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建立,准确的术语应该叫“兼并”,而不是“统一”,因为在秦朝建立之前,天下本来就是统一于周朝之下的。所以,严格来说只能这么讲:秦朝为何能代替周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对“兼并”的理解,是回答题干的前提。
秦朝兼并六国,它不仅是地理上的统一,和政权上的合一,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它创建了全新的政权结构模式,和社会结构。正是这个变革所产生的能量,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强大,进而完成了兼并大业。
秦,以公元前256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叫秦国,在此之后叫秦朝,秦国只是周王朝之下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才是大一统的帝国。
秦王朝建立,之所以用“兼并”,是因为在秦和各诸侯国之上,有一个周王朝存在,当时的天下并非分裂状态。分裂状态下才可以用“统一”,因此秦朝建立,只能用“兼并”,不能用“统一”。
周王朝的灭亡是在公元前256年,即周赧王五十九年。那一年,秦国攻韩,周赧王联合六国攻秦,惹怒了秦昭襄王,于是昭襄王调动大军反攻周王室。
周赧王哪里是秦国的对手,周赧王吓得亲自跑到秦国,向秦昭襄王磕头认错,并向他奉上王室仅有的三十六邑、三万人口户籍。这个举动等于把天下给了秦国,承认周朝亡了。昭襄王很过分,仍然不甘心,竟然把周赧王绑到柱子上游街示众,最后将他贬为平民,释放回西周。
经过一番羞辱,周赧王不久病逝。他死后,周王室未再立天子,所谓的政权,分别由东西周公主持。秦昭襄王也不客气,直接把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搬到咸阳,以这个时间节点为标志,历时791年的周王朝宣告灭亡。
之所以解释“兼并”的含义,是因为秦朝的建立,本质上是秦朝代替了周朝,将周王朝的制度与秦作对比,是回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有三场:一场是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一场是孙中山革命,建立民国,还有一场就是秦朝兼并六国。
武王伐纣,改变了部落邦联制国家形态,构建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的封建王朝。孙中山推翻帝制,彻底终结了“一家一国”的帝制结构,建立了民主社会。秦始皇建立秦朝,则终结了封建统治结构,构建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帝制政权结构。
这三场变革,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转折点,是一次推翻重建的彻底革命,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修补。那么,秦朝相对于周朝,都有哪些革命性创举呢?
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周朝的统治结构是“分封制”,即周天子将天下的土地,分成若干份,授权给宗室、勋臣、旧贵等,由他们代行天子之权,管理一方子民,叫“代天子牧民”。受封的的土地就叫诸侯国,诸侯国国君就叫“公室”(相对天子的王室)。
诸侯国国君依葫芦画瓢,也将自己的封国,划分给自己的宗室子弟,叫“采邑”。受封人叫“封君”,他们在诸侯国担任卿大夫之职,协助诸侯国国君治理本国。
据史料记载,武王伐纣之后,在中原大地,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名义上,诸侯国封地是授权制,产权在周天子,可以收回,可事实上只有封,从来没有收回过。
郡县制则完全不同,天下的土地以郡和县两级划分,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地方官员不具备对土地的支配权,官员的任免也由中央政府决定。地方的财政收入,也由中央统一调配。
也就是说,秦朝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而不是周王朝的间接管理。管理模式从周朝的层阶式,变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环状结构。
2.从“等级制”到“编户齐民”
周王朝按照宗法制,将天下人分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几个等级。等级之间的界线非常森严,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由此固定。
比如平民没资格做官,奴隶不算人,是主人的财产,身份是世代传袭的,不可变更。身份跟分封基本对应。
秦朝则完全不同,全天下的人只有三种:天子、平民和奴隶,自由民中,只有皇帝一人有特权,其他人都是平民,打破了等级界限。所以,秦朝的户口也叫编户齐民,所谓“齐”,体现的就是国民身份的平等性。
也就是说,国民也跟政权结构一样,打破了层阶式结构,实现了围绕皇权的“平等”。
3.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
依照以上两点,周王朝的官员选拔,和相应的待遇,采取的是“世卿世禄制”。直白一点说就是,祖上当官,自己就当官,祖上拿什么待遇自己就拿什么待遇。假如自己不幸,生在平民之家怎么办?对不起,永远没资格出入朝堂,该种地种地,该经商经商。
秦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很不成熟,大体上以军功爵制为主,辅以推荐制度和客卿制度。但是跟周王朝的“世卿世禄制”差异非常明显,它消除了贵族阶级垄断官场的特权,选择面扩大到了平民。而且将“职”与“爵”分开,“爵”凭军功,“职”凭借才能。
4.从“礼制社会”到“吏治社会”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周王朝的“礼制”,这个“礼”绝非现代意义上的“礼仪”,而是“法礼”,是周朝的根本大法,类似于今天的宪法意义。
周朝的礼制包含三个部分: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它既包括意识形态范畴,也包括国家基本法,规定了政治结构关系、社会结构关系和伦理结构关系。
相对于周王朝周礼的“繁杂”,秦朝则很“明了”,全社会一切围绕“秦法”运转,所有的官员如同“看门狗”,只需要熟悉法律条款,按照法律条文办事即可。所以,在秦朝,“官”和“吏”的界限不清,“吏”甚至比“官”重要。
礼,强调的是自下而上的秩序,吏,强调的则是自上而下控制。很明显,秦朝的吏治结构,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独裁。
分析了秦朝颠覆性的政治结构后,我们就可以有答案了:秦朝能兼并六国,代替周王朝建立大一统帝国,原因就是它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建立了一个有利于释放生产力的全新制度。
1.皇权独裁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效率
有人一提到独裁二字就浑身不舒服,其实不能这么看,独裁有独裁的坏处,独裁也有独裁的好处。尤其是在利益集团复杂的情况下,没有相对的独裁性,政令几乎无法推行。
比如晚明,为什么崇祯皇帝那么兢兢业业,还是亡国了?朝臣们利益纷争太激烈,皇帝受到掣肘,再好的决议也无法执行。
秦朝兼并六国,后人总结原因时,有一条叫“奋六世余烈”,就是秦国自秦孝公到秦始皇,六任君主英明。可是君主英明只是“因”,要产生“果”,就必须保证君主的英明发挥出来。
周王室为何衰败?根子就在王权的不独立,它受制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必须在下层结构,即诸侯国和卿大夫势力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效用。周天子看着高高在上,竟然脱离不开下层的掣肘!
说到秦国的改革,就离不开商鞅,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建立皇权独裁体系!这就是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的原因。在秦孝公之前,秦献公也开始变法,但是始终受制于贵族势力的干扰,导致变法不能深入。
春秋战国时期,不光周天子,所有诸侯国,都面临着君权受制于贵族集团反制的问题。比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作乱等等,最终导致晋、齐、鲁三国的沦落。
秦国则找到了强化军权的措施,这种自上而下,令行禁止的高效运转结构,是其它各国所不具备的基础条件。直到六国灭亡,他们无一例外地还陷于君权与卿室势力的争斗中。
2.废除特权阶级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从郡县制、编户齐民、军功爵制、吏治等几个方面,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共同点:贵族特权阶级利益受损严重,甚至从此直接消亡了!
商鞅变法后为何死的那么惨?他做的就是挖贵族阶级祖坟的事,所以必然遭到残酷的报复。老秦贵族本不需要努力,天生就可以接班父祖,并传之后辈,世世代代躺着享受权和利。这种结构无疑对国家利益损害严重,国家的经济收入大量消耗于这些寄生虫,国君的权力受制于寄生虫。
历史上称分封制结构下的贵族为奴隶主,那时候的经济模式也叫奴隶主庄园经济。而由军功爵受封的人群,不是世袭的贵族,他们被称为新兴士族地主阶级,他们的经济收入需要交纳税收,不像奴隶主庄园独立王国。
因而,贵族特权阶级的消灭,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对国家的强大,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公平机制激发了社会创造力
秦朝相对于周朝的封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平民获得了政治权力,减轻贵族阶级的经济盘剥;同时有效调动了士族阶层的积极性。
①百姓的经济负担减轻
周朝的世卿世禄制,从事农业生产的老百姓,需要养活一大群特权阶级。随着年代的久远,这个阶层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而贵族阶层的庄园经济,霸占着最好的土地,还不用纳税。随着贵族的土地兼并加剧,这个经济结构也必然走向崩溃。
据史料表明,战国末年,很多诸侯国农民的税负比例高达50%以上,甚至80%。最离谱的是,曾经出现农民把所有的产出上交,都交不齐税负。
秦国的崛起,首先体现在经济基础的繁荣上,经济繁荣的基础就是农民负担的减轻,所迸发的创造力。
②平民获得政治机会
老秦贵族在商鞅变法后,逐渐淡出政治舞台的核心,平民阶层开始登堂入室。秦法规定,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被举荐入官:一是满足一定家庭资产要求;二是会书写、懂法律;三是大于十七岁。
虽然有资产要求,但是并没有阶级特性的身份要求,且资产要求并不高。比如刘邦、萧何等人,都不算富户,小地主家庭,皆可入仕。
③激活了士族阶级的积极性
秦法还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夹心饼”阶层,士族阶级的积极性。士族阶层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从身份上是贵族后裔,但是在周朝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而这个阶层却是当时社会的精英。比如李斯、商鞅、范睢、张仪等,为秦兼并六国做出丰功伟绩的巨人,都是士族阶层。
为何这些六国能人,都弃母国而效力于秦?缘由就是秦国创造了公平的条件,让贵族阶级腾出了掌握国家命运的卿相之位。
很难想象,没有商鞅等人,秦国还能兼并六国吗?
4.军功爵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六国称秦军为“虎狼之师”,并非秦人生而好杀,而是秦法调动了秦人的血性。春秋时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上战场,所以那时候的战争,有点像武士决斗。战国时期的战争,以灭国为目标,变得异常惨烈,士兵由平民充当。
人的本性都是贪生怕死的,没有动力,何来勇猛?秦师之勇就来自于秦法所给予的巨大动力。这就是军功爵制,它规定,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战场上有斩首,你就可以立功授爵。
对平民来说,哪有比这个更具诱惑力的?秦国的百姓疯狂到什么程度,老百姓只要家里有男丁,妻子赶着丈夫,父亲赶着儿子上战场,而且有指标,完成任务回家光祖耀祖,完不成任务,没脸回家。
在秦国士兵的眼中,长在六国士兵脖子上的那东西不是头颅,而是金灿灿的元宝!
上述分析可知,秦兼并六国创建第一个帝制统一国家,不同于后期的改朝换代,它得益于商鞅变法,给秦国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结构。这个新的体制,要远比落后的封建制度更具优越性,更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更能体现社会的进步意义。
所以,任何单纯讨论军事成败、外交得失、个人贡献等等,都是细枝末节,秦国的帝制文化,才是秦国必然站在历史前沿的源动力。
首先,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习以为常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应该讨论一下。
第一,秦朝不是王朝,是帝国。
秦朝是后人对中华秦帝国朝廷的简称。作为秦帝国政权的象征,秦帝室和皇帝尊号更具有说服力。秦帝国的最高统帅称皇帝,不称王,秦始皇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国有制,不封王。秦帝国政权危机时刻,子婴降格称王自保,仍然难免殒命。
较准确的称谓是中华大秦帝国。
第二,秦帝国不是第一个中华大一统帝国(王朝)。
秦帝国之前中华大一统帝国还有好几个,包括西周帝国、商帝国、夏帝国,这三个帝国都是奴隶制大一统帝国。在它们之前还有一个黄帝帝国,那时候由部落图腾上升为统一国号还不明显,所以可以统称为中华黄帝帝国。
不要误认为秦帝国是第一个大一统中华帝国,准确地说,中华秦帝国是第一个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秦帝国政治文明体制引领世界文明近两千年。
第三,此问题可以修改为“秦帝国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帝国”(这里“封建是借用习惯用语,不表明秦帝国仍采取裂土建封等奴隶制私有制落后体制”)。
其次,为什么秦帝国能征服各国,重新实现高度融合的中华文明大一统呢?
我认为,主要是秦国历代君主,特别是秦始皇帝嬴政,继承了三皇五帝三代圣王的政治理想,遵循了地主阶级革命的、富国强兵法家路线,革除了周礼儒教等奴隶制思想和体制弊病,敢于以战止战消灭反动武装,扫除了新的和平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割据障碍,从而顺应天意民心,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奠定了中华农牧文明辉煌两千年的牢固根基。
当初爱理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秦始皇睥睨天下时候一定会这么想。不光这么想,他也会想到自己祖先500年的艰辛历程。他还有可能留下两滴泪,一边抹眼泪一边和自己媳妇吹牛,在龙椅旁说那过去的事情。
秦人祖先秦非子不像弼马温孙悟空厌恶自己的职业,他任劳任怨把周王室的战马养的一个比一个肥。于是天子高兴封地与秦,秦地是偏远西陲与戎狄接壤。荒无人烟,人迹罕至。但无论怎样,秦人终于有个家。
于是传奇就此开始。
当齐楚大国在中原大地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时候,秦人正在和西戎相爱相杀。犹如千百次摔惨的雏鹰,舔完伤口后慢慢长大,直到让西戎俯首。但无论如何,中原大国依然不待见秦国。直到烽火戏诸侯出现,直到秦襄公出现。秦襄公积极主动与中原大国晋文侯等国军共同抵御犬戎,保护周室。随后周平王迁都洛阳,在其他国君相继离去的傲慢眼神中,秦襄公不离不弃一路护送平王东迁,遂被分封为诸侯。于是传奇历程从此加速。
秦穆公励精图治,称霸西戎。随后秦孝公即位,商鞅开始变法,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横空出世,这是对其他国家的升维打击。之后秦惠文王在张仪翘舌迂回的帮助下,辗转腾挪与各大诸侯之间,连横合纵,远交近攻,逐渐问鼎中原。
最后赢政即位,公元前230年灭韩,229年灭赵,225年灭魏,225年灭楚,222年灭燕灭齐。至此六国灭,四海生平。
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秦人500年的修行只为始皇十几年的转瞬。所以不是秦朝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是秦朝开创的帝国叫做大一统王朝。秦朝时大一统王朝标准的制定者,好比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特斯拉定义了电动汽车。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由这段话可以看出,里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属于明王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70-中国缺铀文字:伯玥校稿:朝乾 / 编辑:苦果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其中c指的是光速,一个很大的数,而且是平方,即使小学生也能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69-吉林有了出海口?文字:刁像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致谢】特别感谢从事外贸领域的金老师对本文的帮助2023年5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歼16战机各方面的故事,例如歼16战机的定位和综合性能。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苏30战机。印度拥有270多架苏30战机,属于印度的绝对主力战机。目前,大部分苏30战机已经进入了服役中后期,急需进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黑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哈尔滨市、绥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非常特殊,地区行署机关在加格达奇区。但是,加格达奇区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详情>>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用它绘制的书画,经数百年之久而质地依旧,被赞为“纸中之王”。千百年来,宣纸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技术,详情>>
编者按:民国时期,佛门有四大高僧,分别为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四人之德高望重为海内外所公认,且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道布教。其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民国四大高僧,皆有所长,派别各异:虚云法师历坐15个道场,重兴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