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来源: 2022-11-27 22:53: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公元前3世纪,被誉为“西方地理学之父”的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测算地球周长时,曾估算出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从而引来无数人赞誉。不过,埃拉托色尼对于子午线毕竟只是估算,而非实测。直到公元724年,唐代僧一行才率先实测出子午线,这比阿拉

公元前3世纪,被誉为“西方地理学之父”的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测算地球周长时,曾估算出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从而引来无数人赞誉。不过,埃拉托色尼对于子午线毕竟只是估算,而非实测。

直到公元724年,唐代僧一行才率先实测出子午线,这比阿拉伯著名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还要早上90年。按理来说,测出子午线后,便不难测算出地球周长;可奇怪的是,中国到了明代以后,仍没有人测算出地球周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

一、地球子午线是怎么测量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僧一行实测过程的本末。

僧一行,本名张遂。《大唐新语》以及一些史书说他是初唐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公谨之曾孙(一说支孙)。或许是因为这个出身,则天大圣皇帝之侄武三思才会极力拉拢张遂。

然张遂志不在此。为躲避武三思,他逃往嵩山削发为僧,并更名为一行。无奈的是,僧一行终究未能摆脱做官的命运。唐玄宗即位后,强行征召僧一行前往长安,令其主持新历的编修工作。

按照惯例,修订历法需要不少天象数据进行参考。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僧一行带领众人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地测量”工程。

为此,僧一行还发明了一种名为“复矩”的新型测量工具,用以“定表样,并审尺寸”。只可惜,史书并未记载“复矩”的式样。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在这之后,僧一行便安排众人分别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实测,其中包括太原、武陵、襄阳以及更为遥远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国境内)共计13处测量点。

测量队赶赴现场后,分别在冬至与夏至时分实测了当地的日影长度与北极高,并及时将这些数据汇总,“回日奏闻”。僧一行收到后,“以南北日影较量,用勾股法算之”。

为了便于比较和测算,南宫说小队沿用隋代刘焯的计划,于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分别选取了渭州白马、汴州浚仪太岳台、许州扶沟以及豫州上蔡武津馆(四地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作为测量点,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南北“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南宫说小队在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选取的四处测量点数据

按唐例,五(唐)尺为一(唐)步,三百(唐)步为一(唐)里;而一周天又为365.25(唐)度,再换算成现代单位,即可得出:地球上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为129.2公里。

此结论虽然与现代(1度相差约111.2公里)有些差距,但它毕竟是最早通过实测得出的数据。只不过,僧一行能测出子午线,有部分“机缘巧合”,因为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子午线”的存在。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高僧观棋图(僧一行为观棋者)

二、僧一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上文已经提及,促使僧一行组织这场“大地测量”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修订历法。范文澜先生也说过:“一行在制造‘黄道游仪’的同时,又造‘覆矩图’,开始实测九州晷影和北极高度,以定各地食分的多寡和南北昼夜的长短。”

不过,僧一行等人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打破当时人们在传统认知上的“障碍”。

须知,具有典型意义的“黄河两岸平原测量计划”,原本出自隋代刘焯之手。而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流传已久的“寸差千里”之说不可信。

这个说法,起源于《周髀算经》。此书相当古老,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再加上它托名为周公所著,因此后世不少人都对书中内容无比笃信。因此,《周髀算经》在唐初时,还是国子监的主要教材之一。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

书虽老,却不见得都是真理。据《周髀算经》记载:“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

每隔千里之地,日晷影长便相差一寸,这个说法一度流行上千年。直到南朝刘宋时期,有人才通过实测发现了“寸差千里”说的错误。至梁朝,已有人得出“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的结论。

又据《隋书·天文志》记载:“(刘)焯(计划)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随气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不用。至大业三年,敕诸郡测影,而焯寻卒,事遂寝废。”

不难看出,南宫说等人的测量方法,正是采取了刘焯的计划。然而,这几位先辈还是都被带“偏”了,他们误以为:日晷影差与两地距离是成正比的。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日晷 结构图

好在,僧一行等人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已得出了“凡日晷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的结论。为此,僧一行乃“修大衍图,更为《覆矩图》,自丹穴以暨幽都之地,凡为图二十四,以考日蚀之分数,知夜漏之短长”,从而为当世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场理论的“革新”运动。

由此可见,僧一行的“大地测量”虽然不是直奔子午线而去的,但他的确得出了“北极高相差一度,地面距离相差351(唐)里又80(唐)步”的结论。

按唐制,一个周天为365.25度。既然已求出了子午线的一度,那么只要再乘以圆周的度数,地球周长便迎刃而解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僧一行自始至终都未曾踏破这临门一脚,这又是为什么呢?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埃拉托色尼,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

三、中国是如何错过这一机会的?

显然,僧一行尽管实测出了子午线,但他本人只是发现了这种规律,并没有意识到子午线的存在意义。这是因为:古代天文学中尚未出现明确的地球概念,以致于世人不知道,地球其实就是个“球”。

而埃拉托色尼当年能估算出地球周长,便是受到了“地圆说”思想的指导。当时,他们已通过极高变化这一现象,联想到了地球的球形状态。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浑天说示意图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反观中国古代,却陷入到“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中,要么认为“天平地平”,要么认为“天曲地曲”或“天地之间有一方为曲”。

此外,“浑天说”中的一个分支曾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这种说法显然更接近“地为球形”的事实,但可惜的是,它主要解释了天体形状,并未进一步说明大地形状。

及至元代,阿拉伯人札马鲁丁才将“地圆说”传入中国;到了明初,吴伯宗还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翻译到了国内,可“地圆说”仍未引起较大反响;直到晚清时期,国内才逐渐认识到“地球”的概念,但也更多是出自于政治上的考量。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上图_ 地圆说表述图

这个事实虽然让人惋惜,但僧一行的“大地测量”,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他虽未曾测算出地球周长,但却真正打破了“寸差千里”的谬论,并对当时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怪,英国学者李约瑟会将此次测量活动称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周髀算经》《隋书》《中国通史简编》《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关于张遂(僧一行) 的子午线测量》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2023-05-27
  •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2023-05-27
  • 五四运动领导者 五四运动领导者和主力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2023-05-27
  • 诗圣是谁的称号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2023-05-27
  • 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2023-05-27
  • 先东汉还是先西汉(历史上先东汉还是先西汉)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2023-05-27
  • 金代皇帝列表 金代历代帝王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2023-05-27
  • 榆关是现在的哪里 榆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2023-05-27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