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连齐国国君的女儿,都会碰到不容易嫁出去的情况。比如说,齐僖公的女儿文姜。
我们知道,当然对贵族妇女的称呼是这样:后面这个姜,是他娘家的姓,前面这个字儿呢,则往往是跟着老公来的。比如说,郑武公的老婆,就叫武姜;卫宣公的老婆,就叫宣姜。
但是这个文姜的文字,和他老公可没关系。——后来她老公是鲁桓公嘛,人也没叫桓姜。文,就是说因为她特别有文采,是个美女作家型的人物。
有一回,齐僖公看中了郑国一个公子,叫公子忽。就跟公子忽说:“我闺女嫁给你,你是愿意啊,还是愿意啊?”
老头非常自信,心想我闺女这么好,这事还能不成吗?哪里知道,公子忽一听,您闺女,嫁给我?嘿嘿嘿……“你们齐国是一大国,我们郑国是一小国,大国小国,不般配。”
当然,他这是客气话,照后来鲁国人的看法,他拒绝其实是因为觉得这个媳妇儿不靠谱。反正这事儿是黄了,后来,这位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但是,嫁给鲁桓公之前,她跟她的哥哥,也就是后来齐襄公,两个人已经好上了。
她嫁到鲁国之后,兄妹俩关系也没断,所以齐鲁两国之间的元首级外交会议,就成了他们兄妹俩幽会的机会。这一回,鲁桓公夫妇到齐国进行国事访问,兄妹俩又幽会,这回事情败露了。于是鲁桓公就跟文姜大发雷霆。——而历史的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武大郎捉奸,是很难有好结果的。
文姜挨骂之后,就去跟齐襄公哭诉,齐襄公一听还火了:“我们兄妹两个的事情,你凭什么过问呐?”于是把鲁桓公喊过来:“喝酒!干呐,交情深一口闷!”结果把鲁桓公灌得酩酊大醉。“哦,鲁侯醉了是吧,彭生,扶鲁侯上车。”齐国一个大力士,叫公子彭生,上来扶鲁桓公上车的时候,用力夹了一把,肋骨全部夹断,鲁桓公就这么给弄死了。
——当然得说明,这只是顺带一说,文姜不能代表广大的齐国女性哈。总之,齐国女性能歌善舞,举止优雅,谈吐得体,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很难比的。
泰山那边,鲁国的情况和齐国就完全不一样了。传说,周公是西周那一套庞大的礼乐制度的制定者,作为周公的子孙后代治理的国家,鲁国至少在理论上,还是坚定不移的贯彻这一套礼乐的。旁的国家的人到鲁国来,听听据说是周人创业时代就流传下来的高雅音乐:“岐山的天,是明朗朗的天,岐山的人民好喜欢……”往往也要赞叹一句:“周礼尽在鲁矣。”
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孕育得出孔子这样的人物。
在鲁国,不但男人知礼,女人也懂得要无微不至的贯彻礼。鲁宣公的女儿,嫁到宋国,才七年,老公宋共公就死了,之后她守寡三十年。一天夜里,宫里失火,烧到她的住处了,她说女人夜里不能出门,“不见傅、母不下堂”,但是结果她的保姆到底也没来,她就给活活烧死了。
又有一位寡妇,死了老公,又死了儿子,不免常常啼哭。但是你听她哭哭哭,一哭十几年:白天哭老公,晚上哭儿子,白天哭老公,晚上哭儿子……绝对不带差的,从来也没有发生过晚上哭老公,白天哭儿子的情况。
这是因为周礼当中有条规定,叫“寡妇不夜哭”。晚上躺在床上哭老公的话,给左邻右舍听到,他们要议论的。——鲁国人民还就特别的八卦,这不奇怪,规矩越大,人私下里就越八卦。“大半夜的,哭什么老公啊?是不是想男人了?”然后就推论你守寡也守不长。所以晚上只能哭儿子,那儿子晚上已经哭过了,老公就留到白天哭。
可能是因为前面讲的鲁桓公的悲剧,鲁国的风俗还讲究老公不许陪老婆回娘家。如果发生了这种事,就叫“双行匹至,似于禽兽”。男的陪老婆回娘家,这是禽兽一样的行为。
当然,周礼不仅是这些东西。前面已经讲了,就本质论,周礼是那个强调上下尊卑的封建宗法社会的社会秩序。在血淋淋的政治斗争面前,礼在鲁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常常也显得很无能为力。所以搞得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很困惑,“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而行事何其戾也?”拱手鞠躬,这个礼貌大家是讲的,可是阴谋暴力的事,鲁国人也一样没少干哪?
但是也不要以为礼所宣扬的道德感全然没用。还是楚汉相争时候的事,项羽乌江自刎之后,他的地盘都投降了刘邦,只有鲁地不肯投降。不但不投降,反而在重重包围之下,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的时候,还在学习研究先王的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这一下是把刘邦给震动了。他肯定觉得,自己的天下要想长治久安,需要的还是这样老百姓。刘邦本来不喜欢儒生,喜欢往儒生的高帽子里面撒尿。后来,他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这事儿肯定也是转变的原因之一。
下面把眼光转向河南。当年周武王的军队杀到商都朝歌的时候,带头开门投降的是纣的哥哥微子启,他也是第一代宋国国君。为了体现对投诚者的优待,周天子给宋定的级别是很高的。据说,周朝各国国君的级别是这样,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周公旦位望之尊,太公望功劳之大,都不过是侯爵,宋却是公爵。而且周天子把宋视为“宾国”,拿对待客人的礼节待他。
但所谓拿你当客人,一是尊重,另外一面说来也是生分。对宋国,信任恐怕是没有的。它的封地是商丘一带,这是四望平坦之地,无险可守。列国纷争的时候,宋国老是挨打,这个其实在他建国的时候就埋下伏笔了。
不知道是不是还保存着对殷商王朝的美好回忆,尽管国力并不强大,但宋国一直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国家,有点以维护国际和平为己任的意思。比如说,宋襄公也想称霸,——霸在当时没什么贬义,霸主的行为,不过是有点类似于美国式的国家警察,这个后面专门讲。比如说,春秋中后期,各国打得精疲力尽的时候,也是由宋国的大夫华元、向戌,先后来牵头,召开的和平大会。
宋既然是文明古国,对旧传统就比较看重。宋襄公图霸,因此当然得跟当时军事上的超级大国楚国打一仗,那个战争的过程,就是典型的例子。
宋国的军队已经排好阵型了,楚军渡河才渡了一半,人跟宋襄公说,咱们冲锋吧。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了,但队伍还没排好,人再跟宋襄公说,现在可以冲锋了吧?宋襄公说,还不行。
结果等楚军也列好队,那就没得打了,结果是“公伤股,门官歼焉”,宋襄公的大腿受了伤,他的近卫部队,也全军覆没。不久以后,他还就因为这个伤死了。
但饶是如此,人宋襄公可没后悔,他觉得我这是对旧传统旧道德的一种捍卫。他是这么说的: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古代打仗,有很多的规范。周礼五大块,吉凶宾嘉军,军礼是专门的一块。
“不重伤”,这字儿,念虫不念众。意思是砍你一刀,没砍死,不许再砍第二刀了,不然你可以喊:“非礼呀!”
“不禽二毛”,禽是通假字,通擒拿的擒。什么叫二毛呢?头发花白,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毛,这叫二毛。这是说打仗的时候要尊敬老人——当然也可见,如果谁上战场还挑染一撮白色的头发,这是非常可耻的作弊行为。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古代打仗,是不许占据有利地形的。找一片平坦开阔的地儿,公公平平的打。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是已经灭亡的殷商王朝的后代,所以宋襄公自称“亡国之余”。鼓声相当于体育比赛当中的发令枪,枪响了才许冲锋。大家队形都列好,要冲锋一起冲嘛。不然就是抢发了,重来重来。
——插一句,中学课本里就选了《曹刿论战》。其实那一仗,齐国人是讲礼的,相反鲁国这个礼仪之邦在曹刿的指挥下很无赖。齐国人开始敲鼓准备冲锋了,鲁庄公说那咱们也冲吧。曹刿说别,咱等等。
你想想,这个时候要是齐国人不管不顾,我管你鲁国人冲不冲,我就是往前冲,那怎么办?放心,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按照西周的军礼,你不冲我是不好冲的,只好我缩回去。然后我再敲鼓,你又不冲,我只好再缩回去。你想想,一百米比赛,你都抢跑两回了,状态能不受影响吗?这就是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国人就这么给阴了,——当然你也可以说,曹刿这叫“合理利用规则”。
回头还说宋襄公。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历来评价不一。贬斥的,则说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司马迁对他评价就不错,至今也还有人尊他为“仁义之雄”。对此,我这里不作评价,只是说,宋国人对旧传统是比较看重。
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鲁宣公二年,宋国的大夫狂狡和郑国的军队作战,郑国人掉井里了,狂狡就把自己的戟倒过来,戟杆伸给人家,把人家给拉了出来。结果那个郑国人一出来就对狂狡喊:“不许动!”就把狂狡给抓了,作了自己的俘虏。
鲁昭公二十一年,宋国的华豹,和晋国的公子城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了。这个时候就比谁手快了,结果,公子城刚刚“注”,华豹却已经“关”了。
注,是把箭刚摆好,关,是把弓已经拉满。公子城慢太多了,那就等着挨射吧,天幸,偏了,没射着。
公子城正想回射,没想到华豹动作太快了,他的弓箭“则又关矣”。这个时候公子城喊了一句:“不狎,鄙。”
这个狎,是更迭的意思。就是公平竞赛,一人一箭啊,你要是射连珠箭,那是很“鄙”的。鄙不是卑鄙,而是偏远,就是说你这是乡巴佬的作风。结果华豹还真就把自己的弓箭给放下来了。结果噗,就给公子城给射死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出其他国家的人不厚道了。占了宋国人的便宜,还要卖乖。还喜欢把这样那样的蠢人蠢事,给安到宋国人头上。很多故事,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只是原来没有注意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的国籍。
比如说,有一农民,看见草窼里窜出一兔子,嘣一下在树桩上撞死了。好,从此不种地了,每天蹲树桩边儿等兔子去。守株待兔,这农民哪国人?宋国人!
比如说,还有一农民,啧,这庄稼怎么长这么慢呢?咱给帮帮忙吧,就把这幼苗一根一根往起拔。揠苗助长,这农民哪国人?也是宋国人!
但就是在宋国这个以保守、迂腐、迷信出名的地方,又能产生最瑰奇、新颖的思想。庄子是宋国人;墨子,很可能是宋国人;孔子,虽然孔子是鲁国人,但是孔子他们家,是从宋国逃难到鲁国的。
这也并不奇怪。大概宋国占着商的底气,文化很发达,所以知识分子就多。知识分子天然具有两重性,他既是新文化的创造者(或引进者),又是旧文化的守卫者,一般人都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反而有所退化。所以,最保守和最创新的人往往都是他们。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1、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或革命家或文学家,由他们领导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以学生为主,并有广大群众及各详情>>
1、诗圣是杜甫的称号,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有句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中的“李杜”就是指的李白和杜甫。 2、杜甫少年时,曾先后游历了吴越、齐赵等地。期间,他科举不是很顺利,去洛阳考科举,没有考中。三十五岁去长安考科详情>>
1、唐代历代皇帝排列顺序如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详情>>
1、历史上是先西汉再东汉的,西汉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王莽废除末帝,自立为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2、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文明古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再到后面的唐宋元详情>>
1、金(1115年-1234年),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2详情>>
1、是现在的山海关。2、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3、山海关在1990年以详情>>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