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标志着被命名为“魏晋南北朝”的将近400年大乱世行将结束,中华第二帝国的大幕开启。
仅仅8年后,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重新实现了中国大一统。
千百年来,人们赞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雄才大略,却忘记了他建立的王朝的前身,事实上已经为中国大一统铺好了路。
宇文泰的底牌
时间拨回50年前,公元534年,在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出现了三条路径:
南梁—南陈;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重返大一统的曙光若隐若现,但最终以哪条路径作为历史的出口,事后看得分明,当时却出人意料。
我们知道,公元6世纪的中国以西魏—北周—隋朝作为历史的出口,重新统一并主导了帝国的走向。杨坚建立的隋朝,实际上继承的是宇文泰家族控制的西魏—北周政权,完成的也是宇文泰家族未竟的统一大业。
然而,一开始没有人看好西魏。
假如你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现在让你押注南梁、东魏、西魏三国分立的牌局,你会挑选哪一家作为最后的赢家?
估计有50%的人会押注南梁,那是纯正的汉人政权,具有无可替代的正统性;剩下50%的人会押注东魏,那里兵强马壮,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的核心所在。
没有人会押宝西魏。
当时,东、西魏这对死敌的实力对比尤其悬殊:
东魏占据的是中原最富庶之地,辖下河北一带是粮食和丝绢的高质产地,而西魏的地盘除了关中平原,大部分是贫瘠的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带;
东魏人口逾两千万,而西魏人口不及千万;
东魏由高欢家族掌控的军队超过20万人,而西魏宇文泰掌控的军队不及十分之一;
这就是底牌。
最终的输赢,却因一个赌神式的人物而完全改写——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507—556),通过四场赌局,在最短的时间内由弱变强,实现了对东魏和南梁的逆袭。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历史一脉相承,而其背后真正的奠基者,正是传奇人物宇文泰。
孝武帝西迁及死亡
宇文泰的第一场赌局,赌的是正统地位。
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拉开北方乱局序幕。在长达十年左右的北魏乱局中,最终杀出了两大权臣家族,一个是高欢家族,一个是宇文泰家族。
高欢(496—547)的崛起比宇文泰更早。532年,当高欢拥立北魏孝武帝元修登位,自己遥掌朝权的时候,宇文泰还只是关中地区实际控制者贺拔岳底下的一员将领。
534年,高欢为占领关中,利用关中另一支军队首领侯莫陈悦除掉了贺拔岳。
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赵贵、侯莫陈崇等武川镇(北魏六镇之一)豪帅拥立为新首领。
历史学家认为,宇文泰能够在贺拔岳突然遇害的情况下成功接收其军团,主要源于武川豪酋家族的出身、个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在关陇地区四年间积累下来的口碑。
不过,此时的宇文泰远远未能与高欢抗衡。他需要赌一把,与北魏“傀儡皇帝”——孝武帝联手,取得政治合法性。
孝武帝生不逢时,却不甘心接受被权臣操控的命运。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和希望借助不愿降服于高欢的军事势力。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暗通款曲,却又各取所需。
为了让宇文泰尽快率军东下,与高欢决战,孝武帝不断满足宇文泰的各种政治要求。而宇文泰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勤王,而是消灭同在关陇地区的侯莫陈悦,称霸关陇。
宇文泰赌赢了。在“匡辅魏室”的旗帜下(尽管还没有任何“匡辅魏室”的实际行动),宇文泰以孝武帝的名义调动了各种效忠魏室的政治势力,导致侯莫陈悦的部将李弼等人阵前倒戈,侯莫陈悦被杀,其军队基本被宇文泰吞并。
灭掉侯莫陈悦之后,宇文泰称霸关陇已成定局。孝武帝也在第一时间派使臣慰劳宇文泰,正式承认其享有关陇地区的最高统治权,言外之意还是那句话:亲,赶紧来洛阳打高欢,匡辅魏室呀!
宇文泰精得很,知道自己远非高欢的对手,仅象征性地派了一千轻骑奔赴洛阳,并做出请孝武帝迁都长安的政治表态。
孝武帝随后与高欢公开决裂。高欢从晋阳率军南下,进逼洛阳,孝武帝慌忙带领自己的人马西逃,投奔宇文泰。
这又是宇文泰的一张好牌。通过迎奉孝武帝迁都长安,把高欢置于乱臣贼子的舆论高压之下,自己则成为“宽仁大度,有霸王之略”的忠臣。关陇很多豪族死心塌地跟随宇文泰征战,正是基于宇文泰所塑造的政治正统性。这跟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事实上,孝武帝与宇文泰的关系并不协调。
孝武帝本质上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年轻人,如同不愿受高欢摆布一样,他亦不会心甘情愿成为宇文泰的傀儡。入关之后,孝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打压限制宇文泰的策略,呈现出杀伐赏赐由己出的势头。
眼看着自己在关陇地区的政治威望受到强有力的威胁,宇文泰决定先下手为强,在535年年初秘密鸩杀了年仅26岁的孝武帝。
随后,宇文泰改立好控制的元宝炬为帝。而在此之前,高欢以孝武帝弃国逃跑为由,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北魏从此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从跟随贺拔岳进入关中,到成为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一代“赌神”冉冉升起。
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
宇文泰的第二场赌局,赌的是改革。
历史上,任何改革都指向富国强兵,但并非任何改革都能成功。恰恰相反,历史上的改革成少败多,多数时候,改着改着就把一个国家改没了。
离宇文泰最近的一场改革,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这场改革在北魏立国100年左右,鲜卑贵族利益板结的时候进行,以汉化为核心。改革者的魄力是有的,但改完了北魏也乱了,不出30年就分裂成了东、西魏。
从这个意义上看,宇文泰在西魏的改革,就是一场冒险式的赌博。
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改革会成功,连改革的推手宇文泰自己心里也没底。他只知道,改革西魏可能会死,但不改西魏肯定会死,所以他选择了相对更有活路的一条路。
这场改革涉及广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无所不包。其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成为北周、隋朝、唐朝的制度滥觞,堪称影响深远。史学界认为,隋唐帝国是“北朝化”的中国,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西魏制度的影响力。
尤其是在军事制度上,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关中本位政策”,深刻影响了此后300多年的中国历史。
东魏对于西魏的绝对兵力优势和军事压迫,使得宇文泰必须考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何使弱势的西魏不被吞并,并迅速变强?
史学大师陈寅恪指出,宇文泰所凭籍的人才、地利远在高欢之下,如果要与高欢抗衡,一则须随顺当时鲜卑反对汉化的潮流,二则要有异于东魏北齐的鲜卑化、西胡化,争取汉化的政策。
鲜卑化与汉化,是北魏以来最为棘手的一对矛盾,宇文泰的厉害之处,是从中找到一条高明智慧的道路,实现了胡汉政策的有效结合。而府兵制则是宇文泰胡汉政策结合最重要的内容。
东西魏分立之时,均以北魏六镇军事力量为基础立国。只是高欢分走了六镇的绝大部分主力,宇文泰仅有武川镇一镇的军力。这成为高欢动辄以强势兵力碾压宇文泰的原因。
宇文泰要改变军力不足的局面,就必须扩大兵力来源。在原来以鲜卑为骨干的军队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吸纳各方部队,包括贺拔岳部、侯莫陈悦投降的军队,以及孝武帝西逃的追随者等等;另一方面则持续吸收关陇地区地方豪强的私有兵力,这些地方大族及其乡兵虽以汉族为主,但被宇文泰吸纳后,既为原来的鲜卑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解决了地方豪族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问题。
由于当时的时代盛行军阀割据,而鲜卑的军队部落属性很强,基本只认各自的头儿,不认中央。宇文泰还亟需解决军权的中央集权化问题。
宇文泰采取了很高明的一招: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组织结构。
具体而言,八柱国除宇文泰自己和元魏宗室代表元欣之外,其余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合计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各领开府二人,每一开府各领一军,合计二十四军。
柱国与大将军的势力相互交错、牵制、制衡,有利于宇文泰进行最终的驾驭。特别是各个柱国,依次被任命为朝廷公卿,身份由边镇将领变成开国元勋、朝廷重臣,逐渐脱离军旅生涯,从而变相削弱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实现军权的初步集权化。
此外,宇文泰将西迁的汉族将领原来的山东(崤山以东)籍贯,一律改为关陇郡望。按照陈寅恪的说法,此举是为了断绝西迁汉将的乡土之思,并给予大批出身寒微的汉将附会士族高门的机会。
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此构建“关中本位”或“关中正统”观念,强化本地华戎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与山东、江左争中原正统。宇文泰家族很看重立足关中的周朝历史资源,后来自立的政权干脆以“周”为国号,这些都是胡汉融合“关中化”的体现。
府兵制的创建和完备,在宇文泰手上前后历时12年才宣告完成。最终西魏的军队人数翻了一番,府兵达到5万人左右;中央对军权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结束了地方割据、私兵林立的状态;而且,府兵制是兵民分离的职业兵,相比东魏北齐兵民合一的义务兵,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更强。
经过这场赌博式的改革,西魏拉近了与东魏的实力差距,并在某些方面能对东魏进行降维打击。宇文泰又赌赢了。
历史表明,关中本位政策使西魏变弱为强,到北周后,消灭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隋朝代北周后,又南下消灭了陈,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从北周到隋朝再到唐朝,三个朝代的权力更替,实际上是在关陇集团内部进行的,说得更具体一点,是在同一个婚姻圈内,一堆亲戚之间进行的。追溯这一切的根源,都在宇文泰的改革中埋下了伏笔。
两大战神的心理博弈
宇文泰的第三场赌局,赌的是真刀真枪的战争。
整军、扩军、军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应对来自东魏的灭国威胁。在军事上抵御东魏,是宇文泰最为艰难的征程。
536年,东西魏在潼关进行了第一次大战。当时,关中地区遭遇天灾,出现“人相食”的惨状,高欢趁机发起战争,兵分三路进逼西魏:
大都督窦泰率上万兵力直趋潼关;司徒高敖曹率军围攻上洛(今陕西商州);高欢自己率军自晋阳赴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在黄河上造三座浮桥,扬言要西渡黄河。
宇文泰率军进抵广阳(今陕西临潼北),准备迎击。
面对东魏三路进攻,西魏一些将领建议分兵把守诸道。但如按此部署,则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西魏兵力更为分散,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宇文泰没有采纳这种主张。
关键时刻,他做了一个赌徒式的判断——他赌高欢造浮桥渡河只是虚张声势,实则要转移西魏的注意力,掩护窦泰从潼关趁虚而入。
高欢的真实打算是否如此,当时西魏各级将领无从得知。但宇文泰的冒险精神,让他决定搏一搏:暂且不管高欢这一路军,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窦泰再说。
宇文泰放出烟雾弹,扬言欲保陇右,佯装退还长安,暗地里却率六千骑兵东出,日夜兼程,很快抵达小关(今陕西潼关附近)。窦泰听闻宇文泰军突至,惶惧不已,仓促应战。宇文泰则利用有利地形,四面设伏,引诱窦泰部陷入泥淖。这时,宇文泰军千弩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被俘万余人。窦泰兵败自杀(一说被杀)。
高欢闻窦泰军败,只好撤去浮桥,退回晋阳。高敖曹部虽攻陷西魏上洛城,因恐孤军深入,亦弃城而走。
这是西魏阻击东魏的第一次较大胜利。
宇文泰在与高欢的心理博弈中,押中了后者兵分三路的真实目的,最终出奇兵以少胜多击败窦泰,造成东魏军队的全面撤退。一代“赌神”真不是盖的。
潼关之战后,宇文泰以攻为守,数次出兵侵蚀东魏领土。
537年,农历八月,宇文泰主动出击,派兵攻克东魏弘农(今河南三门峡市)等郡,获取大量粮食,缓解了关中饥荒造成的军队补给困难。
高欢听闻弘农丢失,震怒,集结十万大军渡河西击,又派大将高敖曹率兵三万围攻弘农。宇文泰部不过万人,只好从弘农回撤,匆忙入关,至渭水南岸迎战高欢。
双方兵力太过悬殊。西魏诸将认定必败无疑,提议放弃长安,继续西撤。
宇文泰再次“赌神”附体。他唯恐西撤引起人心骚乱,决意在渭河南岸坚守。也不知道是不是神给他的启示,他又一次断言率领十倍于己兵力的高欢必败。
宇文泰率部渡过渭水,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之间),距高欢军仅六十余里。
战前,宇文泰采纳李弼的建议,在沙苑东面一个叫渭曲的地方设伏,背水东西列阵,命将士们埋伏于芦苇丛中,届时闻鼓声出击。
高欢率大军跟随到渭曲,以西魏兵少不足为虑,竟指挥大队人马一拥而上,结果兵多塞道。高欢只得下令大军稍稍退却。就在高欢大军进退之间自乱阵脚之时,宇文泰把握时机,击鼓,芦苇丛中的伏兵突起奋击,东魏军队措手不及,纷纷败下阵来。
此战,西魏斩杀东魏军队两万多人,在追击途中,又“前后虏其卒七万”,高欢主力折损严重,自己狼狈东逃。
西魏取得沙苑大捷后,东魏再无法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由此转移到河东(今山西)和河南境内。
之后,538年和543年,洛阳河桥与邙山两场大战,宇文泰皆先胜后败。这表明,西魏军事实力仍弱于东魏,宇文泰打防御战能成功,但主动出击则难以吞下巨象。西魏还得积蓄力量。
546年秋,东西魏迎来形势逆转的一战。
当时,高欢率军十余万围攻玉璧城(今山西稷山西南)。此地是东魏入侵西魏的必经之处,故高欢志在必得。然而,东魏大军昼夜不息苦攻50天,玉璧城在西魏大将韦孝宽的固守下,安然无恙。
最终,东魏大军战死及病故者约七万人,尸首埋成了一座山。高欢攻一座孤城而不克,遂忧愤成疾,解围撤军。回到晋阳不久,547年,高欢就病故了,时年52岁。
几场硬仗扛下来,东魏还是那个东魏,但西魏已不再是那个西魏。
高欢死后30年,他的儿子代东魏自立的北齐政权,被宇文泰家族的北周政权攻灭。
什么是弱国的逆袭?这就是。
最后的大赢家
宇文泰的第四场赌局,赌的是时运。
如果说成功是90%的努力加上10%的运气,那么,东魏猛将侯景的“搅局”就是宇文泰那10%的运气。
侯景何许人也?
这么说吧,东魏如果没有高欢,侯景早就称王称霸了。据说,当年沙苑大战后,高欢忿于战败,侯景请求率精锐骑兵数千,直入关中擒斩宇文泰,以雪此奇耻大辱。高欢起初表示同意,但回家和夫人娄昭君提起此事,娄昭君说,以侯景之能,干掉宇文泰后他肯定不回来了。高欢被一语惊醒,当即停止了这个动议。
高欢在世时,侯景拥兵十万,兢兢业业镇守着他的地盘。史称侯景“专制河南”,即黄河以南直到梁境、洛阳以东直到大海的原北魏的大片领土,都是侯景的地盘。
但高欢病逝仅数日,侯景就造反了。
侯景的地盘,处于东魏、西魏、南梁三国的交界处。这块地虽然不小,但毕竟是四战之地,凭这个自立,独自对抗三国的哪一方,都是很难的事。因此,在举起反旗的那一刻,侯景就张罗着找靠山了。
他首先想到的是西魏。
应该说,侯景的选择是很精明的。身为东魏大将叛归主子的死敌,又求以河南六州内附,这对西魏来说,难道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吗?
宇文泰起初也觉得划算,遂派兵去支援侯景。这时,宇文泰的部将王悦站出来劝谏,说侯景这个人反复无常,高欢一死便叛离,又怎会忠于西魏呢?他只是不愿做被困池中的蛟龙,想利用我们的军事支援罢了。
宇文泰一听,赶紧叫人把派出去的援军追回来。这才避免了一场惹火上身的大祸。
最终,侯景这枚苦果被晚年昏庸的梁武帝萧衍吞食了,酿成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
梁武帝本人被活活饿死,而梁朝原本有统一天下的可能,经此大乱,变成了无力复兴、任人宰割的弱鸡。北齐趁机侵蚀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梁朝国土,西魏更是借机吃成了一个大胖子,成为“侯景之乱”中最大的赢家。
在梁朝最强盛时,兵锋几乎直抵长安城外,搞得宇文泰很头大。现在,梁朝崩溃后,梁武帝的子侄们又陷入无尽的内斗,这让宇文泰看到了机会。
551年,宇文泰夺回汉中要塞。
553年,西魏军吞并西蜀后,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蜀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人口众多,为西魏提供了巨大的财源与兵力。
554年,宇文泰派上柱国于谨、大将军杨忠、大将军宇文护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江陵。江陵是梁元帝萧绎的大本营,而江陵北面的门户襄阳则由萧绎的侄子萧詧控制。萧詧为了灭掉亲叔,不惜向西魏称臣,史称西梁。西魏大军很快攻下江陵,萧绎被萧詧用土袋闷死。从此,荆襄成了西魏的地盘。
不仅如此,连荆襄以南的湘州(湖南)也一度被西魏拿下,只不过名义上属于西梁。
至此,西魏已发展成为三国中的头号强国,综合实力在北齐之上,更不要说后来的陈朝了。
回看西魏这段攻城略地的“爆发史”,从548年侯景之乱算起,不过短短六七年时间。但设想,若没有梁武帝昏聩到引入侯景、自我毁灭,宇文泰连关中都出不了,遑论蜀中和荆襄。所以这就叫机运,在宇文泰生命中的最后数年,被他牢牢捕捉到了。
556年,宇文泰病逝,年仅50岁。临终前交代子侄,要完成他未竟的志向。
557年,宇文泰家族取代西魏自立,建立北周。
20年后,577年,宇文泰之子、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宇文泰生前曾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果不其然。
可惜,578年,正当宇文邕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全国统一理想的时候,不幸在出征前夕病逝。
3年后,581年,杨坚篡北周自立,建立隋朝,拉开了中华第二帝国的序幕。又8年后,隋灭陈,实现中国大一统。此时,距离宇文泰之死,仅仅过去33年。
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宇文泰、宇文邕父子为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帝国基础,杨坚想在立国后短短的七八年内实现大一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离隋朝最近的一次统一历程,是西晋。跟隋朝一样,西晋也是借助前朝奠定的统一基础,分别攻灭蜀、吴,轻松完成统一大业。
有所不同的是,西晋的前身的前身曹操掌权时,本身就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由其后继者来实现统一,并无多少悬念;而隋朝的前身的前身西魏,立国时却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最终在宇文泰父子的主导下能够强势逆袭,成为中国大分裂时期的统一出口,这就确实出人意料了。由此看来,宇文泰不愧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赌神式人物。
或许,宇文泰没有料到北周—隋朝的政权更替,但他肯定看到了中国大一统的未来。因为,不管接下来300多年的朝代如何变换,历史的进程基本都在他架设好的制度机器下运行而已.
参考文献: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书局,2011年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杨翠微:《论宇文泰建立府兵制——鲜卑部落制与汉化及军权的初步中央集权化的结合》,《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
张维训:《宇文泰建立政权的社会经济等分析——宇文泰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弗朗西斯·培根·汤因比,这位英国历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理论贡献,尤其是他对历史观的革新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为我们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汤因比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动态性和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在时尚界,有很多传奇般的相遇和合作。其中,法国时尚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与英国时尚教父、奢侈品牌Balenciaga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巴伦蒂埃的邂逅,无疑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那么,这两位时尚界的巨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详情>>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的父母是否有幸见证了他的成名? 梵高的父亲是荷兰南部一个小镇的牧师,他的母亲是一位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曹魏名将曹仁与曹洪这对兄弟的传奇一生,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一、曹仁与曹洪的身世与成长 曹仁,字子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详情>>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才华横溢,为世界带来了无数的贡献。其中,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然而,关于他的真实身份,人们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以笛卡尔还是笛卡详情>>
在艺术史上,梵高和高更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他们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却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被遗忘的情侣故事。 梵高和高更是在1886年的法国南部阿尔勒详情>>
在中韩两国的历史长河中,都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他们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看看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与之相匹敌的将领。 一、李舜臣的传奇战绩 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杨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曾经划入河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