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宋之问: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杀亲夺诗卖友求荣这一内容。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其中不乏品行高洁、影响深远的优秀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等。但是,才德不配位者也有之,比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渣男诗人,他的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品实在太差,一生中干的尽是令人不齿的龌龊事,这个人就是初唐诗人宋之问。
1/诗称“沈宋”
宋之问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新唐书》评价为“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在唐代诗坛,宋之问的名气也不小,看看他的朋友圈子,就知道他当时在诗云的地位了——宋之问除了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合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人其家世并不显赫。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好个好学的乡下青年,自幼矢志于学,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宋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一时成士人相传的佳话美谈。唐高宗上元二年,年仅20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喜登“龙门”,从而踏上了仕进正途。
这样介绍,如果你对宋之问还没啥具体可感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小诗,你可能就会恍然明白:“啊,原来是他呀!”诗很短,只有四句,二十字。其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一句“近乡情更怯”,将游子的内心写到淋漓,直到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宋之问,诗题为《渡汉江》。该诗为宋之问遭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由贬所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全诗语极浅近,描摹心理却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意却深邃。
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将诗人“思乡情切,近乡情怯”的激动、不安以及畏怯的复杂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宋之问是无愧“沈宋”之名的。
2/龙门夺袍
宋之问入仕之时,正是武则天当政之际。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宋之问文才出众,颇受恩宠。宋之问成为武则天的近臣,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混在神都洛阳的。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常常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武则天“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交卷,诗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诗既切题,神速,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武则天把锦袍赐给了东方虬。但是,意外情况出现了,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也写好了。《龙门应制》诗共四十二句,洋洋洒洒二百八十六字,盛赞武则天的出游盛况。其诗曰: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将命题作文写得如此到位,说明宋之问确实有两下子。诗成后,主裁判上官婉儿认为宋之问的《龙门应制》“文理兼美”,经传看,更是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反悔了,直接将赐给东方虬的锦袍又抢了回来,转赠给宋之问:“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上的有名的“龙门夺袍”。
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3/谄事二张
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
宋之问在朝中虽然也很风光,但是,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张易之、张昌宗)比起来,他的人生仍是暗淡无光的。为了能在仕途有更大的进步,宋之问放下一个文人的尊严,谄事张氏兄弟。
宋之问为求速进,极力谄媚武遇天的宠臣张易之兄弟,“易之兄弟雅爱其才,之问亦倾附焉。”首先,充当是张氏兄弟枪手,张易之、宗昌兄弟应诏和诗等都是宋之问等人代笔。同时也参与张宗昌主编的宫廷宴会诗集《三教珠英》——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无法像男皇帝那样公然选秀、纳妃,与男宠亲密无度又怕人说闲话,便以让张宗昌编辑内宴的歌诗为由,而长期令其滞留内廷,但真正编纂的是宋之问等人。
做别人的枪手,其实还不算什么“显恶”,宋之问做过的最令人不齿的事,是“为易之奉溺器”,就是为张易之捧尿壶。如此功夫之下,宋之问终于经张氏兄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与重用。
4/诗媚女皇
在张氏兄弟的引荐下,宋之问受到武则天的青睐,因此得以任用。宋之问曾被任命为尚方监丞,负责管理各工种的制造、供应、生产等政务,不久后,宋之问又进入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
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作为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
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但是,却难以接收宋之问的“美意”。何也?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据说,受到打击的宋之问,从此养成了睡前睡后都刷牙的好习惯。但是,一切已为时已晚。由此看来,人生要想有个好收成,清洁口腔少不得,得趁早,晚了,满脸都是后悔的泪。
5/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一心为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其诗云: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刘希夷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刘希夷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则一模一样。
6/卖友求荣
风光旖旎的日子并不是永远都有的,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居住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借机发动政变,率禁军冲入宫中,杀死二张。
其后,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禁苑之东)。李显上位后,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前文所述,宋之问的那首《渡汉江》,就是宋之问偷逃回洛阳时所作。
偷回洛阳的宋之问,被好友张仲之收留,并藏匿于家中。令张仲之难以预料的是,他的这一善举,竟是引狼入室。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中正直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人生翻盘的机会到了,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
果然,宋之问依附武三思后,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但是,宋之问的卖友求荣之举,为时人所不齿。
7/遭贬身死
再次受到重用的宋之问,仍以其才华出过风光,不过中宗不懂诗,懂诗的是上官婉儿。某次选诗会上,上官婉儿在宋之问和沈佺期之间选中宋诗,理由是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以气魄胜过沈诗的“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沈乃伏,不敢复争。”
一年之后,武三思被李重俊兵变所杀,然而,善于投机的宋之问却未受影响,次年又改任考功员外郎(专门考察干部的干部),因此,后世又称宋之问为宋考功。这次宋之问又是靠谁上的位呢?史料上记载的很清——因其“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能被提拔,是由于宋之问已轻松地投靠了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权盛后,宋之问又投进安乐公主的怀抱,如此三心二意的宋之问,被太平公主嫉恨而受到贬谪。宋之问被贬后,并无反思,整日游山玩水,“穷历剡溪山水,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半年后,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又被李隆基带兵所灭,唐中宗的弟弟、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这才开始清算宋之部,以其无悔过之心故,将其在贬所再次贬谪。唐睿宗在位两年禅让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将宋之问赐死。宋之问最终死在了流放之地桂州(今桂林)。
纵观宋之问的一生,都是在攀附权贵与女人中度过的,并且常常能逢凶化吉,好运连连。在此,老黄很不厚道地猜测,如果宋之问再晚生几十年,是否也会攀附上李隆基的爱宠杨贵妃,那样,他是否就能免去一死呢?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宋之问:唐朝最无耻的诗人,杀亲夺诗卖友求荣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古宫历史网。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弗朗西斯·培根·汤因比,这位英国历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理论贡献,尤其是他对历史观的革新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为我们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汤因比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动态性和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在时尚界,有很多传奇般的相遇和合作。其中,法国时尚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与英国时尚教父、奢侈品牌Balenciaga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巴伦蒂埃的邂逅,无疑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那么,这两位时尚界的巨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详情>>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的父母是否有幸见证了他的成名? 梵高的父亲是荷兰南部一个小镇的牧师,他的母亲是一位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曹魏名将曹仁与曹洪这对兄弟的传奇一生,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一、曹仁与曹洪的身世与成长 曹仁,字子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详情>>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才华横溢,为世界带来了无数的贡献。其中,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然而,关于他的真实身份,人们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以笛卡尔还是笛卡详情>>
在艺术史上,梵高和高更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他们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却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被遗忘的情侣故事。 梵高和高更是在1886年的法国南部阿尔勒详情>>
在中韩两国的历史长河中,都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他们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看看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与之相匹敌的将领。 一、李舜臣的传奇战绩 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杨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曾经划入河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