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也许永无答案,因为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历史之中。
在太多人眼中,历史是天堂,是弥补现世情感缺憾的兴奋剂,所以他们永远用抒情的语调追忆过去;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历史是信仰,是命运,是必然性的产物,所以他们努力在寻找一个逻辑脉络,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一切。
于是,历史被“附魅”了。原本平平淡淡的事实,被人为拔高,草根成了伟大,平凡成了不朽,功利主义成了理想主义。永远有神话,便永远有无法挣脱的命运,这是一个民族的哀与痛:历经千年的苦苦挣扎,她始终未能真正超越宿命,始终未能彻底地解放自己。
翻开《这个天国不太冷》,令人惊叹的是,它为我们拆穿了太多神话的底牌。比如笼罩在创业之上的浪漫面纱,我们以为创业总是天真无邪的,然而,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等从一开始就在明争暗斗,洪秀全之所以被接受,因为他是一个符号,他充满空想,可以用来号召,他缺乏实践能力,是最容易被架空的“老大”……这一切,为后来的纷争埋下制度原罪。
太多的个人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每个人都想从中捞一票,在盛大的假面舞会上,有多少人信息被遮蔽?作为后人,我们所看到的,真的是事实吗?
这就是历史,它被太多次兴叹,被太多次经验教训,被太多次古为今用,被太多次影射与装饰。所以,陶短房才会说:要精英社会,不要精英主义。
陶短房这个响当当的名头,来得有点偶然,那年他刚结婚,正为房子发愁。
在上海,混历史论坛混出了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ID转型成为写手,陶短房也有了《这个天国不太冷》,这是一本能让人从头笑到尾的书,揭示了一个时代的辛酸与荒唐。
历史学者陶短房专访
孤证不立,不要迷信任何口碑,除非它得到其它有力的旁证。
太多的历史
是人造的
我是南京人,生于1970年,祖籍在皖北,那里是捻军的故乡,新中国成立前1年,我们家和很多穷乡亲逃荒来到南京。
我从小就听过很多“捻子”的故事,既有“闹捻子”的,也有“打捻子”的,捻军和太平军关系很深,顺带就了解了不少太平军的掌故,在当年,太平天国是显学。
印象最深的,是说凤阳的“大捻子”张龙,评书里把他传得神乎其神,说他有东宫和西宫娘娘,东宫娘娘叫蔡小姐,武艺高强,上房如履平地。抗战前几年,有个说书的在凤阳说这段故事,当场站起个老太太,大喝一声:“胡扯,根本没这回事。”那说书的不服气,说他这段书传了两代了,怎么可能错?那老太太大怒,说:“我就是蔡小姐,我这么小的脚走路都不稳,怎么可能上房?”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去皖北采风,在凤阳文史馆还看见过这段记载,这个给我一个教训,就是孤证不立,不要迷信任何口碑,除非它得到其他有力的旁证。
真正开始对太平天国历史感兴趣,大概是1975年到1976年之间,具体哪年记不清了,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太平天国是“ ”,那是洪秀全生造的一个字,表示王在“ ”中。
巧遇
罗尔纲先生
那年我6、7岁,那时南京小孩子都爱玩一个游戏,叫太平天国,其实就是石头、剪子和布,谁赢了就在地上画一笔,谁先写完“太平天国”四个字,谁就赢了。那天在瞻园门口,我看俩大孩子在玩,其中一个写完说赢了,我说他输了,因为他写的是“国”, 而太平天国是“ ”,那是洪秀全生造的一个字,表示王在“ ”中。
两个大孩子恼羞成怒,把我胖揍一顿,这时罗尔纲先生出来了,瞻园以前是东王府,后改建成太平天国博物馆,太平天国研究会在此办公。那时文革还没完全结束,罗老见我这么小,居然知道这个典故,引起了他的注意。其实,那也是我从居委会的学习材料中偶然看来的,当时居委会里有很多老右派,不懂的问他们就全知道了。
这次巧遇是我和太平天国缘分的开始。后来我和罗老断续有通信和见面,他给我很多帮助。
我本想学历史,但要政治和英语过关,可我从小学法语,英语不行,只好不了了之。
因为语言
没能成内行
我一直想学历史,但没学成。我9岁时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被分配学法语,以后初高中都是学法语,高考也是考法语,想不学都不行。大学毕业后,我想报考上海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拿了论文和刊发稿去,他们很感兴趣,说专业免考,只要政治和英语过关即可,可我从小学法语,英语不行,只好不了了之。张鸣先生说:你生早了,现在其他语种也能考历史研究生了。可我这岁数,也不可能再回校园了。
罗老安慰我说,社科和自然科学不一样,有良好的研究方法,不学专业一样可以搞研究,我最尊敬的两位长者,罗尔纲先生是学哲学的,王庆成先生是学财会的,他们都是从外行成为大家的,看到他们,我也就释然了。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研究。以后移民国外,也没放弃。
对于太平天国的历史,从清末开始一直被各种影射史学左右,为了当时需要,肆意歪曲。
真伪难辨的
太平天国史
太平天国的研究曾如日中天,上世纪90年代初起,又跌入低谷。
对于这段历史,从清末开始一直被各种影射史学左右,为了当时需要,肆意歪曲,比如梁启超、高天梅为“激发民气”,就伪造过石达开遗诗,如影响最广的“我志未酬人犹苦,欲凭赤手拯元元”。
辛亥革命前后,为弘扬革命精神,开始大力推崇太平天国,因为革命党反清,太平天国是敌人的敌人,自然被认为是盟友,且确有太平天国后人参加辛亥革命,于是,太平军被现代化了,推崇民主、男女平等、平均地权等革命党的纲领,被安到洪秀全的头上。
对太平天国,国民党一直比较矛盾,一方面,正面褒扬太平天国是孙中山的主张,不好违背;另一方面,又不愿直面农民革命。于是一边是蒋介石出版《曾胡治兵语录》,推崇曾国藩;另一边白崇禧修亭子纪念石达开。
以后不同左派为争夺话语权,进一步歪曲历史,到戚本禹搞《李秀成评传》,则完全成了恶作剧式的作伪和比附,无非是借历史研究之名,为政治运动制造影响,这就让太平天国史成了谣言和影射史学的重灾区。
最近几年,因憎恶暴力,人们又走向另一面,负面意见较多,一些学者将其视为邪教。
我们总在说谎,狂热吹捧太平天国和狂热抨击它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殊途同归。
春秋笔法
造就了谎言惯性
为什么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几度沉浮,真伪难辨,成了时评家遮人耳目的道具呢?
这与太平天国的影响分不开,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建立了特色鲜明的政体,留下丰富的出版物、文书、口碑和记载等,可以说,任何一种主张、评价,如果不采取科学的历史方法,戴着有色眼镜去找,都能找到“一手资料”。
就像李秀成口供,同样的7万字,罗尔纲看到诈降,郦纯看到变节,范文澜看到革命家本色, 而戚本禹看到投降派面目。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有人看到“脱离农民崇洋媚外”,有人看到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有人看到可贵的进取精神,而有人却看到权术迷的异想天开……总之,带着结论去找论据,结果必然是偏颇的。
中国人有时评传统,借古讽今是通例,所以历史总在被重新发现,这成了精英知识分子的惯性,他们总觉得老百姓是蠢蛋,需要替他们思考、下结论,所以绝不满足于叙述历史本身,而要代为剪裁、代为思考和评论,而且唯恐自己的越俎代庖被发现,索性连历史素材一并修改了,好让读者看上去就是自己说的那么回事。
更讽刺的是,太平天国自己就喜欢这样做,洪仁玕说过,扬雄死于西汉被写成王莽大夫,是值得推崇的春秋笔法。洪秀全为抬高自己,干脆连古代的帝王称号都取消了,唐太宗成了唐太侯,梁惠王被称为梁惠相。清军也差不多,根据《钦定剿平粤匪方略》里歼“敌”总数,中国人死几回都不够。
我提倡说历史,而非评历史,我所希望大家逐步摆脱这种谁站在谁一边的思维定式。
走向明天
须抛弃精英主义
太平天国的困境,很多是我们文化的困境,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存在,比如我的书出版后,支持太平天国和批评的人都有人说,我的书是站在他们一边的,事实上我没有站在任何人一边,我只站在了历史的一边而已。
我的感觉是,国人还没学会与异己共存,还没有学会让别人说话,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学会了这些,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常识,迷局就解脱了。
现实的问题是,很多意见不同的人感觉压抑,很容易走向极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最不允许批评,结果被黑暗吞没,成了黑暗的一部分,这就是二元论的延续,仿佛不是黑的,就必然是白的。近来历史读物流行,我感觉这种风气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因流行而增强了,因为这种简单逻辑虽然不准确,但吸引人。
黄仁宇先生那个著名的比喻,即历史的三峡,近代史的中国无数次接近了它,但一直未能去的突破,我认为,要超越这一难关,有赖民族智慧的整体提升。这就要我们彻底摆脱精英主义思想,树立精英社会的理念。只有全社会精英化,实现思想的兼容并包,才能彻底摆脱非此即彼、非王即寇的历史轮回,否则悲剧必然会一次次重演。
所以我提倡说历史,而非评历史,我所希望的,就是从自己做起,大家逐步摆脱这种谁站在谁一边的思维定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