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清朝社会中男性性权利的放纵

来源: 2023-01-03 17:37: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晚清男女清代社会中,对女性的贞节要求发展到极致,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对男性性权利的极度放纵。有一种观念认为:“晚清时代中国娼妓业的繁盛,是当时妇女走出家庭束缚,自主谋生的一种现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人提出,如果禁娼的同时又不能为女性找到新
清朝社会中男性性权利的放纵清朝社会中男性性权利的放纵 晚清男女

  清代社会中,对女性的贞节要求发展到极致,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对男性性权利的极度放纵。

  有一种观念认为:“晚清时代中国娼妓业的繁盛,是当时妇女走出家庭束缚,自主谋生的一种现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人提出,如果禁娼的同时又不能为女性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则不如不禁,那些不考虑从业者出路只顾唱禁娼高调的人,不过是一种假道学罢了。”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存在偏差的,因为历史上中国娼妓久盛不衰,并非近代才有的现象,而把娼妓业作为养活穷人的办法,也不是近代才提出来的。

  事实上,中国娼妓业的繁盛,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男女地位及婚姻观念,及中国农业社会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定居农业使第一次社会分工在两性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妇女从一开始就在分工上被排斥到辅助性的劳动中去了。从社会结构上就决定了妇女是从属的和次一等的地位了。在父系家长制的规范中,建立了一整套性文化的原则,包括:婚姻主要是维护家长制血缘沌洁和保证人口繁衍的制度,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古代婚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亦即俗语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注重子嗣的思维定势,必然轻视或忽视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仅把妇女看做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其次,婚姻的权力操之于家长,初而为礼,进而为俗,渐收渐紧,以致为法,婚姻的当事人双方完全丧失了决定权。再者,再嫁等一切不贞的思想和行为,均为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所不容。即是程朱理学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在这样一种结构和观念下,中国传统社会在两性关系中,把对女性的限制和对男性的放纵巧妙地统一起来。男子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或者叫做一夫多妻制,保障了男性在性方面的权利。周秦以来,礼制就规定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没有哪个时期有过真正的一夫一妻制,这就是说,中国的女子只能有一个丈夫,而中国的男子却能娶几个妻子,所谓“大丈夫三妻四妾”。当然,可能在名义上只有一个妻子,即只有一个“正室”,但其他姬妾却可以有许多,这实质上仍是多妻制。

  如此,保证了男性的性权利,从上到下,那怕是一个平民,有个两三年的好收成,也会想到要纳个妾来。而且,在多子多福,“广子嗣”幌子下,男性在制度和理论上都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而女子对于丈夫纳妾,一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否则就是女子的问题了,须知,妒是女子的失德行为之一,在“七出”之列的。当然,在有些朝代,对于纳妾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是否已经有男性后裔、自身的年龄等,但总的来说,对男性是宽容的。

  在儒家的原则下,对男性的性自由,限制条件很简单:男人的婚外性行为不得破坏他自己和别人的家庭。只要有条件,他完全可以在家里拥有一个正妻和多个妾以及丫环,但他却不可以与有夫之妇发生纠葛,因为那会破坏另一个家庭。进一步,他与未婚女性的亲密关系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个未婚女子的“失贞”会影响未来的某个家庭。即使是要纳妾,也得通过正常的媒妁的渠道。在儒家的理念中,“两情相悦”这类东西完全被忽略不计了。那么,恋爱之类东西到哪里去找呢?只有妓女那里有。为适应这种需要,妓女多半被培养成多才多艺、善解人意的“情种”,或者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被想象、描绘成这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娼妓不仅仅是男性渲泄肉欲的合法途径,也是寄托情感的一个去处。如此,历史上的名妓们才与中国诗词歌赋、与中国文化历史有了深深的纠葛。

  在此种社会关系结构和理论观念之下,娼妓制度长期保存并成为婚姻制度的补充,这就是中国娼妓制度久盛不衰的原因所在。不过,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这种妓女,有些类似于日本人所谓“艺妓”,其文化、文艺的内容较重,诗词互答,琴棋唱和,风雅自诩。自有中国诗词以来,著名的诗词大家都留下的大量的赠妓诗。

  宋明理学发达以后,儒家理论中对于男人的此类行为也视品行不端的表现。大儒程颐认为娶一个失节再嫁的寡妇,对于男子来说也是一种失节。“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寡妇尚且不可娶,娼妓当然更不可娶了。这个言论是对经典儒家伦理的一个很大的修正。它把风流士子的行为衬托成为一种对儒家人格的背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明清时期的正统观念中,禁娼才有了理论依据,禁娼者才成了正统的代表。而在明清鼎革的社会动荡时期,以及在清代文网严密、“文字狱”屡兴大案的背景下,娼楼妓馆也成为士大夫寄托情怀的地方。

  明初的科举制度中,曾把士人嫖娼视为失德而取消其与试或录取资格。其时开科,文笔过了关的生员们还要通过地方绅士和舆论的推荐,保证其人品上没有大的问题。永乐时,秀才徐绍德就因为与娼妓共饮,被邻居们揭发,被取消了参考资格。(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卷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第339页)自宋以来也有妓女影响人的品德的说法。但这类观念在现实社会中很难贯彻,明初科举中的此类规定后来很快就流于形式了。但就总体观念来说,到清代,人们还是认为与青楼女子的来往,不过是风流韵事,与品德没有太大的影响。清代一个典型事例是魁伦的故事:

  魁伦姓完颜,名将查弼讷的孙子,乾隆帝召见时,他口若悬河,讲述了自已和先世的战功,被授予福建驻防将军。魁伦性喜狎妓,在福州任上旧习不改,曾夜宿妓馆。事为总督伍拉纳发现,伍拉纳这人是个贪官,索贿受贿“动逾千百”,甚至把人抓起来逼钱。当时福建沿海海盗出没,伍还受“洋盗”贿,对海盗的劫掠听之任之。他听说魁伦宿娼的事,就想要上章弹劾。魁伦知道此事后,慨然道:“夫夜合之欲,情不自禁,乃过之小者。”我所犯的不过是些小事,而伍拉纳的举止与盗贼无异,就他这个德行还想弹劾我。于是,魁伦先发制人,上疏把伍给告了。乾隆听说了伍的行径,立即把伍法办了,而让魁伦坐上总督的交椅。这个故事本来是官场斗争,可置不论,而以夜合之欲为过之小者,为当时普遍观念,则无疑问。

  乾嘉时礼亲王昭��在《啸亭杂录》中列举了宋代名儒、大臣们多有狎妓行为并留下了不少“赠妓之诗”的事实后说,象范仲淹、寇准、欧阳修这些“理学名臣”都免不了有这样的风流事,“可知粉黛乌裙固无妨于名教也”。其实也是借古喻今,用名士风流来说明“青楼不妨名节”的社会观念。在这种观念下,袁枚这样的名士毫无顾忌地到处流连青楼,被人们视为不拘小节的风流才子,而少有谴责之声。袁枚每次到苏州,就与一个叫钱景开的书商一起“采芳拾翠”。钱景开能写一点诗,“尤好狭邪”之游,他把苏州城中有点模样的妓女都写进了诗中,品评其高下。袁枚每到苏州,“辄邀景开为密友”,称这个熟悉当地妓馆的朋友为“小姐班头”。而这样的冶游也入了友人间的诗,成为风流佳话:“把酒挑情日又斜,酒酣就卧美人家。年年只学梁间燕,飞来飞去护落花。”(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第560页)而不适应此种氛围的文士,则被社交场中视为“迂腐”。 王士�G《分甘余话》中说了这么个故事: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的宴会,席间自然少不了有妓女助兴,那女子敬酒到一位书生面前时,那书生忽然非常严肃地问那女孩:“你干这行业几年了?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喜欢这个行业才做的呢?”一桌人听了这话狂笑不已,而书生还不明白他们笑什么。大文豪王士�G也把这个书生称之为“腐儒”。乾嘉以降,挟妓饮酒成为一种风气,即使是贫寒士子,也多有参与。这些穷书生没有钱在宴席间挥霍,又常常被拉来参加宴会,时人称之为“镶边酒”。

  挟妓饮酒虽是国家禁令所在,但不参与其间的官僚、士子往往被视为迂腐之人,不了解其间“行情”就是所谓“腐儒”,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挟妓与品行无关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观念。咸、同时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这样评价此类事:“今人每以细事概人平生,一耽声伎,群相指为轻薄,论亦苛矣。古之君子,无故不废乐……。”与那些只知道“求田问舍”、广置家业的蝇营苟苟之徒相比,一个正人君子,有一点声色之好,实在算不得什么过错。他还举例说,清初大臣范承谟,当三藩之乱时,“日接僚属,夜理文檄,”镇静如常,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甚至夜间仍然“聚僮仆高弹清吹”,不能因此就说他品行有亏。一个人只要“先有其材,具有其志”,是不必去看他的这些小节问题的。道光时两江总督陶澍曾严厉禁娼,对属下冶游也曾严行管制。后来镇压太平天国的名将胡林翼当时也在他的府中,他对胡的游乐挟妓行为却不加禁止,其他僚属也打着胡的旗号外出,他就严加责问。他自己的解释是,胡林翼这人是个大才,将来要为国家出大力的,那时就没有时间玩乐了,现在不禁止他出去玩,不过是预酬其劳。后来这个胡林翼果然为国事劳累至死。陶氏的说法,与福格如出一辙,对真正有才的大君子,一点声色之好,不过是小节,玩玩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的。

  在此种普遍的社会观念下,清政府的所谓禁娼根本不可能贯彻。自清初以来,士大夫的狎妓之风就未能制止。

  江宁城外的秦淮河,为古来著名欢场,清军入关后南征中,这里曾化为一片瓦砾,到康熙以后,娼妓业渐次得以恢复。“雍、乾时,承平既久,风月撩人,裙屐笙歌,固依然繁艳也。”(徐珂:《清稗类钞》第11册《娼妓类》,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第5171页)在天津城西三十里,就是著名的“扬柳青”,地近运河,人多临水而居,树木葱笼,当地的妓女也很有名,“始于顺、康,至光绪之初叶犹未衰。”京城以外,天津以下,则开封、奉天、郑州、兰州、山东各地、江苏各地、上海、浙、皖、湘、鄂、重庆、广州、江西无不娼妓繁盛、而以苏州、南京、上海为最。通都大邑,无不莺歌燕舞,一派升平。

  官僚与文人士大夫风流自诩,常常借科举的一些名词来品评各地妓女。乾隆时状元,大学士钱��(音:启)等人在扬州饮酒品妓,以杨小宝为状元,顾霞娱为榜眼,杨高三为探花。传为风流佳话,有人写诗称赞为“无双才子无双女,并作人间胜事夸。”(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中华书局,1960年4月版,第212页)名妓们多才多艺,乾隆时期扬州就有小兴化、汤二官、钱三官、杨小宝、杨高二、杨高三、梁桂林等,各擅一技之长。为了迎合文人们的需要,妓馆要从小培养她们的技艺,有时成名的妓女也要外出学艺。如苏州合欣园的邬抡元善于弄笛,“名妓多访之”,他也因教妓女们词曲,被妓家称为“邬先生”。很多时候,妓女也因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借其诗词以成名。道光末,苏州有个叫赵梅卿的妓女,久未成名,一次偶遇一个著名文人,得到欣赏,此人借其名字中一个“梅”字题了一首小诗在她的扇子上,中有“人间多少繁华梦,比到梅花总不如”之句,一时广为传诵,赵梅卿也因此“声价十倍,车马盈门”。乾嘉时名士赵翼,在广州知府任上拒绝禁娼,嘉庆时应召重赴国家为科举考试举办的“鹿鸣宴”,途中留连于秦淮河上,恰逢名妓朱玉怀孕,题了一幅对联:“怜卿新种宜男草,愧我重看及第花。”被人们广为传播。名士们品题名妓,与之诗词互答,从来也没有被视为道德有亏,反而被作为风流佳话而广为传播。有时这种品评名妓的诗酒之会,规模也很大。嘉庆时,江苏清江、淮城一带的荻庄曾举行大规模的“群花会”, “临河观者数千人,皆以为神仙高会也。”(清•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中华书局,1984年3月版,第37页)数十年后,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在此种风气下,科举考试大典也成为花会集中之时。江宁秦淮河每到举行“乡试”之时,热闹非凡。贡院就设在秦淮河一带,考官都赁居于此,“而楼以上,固皆衣香鬓影也,虽府道大员,亦皆藉以流连忘返者,殆近于销金窝矣。”(清•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7页)道光二十七(1847年)年,浙江有一次举行府试时,甚至发生了考生们与知县争一妓女的“斗殴事件”。这年,各县考生聚齐于严州府城,州属分水县的县令也打着送考生到府城的旗号到府城游玩,县令的座船泊于河下的妓船边,县令也每天都到妓船上流连,甚至把祖传的“紫貂”皮衣也改成了女式送给了船上的妓女。此时到府城考试的童生们,也纷纷到船上游玩,妓家可能觉得一时人来得太多,没法应付,就请县令想办法。县令把衙门的签筒、笔架、刑杖安置船舱,并派差役等守住船头。这时有个考生说,这个时候哪里是一个小小县令摆威风的时候,邀集了一群考生硬闯上船去。县令此时正好在船上,还想拿官架子吓人,喊着叫衙役抓人。这下激怒了考生们,大家群起而攻,但见刑杖、笔架、签筒纷纷掷入水中。县令眼看着考生聚集越来越多,急忙从船后逃到另一条船上,上岸逃走。不久,被考生们发现,众人追到一座大宅,还误伤了县令的一个朋友。事后,县令把这事告到知府大人那里。知府本想好好惩治一下这帮士子们,一则府中六县考生群集于府城,难以查清是何人所为,二来这事的起因是为争一妓女,场面上有些说不过去。最后此事也只好不了了之。

  不难看出,清代社会观念中,狎娼根本与人的道德品行没有太大关系。挟妓饮酒,品评名妓被看做是一种风雅之事。至于个人喜欢冶游,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最多也只是“过之小者”。那种仅以肉欲为内容的下等娼寮从来就存在,但一直都不是主流,近代以降,华洋娼妓云集各通都大邑,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其中肉欲的成分增加,风雅的内容下降,人们对此事的观念也开始有了某种转变。

  上述情形,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男性性权利放纵的基本情况。它与对女性的限制结合并形成鲜明对照,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清代妇女地位。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2023-05-27
  •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2023-05-27
  • 五四运动领导者 五四运动领导者和主力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2023-05-27
  • 诗圣是谁的称号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2023-05-27
  • 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2023-05-27
  • 先东汉还是先西汉(历史上先东汉还是先西汉)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2023-05-27
  • 金代皇帝列表 金代历代帝王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2023-05-27
  • 榆关是现在的哪里 榆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2023-05-27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