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道家与名家的先哲展开了一场关于鱼的经典辩论。
在濠水的桥上,庄子对他的好友惠施说,你看,河中的鲦鱼悠然自得地游着,多么快乐啊!
惠施出自名家学派,擅长争论,他认为庄子的话有漏洞,就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面对惠施的质疑,庄子从容地反问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之后,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
庄子爱鱼,隐居时钓于濮水,哪怕是楚王派大臣来请他做官,他仍持竿而不顾(《庄子·秋水》)。
在庄子的故事中,鱼往往代表逍遥和自由。譬如北海之中的鲲,可变化为鹏,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又如在干涸的泉眼中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鱼坚强”,庄子对他们的感想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鱼象征他的理想人格,是一种渴望自由的心灵追求。
研究中国鱼文化的学者陶思炎认为,中国鱼文化发轫于旧石器时代,大约在五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前,自从鱼摆脱了单纯的食用价值,鱼文化的系统便开始形成。
考古发现,北京山顶洞人遗址中,不仅有人类食物残余的鱼骨,还有被涂红、穿孔的鱼骨饰物。这说明,人类那时就已经将精神世界投射到鱼类身上,只是可能还没有如庄子一样发出“鱼之乐”般的思考。
按照摩尔根《古代社会》中人类五种食物资源的划分,鱼类食物出现的顺序仅次于天然食物,是史前人类社会的第二种食物资源。
上古有伏羲结网捕鱼的传说,鱼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既是作为一种食物,也是作为一种文化意象。
远到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中的图腾,近到现代的餐桌礼仪,都可以窥见鱼文化的影子。直到现在,沿海地区的一些渔民吃鱼时不会将鱼翻身,以避免“翻舟”的忌讳;有些地区,丰盛的除夕年夜饭上总会摆着一盘大鱼,但唯独不会对其动筷,寓意为“年年有余”。
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最喜欢借“鱼”说事。
除了前文说到的他与惠子的论辩,庄子还曾用“鱼”的故事来讽刺他的另一位朋友。
庄子家贫,有一次去找家境富裕的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假仁假义,看似爽快地答应,却说,过阵子吧,我就快收到租子了,到时借给你三百金。
庄子闻言,顿时变了脸色,他知道,监河侯不愿相助,只是在刻意搪塞。于是,庄子跟监河侯讲了一个“涸辙之鲋”的故事:
我刚才走到半路,遇到一条干枯的车辙,里面躺着一条小鲫鱼,它就快渴死了,正在向我求助。我跟它一打听,原来这小鱼是从东海那边游过来的,请我借它一斗升水,救它一命。我说好啊,等我到南方的吴越之地,请他们引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
那条鱼儿愤怒地说:“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无法活下去,如今只需斗升之水就可救我一命,要是如你庄周说的去吴越引水过来,那不如早点去干鱼铺找我吧!”
庄子借这个“涸辙之鲋”的故事,来讽喻为人小气的监河侯。不管庄子最后是否借到钱粮,监河侯的坏名声都要流传千古了。
鱼在中国历史上,更多时候是一种寄寓美好的意象。
《太平御览》收录了一个故事:
河东有处龙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凿山断门。黄河流过此地,从中间奔腾而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但是,每年暮春三月,都会有无数黄鲤鱼从龙门山逆流而上,进行周期性迁移。
看到这里,可以推测,这是古人观察到的鱼类洄游现象。在自然界,很多淡水鱼生殖能力极强,每到繁殖期都会产下大量鱼卵,但出于对环境的适应力,它们常常需要在流域内定期往返,找到适合产卵的地方。古人对鱼图腾的崇拜,起初也有一种生殖崇拜,比如《山海经》中的“鲧复(腹)生禹”神话,便可以联想到鱼生生不息的繁衍能力。
在这个世代相传的“鲤鱼跃龙门”故事中,古人更是赋予了其浪漫的想象。他们相信,鱼儿逆流跃过龙门山,便可幻化成龙,所谓“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
鲤鱼跃龙门,是一个根据鱼类洄游现象幻想的神话。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情感被寄托在鱼身上。
很多人读过汉代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其中写道: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这里的双鱼,是一种制成鱼形状的信函,用两块木板组成,书信夹在中间,而“尺素”是可以书写的白色丝绢,指代书信。诗歌中的主人公收到了远方亲人寄来的“鲤鱼尺素”,拆开一看,信中尽是“加餐食”“长相忆”的问候,读之细腻深沉,犹如身在梦中。
鱼在神话中有着沟天通地的功能,因此,鱼在古代被当作传递书信的使者,才有了“鱼传尺素”的典故。
作为食物的鱼,有时也可以凭借家乡的风味,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
西晋时,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张翰到京城洛阳为官。这一时期,八王之乱搅得西晋王朝天翻地覆,大厦将倾,人人思危。
一日,秋风起,身在洛阳的张翰想起了家乡的菰菜(即茭白)、莼羹、鲈鱼。张翰本是吴人,莼羹鲈脍是他老家的地道美食,在勾心斗角的洛阳,非但品尝不到家的味道,而且还有性命之忧。
于是,张翰感叹道:“人生贵在舒适自得,岂能为了追名逐利而远行千里。”
不久后,张翰辞官归乡,他留下一个“莼鲈之思”的佳话,如鱼儿般溯流而返,重归江湖。
日常生活中,鱼文化更多代表文人雅士、普罗大众的朴素愿望。而在政治事件中,鱼文化有时也暗藏刀光剑影、权力欲望。
中国古代有所谓“鱼刀”的传说(如《水经注》中林邑王的鳢鱼刀),这不是在玩“冷冷的冰鱼在脸上胡乱地拍”的梗,而是以鱼比喻锋利的刀刃。
中国历史上,有一起以鱼杀人的著名事件。
春秋时期,江东的吴国在吴王寿梦的统治下崛起,“始通于中国”。
吴王寿梦英明一世,在立储问题上却犯了愁。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四子叫季札。其中,小儿子季札最为贤明,因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世称“延陵季子”。
有个“延陵挂剑”的故事,说季札国造访列国时,经过徐国,徐国国君十分喜爱他的宝剑,季札本想将宝剑相赠,只因要去其他国家访问,还要带在身上,就想等回程经过徐国,再赠与徐国国君。不曾想,季札回来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其墓前祭拜,解下宝剑,挂在树上。侍从不解,季札说,之前我内心已经同意将宝剑赠送,不能违背心意。
季札的才能德行让父亲吴王寿梦很是满意。老父亲决定采用“兄终弟及”的继承制,让长子诸樊即位,随后依次传给弟弟们,这样就可以把王位传给季札了。
但是,等到老三夷昧当吴王,临终前要将王位传给四弟季札,季札却几番谦让,宁死也不同意即位,还跑到乡下躲起来。国不可一日无君,吴国群臣只好拥立夷昧的长子为王,是为吴王僚。
这下就更麻烦了,之前老大诸樊也有个儿子,被称为公子光。公子光对吴王僚很不服气,既然咱们四叔不愿当王,那王位也该是我的,我才是真正的嫡子长孙。
公子光暗地里谋划刺杀吴王僚。
当时,楚国的伍子胥为避难逃到吴国,投奔到公子光手下。之前在流亡途中,伍子胥曾经见过一个壮士与人斗殴,那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听到妻子呼唤就马上回家,是个能进能退的勇者。于是,伍子胥将此人推荐给了公子光。
伍子胥找来的这名刺客,叫做专诸。
公子光明白投其所好的道理,他打听到,堂兄弟吴王僚最爱吃鱼,便让专诸隐居太湖边,学烧鱼之术。专诸为报公子光与伍子胥的知遇之恩,甘愿牺牲。经过长年累月的烹饪,他真的成了厨艺精湛的烹鱼大师,并练成刺杀之术。
公元前515年,吴王僚兴兵攻楚,朝中顿时空虚。公子光乘此良机,在一次宴会上,命专诸为吴王僚烤鱼,准备刺杀吴王僚。专诸烹鱼时,公子光借口足疾发作,离开坐席,暗中跑到厨房,将一柄短剑藏在烤鱼腹中。这柄短剑,就是鱼肠剑。
到了上菜时,专诸若无其事地将烤鱼进献到吴王僚面前,使对方放松警惕。正当众人欣赏美食时,专诸忽然从鱼腹中掏出短剑,刺向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公子光迅速安排亲信控制朝堂,随后取代吴王僚登上王位。
公子光,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他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孙武等贤臣,使吴国国力大增,后来还打败了强大的楚国。
吴王阖闾霸业的起源,正是那条藏着鱼肠剑的烤鱼。
鱼与剑,将血腥的政变与美味的鱼炙联系在一起。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鱼文化中,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联想不是孤例。
《隋书·五行志》载:“鱼上屋为有兵象。”元代也有“天陨鱼,人民失所之象”的灾异之说。这是说,鱼本是水中之物,一旦出现这种异象,就意味着战乱发生,流离失所。
古代的祥瑞灾异之说大多是迷信,但天上下鱼、落在屋顶的现象还是有几分科学依据。科学研究发现,海洋和湖泊上的龙卷风可能将水带入云层,然后通过强风携带到其他地方,从而出现“天上下鱼”的奇特现象,在英国、美国、新西兰、洪都拉斯等国也有相关报道。但这种自然现象属于小概率事件,也不会预示什么未来。
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多爱食鱼,有所谓“湖鱼香胜肉”的说法。同时,唐朝将历代用于调动军队的虎符改为鱼符,并用紫金鱼袋作为对臣民的赏赐。
但是,强盛的唐王朝下过一条无厘头的诏令,即禁止贩卖、食用鲤鱼:“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酉阳杂俎》)
“鲤”与唐皇室的李姓同音,因此,李唐将鲤鱼奉为国鱼,“禁断天下采捕鲤鱼”,渔民抓到了鲤鱼要赶紧放生。
文化一旦被政治强行捆绑,就没有那么纯粹了。
从鱼进入人类社会的那天起,便有了捕鱼之人,中国先民为捕鱼人创造了一个特有的文字——“渔”。
渔父,在中国史书中是一种特殊存在,他们或为出世的隐者,或为入世的圣贤。
最早的渔父形象是姜太公,他穷困年老,垂钓于渭水之滨,曾向渔民请教钓术,“初下得鲋,次得鲤”,但他真正的目的不在钓鱼,而在求仕,后来,姜太公的名声传到周文王耳中,得到文王聘请,成为周朝开国功臣。
稍晚的渔父形象有汉代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光武中兴后,严子陵隐居在富春江畔,每日披着羊裘垂钓,刘秀请他到宫中做客,许以高官厚禄,严子陵仍坚决不受,飘然归去。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曾经遇到一位渔父。当时,屈原仕途失意,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胸中愤懑难平,他对询问其来历的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流放了。”
有意思的是,渔父并不同意屈子的观点,他认为屈原的悲剧,在于他不够超然物外,于是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他的意思是说,圣人不会死板地看待事物,总能随遇而安,世人皆浊,为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众人皆醉,何不一同食酒糟、饮美酒?
屈原继续向渔父吐露他的爱国情怀,说世俗容不下他的清高,他愿“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这时,渔父笑了,他摇起船桨,乘流泛舟,唱起了齐地的民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在这个故事中,渔父既是屈原的对立面,也是另一个“屈原”,一个选择隐身避世的“屈原”,也许二人没有对错,只是代表昏暗时世中不同的活法。
渔父的身影渐渐远去,屈原却没有随波逐流,他投江化为一股清流,从此长留世间。
在《南史·隐逸传》中,史学家写了另一位渔父的故事,将他与陶渊明、宗少文等隐士并列。
这是一位隐居浔阳江头的无名渔父。
有一日,寻阳太守孙缅在江边闲游,看到一叶扁舟在江中若隐若现,舟上渔父神韵潇洒,垂纶长啸。
孙缅感到诧异,问渔父:“有鱼卖乎?”
渔父笑道:“我的钓钩不是用来钓鱼的,怎么会有鱼可卖呢?”
孙缅更加惊奇,于是拉起衣裳,光着脚走到水中,说,我看先生一定是位世外高人,如今政通人和,您为何不出山辅佐朝廷,而是在江湖中当个隐士啊?
渔父回答说:“我是山水之中的狂人,不识世务,也分不清贫贱,更别说荣华富贵了。”
之后,渔父起身,悠然鼓棹而去,他嘴里唱着一首歌谣:“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渔隐江湖,其志不在鱼,孙缅用名利来开导渔父,渔父却视若无物。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林的诗人张志和,将对鱼与渔父的精神寄托,写成一曲千古绝唱《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在江湖,生而自由。
参考文献:
[战国]庄周:《庄子》,中华书局,2022年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陶思炎:《中国鱼文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赵汀阳:《渔樵与历史哲学》,《人文杂志》,2018年第11期
弗朗西斯·培根·汤因比,这位英国历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理论贡献,尤其是他对历史观的革新和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为我们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汤因比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动态性和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在时尚界,有很多传奇般的相遇和合作。其中,法国时尚品牌香奈儿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与英国时尚教父、奢侈品牌Balenciaga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巴伦蒂埃的邂逅,无疑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那么,这两位时尚界的巨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详情>>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的父母是否有幸见证了他的成名? 梵高的父亲是荷兰南部一个小镇的牧师,他的母亲是一位家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曹魏名将曹仁与曹洪这对兄弟的传奇一生,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一、曹仁与曹洪的身世与成长 曹仁,字子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详情>>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才华横溢,为世界带来了无数的贡献。其中,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然而,关于他的真实身份,人们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以笛卡尔还是笛卡详情>>
在艺术史上,梵高和高更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他们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却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被遗忘的情侣故事。 梵高和高更是在1886年的法国南部阿尔勒详情>>
在中韩两国的历史长河中,都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他们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韩国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看看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有与之相匹敌的将领。 一、李舜臣的传奇战绩 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族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李承乾,唐朝的一位皇子,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皇族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反思。 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他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曹操的本意是的是杨修的一人一口酥吗?杨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曾经划入河南详情>>