音上面慢慢的走红。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的过程中,还能够和孩子进行一个良好的互动,对促进亲子感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儿童玩具了。但毕详情>>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非常看重的,毕竟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年代,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教育,那么以后的生活就会非常的艰难!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家长们就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操心,虎妈狼爸是我们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俗话说的好,前有虎后有狼,中间隔着兔和羊!详情>>
相信绝大部分的滚中都对李现并不陌生,目前正在热播的青春励志言情剧《亲爱的,热爱的》他也正是剧中的男主角韩商言,而因为在剧中出色的表现,所以李现最近在网上的热度也特别高,甚至还频繁上热搜。而正因为李现的爆红,所以网上关于他的一些个人言论,以及资料背景也被一一曝光详情>>
生双胞胎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自己能够只痛一下就将孩子生下来了,而且是两个长得一样粉雕玉琢的小宝贝,真的是要多开心就有多开心了!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双胞胎都是长得一模一样,难分彼此的~但是有些网友却发现,有些双胞胎长得一点都不详情>>
不二家棒棒糖应该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吧,不二家是日本比较著名的零食品牌, logo是一个可爱女生舔嘴唇的形象,这个小女孩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啊,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但是网络上却流传出来,在这个可爱形象的背后,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故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不二家棒棒糖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