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败了匈奴,匈奴打败了欧洲人,所以,中国比欧洲厉害”,这是近来在中国人中间很流行的一个可笑的意淫话题,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推论中,两个作为前提的证据都是虚假的,而且,推论的逻辑也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即使作为前提的证据真实,但推导逻辑错误,结论也是无法成立的。
首先,中国打败了匈奴,是对历史一知半解的认识,事实上,中国古代与匈奴的交战都是败多胜少,从来就没能做到彻底消灭匈奴,最多只能做到将匈奴驱逐得远一点,或者采取和亲怀柔政策,或者修长城消极防御,也就是卫青霍去病和汉代中期陈汤窦宪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胜利。
允许南匈奴大量内迁就是迫于其不断在边境侵扰的压力,匈奴人还大量进入中原王朝充当雇佣军,而这正是为后来两晋南北朝时的“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这一点,恰恰跟罗马帝国的崩溃很相似。
罗马也是迫于日耳曼蛮族不断寇边的压力,后来允许他们内迁,并大量使用日耳曼人雇佣军充当帝国国防力量,最后导致罗马帝国内部被掏空,公元476年西罗马末帝被手下哥特人将领废黜,西罗马灭亡,而东罗马还继续生存了达一千年之久。
西罗马不是亡于哪一次战争,更不是亡于什么“匈奴的横扫”,是个逐渐衰落的过程,实际上,出现在欧洲的“匈人”跟“匈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而且匈人的势力先于西罗马灭亡之前二十多年就崩溃了,至此消声匿迹。
“匈人”在欧洲只活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已,也不是很多人吹嘘的所谓“横扫欧洲大陆”“摧枯拉朽”,而且匈人是在阿提拉领导时期才一度势力壮大,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但是很快就被罗马与哥特人联军打败。
其决定性的战役:沙隆(在法国)战役中,阿提拉还在战斗进行中,就在营帐中预备了自焚的柴堆,准备战事一旦不利无法逃脱就自杀,最后战败逃亡,罗马军主将出于保留匈人势力以便牵制日耳曼诸族的考虑,没有追击,所以阿提拉得以保存一点实力,后来又曾一度进军意大利,但是不战而返(这时西罗马军队主力在高卢一带对付日耳曼人),然后匈人帝国随着阿提拉的死去马上就崩溃了,自此销声匿迹。
阿提拉的几个儿子也战败被东罗马人杀死,其中一个的头颅被东罗马人砍下来在君士坦丁堡当球踢,这就是人们幻想中的给东方人扬眉吐气的“匈奴英雄”。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历史常识是,跟意淫中的幻想恰恰相反的是,不是匈奴灭亡了罗马,反倒是匈奴灭亡了中原王朝西晋,而且时间上比西罗马的灭亡还早了一百多年,这很具有讽刺性。“五胡乱华”时,五胡里面就有匈奴,而灭亡西晋王朝的前赵政权,其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人。公元315和316年,刘渊儿子刘聪的前赵军攻破洛阳和长安,西晋灭亡。
虽然刘渊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出于政治需要,冒认是汉高祖刘邦之后,但是他的政权和他的军队却都是由匈奴人组成的。
匈奴人从战国时起,到汉初围困平城险些俘虏汉高祖刘邦,其间不断掠云中,雁门,代郡,后又歼灭降服赵破奴,李陵,李广利,再到五胡乱华,灭西晋,一直到南北朝,不断侵入中原,近千年的时间里面,中原王朝都没能彻底解决匈奴的侵扰,总是败多胜少,靠和亲怀柔,修长城等手段消极防御,也就是卫青霍去病和汉代中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胜利,比起匈人在欧洲不过区区十几年的一逞,这并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然后接着分析一下前面提到的那个逻辑问题,前面说了,在欧洲出现的“匈人”跟中国所谓的“匈奴”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只不过是整个古代历史时期横亘整个欧亚大草原上一个游牧集团中各自不同来源不同种属的不同部落。
而且可笑的是,匈人在欧洲出现时,距离匈奴西迁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退一万步来说,我们假设匈人就是曾被中原王朝打败的西匈奴和北匈奴,但是用这个虚假的前提所做推论的逻辑其实是非常愚蠢可笑的,打个比喻来说:我读小学的时候,曾经打败过比我小很多岁的霍利非尔德,霍利非尔德长大以后,打败了泰森,难道我们能说我比泰森厉害吗?
更不用说,中原王朝(西晋)自己远在西罗马灭亡之前一百多年就反倒被匈奴王朝先灭亡了,这简直是一百步笑五十步。
西方人并不是不懂得骑兵战术,亚历山大很早就知道怎样对付草原上的斯基泰人游牧骑射手。只是到了中世纪,由于盔甲防护力的变态增强,才开始片面发展重骑兵。
而关于古代兵种的优劣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兵种,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诸兵种协同作战,这一点,亚历山大是做得最好的,他的军队号称“马其顿方阵”,其实只是一种俗称而已,单靠方阵是不可能取得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的,他的军队正确地说是一个四大兵种齐备,并能协同一致作战的完整战术体系,包括长矛重步兵方阵(作为中坚,压制敌主力);长矛重骑兵(担当侧翼包抄任务,是历史上无马镫时代第一支真正的重骑兵,当然,还不能跟后来中世纪那种防护力超强的重装骑兵相比);投射轻步兵(装备投石器,希腊弩炮,弓箭,担当侧翼护卫和牵制敌军任务);投射轻骑兵(装备标枪,担当侧翼护卫和牵制敌军任务);这四大兵种缺一不可,正是靠着四者协同作战,才能够发挥出马其顿长矛方阵的真正威力。而亚历山大大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四大兵种成功地构建为一个完整体系,并将其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全战全胜功绩的第一人。
所谓轻装骑射手的神奇威力不过是对古代军事史一知半解的幻想而已,在无马镫时代,轻骑兵射手的威力很有限,因为其很难在马上坐稳并同时腾出双手来射箭,更不要说射得远和射得准了。无马镫的骑兵也很难做到长矛冲刺,刀剑拼杀,当时很多所谓的骑兵主要是担当骚扰侦察任务,甚至下马步战,射箭则只能停下来射,所以亚历山大大帝的重骑兵能够在无马镫时代就成功训练出来并担当主力,是很不简单的,也花费了很大的成本。可以说是那时代的一只特种部队。
马镫时代的蒙古人征战也不是象想象中的那样,全靠轻骑兵游射,实际上,蒙古军在轻骑兵射手进行射击压制之后,也要出动重骑兵冲锋。
欧洲中世纪军队跟蒙古人,突厥人(包括土耳其),阿拉伯人的战斗也不是很多人可笑地宣称的那样“老是吃败仗”,实际上,在具体的战斗中,十字军远比阿拉伯军胜利多,跟突厥军队也是各有胜负。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十字军也几次攻占阿拉伯人的中东老窝。
先前的罗马军也是一样,除了早期卡莱那次失利,后来大部分时间,罗马对帕提亚(波斯的继承者)都是胜多败少。罗马占领中东长达数百年,甚至远至两河流域,这些不过是世界史常识。
至于另一种类似的说法“中国打败了突厥,突厥打败了欧洲人,所以,中国比欧洲厉害”,就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首先,突厥只是具有相同语系的众多不同民族的一个游牧集团的总称,甚至种族都不同,在东亚的突厥人基本上还是蒙古种人,或者蒙古与高加索混和种人,但是西方的突厥人就已经完全是高加索人种的成分了,中国的所谓“突厥”跟西方的土耳其人,塞尔柱突厥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其次,中国古代与突厥的战争也是败多胜少,基本上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从隋朝时,突厥围困雁门险些俘虏隋炀帝,并曾数次进逼长安,到唐高宗,武则天两朝,东突厥一直在不断侵入山西,河北一带。只有唐太宗时破颉利可汗取得过对突厥的一些阶段性胜利,以及在西域对西突厥的一些零星胜利。整个唐王朝时期,东突厥和西突厥一度都很强盛,并曾数度统一,其间的几次衰败基本上都是由于内乱,后来被同属突厥族的回纥代替,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经不得不依赖突厥族回纥人的势力来平叛和巩固边防。唐王朝灭亡后,属于突厥族的沙陀人势力(李克用,石敬塘)遂夺取了中原政权。
而且,西突厥汗国与西方如波斯甚至拜占庭之间的交战甚至还早于与中原王朝。
而在西方的突厥人,最初是作为阿拉伯人的雇佣军出现,参与了对拜占庭(东罗马)的作战,后来取代了阿拉伯人,建立苏丹政权,其间塞尔柱突厥人一度势力壮大,但是不久就在拜占庭和十字军的打击下衰落了,一直到蒙古的侵入和统治之后,奥斯曼土耳其人才又壮大,不久又被帖木尔打败。最后十五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才终于将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早已风烛残年的拜占庭消灭。并曾一度称霸巴尔干。但是西欧各国从来就没有把奥斯曼土耳其看成是什么很大的威胁,所以对行将被土耳其人灭亡的拜占庭根本就没有援助的兴趣。
实际上,在古代史上,中原王朝也不是没有跟西方(准确地说是中东)军事力量较量过,唐朝时,安史之乱前,唐军与阿拉伯军曾在中亚的怛罗斯交战,参战的唐军是镇守西域的精锐部队,主将高仙芝,是当时唐帝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副将李嗣业,段秀实,都是当时的名将。
而阿拉伯参战部队反倒只是一只地方杂牌军,而且当时阿拉伯正处在内乱时期(黑衣大食取代白衣大食),根本没有余力出动主力,阿拉伯的主力军队一直在西边忙于对付拜占庭军,而且最终都没占到什么便宜,阿拉伯最后还先于拜占庭灭亡,拜占庭(东罗马)和查理曼一直都是阿拉伯人的主要对手。
双方参战兵力,据《阿拉伯全史》和唐《通典》记载,分别为,阿拉伯军四万,唐军七万(汉军二万,胡人雇佣军五万),唐军兵力还占优势。后来唐军五万人被杀,两万人被俘。
【注:有某些中国“民族主义者”在杜撰的意淫文章中捏造说阿拉伯军兵力达到了“十几万”,但实际上这是个根本没有任何可靠原始记载出处的猜测而已。事实上,很多阿拉伯古书和传说中也同样有“唐军十几万”的说法,都不足为信。而上文中提到的双方兵力的真实准确数字“阿拉伯军四万,唐军七万(汉军二万,胡人雇佣军五万)”都是出自权威的史书记载,即《阿拉伯全史》和唐《通典》的记载。
而“唐军七万”的准确数字更是亲身经历了怛罗斯之战并被阿拉伯人俘虏的亲历者杜环(唐《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在其所著的《经行记》一书中亲口记述的:“七万人皆没”(两万被俘,五万战死),这是不容质疑的最直接,最权威,最准确,最真实的原始数据。
杜环的族叔杜佑在其所著《通典》中曾经引述了《经行记》关于此事记载的部份内容。】
唐军失利是因为,高仙芝在中亚滥杀的暴行激怒了当地突厥部落,突厥人与阿拉伯在河中地区的军队约好了夹击唐军,然后故意引诱唐军来上钩,结果前后夹击大败唐军。
倒戈的突厥人本来不在唐军的作战序列中,他们是从另一个方向对唐军(包括汉军和各胡人雇佣军)背后发起攻击的,要不然也不叫“夹击”了,而且也不能说他们是“反叛”,他们跟唐朝本来也不是什么臣属关系,只是名义上的藩国,他们本来就是设好圈套让唐军来钻的。
唐史记载,高仙芝,李嗣业,段秀实,这些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仓皇逃窜,被自己溃军阻塞(拔汗那的部众),难以前进,竟然不得已驱杀溃众,才得以逃脱。
自此之后,唐帝国就再也没能越过西域进军中亚,安史之乱后,就再也无力西顾。
另外,当时唐军中大量成分都是胡人雇佣军,如安禄山,史思明,阿史那社尔,契必何力,李思摩,黑齿常之,李多祚等人的军队。
就是所谓“汉军”,其实很多也是汉化的胡人,如上文提到的高仙芝(高丽人),以及哥舒翰,李光弼,唐初的尉迟敬德等人,其实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也是四分之三血统的鲜卑人。
唐朝大量使用胡人雇佣军充实国防力量,是造成内乱和衰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至于中世纪欧洲跟中原王朝在蒙古军队面前谁更弱一些,很多人以蒙古灭亡南宋花了几十年时间来说明南宋强于欧洲是很可笑的,要这样吹嘘的话,那欧洲自始至终也没有被蒙古军征服,可以说是无限强于南宋军队。再说蒙古军也不过只是擦破了东欧的一点皮而已。
蒙古灭亡南宋花了几十年时间根本不足为奇,根本原因在于长江以南的丘陵河湖环境和南宋固守的坚城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而欧洲的地势要平旷得多。
蒙古在欧洲的分部:金帐汗国,其根据地,都城就设在伏尔加河下游一带,距离西欧,跟蒙古本土离南宋差不多,但是那以后数百年,金帐汗国再也难以深入欧洲。相比之下,恰恰是南宋弱得多。
要认清这一事实,再举一个更明显的例子,如果用蒙古灭亡南宋花了几十年时间来说明南宋军强,那么,蒙古灭南宋之前,先灭金国,灭金国花的时间比灭南宋短得多,难道说南宋军比金国军还强吗?
南宋军在蒙古灭金的时候伙同蒙古夹击过金国,结果却在金军面前大败而还,不堪一击。如果要用不同时不同地也没有交过手的欧洲军来跟南宋军比,那金军与南宋军可是同时同地也同台较技过,谁强谁弱,不是一目了然吗。难道还能说蒙古灭宋花的时间长就证明其军事力量强?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蒙古灭南宋花的时间长只是因为地形的限制而已,靠着地形优势南宋才苟延残喘了那么久。
还有,日本,东南亚,也自始至终没有被蒙古消灭,反而让蒙古吃了败仗,按照民族主义者的弱智逻辑,这些国家比蒙古还强。
实事求是地说,任何一个熟悉世界史和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古代中国的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如西方的。
中世纪前期,由王室采买权诱发的社会问题尚未凸显;但从13世纪开始,由于王室采买活动带给广大臣民的经济和劳役负担日益加重,所以原本单纯的经济问题也就转化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宪政问题。 广大臣民对王室采买权的抱怨从未止息.,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却于1详情>>
据俄罗斯官方统计,二战期间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因此成为苏军的一个“污点”。要知道在当时的苏联,为了防止士兵临阵逃跑,苏联高层可谓是想尽办法。其中有鼓励的也有惩罚的,英勇杀敌的会被当成英详情>>
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过多久,英法两国正忙着在恢复一战中大伤的元气时,纳粹元首希特勒又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作好战前准备的英法两国只能仓促被迫对德宣战,维护自己在欧洲的利益,以及身为老牌帝国的权威。 波兰详情>>
拉斯普京1869年初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农家,其父早年好赌。拉斯普京本人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同村人眼里的“问题少年”,酗酒闹事,偷盗无赖。“拉斯普京”是大家给他起的外号,意为:淫逸放荡,后来大家就渐渐的忘了他本来的名字。拉斯普京详情>>
他的出世并没有给父母带来欢乐和欣喜,相反多了嗷嗷待哺的一张嘴,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为父母在他出世之前已经生育了5个孩子。 之后父母又陆陆续续给他添了6位弟妹,那个时候的美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从小在农场里长大的奥迪详情>>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那就是英国陆军是因为当年砍了查理二世,才没有得到皇家陆军的称号。这个说法很离谱,因为查理二世复辟后,就用855819英镑打发走了克伦威尔留下的部队,只留下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卫队团和乔治蒙克(就是他把查理二世迎接详情>>
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看上去很诱人,但事情搞到这一步,恐怕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手这个职位。最终,根据苏联高层权力分配原则,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接了前任的班。 史家早有说法:虽然是戈尔巴乔夫亲手搞垮了苏联,但勃列日涅夫早就埋下了苏联详情>>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路是跟着苏联走的,因为共产主义领导思想的起源地就在那里。我们中国其实就是去学习苏联的这个思想,然后综合我们的国情,慢慢地整合,慢慢地去完善属于我们国家国情道路。虽然说,苏联当时是很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但最终还是落下了灭亡的结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