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时期,我们这些80后就接受过这样的历史教育—— “三皇五帝”是打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把钥匙。那么,究竟“三皇”是指谁?“五帝”又是指谁?
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根据《三字经》的记载,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根据《风俗通义》的记载,三皇是指“伏羲、祝融、神农”;根据《春秋运斗枢》的记载,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神农”。而关于五帝,《吕氏春秋》记载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资治通鉴》记载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面对各式各样而又充满矛盾的记载,真相却只有一个!问题来了,“三皇五帝”是否真实存在过?“华夏五千年文明”又是否真实可信?
随着对于历史知识的不断积累,文史不假遗憾地发现,由于缺乏真实可信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所谓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并不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可。甚至于,就连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对此存在质疑,商朝的形成和灭亡没有太大异议,矛盾点主要集中在了“夏朝”的定位。
我们通常认为,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中国文明社会的起点。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言之凿凿记载过夏朝的存在,还详细介绍了世系传承“禹→启→太康→中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但却没有标明具体的存续时间。
而且,由于西汉距离夏朝的时间跨度并不比我们今天距离西汉的时间跨度更小,许多人都质疑以上记载缺乏可信度。因此,合理推测《史记》中的这些记载,或许只是来源于民间的流传。
为了寻找历史的真相,关于“夏朝”的研究从很早便开始了。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记载,专家们进行了大致的推算,得出公元前841年属于西周的晚期,还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以后,周厉王被迫出逃镐京,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主持政事,史称“共和元年”。从此开始,我国历史才出现了准确的纪年,彻底结束了之前多以神话和传说为主的记载。同时,也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尴尬现象。
1995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国访问,先后在印度和埃及等国见到了对方博物馆中的历史年表,其文明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但是,我国的确切纪年却只到了公元前841年,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去弥补这个空白。
1996年5月16日,在宋健的积极推动下,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了。其中,重点设置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集结了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近200名专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0年9月,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作为研究成果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简本)》正式对外公布。其中,主要推定了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公元前1600年。而且,对于商周时期的几个重点历史事件也进行了断代,比如盘庚迁都发生于公元前1300年、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
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主要研究成果一经公布,立即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质疑。美国《纽约时报》以“中国:古老历史引发现代质疑”为题,详细抨击了这份结论。芝加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爱德华·肖内西更是不加掩饰,酸溜溜地这样表示:
有一种沙文主义的愿望,希望将历史记录推回到公元前三千年,让中国与埃及能够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对这份报告提出了质疑,认为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故宫博物院院长和考古专家张忠培为主,他们就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搞三代纪年的动机无疑很好,热情可嘉,但这是否科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国内外专家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现了很多殷商时期的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等珍贵文物。不过,在这些甲骨文和铭文中,仅对商朝进行了记载,对之前的夏朝却只字未提,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豫西和晋南一带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中,根据其出土的文物和所处的位置,完全具备了夏朝文化的特征。但是,这里依然没能找出任何的文字记载或者图腾显示,其中出土的卷沿鬲和陶豆等物,反而说明当时的社会更接近于原始社会。
综上所述,这个“二里头遗址”非但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反而说明当时所处的时期更接近于原始社会末端。于是,学术界质疑夏朝的声音更大了,也更具有说服力。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中,夏朝成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成立于公元前1600年,周朝成立于公元前1300年……。很显然,这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都是整数年,这可能吗?
我们姑且相信,当时参与工作的所有专家都秉持着客观公正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于是,只剩下了唯一的可能,那就是他们对于研究所得的结论并不自信,故而只能进行了折中和妥协。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经常被用到的碳——14测年、树轮测年和天文测年也并非无懈可击,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差。这些误差,集中到一起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没有像以往一样左右摇摆,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禹建立了夏朝,至桀终结,前后共历十七代。显然,这是完全采信了《竹书纪年》中“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的记载。
相较于之前史学界究竟是“禹建夏”还是“启建夏”的含糊其辞,这次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却没有太大的突破。因为,这份报告并没有对禹的身份过多介绍,比如,他是亲手建立的夏朝?还是儿子启追认的?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代年表推算,禹大约出生于帝尧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160年左右。但是,关于他的出生地却是闭口不谈,究竟是四川绵阳的汶川说?究竟是河南许昌的禹州说?还是甘肃临夏州的广河说?我们至今都不得而知。
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最早发现于1936年,大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多年。直到2007年,考古学家们又在莫角山宫殿周围发现了环绕的城墙,从而正式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
但是,随着对良渚文化的不断研究,我们竟然发现它与华夏文明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原来,此处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等并无直接关联。
甚至于,无论如何向前倒推,华夏文明也推不到良渚文化这里。换句话说,这里虽然是中华大地存在过的一个古老文明,但却并非我们的祖先,也并不属于华夏文明。
我们退十万步讲,即便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做出的结论完全正确,即便夏朝真的形成于公元前2070年,即便夏朝真的是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和文明社会。那么,“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提法也是不成立的,至多也就是“华夏文明四千年”罢了。
虽然说,华夏四千年的文明史稍逊于埃及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是,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出现过文明的中断,只有中国的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生生不息而又从未中断过。
华夏文明四千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欢迎各位留言评论,也欢迎各位转发关注。@文史不假
夏商周断代史就是从夏朝商朝周朝开始有关的历史记载较少,大部分都是依靠现代科技进行推测与还原,以至于大家怀疑没有夏商周的存在。(有人认为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得夏商周成为断代史。)
夏朝历史悠久,很多内容都是靠口述或者神话传说得知有夏朝。直到民国时期的一位学者顾颉刚认为我们只能通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知道有夏朝的存在,因此开始对夏朝的存在产生怀疑。
最后在顾颉刚的影响下,在国外、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历史大多都是从商朝开始,而商朝以前的时代都被视为是传说时代,也就是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不过近几年来,历史学者们正在不断地努力去探索验证来证明夏朝的存在。
我是Lloydxia一名历史爱好者,有什么与我意见不一的,可以关注我留言一起讨论。
夏商周断代史指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对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朝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工程希望通过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以及通过对碳-14的年份鉴定,来探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朝,尤其是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这样更好的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对夏朝的研究,因为,商朝我们有甲骨文、司母戊鼎等一系列文明的标志,周朝更是有诸多的历史证据,唯独对夏朝,我国一直未获得强有力的证据来证实夏朝文明的存在。倘若通过这一工程,可以证实夏文明的存在,那么可以使中华文明史大大向前推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出台,这是我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这个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夏代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同时还发掘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重要的遗址。这是我国历史学的进步。
但是,任何研究都要面临着社会各界的质疑,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中,研究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提出《夏商周年表》后,外国学者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这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工程,进而怀疑中国的学术道德等等。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如今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
因此,有人说夏朝无实物证明便不足为奇了,他们怀疑这一工程的学术严谨程度,因此主观上否定实物存在,很遗憾,这一工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没有继续下去。相信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学家的不断探究,这一问题还会取得进步。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由这段话可以看出,里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属于明王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70-中国缺铀文字:伯玥校稿:朝乾 / 编辑:苦果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其中c指的是光速,一个很大的数,而且是平方,即使小学生也能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469-吉林有了出海口?文字:刁像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致谢】特别感谢从事外贸领域的金老师对本文的帮助2023年5月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歼16战机各方面的故事,例如歼16战机的定位和综合性能。今天,我们聊聊印度的苏30战机。印度拥有270多架苏30战机,属于印度的绝对主力战机。目前,大部分苏30战机已经进入了服役中后期,急需进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黑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哈尔滨市、绥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非常特殊,地区行署机关在加格达奇区。但是,加格达奇区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详情>>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用它绘制的书画,经数百年之久而质地依旧,被赞为“纸中之王”。千百年来,宣纸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技术,详情>>
编者按:民国时期,佛门有四大高僧,分别为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四人之德高望重为海内外所公认,且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道布教。其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民国四大高僧,皆有所长,派别各异:虚云法师历坐15个道场,重兴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