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女性共同的节日。它是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也是庆祝各国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的节日。而这一节日得以确立并广泛推行的背后,是各国妇女长达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斗争。然而,关于这一节日的源头,国内现有的说法令人存疑。在2008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正本清源,现将我所掌握的一些真实史料原原本本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商榷。
“定论”引出的疑问
对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在中国通行的说法是:那是1910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代表会议,为纪念1909年3月8日芝加哥女工的斗争而确定下来的。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的书刊就已形成定论,把1909年芝加哥女工的斗争作为妇女节的源头。196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50周年、197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60周年纪念之际,《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刊发过这样的历史资料。我当时也视之为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剪贴并保存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约我撰写“国际妇女节”词条时,我也是据此成稿。
直到2004年,我才对这种“定论”产生了疑问。当时,北大教授孔寒冰与中央编译局许宝友合作写成《国际妇女节考》书稿,约我审读并作序。据他们考证:已译为中文的两本美国史学家的专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和《美国二百年大事记》,均没有1909年芝加哥女工斗争的记载;而中国著名学者写的两本美国史专著,即黄绍湘著《美国通史简编》和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虽然提及芝加哥女工的斗争,却都语焉不详,缺少翔实的史料支撑。
黄绍湘、刘绪贻、杨生茂这三位美国史顶级大师同我都有交往。他们都是20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的前辈,水平高,学识广,英文好,又同美国史学界多有联系。我想他们既然在专著中提及芝加哥女工的斗争,一定会有史料依据。于是,我就奉书分别向他们请教,同时致信《美国通史》第4卷的主编、华东师大余志森教授求助。可是,他们在回信中都无法提供有信服力的历史文献或美国人写的历史专著来说明这个问题。为此,余志森教授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一部美国人写的《芝加哥人民斗争史》,其中也没有提及1909年发生过女工斗争。他还给我寄来美国工人运动史权威方纳写的肯定1908年纽约女工斗争的史料。看来,中国学者撰写的美国史专著,关于妇女节起源于1909年芝加哥女工斗争一事,轻信了《辞源》、《辞海》、《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等国内权威性辞书和报刊的说法。
追本溯源源在纽约
为了搞清楚“三八”国际妇女节的真正源头,弄清事实真相,我除了埋头细查书刊外,还请在美国工作的两个儿女帮忙。幼子高潮生博士当时就职于芝加哥晨星公司。我请他代向创办于1874年、很有影响的《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查询,结果是该报从未刊登过1909年3月8日芝加哥女工示威游行的报道。他倒是帮我查到,芝加哥女工曾在1909年2月28日举行过示威游行。这是怎么回事呢?经我查明,原来1908年3月8日发生过纽约女工示威游行之后,美国社会党于5月间决定,今后把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家妇女节,便于全国女工利用法定休息日开展斗争,争取妇女权益。所以,1909年2月28日(星期日)就成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妇女节。这一天,纽约、芝加哥等地女工上街游行,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长女高燕博士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一所大学执教,她帮我查阅了多本史书,还向多位美国史教授咨询,结果,众书一词,异口同声,都肯定国际妇女节的源头在纽约,而不在芝加哥。她还寄回了几份具体说明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斗争情况的可信资料。
我自己查找有关记述也有收获。以下先举出我手边的几本权威人士的著述为例:
美国共产党主席威廉·泽·福斯特(1881—1961)生于工人家庭。他自己从童年开始当过铸字、化学、木材、五金、铁路等多种行业的工人,1901年加入美国社会党,多次领导过罢工斗争,1921年参与创建美共。他著述丰硕,大多被译为中文,我手边就收藏有10种。可喜的是我从他以亲身经历写成的权威性专著——《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中文版)中终于找到如下一段记述:
党在妇女中也进行了一些工作,并且于1908年成立了一个全国妇女委员会。同年纽约东部的妇女社会党人在3月8日组织了一次争取选举权的示威,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国际妇女节。
这不是异常明确地指出了1908年3月8日纽约妇女的示威游行是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吗?书中还谈到,“1907年和1913年的经济危机使罢工更趋激烈。当时较重要的罢工有:1909年纽约衬衣工人的罢工和芝加哥男子服装工人的罢工”,等等。然而,书中并未提到有1909年芝加哥女工的罢工。这些史实应该说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
美国工人运动史权威学者菲力浦·方纳(PhilipSheldonFoner,1910—1994)的著作最值得我们重视。孔寒冰、许宝友二人在《国际妇女节考》一书的第32页,摘译了方纳为自己选编的《克拉拉·蔡特金选集》(纽约国际出版社,1984年出版)所写的英文版序言的一段话:
国际妇女节之所以选择在3月8日,是因为这一天在美国发生的一个事件。1908年3月8日星期日这一天,在多数都是社会主义者的纽约市纺织工会的女工领导下,纽约劳动妇女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几百人聚集在曼哈顿东部低地中心的卢特格尔斯广场,要求选举权和建立织工工会。1908年的这次示威进行得非常成功,引起了海外社会主义妇女的注意。蔡特金早已获悉此事,于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建议,把美国劳动妇女游行示威这一天作为妇女节……她的建议被大多数代表所接受。
应该说,这段话相当具体、生动,并不带有任何想象的成分。
为了找到更详实的史料,我还进一步查阅了方纳的其他有关著作。我手边有方纳所著《美国工人运动史》第1卷和第2卷的中译本,由黄雨石、唯成等译,由三联书店分别于1956年、1963年出版。其中,第1卷从殖民地时期写到1881年劳工联合会的成立,第2卷从劳工联合会成立写到19世纪末美帝国主义的出现。《美国工人运动史》共有12卷,第3卷以后尚未译为中文,连国家图书馆也没有英文版本。说到这里,我非常感谢华东师大美国史专家余志森教授。他帮我查到并寄来方纳教授著《妇女与美国工人运动》两本书中的关键数页的复印件,现摘译如下。
方纳在1980年出版的《妇女与美国工人运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当今》一书中写道:
需要指出,纽约针织业女工1908年3月8日奋起发动游行示威,这一事件导致两年后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1910年在国际妇女代表会议上,德国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人克拉拉·蔡特金提议把美国妇女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妇女节,以后每年3月8日各国妇女都决议为所有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而斗争。在她领导之下,这一年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这一事件促使国际教育同盟工会针织业分会在1923年3月8日决心致力于要在针织业工会中重建战斗精神和民主联合的原则。
方纳在另一本名为《妇女与美国工人运动:从建立第一个工会到当今》的书中详细记述了1908年纽约女工3月8日的示威游行。她们曾经高唱《两万人站起来》(“TheUprisingoftheTwentyThousand”)这首战歌。接着写道:
在高唱《两万人站起来》之后两年,妇女背心制作工人的斗争在建立国际妇女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1908年3月8日纽约市女工在针织业工会领导之下的游行示威,影响了克拉拉·蔡特金在1910年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会议上提议,把美国女工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由上述可见,作为卓有成就的美国工人运动史专家,方纳在这两本书中的说法,与他在英文版《克拉拉·蔡特金选集》序言中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他一直认为,正是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斗争,促使蔡特金在1910年哥本哈根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提议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菲力浦·谢·方纳是美国左翼马克思主义的多产历史学家。他出生于纽约,父母是俄罗斯和波兰犹太人的移民,父亲是吹鼓手。方纳曾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从24岁开始就潜心搜集大量史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研究。自1947年出版《美国工人运动史》第1卷后,方纳屡遭迫害和歧视。但是他坚贞不屈,一生撰写并主编著作110部,有一半以上是关于美国工人运动史的。其论著曾被译为西班牙文、法文、德文、波兰文、俄文和中文等多种文字。应该说,上述他关于国际妇女节起源的看法是有充分史料依据的。
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方纳一家之言的孤证,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来看看其他方家的实证。
长女高燕还帮助我查到几份很有价值的资料。她从母校爱莫瑞大学图书馆借到《美国妇女史百科全书》(史料编纂出版社,2000年第2版),从中复印了“国际妇女节”这个词条。我先把其中关于国际妇女节源头的部分摘译如下:
两次罢工引发了妇女节的诞生。第一次发生于1857年3月8日,纽约市有数百名服装业女工上街游行抗议她们恶劣的工作条件,但是即时被警察强制驱散。第二次是1908年3月8日,另一批纽约服装业女工,有15000人走上街头提出自己的要求:改善工作条件,争取投票权,并制止童工。她们的口号是“面包加玫瑰”(“breadandroses”),这标志着她们渴望过上比最低需求更好的生活。为纪念她们的罢工,美国社会党在美国举行第一次国家妇女节,随后由德国社会主义妇女杂志《平等报》主编克拉拉·蔡特金提议并通过作为国际妇女节。
还有一份从美国网络上下载的资料,题为《国际妇女节的历史:“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这份资料1972年3月刊登在芝加哥妇女解放联盟的宣传月刊《妇女》上。前面加有这样的编者按:“这是一份关于国际妇女节起源于美国及其如何扩展到全世界的历史考证。”现摘译如下:
对于美国妇女来说,真正值得自豪和令人鼓舞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妇女节是起源于纪念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女工的罢工。1857年3月8日,纽约市成衣女工上街游行,设置纠察,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实行10小时工作制,实现妇女平等权利。她们的队伍被警察驱散。51年之后,1908年3月8日,她们纺织业的姐妹们在纽约为纪念1857年3月8日的行动,再次上街游行,要求选举权,禁止血汗工厂和使用童工。这次又被警察驱散。1910年在世界范围社会主义政党的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会议上,德国社会主义者克拉拉·蔡特金提议宣布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以纪念美国的女工示威游行,并向全世界劳工妇女致敬。
…………
著名的罗伦斯市(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城市——译者注)纺织女工罢工打出的标语就有“我们也要面包加玫瑰”。这表明她们不仅要求温饱,而且要过像样人的生活。受其影响,诗人詹姆士·奥朋汉(JamesOppenheim)写了《面包加玫瑰》之歌。
这首诗并不长,我在这里一并直译出来,从中可见当时美国工人的处境和憧憬:
当我们前进,前进在美好的时光
在成千上万个昏暗的厨房和灰蒙蒙的厂房里
我们感受到突然照射进来的和煦阳光
为了要人民听到我们的歌声
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
当我们前进,前进,我们带来更美好的阳光
妇女的觉醒意味着一个族群的崛起
在别人休息的时候
不再有苦工和临时工在辛苦劳动
我们要分享生命的荣光
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
这篇文章的末尾注明,本文取材于以下四本书:弗勒纳(EleanorFlexner)《跨世纪的斗争》,阿瑟尼内姆出版社;弗林(ElizabethGurleyFlynn)《我讲我的故事》,群众与主流出版社;波耳与莫利斯(RichardO。BoyerandHerbertM。Morais)《工人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无线电与机械工人出版社;杜波夫斯基(MelvynDobofsky)《当工人组织起来时》,马萨诸塞州大学出版社。
另一篇网上文章,题为《为什么3月8日国际妇女节如此重要》,其中也讲到国际妇女节来源于美国1857年与1908年3月8日的纽约女工罢工,同上述文章完全一致。有所补充的重要之点是:“紧随着1908年3月之后,美国社会党把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宣布为国家妇女节,并且组织纪念活动。第一次国家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3日举行(此处所说2月23日不确,应为2月28日——译者注)。”“欧洲妇女第一次纪念国际妇女节是在1911年3月,德国、丹麦、瑞士和奥地利都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随后法国、荷兰和瑞典也参与纪念活动。”“到1977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得到联合国的官方承认,要求各国认定它为联合国日,为争取妇女权利与国际和平而斗争。”在这里我需要加以补充说明的是,美国社会党确立国家妇女节,既然是为了纪念纽约女工1857年3月8日和1908年3月8日的游行示威斗争,那么为什么不把国家妇女节定在3月8日,而是定在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呢?这个问题从未见到有人加以解释,却引起我的兴趣。我猜想,1857年和1908年的3月8日是否都是星期日呢?我查对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制、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的《新编万年历,1840—2050》(修订本),发现果然如此。这两天都是休假日,女工上街游行不违背厂规,不会被扣工资或受其他惩罚,而其他年份的3月8日大多不是星期日,所以改为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这样才便于全国女工同在一个星期日采取共同行动。1909年美国在2月28日第一次纪念国家妇女节也是由于这天是星期天。
从以上在美国查到的这三份资料,可以确证国际妇女节的确起源于美国纽约的女工罢工斗争:第一,最初是1857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上街抗议举动;第二,随后是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示威游行;第三,1909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日(28日)纽约等地第一次举行国家妇女节纪念活动;第四,在1910年第二国际的一次妇女代表会议上,经克拉拉·蔡特金提议通过以3月8日作为国际妇女节。可见,方纳关于国际妇女节起源于美国1908年纽约女工罢工和1910年哥本哈根妇女代表会议的看法,应该说是与事实相符的。
另外,我女儿还从美国网络上下载了一份澳大利亚女学者乔伊斯·斯蒂芬斯(JoyceStevens)著《插图本国际妇女节史》(AHistoryofInternationalWomen’sDayinWordsandImages)的相关部分。此书出版于1985年。作者多年积极参加工会和争取女权运动,1942年参加当时左翼青年组织“尤利卡”青年同盟,1945年参加澳大利亚共产党。她在这本专著中关于国际妇女节的起源,是这样说的:
1908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美国社会主义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和政治、经济权利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第二年有2000人参加了(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个妇女节集会。1909年服装女工发动总罢工,2至3万衬衣女工为了长达13周的寒冬增加工资并改善工作条件而参加罢工。妇女工会同盟为被捕的罢工者提交保证金和大量的罢工基金。
1910年全国的社会主义者和争取女权者都纪念妇女节。这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社会主义妇女国际代表会议的代表们,提议把这个妇女节变成一个国际妇女节。全世界被剥削工人的国际团结早已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原则……那时德国社会主义政党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强大影响,这个党有很多倡导女权者,包括像克拉拉·蔡特金这样的领导人。受到美国女工及其社会主义姐妹们行动的激励,克拉拉·蔡特金向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提出建议,为全世界的妇女设立一个特别的节日,以便举行游行示威。这次代表会议有17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代表了工会、社会主义政党、职业女性俱乐部,还包括第一次当选为芬兰议会议员的3位妇女。会上欢迎并一致通过了蔡特金的这个建议,于是国际妇女节就此诞生。
由上述可见,斯蒂芬斯对国际妇女节起源的看法,并非受方纳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她与方纳的观点有所不同,所运用的史料也不尽相同。如上所述,方纳在其三本书中,都说1910年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是为了纪念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斗争。而斯蒂芬斯则认为,1908年、1909年、1910年连续三年美国女工的斗争,激励1910年国际妇女代表会议规定国际妇女节。她没有写出国际妇女节定于何月何日,也没有写出1909年和1910年美国女工的斗争发生于何月何日,并把1908年美国女工斗争的时间误写为“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而方纳的三本书和《美国妇女史百科全书》都已正确指出:纽约1908年女工的斗争爆发于3月8日,随后美国社会党才把2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家妇女节。斯蒂芬斯显然是把这两者搞混了,如果纽约女工的斗争是自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那么何来三八妇女节?不过,她肯定国际妇女节来源于纪念美国女工斗争,这还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以上小心求证,足以确证:1910年哥本哈根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设立国际妇女节确实是为了纪念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斗争。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除了福斯特著《美国共产党史》之外,此前所有译为中文的美国专史和中国人写的美国史专著,就我所查,从未见到有人写过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的斗争,以致国人至今尚鲜有人知。了解美国女工这次斗争的实况,以及其在确立国际妇女节中的重大历史作用,在即将迎来纽约女工斗争百周年纪念之际,对我们而言还是颇有意义的。
彼得格勒女工斗争的源头也在纽约
最后还要简要说明的是,孔寒冰、许宝友合著的《国际妇女节考》一书,第一次否定了在我国流传半个多世纪的关于妇女节起源于1909年芝加哥女工斗争的说法,第一次证明了1910年第二次国际妇女会议决议只是规定“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要有一个节日”,并未明文规定3月8日。这是他们精心研究的新突破、新进展。但是,他们认为到1921年第三国际妇女会议才确立了3月8日作为国际妇女节,而且这是为了纪念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女工的斗争,这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1910年第二国际妇女会议之所以没有明文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是为了便于各国妇女灵活掌握行动日期。如上所述,1908年3月8日纽约女工斗争是利用星期日,不违厂规,不扣工资。当年5月美国社会党规定每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家妇女节,正是便于女工利用休息日开展活动。1910年第二国际妇女会议虽然没有硬性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但是蔡特金在会上发言还是明确号召每年3月8日采取行动,所以从1911年起陆续有国家在这一天纪念。俄国从1913年起连年都在3月8日举行庆祝活动。
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女工的斗争还是源于响应1910年第二国际妇女会议的号召,纪念1908年纽约女工的斗争。至于1921年第三国际妇女会议定3月8日为共产主义国际妇女节,是为了与第二国际规定的社会主义妇女节划清意识形态的界限。可见,国际妇女节的源头既不在芝加哥,也不在彼得格勒,的确是在纽约。联合国把1975年定为国际妇女年,从这一年起联合国每年都纪念3月8日国际妇女节;1977年12月7日,安全理事会决定,建议各国每年都纪念国际妇女节。这样,3月8日就成为全世界妇女争取妇女权益、实现妇女自由、平等、解放的共同节日。
综上所述,国际妇女节的规定可谓一波三折,一节三定:1910年,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国际妇女节会议口头上规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1921年,第三国际共产主义国际妇女会议进而在文字上规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1977年,联合国安理会更进而超越意识形态色彩,认同女权运动,重新规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这三次规定的源头都是1908年纽约女工的斗争。当前,在欢庆“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伟大节日时,让我们饮水思源,深情缅怀百年前纽约女工的英勇斗争,在她们提出的“面包加玫瑰”口号的激励下,一往无前,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由这段话可以看出,里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属于明王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70-中国缺铀文字:伯玥校稿:朝乾 / 编辑:苦果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其中c指的是光速,一个很大的数,而且是平方,即使小学生也能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69-吉林有了出海口?文字:刁像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致谢】特别感谢从事外贸领域的金老师对本文的帮助2023年5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歼16战机各方面的故事,例如歼16战机的定位和综合性能。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苏30战机。印度拥有270多架苏30战机,属于印度的绝对主力战机。目前,大部分苏30战机已经进入了服役中后期,急需进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黑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哈尔滨市、绥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非常特殊,地区行署机关在加格达奇区。但是,加格达奇区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详情>>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用它绘制的书画,经数百年之久而质地依旧,被赞为“纸中之王”。千百年来,宣纸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技术,详情>>
编者按:民国时期,佛门有四大高僧,分别为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四人之德高望重为海内外所公认,且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道布教。其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民国四大高僧,皆有所长,派别各异:虚云法师历坐15个道场,重兴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