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个人认为,就是不出现秦始皇嬴政本人,已经过“六世”之苦心经营的秦国,按正常发展走,秦国不自乱,也会在接下来的几代秦王中逐渐的蚕食和消化六国,秦始皇本人的出现只是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而已。
秦国占据关中,当时是附之一隅的辖控中原的绝佳独立地理单元,这点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关中平原由黄河和渭河为主,其他河流纵横,土地肥沃,而关中平原四周是山峦森林,军事上可进可守,只有一条函谷关道路可通过,当时关中的地理情况与今天截然不同,后世关中长期为都城,房屋宫殿营建,樵采,给关中平原森林植被带来了很大变化,不再被高山森林包围,所以函谷关已失其险,而秦时则是另一番景象的。
再者,秦始皇之前,秦国就已经打下了商君变法的基础,并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经济,军事,社会组织成果,后世帝王即使是守成之君,也是在这基础上蚕食六国,进展的快慢问题而已。还有,出现秦始皇不是偶然原因,也是秦国虎狼文化熏陶之下,所产生的统治者,即使不出现秦始皇,也会出现类似秦始皇的帝王,甚至放开设想,可能有更烈于秦始皇的人物出现。
额外讲,从文化上,当时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已经不尽相同,出现了大量异化的情况,秦国继承了西周沣京镐京之故地,秦国秦篆更继承了大篆的精髓和正宗,其文化角度,秦国依然不输于六国,秦国尊崇郡县制废分封,从后世乃至今天的角度,秦代的统一天下,都是一个最佳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观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过度夸大个体的作用!”
不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还是新中国成立,都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因为部分的作用只有在整体中能够发挥全部效力,换句话说就是:部分离不开整体。
秦国一统天下是“奋六世之余烈”,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用十几年就把列国全部干趴了。
秦始皇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那就是秦始皇的领导班子延续了东出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有了国策的前提,才有了秦国大幅度的东出计划,这一点的确是秦始皇之功。毕竟,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制定正确的国策方针,统一六国是会被推后的。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没有秦始皇或者这样的坚持东出的国君出现,也仅仅是延缓统一时间,因为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秦庄襄王死后,大半个中国的领土已经成为了秦国土地,而六国早已经被打废,要想赶超秦国,那就要彻彻底底的变法,并且坚持很多年,反正秦国是已经坚持了109年(前356年商鞅变法—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
列国要想赶超秦国,要坚持一个世纪,前提是秦国一个世纪原地踏步,而且放弃东出政策。列国呢,要世代明君、坚持变法国策、广纳人才。这些都具备之后,天时地利皆备,还要看人和,那就是有没有秦国那么好的运气,商鞅之后有张仪、张仪之后有范雎、范雎之后吕不韦。这些人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因时而异提出了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国策,这是难能可贵的。
比如张仪所处的秦惠文王时代,列国伐交频频,而秦国刚刚起步。此时的秦国可以蛮横但不能到处树敌,秦国还没有到以一敌六的地步。这时候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则恰到好处。一方面对抗了合纵,一方面可以联合弱国以抗强,从中获利。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然崛起,秦国已经有了以一敌六的能力,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列国中最后一个有资格跟秦国叫板的赵国被彻底干翻。这时候的秦国已经不是“敌六国”,而是“灭六国”。此时采用范雎的“远交近攻”,一方面麻痹列国,让他们疏于防范,一方面蚕食鲸吞,大幅度侵占邻国土地。
这样一看,列国反超秦国的可能实在是小到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而历史选择了秦始皇成为代言人,秦始皇也没有给列国时间。
与秦国最近的国家便是三晋(韩、赵、魏)。
韩国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国力有所提升,尤其韩弩,一度成为了列国弓弩代名词。
但是申不害变法重视的帝王权御、御心御人。积极方面在于君权加强、君臣共治,可以很好的推行变法,缺点则是太依赖于个人意志,倘若国君英明,变法得以坚持,依仗申不害的御人之术可以减轻改革压力,加快改革速度,当时如果后继之君昏庸无能呢?那变法终成笑谈。韩国就是这样,起不早,无奈历代君王多昏,擅长自守,丧失良机。
魏国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李悝变法之后,魏国迅速绝地,而且是第一个崛起,魏武卒的名声响彻列国。而且魏国一度对秦国用兵,让秦国吃了不少苦,客观上促使了秦国变法图强。可以,魏国在魏惠王时期已经是“大国迟暮”,不仅失去了列国霸主地位,而且被后起之秀秦国收拾坏了。魏国的衰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流失,了解一点战国史的人就会知道,很多列国奇才都是魏国或者与魏国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商鞅(秦国变法)、吴起(楚国变法)、信陵君等。
赵国是战国名副其实后起之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力量迅速提升,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灭了“国中之国”中山国。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在秦国强大之后完成的。但是,赵国的命运不见得有多么好。先是后继之君用人乏术,后是秦国步步紧逼,最终长平一战,彻底回到变法前。
其余的诸如华而不实的楚国、无力对抗的燕国、大国自居的齐国,都是在内耗中一步步把自己搞死,等到秦始皇来临,他们早就没有了抵抗力。
所以,我们可以把秦国对战国威胁谱成一个时间坐标,那就是:商鞅变法(前期)——以攻为守(中期)——长平之战(转折)——一家独大。
长平之战秦国胜利,标志了列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合纵也抵抗不了),秦国一统天下从实力问题转变为时间问题。
【文 / 楚南青史君】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落后的分封制开始崩溃,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而此时,中国历史上首次最彻底、最成功的变革——“商鞅变法”,应运而生。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秦国通过改革,废除了旧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秦国的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纵观秦国的发家史,我们不难看出,秦王嬴政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他已经有足够的资本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数钱了。
从秦孝公颁布《招贤令》开始,商鞅入秦实施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中央集权国家。河西之战、西鄙之战,秦国收复河西大片领土,使得魏国自此衰败。秦惠文王重用张仪,合纵连横,扩疆拓土,壮大实力。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东进攻魏。此时,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并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到秦昭襄王时期,开始鲸吞蚕食,逐鹿天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间伐战不断。垂沙之战,楚军大败 ;鄢郢之战,又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自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自此两国侍秦马首是瞻,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 ;五国伐齐,齐国倾覆,齐王殒命。尽管后来田单力挽狂澜光复齐国,但战后的齐国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 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长平之战,歼灭赵卒四十五万,做为最后一个有一战之力的国家,赵国也退出了争雄的历史舞台。自此后,六国的全部兵力,也不及秦国一国。秦国的统一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即使是换做子婴接手,统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很多人了解“长平之战”是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开始的,然而,如果把长平之战的失败都归功于赵括一人,显然是不公平的。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兵力相当却对峙三年,赵国守将一直都是老将廉颇,直到最后才替换为赵括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国力已经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到了必须要主动出击进行决战的时刻,而赵括也只是执行了赵国高层的决策罢了。赵军被围后,在断粮无援的情况下,竟然奇迹般支撑了四十六天才投降,也足见赵国士卒之勇武。而据史料记载,当时秦国每年的粮食产量,是赵国的三倍,武器和兵种配置也是诸国中最先进的。这或许才是赵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吧。另据史学家考证,整个战国时期,各国战争损耗的总兵力约为200万,而秦国参与并歼灭的总数竟达120万之多。这些数字的背后,浮现出来的是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国力都遥遥领先的强大帝国。秦国能统一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篇幅原因,秦朝覆灭的原因,我们后面探讨。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论不同见解!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由这段话可以看出,里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属于明王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70-中国缺铀文字:伯玥校稿:朝乾 / 编辑:苦果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其中c指的是光速,一个很大的数,而且是平方,即使小学生也能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69-吉林有了出海口?文字:刁像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致谢】特别感谢从事外贸领域的金老师对本文的帮助2023年5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歼16战机各方面的故事,例如歼16战机的定位和综合性能。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苏30战机。印度拥有270多架苏30战机,属于印度的绝对主力战机。目前,大部分苏30战机已经进入了服役中后期,急需进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黑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哈尔滨市、绥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非常特殊,地区行署机关在加格达奇区。但是,加格达奇区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详情>>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用它绘制的书画,经数百年之久而质地依旧,被赞为“纸中之王”。千百年来,宣纸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技术,详情>>
编者按:民国时期,佛门有四大高僧,分别为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四人之德高望重为海内外所公认,且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道布教。其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民国四大高僧,皆有所长,派别各异:虚云法师历坐15个道场,重兴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