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写一本闲书,把乱翻古人笔记时撞到的各种雅称及其典故一一列录下来,又娱己又娱人,那才好。要不是闲书,“瞧郎扇”这种既没有思想性也不具学术价值的琐屑又怎么挤得进去呢。
康熙时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中有一节专门谈论当时的各种形式的扇子,其中包括:“更有以各色漏地纱为面,可以隔扇窥人者,曰‘瞧郎扇’。”所谓瞧郎扇,就是用最为轻薄的纱糊面的扇。一旦以薄纱做扇面,那么持扇的女性把扇子挡在面前,就等于临时张起了一片面纱,自己的眼光可以就近射过纱影观察另一边的世界,那世界却难以看清藏在纱后的面容。于是,明清人就用“瞧郎”标出薄纱扇的特别功能,意思是女人有这样一柄扇举在眼前,便足以透过纱色定睛打量男人,却无须担心男人射来的注视。
刘廷玑所谈的“瞧郎扇”为折叠扇,不过传统绘画中倒是很爱表现薄纱面的团扇,如《雍正行乐图》中穿比甲的美人即手持一把织有暗花纹的青色纱团扇。一旦盘点中国女性曾经用于遮面的“面纱”,扇子还真的必须算在其中。鉴于折叠扇直到明代才崛起,在此前的漫长时光里,伴在粉颊前的便只能是各色团扇了。
《太平广记》中录有题为“玉蕊院女仙”的一则唐代故事,讲述一位仙女飘然降临长安城内的唐昌观,玩赏观内著名的玉蕊花,“既而下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任氏传》则写狐仙任氏逛西市时遇到曾与她有一夜情的郑子,“方背立,以扇障其后”,经郑子反复表述衷情,“方回眸去扇”。可知唐代女性一旦置身公共场合,会手持一把团扇撑在面前,挡住旁人的视线。
到了宋词里,游春女性则是个个手持团扇,如晏几道《浣溪沙》:“一样宫妆簇彩舟。碧罗团扇自障羞。水仙人在镜中游。”一群装扮既时尚又华贵的女子乘船出游,她们立在船上,每人手持一把碧罗团扇挡在面前,倒成了最吸引人的风景。随时举扇自遮的形象,落在旁人眼里,总显得有一番别致的情态,吕渭老《生查子》描写一位“南郊踏青”的女性,便是:“裙长步渐迟,扇薄羞难掩。”因为裙长足纤而行进缓慢,同时一味用扇子挡住面庞,不过薄纱扇还是泄露了满带娇羞的容影。
然而,宋词中尤为惹目的细节,乃是“歌扇”的运用:“以扇自障而歌,故谓之歌扇”、“歌扇所以掩口遮羞。”(南宋黄希、黄鹤父子《补注杜诗》)从南北朝起一直到宋代,歌伎演唱时都一定用一把小团扇挡在面前,如鲍照《中兴歌》明确写道:“美人掩轻扇,含思歌春风。”何逊《轻薄篇》则云“倡女掩扇歌”,温子升《安定侯曲》也有“妖姬掩扇歌”。这一“掩”当真是挡在嘴唇之前,不信请看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莺啼歌扇后。”歌声清悦如春莺儿啼鸣,却是响起在扇后。于是婉转的音调竟如云烟出岫一样,经过“出扇”的顿挫才能抵达听者之耳:“歌响出扇绕尘梁。”(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王安中的一首《浣溪沙》实际乃是专咏团扇之作,其中提到:“障羞斜映远山横。”说女性的双眉(“远山”)显露在障羞的团扇上方,这就显示,一般情况下,团扇是举到眼下,挡住大半个面庞包括嘴唇,但眼与眉都显露在扇沿上方,避免视线受碍。于是,在那些文人与歌伎相遇的场合,当把弄歌扇间亦真亦假的眉目传情,大约是难免的游戏,王僧孺《在王晋安酒席数韵》一诗便描绘得生动:“窈窕宋容华,但歌有清曲。转眄非无以,斜扇还相瞩。”歌筵上,故意使扇儿略斜,递来留意凝视的眼波——然而也可能是男子单方的自作多情。
另外,虽然据说歌扇之作用在于“掩口遮羞”,文学描写却透露,“歌扇”往往采用轻纱糊面,并不能完全遮蔽隔扇的容颜。典型如庾肩吾《赋得转歌扇诗》:“团纱映似月,蝉翼望如空。回持掩曲态,转作送声风。”所咏歌扇上是蝉翼一般的薄纱,高度透明,几乎就像不存在一样。于是乎,歌唱者的面影其实会朦胧映现于扇面:“隐映含歌人。”(邱巨源《咏七宝扇》)甚至可以望见扇后粉红的颊色:“前年学歌舞……扇薄露红铅。”(温庭筠 《江南曲》)
其实单把扇子在传统文学中被呈现的诸般情况挑捡出来,列写清楚,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宋词的时代,欢聚宴饮之时,每一轮饮酒都讲究由歌舞“劝酒”,于是,歌伎会一手捧着酒杯,一手持扇挡在面前,细唱劝酒之调:“轻罗团扇掩微羞。酒满玻璃花满头。小板齐声唱石州。”(吕渭老《豆叶黄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苏轼《江城子》)了解这一点也许没什么实用的意义,但实用从来不该是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