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的“赤诚报国”热

来源: 2022-11-27 22:23: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二战时,日本民众欢送士兵出征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国内曾出现“举国一致”、“赤诚报国”的战争狂热。日本民众与战争的关系,是抗日战争史研究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研究者或以论带史、泛泛而谈,或避重就轻、有意淡化,缺乏个案的考察和研究。
二战时,日本民众欢送士兵出征二战时,日本民众欢送士兵出征 二战时,日本民众欢送士兵出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国内曾出现“举国一致”、“赤诚报国”的战争狂热。日本民众与战争的关系,是抗日战争史研究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研究者或以论带史、泛泛而谈,或避重就轻、有意淡化,缺乏个案的考察和研究。在此,以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期间近一个月的《朝日新闻》专题报道为对象,还原日本民众对卢沟桥事变反映的实态,分析政府、媒体在煽动民众战争情绪、引导“赤诚报国”热中的责任,揭示日本民众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思考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持续八年的原因,从新的角度反思历史。

  1930年代的日本,报纸、广播已经普及,是民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渠道。19世纪中后期创刊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日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报纸,拥有巨大的读者群,其中又以《朝日新闻》发行量最大。本文选取日本综合报刊中相对比较客观的《朝日新闻》(东京)为个案,通过该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北平沦陷期间的报道,分析席卷日本全国的“赤诚报国”狂潮,以管窥豹,从新的角度阐释民众与战争的关系,揭示全面侵华战争长达八年的深层原因。

  《朝日新闻》是日本最重要的平面媒体之一,1879年1月25日在大阪创刊,报名意为“旭日升天、万象惟明”,字体取自欧阳询《宗圣观记》。1888年7月,《朝日新闻》在东京设立本社,发行《东京朝日新闻》。1889年,大阪《朝日新闻》改名为《大阪朝日新闻》。1935年,《朝日新闻》又先后在九州和名古屋,设立西日本本社和名古屋本社,1940年9月1日,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刊名为《朝日新闻》。1921年起发行晚报。《朝日新闻》自创刊以来,奉行“不偏不党”的办报宗旨,以客观、可读性强、有公信力著称,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深受日本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喜爱,影响力在综合报刊中首屈一指。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称得上“雅俗共赏”的报纸,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报道,却存在着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煽动战争情绪倾向,报社发起的“军用机捐款运动”,更是在精神和物资方面支持了侵略战争。

  一、《朝日新闻》与日本国内的捐款热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翌日,日本各大报纸都抢在第一时间加印“号外”。《朝日新闻》“号外”以“日支两军交战,支那(原文如此,引者注)兵非法射击”为题对事变做了专门报道,称“8日凌晨零时,我驻屯部队在北平郊外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演习,遭来自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零九团数十发子弹的不法射击”,现地交涉破裂,双方正处于交战中。此报道认定卢沟桥事变是因中国军队“不法射击”所致,隐含着对中国的指责。可以想见,这样倾向性明显的消息,对读者将产生何种影响。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会议,“本着朝野一致应对事变之目的,召集言论机关代表、贵众两院议员、财界代表齐聚首相官邸,言明政府的方针,要求与政府合作。又召集产业界、农会、产组、思想关系等各方面代表会议”,《朝日新闻》等各主要媒体代表,纷纷表示支持政府决策,引导舆论。

  卢沟桥事变后,《朝日新闻》每天的日刊、晚刊都在重要的版面刊登事变的动态,经常加印“号外”,所有报道都指责中国军队挑衅、肆意扩大战事,危害日本“特殊利益”。读者看到报道后,都谴责中国军队的“无理”挑衅,表示支持政府“膺惩”中国。有人主动到陆军省捐款,有人慰问出征士兵,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心。《朝日新闻》及时地开辟专栏,报道民众“国防献金”消息,每天刊载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职业等,并配以煽动性报道。最早一则“国防献金”报道说:“在北支风云险恶之时,全国出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捐款、慰问出征官兵,表达一片赤诚之心。14日早晨到中午4个小时的时间里,送到陆军省的恤兵金就达到23110元33钱的巨额”。

  《朝日新闻》注意选取不同阶层、年龄、职业的捐款典型个案为报道对象,增强影响力。如,企业家大川平三郎遗属在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后,捐出了100万日元巨款,《朝日新闻》立即采访,刊登遗属愿望:“为使逝者在天之灵,请将捐款用于社会事业”,这里的“社会事业”就是指用于军队作战上。报道不谙世事的儿童、耄耋之年老人的“国防献金”,无疑更具有煽动性,“已故首相斋藤实的孙女百子(11岁)21日下午3点访问陆军省,将用纸包着的积攒的14元40钱作为“国防献金”捐给陆军省。小学2年级学生小岛幸男将2元零花钱捐给军队”。此后,不断有小学生捐出零用钱作为“国防献金”。诸如“99岁石�阿婆捐献了5元,在捐款者中年龄最长”等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表示,连不谙世事的孩童、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踊跃捐献、支持国防,自己更不能落后,连低收入者都表示:“我们也是日本人,将仅有的一点钱捐献出来,感动了工作人员”,民众捐款,从经济、精神上支持政府扩大战争,“陆相杉山元在一周一次的陆军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此时要举国一致突破难关”。民众的“爱国”热情,助长了扩大侵略的气焰。

  中小学生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走上街头,进行劝募活动。东京联合少年团制作了“募捐筒”。募捐筒模仿上海一二八事变中的“肉弹三勇士”所用的爆破筒样式。这种“募捐筒”直径30厘米,长1米,“从21日中午到下午6点,63三位少年团健儿站在帝都街头。晚上将饱含市民热情的230个大竹筒拿到泰明小学礼堂,全体起立祈祷‘武运长久’后,陆军省新闻班的今村大佐、筑地署员等在砰、砰、砰劈竹筒是声中,银币、铜币散落一地。晚上9点半清点完毕,共2030元,10个少年抬着沉重的硬币去兑换成纸币,22日上午交到陆军省恤兵部”。

  近代以来,日本确立了天皇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1890年的《教育敕语》以“忠孝”为日本国体精华和教育之根本,要求国民平时在家作“孝子”,战时为天皇“尽忠”,“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是学校庆典时必须朗读的文件,还强制学生背诵。日本的中小学生从小就受军国主义教育的毒害,以“忠于天皇”为最基本道德规范。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还不具备判断事变的性质,区分“爱国”与侵略区别的能力,政府、学校就是利用学生纯真的天性,煽动他们参与到“国防献金”、“赤诚报国”的狂热中,形成“举国一致”支持战争的局面,中小学生不应对战争狂热负什么责任,日本政府、校方、新闻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朝日新闻》虽未公开放弃“不偏不党”的宗旨,但是,其报道无不以违背事实的内容、富于煽动性的语言,指责中国士兵“卑劣”,“非法”“挑衅”日本在华北的“合法”“驻兵权”,迫使日本不得不诉诸武力,维护“正当”利益,倾向性显而易见。

  二、《朝日新闻》发起的“铳后”支援活动

  《朝日新闻》不仅大量报道“国防献金”的典型案例,还直接倡议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军用机捐款运动”。该社认为,作战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日本战机数量少,影响了前线军队的战斗力。以日本现有的经济实力,政府很难再拿出资金制造战机,这就需要国民挺身而出,为国分忧,踊跃捐献,实行“航空报国”,“现在时局处于关键时期,更需要举国一致。朝日新闻社坚信这个活动必定得到国民的热情支持”。

  由《朝日新闻》社发起的“军用机捐款运动”,立即得到日本各界响应。翌日,就有读者将捐款送到报社,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甚至无暇用餐。“仅东京市内21日下午捐款突破15400元,学生、职员、工人、家庭妇女等,积极响应捐款运动,表达国民真实感情”。“军用机捐款运动”与之前的零星捐款不同,指向性明确,捐款数额大,出现了捐献巨款大户,如:“大日本电力社长以个人名义捐款1000元,以公司名义捐款2万元,以帝国电力名义捐款5000元,合计捐款26000元。日产汽车5000名职工捐款2000元”,“东洋纺织会社捐款5万元,该社职员捐款3万元,兵库县阿部孝次郎捐款2万元。截止到今天4点,东西两社共收到捐款44万21341元65钱。大阪制钢株式会社又捐款1万元,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社长松下幸之助个人捐款1万元,该社职员捐款5千元。这样的巨额捐款接连出现,截止下午6点,捐款数额突破50万元”。有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认为“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松下电器公司的巨额捐款,不是“贡献社会”,而是支持了侵略战争。

  《朝日新闻》开辟了“军用机捐款活动”专栏,详细报道“防空报国”中的“典型”事件,引发更多人争相效仿。“妈妈带着5岁小孩儿立花良文,将从婴儿时候起积攒的零用钱200元捐献出来。美术馆捐款7000元。画家将在秋季展览结束后,贩卖作品,估计可以得到数千元款项,将这笔钱全部捐献出来”。《朝日新闻》每天公布捐款数额增加的状况,营造浓厚的“防空报国”氛围。自发起“军用机捐款运动”到31日北平沦陷,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全国“军用机捐款达290万6825元80钱”。截止29日,报社还收到“捐给在满、在支慰问金达71351元93钱”等其他用途捐款。

  《朝日新闻》发起的“军用机捐款运动”,唤醒了更多人“铳后”支持战争的“灵感”,有人提出为出征中国东北、华北的士兵捐款。日本“人道会”还发起“为华北军马募捐的活动”。他们认为军队出征中国,不仅将士辛苦,军马也日夜奔波劳顿,需要更多的照顾和营养,应有专款来慰劳军马,使骑兵能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政府的煽动下,不明真相的民众给出征士兵写慰问信、制作慰问袋、到神社祈愿,慰问伤兵和出征士兵家属等,据《朝日新闻》报道,“从全国各地寄到陆军省的激励士兵的电报、慰问信、明信片如雪片飞来,在副官房长官桌子上堆积如山。当局深深感到铳后支援的厚意”。日本中小学统一安排写慰问信,作慰问袋,“品川府立第八女子高中学生们制作了2800个慰问袋。第一节课全体学生给北支士兵写慰问文,18日是星期天,全体4、5年级学生到校,制作了1900个慰问袋,准备19日分发给学生,将自己慰问文放入包含申请的慰问袋中”。“淀桥区府立第五女子高中1100多名学生,为表赤诚,做了1900个慰问袋。慰问袋里装了栗羊羹、水果蜜豆、铅笔、慰问文、慰问画等。每个慰问袋价值85钱”。《朝日新闻》的报道,使疯狂的“报国”热进一步升温。

  在“举国一致”“赤诚报国”的狂潮中,在家“相夫教子”的妇女,也走上社会,以各种形式协助战争。日本爱国妇人会会长本野久子表示,“在重大时局时刻,爱国妇人会高兴地加入举国一致行列,举全体会员之力,为航空报国贡献力量”,各妇女团体组织家庭主妇参拜神社,为日本官兵祈福,“为祈愿北支及驻满士兵武运长久,爱国妇人会19日上午10点参拜明治神宫。在爱国妇人会本所邻保馆工作的220名女工作人员,在馆长带来下,一同祈愿武运长久”。“7月31日,《朝日新闻》报道了东京妇女走上街,缝制“千人针”。妇人会还到医院慰问伤员、看望出征士兵家属,免去士兵的后顾之忧。

  还有人主动请缨入伍参军,“日本学生航空联盟关东、关西两支部操作部中取得二等操作员证书的14名学生,向陆军大臣提出‘北支事变从军申请’,要求成为我国第一批空中义勇军”。后备役军人则要求到前线。如:“三重县后备海军特务少尉50岁的名古长藏表示,现在正在电信科工作,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电信业务熟练,且无后顾之忧”,表示愿意为战争出力。

  总之,自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朝日新闻》利用其第一大报刊的地位和影响,迅速做出反应,报道事变及其发展。其间有大量歪曲事实、带有煽动性的报道,鼓动国民“铳后”“报国”。《朝日新闻》发起的“军用机捐款运动”,直接支持了战争,协助了日本政府扩大战争。

  三、“赤诚报国”热引发的思考

  1930年代,《朝日新闻》作为日本最著名的平面媒体,在卢沟桥事变后,通过有选择和倾向性的报道,引导民众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为举国的战争狂热推波助澜。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的“赤诚报国”与媒体煽动、与近代以来的“神国”观念,“忠君爱国”等灌输有密切关系。明治维新后,日本虽然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是,“神国”、“忠君爱国”等封建意识形态不仅没有受到批判,反而不断强化。日本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教育敕语》等,向国民灌输日本是“神国”、“国体优越”等观念。为天皇“尽忠”是武士道的最高境界,也是对普通国民最高之道德要求。“神道”、“武士道”构成日本国民道德的两大支柱。政府要求国民“效忠”天皇,践行“臣民之道”,受到军国主义的毒害。

  诚然,在战争环境下,《朝日新闻》记者一时难以弄清真相在所难免。但是,媒体的价值就在于其报道的真实、客观,但是,《朝日新闻》的报道有明显的情绪性,煽动民众战争情绪,“北支事变爆发以来,国民爱国赤诚谱写了无数的军国美谈、恤兵佳话,陆军当局向陆军省新闻班和相关媒体发出倡议,收集本次事变中出现的义士、烈妇、笃志者的事迹,通过报纸、电台、杂志等广泛传播”。《朝日新闻》每天大量刊载中国“挑衅”日本“合法”的“特殊利益”的新闻,刊登各界以“国防捐款”、做慰问袋、神社祈愿、缝千人针等的消息,特别是关于中小学生、年迈老者捐款的报道,指向性显而易见。

  《朝日新闻》在日本媒体中属于相对客观、公正的,连这样一份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报刊,都充斥着片面、歪曲和煽动性报道,其他媒体的倾向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政府及其控制的媒体是战争狂热的始作俑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民众被政府欺骗了。正因为如此,战后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发动侵略战争的是少是军国主义分子,中日关系要“向前看”、“你们已经陪过不是了。不能天天陪不是,是不是?”希望中日两国能够超越历史,体现了中国人的宽广的胸怀。

  然而,中国人的大度不能成为日本政府不反省,民众不反思战争责任的理由。日本民众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是主动还是盲从,他们的所谓“报国”给侵华士兵以巨大精神支持,客观上助长了侵略战争。日本国民是战争受害者,同时,他们也曾协助过战争,虽不是主要责任者,也需要对战争进行反思。试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长达八年之久,没有国民的支持将如何持续下去?当然,随着战争长期化,造成日本国内物资紧缺,衣料、砂糖、火柴等基本生活用品,都需要凭票供应,由于生活窘迫有人开始厌战,这与日军胜利时的“爱国”狂热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战后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中,有浓厚的“被害”意识,缺少对“加害”责任的必要自省和反思。在日本,无论是战败纪念日的报刊还是电视专题节目,无不以强调日本人遭受的战争之苦,很少思考引发战争灾难的原因,以及侵略战争给其他国家带来的灾难,有意淡化或者回避战争性质。在战争问题上,必须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真正吸取历史教训。在战争问题上,日本政府必须深刻反省,普通国民也应反思。

  • 13~15世纪英王和议会解决采买权危机的方案

    中世纪前期,由王室采买权诱发的社会问题尚未凸显;但从13世纪开始,由于王室采买活动带给广大臣民的经济和劳役负担日益加重,所以原本单纯的经济问题也就转化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宪政问题。 广大臣民对王室采买权的抱怨从未止息.,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却于1详情>>

    2023-07-29
  • 二战最倒霉美国兵:5万名士兵当逃兵,只有他一人被处死

    据俄罗斯官方统计,二战期间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因此成为苏军的一个“污点”。要知道在当时的苏联,为了防止士兵临阵逃跑,苏联高层可谓是想尽办法。其中有鼓励的也有惩罚的,英勇杀敌的会被当成英详情>>

    2023-07-29
  •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遗弃了多少装备?德军又是怎样处理的?

    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没过多久,英法两国正忙着在恢复一战中大伤的元气时,纳粹元首希特勒又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作好战前准备的英法两国只能仓促被迫对德宣战,维护自己在欧洲的利益,以及身为老牌帝国的权威。 波兰详情>>

    2023-07-29
  • 俄罗斯“一代妖僧”,上流贵妇的“妇女之友”

    拉斯普京1869年初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农家,其父早年好赌。拉斯普京本人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同村人眼里的“问题少年”,酗酒闹事,偷盗无赖。“拉斯普京”是大家给他起的外号,意为:淫逸放荡,后来大家就渐渐的忘了他本来的名字。拉斯普京详情>>

    2023-07-29
  • 二战中最强的单排战神,美国队长的原型—奥迪.墨菲

    他的出世并没有给父母带来欢乐和欣喜,相反多了嗷嗷待哺的一张嘴,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为父母在他出世之前已经生育了5个孩子。 之后父母又陆陆续续给他添了6位弟妹,那个时候的美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从小在农场里长大的奥迪详情>>

    2023-07-29
  • 英国陆军是因为弑君没有皇家称号?其实英国海军当年玩的更过分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那就是英国陆军是因为当年砍了查理二世,才没有得到皇家陆军的称号。这个说法很离谱,因为查理二世复辟后,就用855819英镑打发走了克伦威尔留下的部队,只留下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卫队团和乔治蒙克(就是他把查理二世迎接详情>>

    2023-07-29
  • 被严重低估的苏联领袖,能力不逊斯大林,却仅在位13个月

    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看上去很诱人,但事情搞到这一步,恐怕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手这个职位。最终,根据苏联高层权力分配原则,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接了前任的班。 史家早有说法:虽然是戈尔巴乔夫亲手搞垮了苏联,但勃列日涅夫早就埋下了苏联详情>>

    2023-07-29
  •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路是跟着苏联走的,因为共产主义领导思想的起源地就在那里。我们中国其实就是去学习苏联的这个思想,然后综合我们的国情,慢慢地整合,慢慢地去完善属于我们国家国情道路。虽然说,苏联当时是很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但最终还是落下了灭亡的结详情>>

    2023-07-29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