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来源: 2022-11-27 22:51: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谈及三国,世人常说“魏蜀吴”,而非“吴蜀魏”或“蜀吴魏”。翻开《三国志》也能看到,《魏书》位居首册,接着是《蜀书》,最后才是《吴书》。这显然受到了曹魏正统观的影响。奇怪的是,曹操生前未曾称帝,却位列《魏书》第一;而已经建国称帝的刘备、孙权

谈及三国,世人常说“魏蜀吴”,而非“吴蜀魏”或“蜀吴魏”。翻开《三国志》也能看到,《魏书》位居首册,接着是《蜀书》,最后才是《吴书》。这显然受到了曹魏正统观的影响。

奇怪的是,曹操生前未曾称帝,却位列《魏书》第一;而已经建国称帝的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中屈居第二。难道,这也是因为曹魏正统观的影响吗?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一、《三国志》所见正统观

陈寿作《三国志》时,的确尊魏为正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陈寿把蜀汉国号改了。刘备乃至整个蜀汉政权,从未说过他们建立的国家叫做“蜀”。刘备自云于“建安二十六年”建国,是为“继承汉室”,故其国号仍为“汉”。

这是刘备集团名义上的正统,但被陈寿给“否决”了。因为他生活在西晋年间,要为当朝统治者考虑。须知,西晋之位得于曹魏,而曹魏之位又得于东汉。因此,如果蜀汉以“汉”为国号,那便分润了东汉王朝的部分正统。这样的话,便显得曹魏得位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曹魏若得位不正,西晋也就“歪”了。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无奈之下,陈寿只好改“汉”为“蜀”,甚至用“先主”来代称“汉昭烈帝”。这是他招致后人攻讦的一个重要“槽点”,翻开《三国志集解》就能看到,不少学者对陈寿此举都颇有微词。

金元时期有大儒郝经,先“喷”为敬:“晋平阳侯相陈寿,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僭伪。于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论议,皆失其正。”

除此之外,《三国志》所见体例、称呼、纪年等细节,皆能看到曹魏政权的正统性。

比如,曹魏皇帝为帝王世纪,但吴蜀皇帝却只是传记;又如,三书皆以曹魏年号为标准,刘禅登基后,便以“魏黄初四年”纪年;还有上文提到的称谓,曹操为魏武帝、曹丕为魏文帝,而后又有明帝、少帝;反观吴蜀两国,却只有先主、后主、吴主、三少主等等。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孙权题跋像

那么,刘备、孙权分别在《蜀书》《吴书》中位居第二,是否可以理解为:他们要为曹魏正统观“让路”呢?

窃以为,这两件事或许有些小关联,但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理由很简单,陈寿若真想让孙刘给曹氏让位,干脆合三书为一体,将吴蜀两国人物统统编入《魏书》里面算了。到那时,刘备、孙权可为一诸侯,列为传记;至于他们麾下诸多臣子,便不论地位高低与否,须统统附在各自主公的传记下。

但陈寿并没有这么做,他所著《魏书》《蜀书》《吴书》,乃是独立成书,彼此之间其实是并列关系。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二、陈寿的良苦用心

历史上,《三国志》在成书后的数百年内,一直以《魏志》《蜀志》《吴志》的面目示人。

成书于五代时的《旧唐书》,便将《魏书》与《蜀书》《吴书》分别列入了“正史类”与“编年类”中。这种分法虽然不妥,却也证明了三家史书的确独立存在,互不影响。

直到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合为《三国志》,才有了后面的《魏书》、《蜀书》以及《吴书》的排列顺序。理由也很简单,曹魏政权毕竟占据中原之土,实力最为强大,还是通过“禅让”完成嬗代的。

这并非是陈寿的用意。实际上,他的良苦用心,便体现在三书的并列上。

要知道,碍于司马氏的统治地位,陈寿不得不尊曹魏为正统;但对于曹、刘、孙三家帝王,他仍是采取了统一的编排方式和体例。《先主传》《吴主传》虽名为传记,但其体例与内容,却是对标《武帝纪》而存在的。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黄巾起义

更加重要的是,刘备、孙权之所以在《蜀书》《吴书》中“屈居”第二,也是为了“服务”陈寿三书并列的逻辑。观《三国志》叙事,可知它起于黄巾起义,接着是诸侯割据一方、群雄逐鹿中原,而后三分天下,终至西晋一统。

魏、蜀、吴三国,皆是从汉末乱世发家,进而建立国祚。先有曹操,后有曹魏政权;先有刘二牧,后有蜀汉政权;先有孙破虏讨逆,后有东吴政权。在陈寿的叙事“大纲”下,魏、蜀、吴三家之正统,皆源自于东汉(见下图)。

由此可见,若刘备、孙权直接位于《蜀书》《吴书》第一,那蜀、吴两国的建国道路,便与东汉王朝直接割裂开了。若真如此,岂不恰好证实了蜀、吴两国得位不正?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在陈寿的叙事“大纲”下,魏、蜀、吴三家

三、刘二牧何以在刘备之前?

三书之中,蜀国比较特殊,需要单独说明。

众所周知,曹丕承袭曹操爵位、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可唯有刘备与刘璋,是敌对关系。后者对于前者而言,算是“驱除人物”。

什么是“驱除人物”?

见于《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总之,帝王在建国道路中解决掉的对手,都可以统称为“驱除人物”。如窦建德之于李渊、陈友谅之于朱元璋。

纵观魏吴两国,袁绍、袁术、吕布等人,是曹魏的“驱除人物”,刘繇、士燮是孙吴的“驱除人物”,他们虽然在《魏书》《吴书》中名列前茅,却无法高于帝王;反观刘焉、刘璋父子,身为“驱除人物”,竟然在刘备之上。是以,难免会有人觉得这样安排不合理。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魏书

卢弼《三国志集解》引《史通·编次篇》曰:“陈胜、项藉见编于高祖之后,隗嚣、孙述不列于光武之前,而陈寿《蜀书》首标二牧,次列先主,以继焉、璋,岂以蜀是伪朝,遂乃不遵恒例?”

那么,陈寿是故意给刘备“上眼药”吗?

显然不是。上文已经提到,这样安排可证明蜀汉政权来源的合法性。此外,不妨再看看陈寿在《三国志·刘二牧传》中的点评:“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於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於不免其身,而庆锺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

这里提到的典故,名为“庆钟二主”。秦末大乱,许负为薄姬相面,称其子(汉文帝刘恒)将来能做皇帝,魏豹闻言,便纳薄姬为妾;西汉末年,又有刘歆听信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遂更名为刘秀。

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曹操居《魏书》第一,为何刘备孙权却在《蜀书》《吴书》屈居第二

上图_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结果,魏豹横死、刘歆自杀。至于当初那两条“预言”,虽然成真,却并没有应验在这两个“冒牌货”身上。有意思的是,刘焉与他们二人有着相同经历。

据《三国志·刘焉传》记载:“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这般看来,陈寿引“庆钟二主”之典,不仅讽刺了刘焉、刘璋父子“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丑态,更是暗指“天命”终究归于蜀汉。所谓“益州天子气”,即是应验在了刘备身上。

如此看来,身为西晋臣子的陈寿,能做到这一步,已是他能为故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志集解》《“<�三国志>多回护”说辨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2023-05-27
  •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2023-05-27
  • 五四运动领导者 五四运动领导者和主力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2023-05-27
  • 诗圣是谁的称号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2023-05-27
  • 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2023-05-27
  • 先东汉还是先西汉(历史上先东汉还是先西汉)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2023-05-27
  • 金代皇帝列表 金代历代帝王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2023-05-27
  • 榆关是现在的哪里 榆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2023-05-27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