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司马光并不迂腐 认为无行政能力的清官是“坏人”

来源: 2022-11-19 08:49: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司马光画像民间有一句俗话“官下两个口”,一口管自己,一口管别人。其实这是在说官员的基本素养,才行得兼济。管不住自己和管不住别人一样,对于官员来说,都是一种失败。后人有“迂腐”一说,指得就是以文士出身的官员们,自律有余,却办事不力,俨然坏

司马光并不迂腐 认为无行政能力的清官是“坏人”司马光并不迂腐 认为无行政能力的清官是“坏人”

司马光画像

  民间有一句俗话“官下两个口”,一口管自己,一口管别人。其实这是在说官员的基本素养,才行得兼济。管不住自己和管不住别人一样,对于官员来说,都是一种失败。后人有“迂腐”一说,指得就是以文士出身的官员们,自律有余,却办事不力,俨然坏人了。汉元帝时期的贡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贡禹(前124—前43),字少翁,通晓儒家经学。《通鉴》的说法是“明经洁行”,有学问有品行。班固作《汉书》,将他和王吉,与高士薛方等人同列《汉书》卷七十二,显然是当逸民看待。

  王吉字王阳,贡禹的好朋友。班固说“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白寿彝解释为:“这是说他俩取舍相同。”我支持这个看法。神爵元年(前61),王吉上疏汉宣帝,言节奢示俭。后来贡禹出仕汉元帝,谈得最多的,也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初元元年(前48),汉元帝获知王吉、贡禹二人的名声,便征来用。不料王吉走到半道就死了,元帝便委贡禹以谏大夫一职。贡禹是儒者,元帝亦好儒,脾性对在了一起,于是“上数虚己问以政”。贡禹也不客气,大谈节俭的重要性。什么乘舆、服御、器物,该减省多少,宫女该减裁多少,厩马该减掉多少之类。元帝说有理有理,即刻按他的意思去办。

  按理说,贡禹劝元帝要严禁公车私用,严格执行“四菜一汤”,这本是件好事啊。骄奢淫逸,亦足以亡国。君看西晋初年,那是奢侈得眼圈都红了,所以乱了。而司马光本人也经常劝宋神宗要厉行节俭,要开源赚钱,更要节流省钱。可是,司马光在“臣光曰”第34篇中,却将贡禹骂得狗血喷头,原因何在呢?

  汉元帝好儒好得相当仁弱,换言之,就是懦弱,没手段,做事优柔寡断,没主见,以至后来出现佞臣弄权的局面。这是元帝一朝的主要毛病,也是大毛病。西汉由盛而衰败,成、哀之际,外戚与宦官,轮番作贱,均是元帝控制不了局面的遗患,元帝的这个软包脾气得负全责。

  可是贡禹放着这个急务不去谈,却去大谈元帝感兴趣的、本已做得很好的、不用别人提醒也能够做到的“恭谨节俭”问题。相当地跑题了,所以纵然贡禹后来进言也多,但多不切实际,于世道习俗无补。

  所以司马光认为,给领导出谋划策,必要从最棘手的问题入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这才是“忠臣事主”的本份,也是本事。所谓“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而给领导提意见,则当指出其做得不对的地方,或者有缺失的地方,这样才所有裨益。可是贡禹没有这样做,实有负元帝的期许。于是司马光痛批说:如果贡禹之智不足以了解时局,他就不配称一个贤者;如果贡禹懂得急务之所在却闭口不说,那贡禹就是罪大恶极。

  话很重,但有理。元帝践位之初,是想有所作为的,不然不会数次找贡禹征求意见,然贡禹没有给元帝这样的机会。贡禹之所以闭口不谈,正如司马光所说,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不敢触及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只好捡拾鸡毛蒜皮来充数;二是其智不足以了解时局。

  关于这二点,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应是后者。也就是说,贡禹之智,不足以支持他看透未来的局势。元帝刚践位,他的大权要旁落,只是初现端倪,非上上之智者,确是不易晓得。自知本难,何况知人知世。而据史料,贡禹也仅有自知。

  元帝提拔贡禹为光禄大夫不久,他本人即提出辞职,说自己年已八十一岁,血气衰竭,耳不聪,目不明,难以任职,是个“素餐尸禄餐朝之臣”,要求退休还乡。元帝不同意。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六月,贡禹被提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班固评他说:“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这个评价相当中肯,点了这类人的死穴,而不单单是贡禹。

  我想起孔子评点孟公绰的话。孟公绰是鲁国的大夫,很清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孔子说他做大夫手下的家臣可以,却不可以亲自出来做大夫,因为胜任不了。元帝缺知人之明。

  司马光评贡禹,大概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身为官员,仅是一个好人,不但不够,且还有机会沦为“坏人”,因为好人同样也会坏事。好人要好得有能力,其智足以办事惩奸,于社稷苍生有益,这才称得上贤者。

  附:臣光曰34: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通鉴》卷28)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什么)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2023-05-27
  •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2023-05-27
  • 五四运动领导者 五四运动领导者和主力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2023-05-27
  • 诗圣是谁的称号 诗圣是哪个诗人的称号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2023-05-27
  • 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2023-05-27
  • 先东汉还是先西汉(历史上先东汉还是先西汉)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2023-05-27
  • 金代皇帝列表 金代历代帝王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2023-05-27
  • 榆关是现在的哪里 榆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2023-05-27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