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作为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一位少数民族统领,为何仅仅兵败了一次就再也没有翻身之力,沦为任人宰割的境地呢?这其实和他本身对现状的认识不够清醒是有关的,他认识到了怎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却没有解决潜在的隐忧。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反复翻修房屋的情况下却没有关注过早已松动的负责 详情>>
载初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复名为“轮”,赐姓武 详情>>
多尔衮之所以颁布剃发令,是被一个小人挑唆的结果。这个小人,叫作孙之獬。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此人是天启年间进士,进入朝廷后,立刻拜了魏忠贤的码头,成了阉党成员。崇祯登基后,清除阉党,就把孙之獬轰出了朝廷,永世不再录用。结果,明朝不录用 详情>>
睿亲王多尔衮,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死后追封“义皇帝”,庙号成宗。尽管多尔衮在清代历史上并不能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不可否认,他是有清一代的亲王中距离皇帝最近的一个。多尔衮名义上不算皇帝,不过 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文正公(范仲淹)、曾文正公(曾国藩)。在清朝270余 详情>>
李琬(?-755年),本名李嗣玄,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唐肃宗李亨之弟。开元二年(714年),封甄王,十二年(724年),改封荣王,改名李滉,十五年(727年),受京兆牧、陇右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 详情>>
遥想当年秦国是多么威风,用魏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去攻击其他几个国家,结果扫掉了其他五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可是如此泱泱大国,竟然才传到秦二世手里就被灭了。几乎所有人都把覆灭的原因,归咎到赵高和李斯二人合谋篡改遗诏,害死了扶苏公子,立毫无作为的胡亥为皇帝。可是这其 详情>>
阎才人,唐朝妃嫔,并州太原人。唐玄宗的才人。父亲赠朝散大夫、忠王友阎力,母太原郡太夫人王氏,兄宁远将军、守左武卫中郎、上柱国阎义之。开元年间为才人,阎才人生唐玄宗第二十四子李玼和信成公主,阎才人早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八月初五日,母亲王氏出家太平观女道士 详情>>
李璲(?-765年),本名李潍,陇西成纪(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二子,母为刘华妃。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历任开府仪同三司,河南牧。永泰元年(765年),逝世,赠太傅。人物介绍仪王李璲,原名潍,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开元十三 详情>>
韩信是“兵仙”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最早源自于明代一位学者的著作里。这个学者叫茅坤,编纂了一本书叫《史记钞》,其中有一句话说:“韩信,兵仙也!”然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的其中一个儿子,瑞王朱常浩,为了祭拜韩信,给韩信立了块碑,碑文上写有“兵仙神帅”四个字 详情>>
李琮(706年前~752年),初名嗣直,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唐睿宗景云元年,以皇孙身份,封为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后,加封郯王,狩猎伤及面部。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开元十五年 详情>>
刘才人,唐玄宗妃嫔之一。生卒年不详,玄宗为临淄王的时候,刘氏纳入玄宗府邸,得宠,生皇八子光王李琚。人物生平唐玄宗为临淄王,刘氏得幸,生光王李琚。其后随着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宠,原本自皇太子时代就受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等嫔妃纷纷失宠,遭到疏远。其子光王李琚因武惠妃设 详情>>
李一(716年~717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九子,母为武惠妃。生而美秀,深得宠爱。开元五年(717年),夭折,年仅两岁,追封夏王,谥号为悼,葬于万安山之东南岭。人物生平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生下第一子,生而美秀,名之为一, 详情>>
秦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一个极其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十几年,就在历史上永远消失了。而今天,虽然说起秦朝的皇帝,大部分人都说“二世而亡”,事实上还有一个秦三世子婴。关于子婴的身世,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认为是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有人认为是 详情>>
李玼(720年代?-784年),原名李漼。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四子,母为阎才人。生年不详,从其异母兄李瑁的生年推断,当在721年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封为义王。二十三年(735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玼。兴元元年(784年)四月丁卯,义王李玼薨 详情>>
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后世一般称他为公子扶苏,从秦始皇的表现来看,他对这个大儿子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所有的儿子当中,只有扶苏一个人拥有成为太子的资历,说明他的确是将扶苏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另一方面又因为扶苏治国理念与自己不同,认为他缺乏果断的决心,而把他派往 详情>>
李珪(725-784年),原名李沚,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五子,母为王美人。人物生平开元二十一年,册封陈王,授陈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726年)三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珪。天宝四年(745年),纳韦氏为妃。 兴元元年 详情>>
李璘(720年-757年2月20日),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后,册封山南、江西、岭南 详情>>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为郑才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封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唐玄宗逃亡成都,不再穿道士服 详情>>
李敏(719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母为武惠妃。武惠妃得宠,李敏幼而丰秀,玄宗钟爱无比,才周岁,开元八年(720年)二月,李敏夭折,封为怀哀王或怀思王。先葬在景龙观。天宝十三载,改葬京城长安南,祔葬武惠妃所葬的敬陵。 详情>>
李琩(?-775年),初名李清,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母为武惠妃。早先由宁王李宪抚养。开元十三年(725年),封寿王,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二十三年(735年),拜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琩,迎娶杨玉环为妃。二十八年 详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的过程中于沙丘驾崩。原本按照秦始皇的遗嘱,继承皇位的人,应该是长子扶苏。但赵高却和李斯矫诏,立公子胡亥为继承人,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很多人想不通的是,秦始皇死后,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新皇帝上位前最有权威的人,为何要与赵 详情>>
李璿(?~774年),初名李漎,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九子,母为武贤仪。开元二十三年,封为凉王,授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改名李璿。安史之乱,随父逃入成都;广德元年,吐蕃侵入长安,跟随唐代宗进入陕州。大历九年(774年) 详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于第五次东巡途中突然暴毙,随后奸臣赵高伙同宰相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扶持公子胡亥成为新皇帝。另一位公子扶苏接到这份假遗诏之后选择自杀,他手下多达30万雄兵也被赵高和李斯瞬间瓦解。可是,性格忠厚的公子扶苏为什么要执意选择自刎呢?他手下可 详情>>
李环(720年-768年),原名李溢,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唐肃宗李亨之弟。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济王,二十三年(735年),授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环。大历三年(768年),济王李环薨逝。人物生平开元十三年(725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