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傅斯年营救陈寅恪 为国家保存“读书种子”

来源: 2023-01-03 17:36: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左 陈寅恪;右 傅斯年1965年,陈寅恪在回忆录《寒柳堂记梦稿》中感慨自己的家世:“吾家素寒贱,先祖始入邑庠,故寅恪非姚逃虚所谓读书种子者。”谦称自己非世代簪缨子弟,辞谢友朋安在他头上的“读书种子”桂冠。四年后陈寅恪弃世,香港《春秋杂志

左 陈寅恪;右 傅斯年左 陈寅恪;右 傅斯年

左 陈寅恪;右 傅斯年

1965年,陈寅恪在回忆录《寒柳堂记梦稿》中感慨自己的家世:“吾家素寒贱,先祖始入邑庠,故寅恪非姚逃虚所谓读书种子者。”谦称自己非世代簪缨子弟,辞谢友朋安在他头上的“读书种子”桂冠。四年后陈寅恪弃世,香港《春秋杂志》发表《史学权威一死了之》一文,作者慨叹“中国文化传统中从此失去了一个真正的读书种子”。而那个发现、呵护这个“读书种子“的人——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已在1950年不幸猝逝。

傅斯年与陈寅恪是留德同学。当年在德国的一班留学生中,最用功的是陈寅恪与傅斯年,被称为“宁国府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傅斯年则向毛子水称赞“在德国有两位留学生是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一是陈寅恪;一是俞大维”。这是1923年到1926年间的事。

陈寅恪1926年2月回国,受聘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傅斯年1926年11月回国,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历史两系主任,1928年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中研院”“史语所”)。俞大维1929年回国,傅斯年想延揽他到史语所来,任专职研究员,托陈寅恪力请他从上海来北平任职,又请时在上海的蔡元培出面做俞大维的工作。但俞大维无意于学术,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上面披露的陈寅恪回国的月份、傅斯年欲请俞大维到史语所来搞研究都是新发现的材料,出自《傅斯年遗札》(王��森、潘光哲、吴政上编,2011年10月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出版。以下简称《遗札》)。《遗札》记载的陈寅恪在史语所草创时期的表现与贡献,前所未闻,尤为珍贵。陈寅恪在史语所的身份是研究员兼历史组主任,对史语所的史学发展功不可没。但由于他同时又是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的著名教授,其身份、生平的另一面被大学教授声名所掩。

傅斯年1928年受命创办史语所时,确立了要与法国、日本汉学争胜,要把汉学中心从法国、日本移到中国来的目标,制定了“请名家”的进人方针,自然会想到具有这方面�x究实力的陈寅恪。而陈寅恪对傅斯年新史学的视野境界、理念方法也颇为欣赏,欣然接受聘任。

1928年9月20日,傅斯年致函陈寅恪:“本院院长蔡先生聘先生为本研究所研究员,恳请许诺,感荷无置。查历史的语言的材料聚集北平者至多,整理发明端赖博学如先生者。不维冒昧,敢烦先生常川住在北平,以便从事整理。闻先生于内阁大库中颇得重要史料,有意编辑,又得数种文书之蒙古史,思考校之,无任欣佩,颇思早观厥成,以树研究史学之表仪,至于推此项及其它。先生在北平工作之用费,如抄写之费及助员之费等,自当由本所担任,因出版由本所任之也。又本研究所之研究生须分附研究员名下,以便指导其工作,或烦请先生担任此项研究生一人或三人,至感高谊。先生本是清华学校研究院教授,有常川住校,当由本院长函致清华学校校长,请其许可。先生改住北平,至少可以在北平每周住数日,以便从事上列工作。至于因此而先生在清华任务减少,当由本院退还清华。先生在清华所领薪俸之一部从先生在北平开始工作日起算,凡此种种,如荷同意,请即示复。”(《遗札》第43函)这封信比较重要,故全文引录。它使我们获知陈寅恪被史语所聘任的事由过程,陈寅恪薪金的处理方式,陈寅恪在北平城内租赁住房的背后原因。

陈寅恪积极响应加盟史语所这个学术团队后,为史语所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购置“八千麻袋”明清内阁大库档案。1928年10月初,陈寅恪从上海返回北平后,即着手与在天津定居的原藏主李盛铎联系洽谈。一度颇为纠结,主要是卖方要价、买方筹资和存放房屋棘手。陈寅恪不得不放下不管闲事的身段,与傅斯年函电往还,与卖方周旋较劲,处理各方关系,终于在半年内,使这批重要文献在与燕京大学、日本满铁的竞争中落户史语所,为“国宝”没有外流和史语所掘得文献材料的“第一桶金”作出了贡献。使原定八个组之中的史学组有了重要工作内容,并因此加快了史语所从南疆迁往北国的步伐。

二是为史语所迁移北平的办公用房奔走尽力。他先打“御史衙门”(都察院)公廨的主意,最后相中北海静心斋。1929年3月到5月,陈寅恪不断向傅斯年、杨诠(中研院总干事)报告与外交部洽谈接收静心斋详情。杨、傅指示陈寅恪“先占静心斋再图发展”。一个“占”字,意蕴多重,历练丰富的人阅后当会心莞尔,同时也透露出史语所当年在北平立足不易。总之,陈寅恪在上司的支持下,稳妥搞定第二件大事。

1929年6月,史语所从广州迁入北海静心斋,将原计划的八个组缩编为三个组,即第一组(历史组),陈寅恪任主任;第二组(语言组),赵元任任主任;第三组(考古组),李济任主任。三个组主任实际是三个学科的带头人。既是组主任,就得理事。但陈寅恪在史语所的身份有点特殊,他不是在史语所坐班的专职研究员,而在清华大学、史语所两边任职,这就与史语所的规章制度发生了冲突。平衡的结果,是傅斯年采取一种变通破例的办法,对外陈寅恪是史语所专职研究员兼第一组主任,对内实行兼职研究员一百元的薪金标准。

历史组是史语所的“头块招牌”,故傅斯年尤其重视,组内事务,小事他自己办理,大事则与陈寅恪商量。1935年进史语所的陈述回忆:“寅恪先生不常到研究所,但所里的事,特别是第一组的事,还是经常关注、指导。”他不仅处理历史组的事务,对史语所的事也很上心,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议。如1929年9、10月间,第三组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时受到当地政府、民间的阻扰,陈寅恪到傅宅谈此事,提出四点看法。10月23日傅斯年致函李济:“寅恪昨来谈,其言颇有可采……寅恪虽古怪,然官场情形,中国社会,实比吾等透彻也。”(《遗札》第101函)

1933年春,史语所因平津时局不靖,执行中研院集中各所于首都的计划而南迁上海,次年再迁南京。但第一组因整理内阁大库档案,尚有一部分人留在北平。傅斯年因在北大兼课,也常在北平。故从1929年到1937年6月这八年,陈寅恪与史语所的关系稳定正常,他在史语所兼职的局限还不是太明显。他在城内有住宅,清华校园也有居所,两边都不误事,有时还代理所长事务。1930年10月20日,傅斯年致函蔡元培:“请准假两星期,在请假期内所有应行职务由陈寅恪代理。”如果不是抗战爆发,陈寅恪这个在清华、史语所两边理事的模式会长久保持下去。

然而战争打乱了社会与个人的秩序。1937年11月,史语所从南京撤退到长沙再到昆明,1941年初再次播迁到四川宜宾李庄板栗坳。陈寅恪1937年11月随校从北平撤退到长沙再到昆明,家属则安顿在香港。史语所与陈寅恪都历尽颠沛流离之苦。1939年陈寅恪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1940年因欧洲战事,航路阻隔,无法远赴英国,困在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陈寅恪陷入危险之中。他贫病交加,到处筹措逃离的旅费。更为严重的是,日伪文化组织诱逼他入彀。在陈寅恪一家最困难的时刻,傅斯年伸出了救援之手,并提升到为国家保存读书种子的高度。

1941年12月10日,傅斯年一连发出三个电报给当时在港的杭立武(行政院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陈寅恪和中研院重庆办事处王毅侯,先垫款四千元,救助陈寅恪一家飞离香港到重庆(《遗札》第868函)。当时国民政府派飞机前往抢运,但陈寅恪不是政府要员,没有列入抢运名单,这次营救没有成功。

1942年1月11日,傅斯年又致电朱家骅(中研院代院长),建议他抓紧时间与驻港的情报机关联系,救援陈寅恪离港(《遗札》第879函)。

1942年4月,陈寅恪请离港的熟人陈汉带口信给杭立武,请国内给予接济。傅斯年于4月14日致函杭立武:“……兹拟将寅恪兄一月至六月份薪俸共六百元先行转去,倘无问题,弟再向好友集凑,续转较大数目。顷已函托王毅侯兄将款送上,即烦我兄代汇陈汉君。寅恪兄在港,终非长久之计,弟亟拟接其来内地,正在设法中。”(《遗札》第908函)

陈寅恪一家最终逃离香港,救援的过程颇为复杂,其中傅斯年、朱家骅出力最大,显示出中研院作为政府部门的办事实力。但陈寅恪到桂林后却遇到全家筋疲力尽、自己病痛缠身无力再往前走到达四川史语所驻地李庄的困难。1942年6月下旬,陈寅恪请傅斯年帮忙在广西大学谋得教职。事后傅斯年在致叶企孙(中研院总干事)函中说:“寅恪就广西大学之聘,弟不特未加以阻止,且他来信派弟写信给杭立武兄,弟即照办了。弟一向之态度,是一切由寅恪自决,彼决后,再尽力效劳……但求为国家保存此一读书种子耳。”(《遗札》第955函)这是傅斯年第二次称誉陈寅恪为“读书种子”。从1923年翩翩留洋到1942年漂泊困顿于西南之际,历经二十年的人事变迁,傅斯年对陈寅恪的基本态度仍未改变。傅斯年的侄子傅乐成说乃叔平生敬仰的只有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等少数几个人,看来是有根据的。回到“读书种子陈寅恪”这个话题,书种本人固然令后人高山仰止,那发现、呵护书种的人,也应位在伯仲之间啊。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2023-05-27
  •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2023-05-27
  • 五四运动领导者 五四运动领导者和主力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2023-05-27
  • 诗圣是谁的称号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2023-05-27
  • 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2023-05-27
  • 先东汉还是先西汉(历史上先东汉还是先西汉)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2023-05-27
  • 金代皇帝列表 金代历代帝王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2023-05-27
  • 榆关是现在的哪里 榆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2023-05-27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