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 年,英国同时进行了两场战争。在远东,包括英国军队在内的八国联军以“保护使馆”的名义入侵领土广袤、人口众多的中国。清朝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战争结果也自然毫无悬念可言。次年,腐朽的清王朝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英国仅战争赔款就获得约5062 万两白银。这段史实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有详细讲述,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管学生们喜欢不喜欢,课本的枯燥结论还是相当精准和严谨的。
很遗憾,这件在中国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世界史中却相对不那么重要,并未在历史进程中掀起波澜。
那时英国人关注的焦点在距离北京1.2 万多公里的非洲南部。由白人殖民者建立的两个小小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布尔共和国,总人口不到50 万,居然将45 万英国军队(含正规军、本土志愿军、殖民地军队和南非地方军)打得损兵折将。本来以为将是场“ 下午茶”式的军事行动,最后变成了血腥残酷的全面战争,英国总共支出军费2.2 亿英镑。如果按1900 年1 英镑可兑换6.43 两白银计算,《辛丑条约》支付给英国的赔款不过787 万英镑,只有布尔战争军费的3.5%——勉强够上零头。
当然,英国凭借强大的国力,最后在消耗阶段还是拖“死”了布尔人。就算花钱如流水,对头号强国而言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问题在于全世界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不可一世的不列颠尼亚女神不过是外强中干的“弱鸡”而已,面对封建时代和前工业时代的军队尚可一战,一旦对手也掌握了先进的武器、具备高超的战斗素质并建立了新式战争体制,大英帝国的陆军似乎也不过如此。于是秉承“光荣孤立”政策的英国也只好放下身段,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选择盟友,甚至连原来根本瞧不上眼的日本也成了拉拢对象。另一方面,野心勃勃的德国蠢蠢欲动,萌生“彼可取而代之”的大国冲动。于是所有人预想的“黄金时代”在14 年后以“世界大战”告终,运行百年之久的殖民体系也终究分崩离析。
布尔战争直到现在都还是西方历史研究的热点,也许人们都很好奇,一伙“土包子”是如何将高贵的“女神”拉下神坛的呢?
(上图)不列颠尼亚是代表英国的拟人化女神。她头戴战盔,手持盾牌和三叉戟,简直就是波塞冬和雅典娜的超强合体,一副不可战胜的模样。
1899 年10 月9 日,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首先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政府在48 小时内做出如下承诺:第一,英军应立即撤离布尔边境;第二,已抵达南非的增援英军应撤离;第三,正在途中的英军不得在南非的任何港口登陆。否则即视为英国“正式宣战”。如果把这份公告的相关方换成巴拿马战争前的巴拿马和美国,地点改为拉丁美洲,读者大约就更能体会“不自量力”的内涵了。时任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和殖民大臣张伯伦(Chamberlain)听到这个消息都大大松了口气。既然是布尔人抢先发难,发动战争的罪名可就怪不到英国头上啰,取得公众支持应该顺理成章。至于是否能取得胜利,首相大人想都懒得去想,这种“小事”交给前线司令官就行了,一目了然的问题何须自己去费心?10 月11日,英国政府任由最后通牒到期,除了掩饰不住的鄙夷外,什么答复也没有。
虽然表面上英国人是被动应战,其实他们早就开始准备战争了。“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绝非依赖“以德服人”,而是赤裸裸的“以武治人”,英国早就深谙此道。3 天后,一支2 万人的远征军在总司令雷德弗斯·布勒爵士(Sir Redvers Buller)的率领下,从南安普顿港起航,趾高气扬地远赴南非。离别仪式十分感人,人们群情激昂,高唱着《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就连王储,将来的爱德华七世也从白金汉宫赶来送行。
布勒出生于英国老牌大贵族家庭,伊顿公学毕业后从军,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著名的加拿大红河远征。1878 年,他就曾在南非服役,在第9 次开普边境战争和祖鲁战争中表现出色,并因作战勇敢而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样一位资历、威望和血统都无懈可击的人无疑堪当此重任。布勒对自己的能力也无比自信,据说当他看过了远征军的组成序列后,牛哄哄地说:“很好,如果这样还不能获胜,就把我踢走算了。”不过布勒近20 年来一直在白厅处理行政事务,远离部队和实战已久,对日新月异的新战术不免生疏,好在英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司令官只要声望足以服众就行了。舆论普遍认为只要6 个月,甚至在圣诞节之前就能结束战争。
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报,远征军登船后在长达两周的时间里完全与世隔绝,对南非的战况自然也一无所知。可是全军,包括战地记者们都猜测布尔人在远征军登陆前就会被驻守在南非的英军击败。一想到这个无聊的可能性,军官们都郁郁寡欢,只好与跟船而来的平民开“既健康又有趣”的军民联欢化装舞会。布勒本来就少言寡语,此时更是阴沉着脸天天在船上散步。当年在祖鲁战争中,他曾与布尔人并肩战斗过,对这个敌人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布尔人虽然勇猛,但毕竟小国寡民,若航行速度还不加快,真有可能让目前的实际战地指挥官佩恩·西蒙斯(Penn Symons)和乔治·怀特(George White)占得先机。
10 月29 日,远征军碰到了刚刚离开南非的一艘蒸汽船。双方立即扯着嗓子喊话,无奈距离太远,蒸汽船只好竖起一块板子,言简意赅地写了三句话:
布尔人被击退。
三场战斗。
佩恩·西蒙斯战死。
英国人震惊了,竟然有一位将官牺牲,想必战斗激烈异常;随后又颇为沮丧——被击退的布尔人会不会提出停战呢?答案很快就在次日揭晓。远征军安全抵达开普敦的桌湾(Table Bay)后,得知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远征军在庆幸之余不免有些黯然神伤,因为英国军队的损失太惨重了,很多优秀的军官命丧黄泉。说好的“愉快旅行”和“下午茶”呢?这场战争显然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作为彼时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几乎事无巨细;布勒也在等待更多部队集结,于是远征军团需要在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休整一个多月才能开拔向前。两位分别来自《曼彻斯特卫报》和《晨邮报》的记者决定离开主力部队,只身奔赴位于纳塔尔(Natal)地区的莱迪史密斯(Ladysmith)前线采访。自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位战地记者威廉·拉塞尔(William Russell)后,大英帝国军队中就总是少不了记者的身影,他们甚至比真正的军人更加勇敢无畏。而且这些记者往往都是出身上流社会的贵公子,军官们也依仗他们为自己美言,因此战地记者在军队中的待遇和地位相当高。
两位记者乘坐的火车在小镇埃斯特科特(Estcourt)不得不停下了车轮。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布尔人已将莱迪史密斯团团围住,大批英军困在城内亟待救援。虽然埃斯特科特尚未遭到敌军进攻,但在这两座城镇之间已经布满了布尔骑兵。埃斯特科特只有区区 2300 名官兵驻防,随时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当时从埃斯特科特到莱迪史密斯的铁路尚未被布尔人破坏,也许他们计划保留这条运输线日后为己所用吧。正好英国人手中有一辆装甲列车,于是英军指挥官不时派遣列车随同骑兵侦察部队出城,打探敌军动向。这是个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了。
装甲列车看上去威猛强悍,平日进行治安巡逻,吓唬老百姓也许很高效;实则异常笨重,只能沿着固定线路前进或后退,毫无机动可言,面对神出鬼没的布尔骑兵就不好使了。敌人只要破坏一座桥梁或涵洞就能轻松令其动弹不得,里面的英军就只有挨枪子的份儿。
英国军队和丘吉尔的命运类似,在1899 年年底至1900 年年初的布尔战争初期,刚一上阵就被打了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而这场看上去完全不对称的战争以完全出乎意料的剧情拉开大幕,令全球观察家大跌眼镜。要说这英国人和布尔人都是白人,按常理不是应该合起来欺负黑人土著吗?怎么反目成仇呢?这故事呀,还得从250 多年前说起。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52》
当年,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定下取经大计之后,责成观世音菩萨分管此事,当她下山去寻取经人的时候,路过玉真观,曾对金顶大仙说,取经人大约两三年就能到灵山,结果却花了十四年时间,整整超出预算十多年。最后连金顶大仙都说,观音菩萨骗了他。按照观音菩萨的法力推测,她不可能详情>>
清朝的和珅可是大大的有名,那就是世界第一贪。可惜当年也曾是个孤儿,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小时候就和弟弟何琳寄人篱下,整天看继母和别人的脸色行事,而且早期仕途不顺,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来因为机缘凑巧,才与皇帝结缘,不想一步登天,从此在皇帝身边效力,后来呢,详情>>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l详情>>
在弱肉强食的中国封建社会年代, 战争成了各路霸主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的最有效手段。无论是华夏大地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吞并之战,或者是对抗他国敌对势力的侵略之战,亦或者是开疆扩土的远征之战,战争都在用它独特的方式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而每一次战争都在历史篇章里书写下了浓详情>>
江户时代,以儒教为媒介所进行的思考是留给日本人的精神遗产,虽说不是全部,但首先是或基本上是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日)相良亨随着幕藩体制的确立,德川政权得以巩固,和平的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详情>>
说道秦桧,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陷害岳飞的侩子手,是一个奸臣,那秦侩究竟是如何陷害忠良岳飞的呢?下面让小编与你一起了解一下当时事情发生的经过。 宋军正要渡河,乘胜追击,却受到宰相秦桧(huì)的阻挠。秦桧鼓动宋高宗与金人议和,并以宋军立即撤军作为议和的详情>>
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公孙轩辕历来为后世所敬仰,传说中的黄帝不仅一统华夏众部落,而且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 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不仅如此,后世的道家也视他为道家先祖,道家亦被称为“黄老之术&rd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