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

来源: 2023-11-08 15:00: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长孙晟北周、隋朝时期的武臣,其聪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

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

长孙晟北周、隋朝时期的武臣,其聪慧智慧、善于交际使他成为当时备受推崇的外交家。他的父亲是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的第三子。

长孙晟出生于河南洛阳,此地素有文化底蕴。他年少时就展示出非凡的才智,对书史略有涉猎,并且擅长弹丸和射箭。正是凭借着他出众的箭术,"一箭双雕"这个成语便源自于他的事迹。

在北周时期长孙晟担任过司卫上士、奉车都尉等职务,充分展现了他的武艺和忠诚。然而,随着隋朝的建立,长孙晟的事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位。

长孙晟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与突厥的交往中取得的出色成绩。他多次奉命出使突厥,虽然并未指挥过重大战役,但凭借其卓越的谋略,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孙晟的谋略睿智,深得突厥可汗的信任。通过与突厥长时间的交往,他不仅理解了突厥的政治经济状况,还为对隋朝的国家利益制定了正确的对策。长孙晟的贡献被视为保持北方安定和平和促进民族融合的关键因素。

长孙晟以其卓越的外交智慧,使得突厥与隋朝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实现了各自的利益交换。他善于通过远交近攻,拉拢突厥弱小的部落,同时与边境上的强大势力维持良好的关系。这种策略不仅有效地平息了北方的动荡局势,还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长孙晟在外交事务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他成为隋朝的国家要员,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他的策略和智慧为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孙晟所提倡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外交策略,至今仍被视为中外关系中的智慧之举。他的聪明才智和杰出成就,不仅使他成为北周、隋朝时期的外交名家,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独特光芒。

他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唐太宗时,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其子为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女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长孙晟的主要影响在处理与突厥的关系上。北周时期,长孙晟作为护送千金公主的使者出使突厥。在突厥出使的过程中,长孙晟不仅得到突厥可汗的赏识,还结交了许多突厥贵族,对突厥各部落强弱离合情况熟稔于胸,为日后经略突厥做了准备。

隋朝建立后,面对突厥的威胁,长孙晟向隋文帝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构想。长孙晟的上书得到重视,隋文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隋朝对突厥的基本策略。

长孙晟是这一政策的提出者与具体实行人。长孙晟曾作为和亲使者三次出使突厥,送千金公主、安义公主、义城公主入突厥,和亲在历史上促进了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为册封使者,册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册封莫何可汗、叶护可汗,两次出使突厥,巩固了隋朝与突厥的臣属关系。

长孙晟还作为劝诱抚慰使者多次出使突厥。长孙晟凭借其熟知突厥各部众离合情况,运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初步取得成果。

以便日后做到分化突厥,逐一消灭,取得最终胜利。启民可汗政权成为亲隋的突厥政权,是隋朝经略突厥成功之处,也是长孙晟的得意之作。

长孙晟离间了都蓝与染干的关系,扶植小可汗染干,并上书力劝隋文帝许婚染干。在染干最落魄的时候,长孙晟独骑陪伴染干入隋,后封为启民可汗,之后隋朝对启民可汗实行保护政策。

正是由于长孙晟为启民可汗出谋划策,对启民可汗全力保护,启民可汗也是忠心事隋。启民可汗在位期间,隋朝与突厥的关系空前友好,这得益于长孙晟的计策,也得益于启民可汗的诚心归顺。

总之,长孙晟实施的策略使突厥内部分裂,大小可汗互相猜疑,并且扶植启民可汗,像隋朝的地方政权一样对待,启民可汗也是终其一生来维护突厥与隋朝的关系。

这些都有长孙晟的功劳,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这一策略结合隋朝的实际情况,运用发挥到极致,为隋朝治理突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孙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这一时期的长孙家也是高门大阀,人才辈出,因此有长孙皇后这样的人物,也是非常正常的。

关于长孙皇后的父亲身份机密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古宫历史网,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 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

    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卢绾为什么选择反叛刘邦?卢绾反叛刘邦为何受到如此震惊?在历史详情>>

    2023-11-08
  • 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这一内容。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刘邦不懂潜藏危机 张良引领清醒当时的刘邦凭借着无可匹敌的战略眼光详情>>

    2023-11-08
  • 唐朝清河公主李敬一生经历

    唐朝清河公主李敬一生经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唐朝清河公主李敬一生经历清河公主(624年~664年),本名详情>>

    2023-11-08
  • 刘肥为什么认鲁元公主当干妈?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刘肥为什么认鲁元公主当干妈?这一内容。刘肥为什么认鲁元公主当干妈?刘邦:一个被世人误解的英雄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详情>>

    2023-11-08
  • 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郑板桥这个名字是怎详情>>

    2023-11-08
  • 谢灵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谢灵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这一内容。谢灵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他出生于陈郡阳夏,成长于浙江上虞,受详情>>

    2023-11-08
  • 刘邦第六子是谁?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刘邦第六子是谁?这一内容。刘邦第六子是谁?在汉高祖统治的时代,他十分重视王位的继承与分封。汉高祖十一年,他下诏选择适合受封淮阳王和梁详情>>

    2023-11-08
  • 郑板桥为什么辞官?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郑板桥为什么辞官?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郑板桥为什么辞官?这一年郑板桥已经六十一岁。郑板桥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详情>>

    2023-11-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石重英命运怎么样?发生了什么?

一、石重英的出身与地位  石重英,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显眼,然而他的出身却极为显赫。他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长子,母亲是皇后李氏。他的地位崇高,身份尊贵,本应有着锦绣前程。  二、石重英的命运转折  然而,石重英的命运却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这一内容。刘邦为什么把咸阳让给项羽?刘邦不懂潜藏危机 张良引领清醒当时的刘邦凭借着无可匹敌的战略眼光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