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二次讨袁失败以后,国民党在东京召开了一次会议,准备通过新的党章,计划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痛感自民国成立以后,国民党松松垮垮,党员目无纪律。他认为革命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国民党团结的战斗精神丧失殆尽了,必须重新改组国民党,恢复高度集中统一的铁血专制,重塑领袖即他本人的个人权威。
在新的党章中,党员被分成了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革命如果成功,相应的他们就会成为元勋公民、有功公民、先进公民。更重要的是,每个入党的人都被要求在一份誓约上按指模,发誓“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如有二心,甘受极刑”,看上去完全是秘密帮会帮规的翻版。
孙中山早年效法华盛顿“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的决心,此时荡然无存。一生忠实追随孙中山的黄兴愤怒了!这还是那个以平等、博爱、自由为旗帜的共和革命党吗?面对一个党员和群众竟然享有不同权利的党,他严厉地质问道:这样一个让全党效忠一个人的党,把党员分成三六九等的党,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古罗马的贵族院吗?这是专制主义!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我们和袁世凯还有什么区别呢?!黄兴这一“攻击”党的领袖的行为,遭到革命党人众声谴责和孤立,党内民意完全倒向孙中山一边。
为什么这种逆民主潮流的举措,当时竟然还能够得到大多数革命党人认同乃至拥护?当时革命屡屡失败,存亡危急之时,也许孙中山感觉到,民主不能成为一盘散沙,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孙中山囿于时代的局限,还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集体,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人,所以他要把权力收拢来,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非废民主,乃时势使然。
而在黄兴的眼中,这是与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民主与共和,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必须坚守的底线。这一点原则无存,不管两人的个人感情有多深,他黄兴都不答应!孙中山与黄兴,在革命党人中并称“孙黄”,黄兴数次在紧要关头坚决力挺孙中山–“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从孙中山赠给黄兴的这幅对联,也足见两人感情之深,信任之笃。而这次黄兴却与孙中山发生了严重分歧,他拒绝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中华革命党。会议之后,他与李烈钧出走美国去考察民主了。
孙、黄之争,非为私情,实关公义。非常时期与伟大领袖,往往是民主的大敌,如果非常时期出现伟大领袖,那更是大敌的大敌。斯时斯际,民主价值是最脆弱的,民主最容易向权力输诚,权力最会乘机把民主收编。华盛顿是美国的独立英雄、精神偶像,但美国人民并没有把他供奉上权力的神坛。
在这块土地上,不允许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敬仰华盛顿,却更相信民主制度的力量,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他们信奉的是“人世间的一切权力都必须是有限的”,这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核心的东西,出于对统治者先天的不信任,使他们必须给权力套上辔头。
自从华盛顿的政治神话诞生那一天起,美国的有识之士就保持了一份冷静和理智,破除对华盛顿的个人迷信和崇拜。1775年,约翰·亚当斯促成华盛顿当选大陆军总司令,可他感到局促不安,因为历史的经验使他深感担忧:“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华盛顿声望高涨,如日中天时,1785年,亚当斯清醒地忠告美国人民:“我为华盛顿的性格感到光荣,因为我知道他不过是美国性格的典型例证而已。”而当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92年建议把华盛顿的头像铸造在美国硬币上时,遭到了共和党人的强烈反对,主要理由就是他在制造对华盛顿的个人崇拜。
华盛顿心地光明而又谦逊质朴,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谦卑、真诚。他担任总统期间不可能没有异议之声,也不可能完全不遭非难。特别是他的第二任总统任内,党派斗争激烈,批判他的言论甚嚣尘上,即使他已卸任斯职,仍然有不绝于耳的批评声音。但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总能虚心聆听。他喜欢精神上的淡泊,从不愿沽名钓誉,炫耀自己,他甚至谢绝了终生挚友克雷克医生代表一位作者为他立传的请求。他说“我希望能悄然无声地融入山川大地,了断与尘世的一切纠葛。”
林肯曾热情赞颂道:“给太阳添光和给华盛顿的名字增辉同样徒劳无益,谁也别想这样做。让我们以庄严敬畏的声音来念诵这个名字吧!让它放射出永远不灭的灿烂光辉!”华盛顿之所以成为一个“政治神话”,绝不是对他个人的无限拔高和随意盲从,而恰好因为他是美国宪法人格化的政治象征,代表着美国终极价值观念,因此他不但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构成世界政治文明的一部分。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